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时间:    下载该word文档

高中化学必修一(苏教版)知识点整理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知识点的认识】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生成气体,颜色改变,生成沉淀等,而且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物态变化,形状变化等.
化学变化:物质的燃烧、钢铁锈蚀、火药爆炸,牛奶变质等. 【命题的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题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典例1: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 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D.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原理是二氧化硫与品红结合成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

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原理是氯水有强氧化性能将有色布条氧化为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漂白粉有强氧化性将染料氧化为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溶液的褪色,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解题思路点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就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2.核素
【知识点的认识】 1、核素:
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很多元素有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几种原子.例如,氢有
3种原子,就是3种核素,它们的原子核中分别有012个中子.这3种核素互称为同位素.例如,原子核里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数是12,称为C12核素,或写成12C核素.原子核里有6个质子和7中子的碳原子,质量数为13,称13C核素.氧元素有16O17O18O三种核素.具有多种核素的元素称多核素元素.核素常用表示,X是元素符号,Z是原子序数,A是质量数,AZ=NN是该核素中的中子数.
【命题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核素的概念,属于高中化学的重要概念.
1页(共52页)



题型:核素概念
典例:我国稀土资源丰富.下列有关稀土元素A C
SmSmSm互为同位素 B Sm是同一种核素 D
SmSmSmSm的说法正确的是( Sm的质量数相同 Sm的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2
分析:A.根据原子符号的含义以及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互称同位素; B.根据原子符号的含义来分析;
C.根据原子符号的含义以及只有质子数相同中子数相同的核素才是同一核素;
D.根据原子符号的含义以及原子中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 解答:ASm由与Sm可知,该元素是含有相同质子不同中子的同种元素,所以是同位素,故A正确; BSm的质量数为144Sm的质量数为150,所以这两种核素的质量数不同,故B错误; CSmSm虽然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所以SmSm是不同核素,故C错误; DSm的核外电子数为62中子数为82Sm的核外电子数为62中子数为88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同位素、核素的概念及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难度不大,明确这几个概念间的区别.
【解题思路点拨】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2页(共52页)





3.混合物和纯净物 【知识点的认识】 1、混合物的概念: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亦即混合物.混合物没有固定的化学式.固定组成和性质,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将他们保持着原来的性质.混合物可以用物理方法将所含物质加以分离. 2、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

【命题方向】本考点属于初中学过的基础知识,了解即可. 题型一:混合物、纯净物概念的考察
典例1:下列物质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A.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只有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
C.只有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D.只有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石墨与金刚石混合在一起,由碳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一种分子只能构成一种物质,一种原子可能得到不同的分子,如O2O3均由氧原子构成,故B错误;
C.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物质的组成种类只有一种,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 D对于离子化合物来说,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只能得到一种物质(电荷守恒)当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时,其组成物质的种类可能是多种,如FeCl3FeCl2,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纯净物的概念,题目难度不大,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组成就属于混合物. 题型二:常见的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分
3页(共52页)



典例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纯碱 B.小苏打 C.烧碱 D.漂白粉
分析:根据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组成,最少有两种物质组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纯碱中只含有一种碳酸钠,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 B、小苏打中只含有一种物质碳酸氢钠,属于纯净物,故B错误; C、烧碱中只含有一种物质氢氧化钠,属于纯净物,故C错误;

D、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钙和次氯酸钙,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对照概念即可完成.
【解题思路点拨】常见判断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方法:能否写出化学式,能写出化学式的为纯净物,不能写出的为化合物.因此需要熟记高中所学的容易混淆的混合物,比如:漂白粉、漂粉精、草木灰、石灰石(大理石、方解石)、电石、铝土矿、刚玉、水玻璃、水煤气、焦炉煤气、福尔马林等都是混合物.

4.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知识点的认识】 1、酸、碱、盐的对比 概念 构成特点 分类
+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氢离子和酸根离子 酸分子中是否有氧原子:含氧酸、无氧酸;
酸分子电离生成 个数: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 酸性强弱:强酸、弱酸; 沸点高低:高沸点酸、非挥发性酸;低沸点酸、挥发性酸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金属阳离子(或铵溶解性;可溶性根离子)与氢氧根碱、不溶性碱; 离子构成的 碱性强弱:强碱、弱碱;
与一个金属离子结合的 的个数:一元碱、二元碱
+ 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金属阳离子(或铵1)根据组成不同: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 根离子)与酸根离正盐;酸式盐; 碱式盐
2)溶解性:可溶4页(共52页)



其构成中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一定为氧元素,另一种若为金属元素,则为金属氧化 物;若为非金属,则为非金属氧化物.
氧元素为负二价时和另外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
性盐、不溶性盐 3)相同金属离子或酸根离子的统称:某盐、某酸盐 金属元素+酸根,读作某酸某或某酸亚某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读作化某或某化亚某金属元素+H+根,读作某酸氢某或酸式某酸某属元素+OH+酸根,碱式某酸某或碱式某化某 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 离子型氧化物与共价型氧化物 离子型氧化物:部分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氧化物如Na2OCaO等;
共价型氧化物:部分金属元素和所有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MnO2HgOSO2ClO2 普通氧化物、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其它复杂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既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主要由活动性较低的金属组成.
2、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的对比: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一类能与水作能跟酸起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 用生成酸或与(且生成物只能有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碱作用生成盐成) 和水的氧化物 一般是非金属 元素的氧化物和某些过渡金
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有例外,比如七氧化二锰和三氧化铬
5页(共52页)


属元素的高价氧化物 CO2SO2 SO3P2O5SiO2Mn2O7 CrO3 1与水反应生 成相应的酸(除了二氧化SiO2,它不与水反应) 2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Na2OCaOBaOCrOMnO
BeOAl2O3ZnO等.
既能表现酸性氧化物的性水化物是CaOHNa2O对应的水化物是NaOH2对应水化物是不溶性碱的则其氧化物不与水反应,如:质,又能表现氧化铜不与水反应,碱金属钠、钾等,还有钙和钡的氧碱性氧化物的化物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它们都是强碱: 性质
1.碱性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是碱.例如,CaO对应的
【命题方向】本内容重点掌握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的概念和性质. 题型一:酸、碱、盐互为氧化物的概念
典例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AK2CO3K2O都属于盐 BKOHNa2CO3都属于碱 CH2SO4HNO3都属于酸 DNa2ONa2SiO3都属于氧化物
分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碱;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盐;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据定义分析即可.
解答:AK2CO3属于盐,K2O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KOH属于碱,Na2CO3属于盐,故B错误. CH2SO4HNO3都属于酸,故C正确.
DNa2O属于氧化物,Na2SiO3属于盐,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难度不大,注意这几个概念的区别. 题型二: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识别 典例2: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NaOH H2SO4 SO2 CO2 B NaOH HCl NaCl CO Na2O
6页(共52页)

Na2O+H2O2NaOH
CaO+H2OCaOH2
2高温下,部分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作用生成盐:
CaO+SiO2CaSiO3
3.部分碱性氧化物可直接与酸性氧化物反应:Na2O+CO2Na2CO3
碱性氧化物受热时比较稳定,一般不会分解.
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都是一些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中有一些是非金属氧化物,也有一些是金属氧化物.所以说,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C NaOH
CH3COOH
CaF2 CO SO2
D KOH CaO HNO3 CaCO3 SO2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盐电离出的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是酸根离子,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等概念进行分析.
解答:ANaOH属于碱,SO2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B错误; C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C错误;
D、根据物质的分类,KOH属于碱,HNO3属于酸,CaCO3属于盐,CaO属于碱性氧化物,SO2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分类角度的总结. 题型三: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辨析关系 典例3: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B.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C.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 D.金属氧化物肯定是碱性氧化物 分析:A、能和碱反应生成只盐和水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 B、非金属氧化物可能是不成盐氧化物;
C、能和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 D、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
解答:A、酸性氧化物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可能是不成盐氧化物,如CO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但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
C、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故C正确;
D、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物的概念及其联系,难度不大,但概念间的联系是学习的难点,属于易错题.
【解题思路点拨】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5.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 【知识点的认识】 1、分散系的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介质中所形成的体系称为分散体系.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在水溶液中,溶质是分散质,水是分散剂.溶质在水溶液中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存在.
分散系包括:溶液、胶体、悬浊液、乳浊液. 2、各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 分散质直径 主要特征 实例
7页(共52页)



分子,离子 1nm(能通过澄清,透明,均一稳定,无丁NaCl溶液,溴水 半透膜) 达尔现象 胶粒(分子集体1nm100nm(不均一,较稳定,有丁达尔现象,肥皂水,淀粉溶 或单个高分子) 能透过半透膜,常透明 液,FeOH3能透过滤纸)
固体颗粒 100nm(不能不均一,不稳定,不透明,能水泥,面粉混合水 透过滤纸) 透光的浊液有丁达尔现象 小液滴 牛奶,色拉油混合
3、胶体的性质与作用: 1)丁达尔效应:
由于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会使光发生散射,可以使一束直射的光在胶体中显示出光路.
2)布朗运动:
定义:胶体粒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水分子从个方向撞击胶体粒子,而每一瞬间胶体粒子在不同方向受的力是不同的. 3)电泳现象:
定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解释: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扬斯规则表明:与胶体粒子有相同化学元素的离子优先被吸附.以AgI胶体为例,AgNO3KI反应,生成AgI溶胶,若KI过量,则胶核AgI吸附过量的I而带负电,若AgNO3过量,则AgI吸附过量+Ag而带正电.而蛋白质胶体吸附水而不带电. 带电规律:
1°一般来说,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等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 2°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土壤等胶体带负电;
3°蛋白质分子一端有﹣COOH,一端有﹣NH2,因电离常数不同而带电; 4°淀粉胶体不吸附阴阳离子不带电,无电泳现象,加少量电解质难凝聚. 应用:
1°生物化学中常利用来分离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 2°医学上利用血清的纸上电泳来诊断某些疾病.
3°电镀业采用电泳将油漆、乳胶、橡胶等均匀的沉积在金属、布匹和木材上. 4°陶瓷工业精练高岭土.除去杂质氧化铁. 5°石油工业中,将天然石油乳状液中油水分离.
6°工业和工程中泥土和泥炭的脱水,水泥和冶金工业中的除尘等. 4)胶体的聚沉:
定义:胶体粒子在一定条件下聚集起来的现象.在此过程中分散质改变成凝胶状物质或颗粒较大的沉淀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 胶粒凝聚的原因:外界条件的改变
1°加热:加速胶粒运动,减弱胶粒对离子的吸附作用. 2°加强电解质:中和胶粒所带电荷,减弱电性斥力. 3°加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相互中和,减小同种电性的排斥作用.通常离子所带电荷越高,聚沉能力越大.
8页(共52页)



应用:制作豆腐;不同型号的墨水不能混用;三角洲的形成. 4、胶体的制备:
1)物理法:如研磨(制豆浆、研墨),直接分散(制蛋白胶体) 2)水解法:
FeOH3胶体:向20mL沸蒸馏水中滴加1mL2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一会儿,得红褐色的FeOH3胶体.离子方程式为:
++ Fe3+3H2O=FeOH3(胶体)+3H 3)复分解法:
AgI胶体:向盛10mL 0.01molL1 KI的试管中,滴加8100.01molL1 AgNO3,边滴边振荡,得浅黄色AgI胶体.
硅酸胶体:在一大试管里装入5mL10mL 1molL1HCl加入1mL水玻璃,然后用力振荡+即得.离子方程式分别为:Ag+I=AgI(胶体)
+ SiO32+2H+2H2O=H4SiO4(胶体)
复分解法配制胶体时溶液的浓度不宜过大,以免生成沉淀. 5、常见胶体的带电情况:
1)胶粒带正电荷的胶体有: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例如FeOH3AlOH3等.
2)胶粒带负电荷的胶体有: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胶体、土壤胶体.
3)胶粒不带电的胶体有:淀粉胶体.特殊的,AgI胶粒随着AgNO3KI相对量不同,而带正电或负电.若KI过量,则AgI胶粒吸附较多I而带负电;若AgNO3过量,则因吸+附较多Ag而带正电. 【注意】:胶体不带电,而胶粒可以带电. 6、常见的胶体分散系
FeOH3胶体,AlOH3胶体,原硅酸胶体,硬脂酸胶体.分别由相应的盐水解生成不溶物形成.
FeCl3溶液:Fe3+3H2O=FeOH3(胶体)+3H
++ 明矾溶液:Al3+3H2O=AlOH3(胶体)+3H
水玻璃:SiO32+3H2O=H4SiO4(胶体)+2OH
肥皂水:C17H35COO+H2O=C17H35COOH(胶体)+OH
+卤化银胶体.Ag+X=AgX(胶体) 土壤胶体.
豆奶、牛奶、蛋清的水溶液.
有色玻璃,如蓝色钴玻璃(分散质为钴的蓝色氧化物,分散剂为玻璃) 烟、云、雾.

7、胶体的分离与提纯: 胶体与浊液:过滤.
胶体与溶液:渗析.采用半透膜. 【命题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分散系的种类及各自特点,重点掌握胶体的性质及胶体的制备. 题型一:分散系的概念及不同分散系的区分
+
+典例1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09107m l100nm之间的是 A.溶液 B.胶体 C.悬浊液 D.乳浊液
分析: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本质区别就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不同.溶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nm之间,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nm,据此即可解答.
9页(共52页)



解答:A.溶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小于109m ,故A错误;
B.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nm之间(介于109107m ,故B正确;
C.悬浊液是浊液的一种,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nm(大于107m ,故C错误;
7D.乳浊液是浊液的一种,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nm(大于10m ,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散系的分类依据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题目难度不大. 题型二:胶体的性质
典例2: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在河流入海口易形成沙洲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分析:可根据胶体的性质来分析解答.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可以使胶体凝聚,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解答:A、豆浆具有胶体的性质,向其中加入盐卤,盐卤中含丰富的电解质氯化钙等,可以使豆浆凝聚,与胶体有关,故A错误;
B、河流中的水含有泥沙胶粒,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等电解质,二者相遇是可以发生胶体凝聚,就形成三角洲,与胶体有关,故B错误; C蛋白质溶液是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与胶体有关,与胶体有关,C错误; D、主要发生了复分解反应,与胶体性质无关,与胶体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明确胶体常见的性质有丁达尔现象、胶体的聚沉、电泳等,利用胶体性质对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进行解释. 题型三:胶体与溶液的区别与联系
典例3:关于氯化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两者的分散质微粒均能透过半透膜和滤纸 C.溶液中溶质分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分析:A、溶液、胶体均为电中性,胶粒带电荷;
B.胶体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能透过半透膜和滤纸; C.分子和胶粒均作无规则运动;
D.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
解答:A.溶液胶体均为电中性,胶体能吸附电荷,故A错误;
B.氯化镁溶液能透过半透膜和滤纸,氢氧化铁胶体的胶粒粒径为1100 nm,不能透过半透膜,能透过滤纸,故B错误; C分子和胶粒均作无规则运动,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C错误; D.氢氧化铁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氯化镁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所以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胶体的知识,掌握胶体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解题思路点拨】胶体的聚沉与蛋白质的盐析比较: 胶体的聚沉是指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破坏胶体稳定的因素)聚集成较大颗粒而沉降下来,它是不可逆的.盐析是指高分子溶液中加入浓的无机轻金属盐使高分子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它是高分子溶液或普通溶液的性质,盐析是因为加入较多量的盐会破坏溶解在水里的高分子10页(共52页)



周围的水膜,减弱高分子与分散剂间的相互作用,使高分子溶解度减小而析出.发生盐析的分散质都是易容的,所以盐析是可逆的.由此可见胶体的聚沉与蛋白质的盐析有着本质的区别.

6.阿伏加德罗常数 【知识点的认识】 1、阿伏伽德罗常数:
1)概念: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定义值是指0.012kg 12C所含的原子数,约为6.02×1023,符号为NA.表示1mol任何粒子的数目.
2)单位:mol1
2、阿伏加德罗常数可用多种实验方法测得,到目前为止测得比较精确的数据是6.0221367×1023 mol1
【命题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概念、符号及数值、单位,需要重点掌握. 题型一: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概念 典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原子 B0.012 kg12C约含有6.02×1023个碳原
C.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g D.常温常压下,1 mol氧气的体积约为22.4L
分析:A、物质有的是单原子分子,有的是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离子化合物等; B、依据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概念分析判断; C、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 D、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不为22.4L/mol
解答:A、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1 mol任何物质不一定都含有6.02×1023个原子,故A误;
B0.012 kg12C约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为1mol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规定,B正确; C、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g/mol,故C错误;
D、常温常压下,1 mol氧气的体积不是22.4L,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主要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规定,气体摩尔体积的条件应用,摩尔质量的概念判断,题目较简单. 题型二: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应用
典例2:设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 0.1molL1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为0.1NA B1mol NH3中含有NH键的数目为3NA C7.8g Na2O2中含有的阳离子数目为0.1NA D.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分子个数为NA
分析:A、氯化铁溶液中铁离子部分水解,铁离子数目减少; B、氨气分子中含有3个氮氢键,1mol氨气中含有3mol氮氢键;
C、过氧化钠中的阳离子为钠离子,0.1mol过氧化钠中含有0.2mol钠离子;
D、标准状况下水的状态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水的物质的量. 解答:A1L 0.1molL1FeCl3溶液中含有溶质氯化铁0.1mol,铁离子部分水解,溶液中+含有的铁离子小于0.1molFe3的数目小于0.1nA,故A错误;
B1mol氨气中含有3mol氮氢键,含有NH键的数目为3nA,故B正确;
11页(共52页)



C7.8g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过氧化钠中含有0.2mol钠离子,含有的阳离子数目为0.2nA,故C错误;
D、标况下,水不是气体,题中条件无法计算22.4L水的物质的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明确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
【解题思路点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 1)物质的状态是否为气体;
2)对于气体注意条件是否为标况; 3)注意同位素原子的差异;
4)注意可逆反应或易水解盐中离子数目的判断;
5)注意物质的结构:如Na2O2是由NaO22构成,而不是有NaO2构成;SiO2SiC都是原子晶体,其结构中只有原子没有分子,SiO2是正四面体结构,1molSiO2中含有的共价键为4NA1molP4含有的共价键为6NA等.

7.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知识点的认识】 1、阿伏伽德罗定律:
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定律. 2、阿伏伽德罗定律推论:
我们可以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以及物质的量与分子数目、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有用的推论:
1同温同压时:V1V2=n1n2=N1N2 ②ρ1ρ2=M1M2 同质量时:V1V2=M2M1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同质量时:P1P2=M2M1 3)同温同压同体积时:⑥ρ1ρ2=M1M2=m1m2
【命题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内容,需要重点掌握. 题型一:阿伏伽德罗定律 典例12011新疆一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分子的大小决定 B.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
C.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为22.4L D.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等
分析:A、对于气体来说,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本身的大小,一定温度、压强下,决定其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分子数的多少;
B、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一定,气体体积由气体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 C、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
D、一定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大小取决于温度和压强,外界条件不同,体积不同.
解答:A、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一定,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本身的大小,决定其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分子数的多少,故A错误;
B、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因此气体体积由气体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故B正确; C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不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不同,标准状况下约为22.4L/mol,故C错误;
+
+
12页(共52页)



D、一定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大小取决于温度和压强,外界条件不同,体积不同,不同条件下体积不等的气体所含分子数可能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定律及其推论,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影响气体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题型二:阿伏伽德罗定律推论
典例2:下列各组中,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O2N2 B.体积相等、密度不等的COC2H4 C.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C2H4 D.压强相同、体积相同的N2O2 分析:根据N=nNA可知,分子数相等,则物质的量相等,据此判断. 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 B、根据m=ρVn=进行判断; Cn=进行判断;
D、压强相同、体积相同,分子数之比等于温度之比.
解答: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二者所处的压强不一定相同,所以分子数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体积相等、密度不等,二者的质量不相等,由于COC2H4的摩尔质量相等,所以二者的物质的量不相等,分子数不相等,故B错误;
C、二者质量相同,N2C2H4的摩尔质量相等,所以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分子数相等,C正确;
D、根据pV=nRT可知,压强相同、体积相同,分子数之比等于温度之比,二者的温度不一定相等,故分子数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难度不大,关键对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的理解,可借助pV=nRT理解.
【解题思路点拨】相对密度: 在同温同压下,上面结论式和式中出现的密度比值称为气体的相对密度D=ρ1ρ2=M1M2
注意:D称为气体1相对于气体2的相对密度,没有单位.如氧气对氢气的密度为16

8.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
离子方程式计算的常用方法包括: 1、原子守恒法 2、电荷守恒法 3、得失电子守恒法 4、关系式法 【命题方向】 题型一:原子守恒
典例1:用1L 1.0molL1 NaOH溶液吸收0.8mol CO2,所得溶液中的CO32HCO3的浓度之比约是(
A13 B12 C23 D32
13页(共52页)



分析: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1.0mol/L×1L=1mol,当nNaOHn CO2)≥2,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钠,nNaOHn CO21时,二者反应生成碳酸氢钠,2nNaOHn CO2)>1时,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mol0.8mol=54,则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根据原子守恒分析解答.
解答: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1.0mol/L×1L=1mol,当nNaOHn CO2)≥2,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钠,nNaOHn CO21时,二者反应生成碳酸氢钠,2nNaOHn CO2)>1时,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mol0.8mol=54,则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设碳酸钠的物质的量是x,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是y 根据碳原子守恒得x+y=0.8 根据钠原子守恒得:2x+y=1 根据①②x=0.2 y=0.6
所以CO32HCO3的浓度之比=0.2mol0.6mol=13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从原子守恒的角度分析. 题型二:电荷守恒
典例2:将NaClNaBr的混合物m g溶于足量水,配制成500mL溶液A,再向A中通入足量氯气,充分反应后,蒸发溶液至干得晶体(m2g.则A溶液中NaC1Br的物质的量之比肯定不正确的是(
A321 B312 C431 D314
分析:向氯化钠、溴化钠的混合物中通入足量氯气,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溴,反应方程式为:Cl2+2NaBr=Br2+2NaCl,蒸发溶液蒸干时,溴挥发导致得到的晶体是氯化钠,任何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氯化钠和溴化钠都是强酸强碱盐,其溶液呈中性,根据电荷守恒判断.
解答:向氯化钠、溴化钠的混合物中通入足量氯气,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溴,反应方程式为Cl2+2NaBr=Br2+2NaCl,蒸发溶液蒸干时,溴挥发导致得到的晶体是氯化钠,任何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氯化钠和溴化钠都是强酸强碱盐,其溶液呈中性,所以cH++=cOH,所以溶液中cNa=cCl+cBr,同一溶液中体积相等,所以nNa=nCl+nBr
++A.当NaC1Br的物质的量之比321时,符合nNa=nCl+nBr,故A正确;
B.当NaC1Br的物质的量之比312时,符合nNa=nCl+nBr,故B正确;
C.当NaC1Br的物质的量之比431时,符合nNa=nCl+nBr,故C正确;
D.当NaC1Br的物质的量之比314时,符合nNa)<nCl+nBr,不符合电荷守恒,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计算,如果采用方程式进行计算,比较麻烦,采用电荷守恒来分析解答即可,较简便,难度中等. 题型三:关系式法
典例3:向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MgCl2两溶液中分别滴加等浓度的AgNO3溶液使Cl恰好沉淀完全,则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之比为(
14页(共52页)

+
+
+
+
+
+
++

A11 B12 C21 D13
分析: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MgCl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分别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g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消耗的硝酸银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的体积比.
解答:设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MgCl2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 则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g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存在: 1molNaCl1molAgNO3 1molMgCl22molAgNO3
n=cV可知,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溶液的体积之比,
所以与NaClMgCl2两种溶液反应的AgNO3溶液的体积比为12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明确物质的量、浓度及物质的构成的关系,氯离子与银离子的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题型四:得失电子守恒 典例4Fe与硝酸反应随温度和硝酸的浓度不同而产物不同.已知0.2mol HNO3做氧化剂时,+恰好把0.4mol Fe氧化为Fe2,则HNO3将被还原成(
+ANH4BN2O CNO DNO2
+分析:0.2molHNO3做氧化剂时,氮元素的化合价会降低,0.4mol Fe氧化为Fe2,化合价升高,铁原子失去电子,氮原子是得到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来计算HNO3的还原产物中N元素的价态.
解答:设硝酸被还原到的产物中,N元素的价态是x,则根据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0.4mol×(20=0.2mol×(5x,解得x=1,所以硝酸被还原到的产物中,N元素的价态是+1价,应该是N2O 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一道关于电子守恒的计算题,电子守恒的灵活应用是考试的热点,难度不大. 【解题思路点拔】本考点是关于离子方程式的计算方法,相对于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计算方法更纯粹一点,最重要的是守恒方法和关系式法,要重点掌握.

9.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 1、物质的量浓度:
1)概念:溶质(用字母B表示)的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用符号cB表示.
2)单位:常用单位为mol/L 3)计算公式:cB=nB/V
注意:其中V指的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1)将溶质的质量分数换算成物质的量浓度时,首先要计算1L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换算成相应物质的量,有时还需将溶液的质量换算成溶液的体积,最后才换算成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2)将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换算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首先要将溶质的物质的量换算成溶质的质量,有时还将溶液的体积换算成质量,然后换算成溶质的质量分数. n=m/M=V•ρ•w1000/M c=n/V
15页(共52页)



c=V•ρ•w/M/V=V•ρ•w/MV
[式中:ρ﹣溶液的密度,单位为g/mLg/cm3w﹣溶质的质量分数,M﹣溶质的摩尔质量,数值等于物质的式量]
【命题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需要中断掌握. 题型一: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考察
典例1:下列关于1mol/L NaCl说法正确的是(
A1 L该溶液中含有58.5 g NaCl B.从1 L该溶液中取出0.5 L后,剩余NaCl溶液的浓度为0.5 mol/L
C.该溶液中Na的浓度为0.5 mol/L D.称取58.5 g NaCl固体溶于1 L水中,即可配制成1 mol/L NaCl溶液
分析:A、根据n=cV计算氯化钠的物质的量,再根据m=nM计算氯化钠的质量; B、溶液是均匀的,取出部分溶液、剩余溶液与原溶液浓度相等;
C、根据钠离子守恒可知溶液cNa=cNaCl
D58.5 g NaCl固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于水配成1L溶液,浓度为1mol/L 解答:A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L×1mol/L=1mol氯化钠的质量为1mol×58.5g/mol=58.5gA正确;
B、溶液是均匀的,取出部分溶液、剩余溶液与原溶液浓度相等,都为1mol/L,故B错误; C、根据钠离子守恒可知溶液cNa=cNaCl=1mol/L,故C错误;
D58.5 g NaCl固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于水配成1L溶液,浓度为1mol/L,体积1L指溶液体积,不是溶剂体积,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考查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及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难度较小,注意溶质离子浓度的计算.
题型二:物质浓度与构成其微粒浓度的关系
典例2:下列溶液中的Cl﹣浓度与50mL 1mol/L MgCl2溶液中的Cl浓度相等的是( A150 mL 1 mol/L NaCl溶液 B75 mL 2 mol/L CaCl2溶液 C150 mL 2 mol/L KCl溶液 D75 mL 1 mol/LAlCl3溶液 分析:根据同一化学式中各微粒的浓度等于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离子个数,与溶液的体积无关,1mol/L MgCl2溶液中的Cl浓度为2mol/L
解答:50mL 1molL1 Mg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cCl=2cMgCl2=2mol/L
1A150mL 1molLNa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cCl=cNaCl=1mol/L,故A错误;
B75mL 2molL1Ca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cCl=2cCaCl2=4mol/L,故B错误;
++
+C150mL2molL1K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cCl=cKCl=2mol/LC正确;
D75mL1molL1Al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cCl=3cAlCl3=3mol/L,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浓度的计算分析,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只与物质的浓度和离子个数有关,与溶液的体积无关.
题型三:CuSO45H2O的配制
典例3:实验室里需用480mL 0.1molL1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7.68g硫酸铜,加入500mL B.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16页(共52页)



C.称取8.0g硫酸铜,加入500mL D.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分析:需用480mL 0.1molL1的硫酸铜溶液,配制500ml 0.1molL1的硫酸铜溶液,溶液中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5L×0.1molL1=0.05mol,需要称取硫酸铜的质量为0.05mol×160g/mol=8g,如称取胆矾,则质量为0.05mol×250g/mol=12.5g,以此解答题中各问. 解答:A、称取硫酸铜的质量为0.05mol×160g/mol=8g,加入500mL水,最后溶液的体积不止500mL,水的体积不等于溶液的体积,故A错误;
B、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如称取胆矾,则质量为0.05mol×250g/mol=12.5g,故B错误;
C、加入500mL水,最后溶液的体积不止500mL,水的体积不等于溶液的体积,应为加水配成500ml溶液,故C错误; D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质量为0.05mol×250g/mol=12.5g加水配成500ml溶液,符合实验操作,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本题难度不大,注意硫酸铜和胆矾的区别,另外注意水的体积不等于溶液的体积. 题型四:溶液密度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典例42013承德模拟)将标准状况下的aLHClg)溶于1000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bg/mL,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1mo1L1

BmolL1 CmolL1 DmolL
计算物质的量,利用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来计算溶液的质量,由溶液的质量分析:利用n=和密度可计算溶液的体积,最后利用c=计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答:标准状况下的aLHClg nHCl=溶液的质量为=mol
mol×36.5g/mol+1000g
溶液的体积为 c=可知,
L
c==mol/L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明确溶液的体积、质量、密度的关系及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17页(共52页)



题型五:稀释问题
典例530mL 0.5mol/L NaOH 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3 mol/L B0.03 mol/L C0.05 mol/L D0.04 mol/L
分析:根据稀释定律可知,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据此计算. 解答:令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量浓度为c,则:
30×103L×0.5mol/L=500×103L×c 解得c=0.03mol/L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有关计算,难度较小,关键清楚稀释定律,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题型六:电荷守恒
典例6:某盐的混合物中含有0.2mol Na0.4mol Mg20.4mol Cl,则SO42为( A0.1mol B0.3mol C0.5mol D0.15mol
+
+
分析:根据溶液呈电中性计算溶液中SO42离子的物质的量.
+++解答: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原则,则有:nNa+2n Mg2+nH=2nSO42+nOH+nCl
+++所以:2nSO42=nNa+2n Mg2+nH)﹣nCl)﹣nOH
+由于该盐溶液为强酸强碱盐,则nH=nOH
++2nSO42=nNa+2n Mg2)﹣nCl
nSO42==0.3mol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从溶液电中性的角度解答. 【解题思路点拨】对物质的量浓度进行理解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体积指的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溶质一定要用物质的量来表示;
溶质可以是单质、化合物,也可以是离子或其他特定组合; 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溶质通常以无水化合物计算; 配制氨水溶液制溶质是氨气;
溶液具有均一性,即同一溶液,无论取出多大体积,其各种浓度(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离子浓度等)均不变;
配制溶液时,要注意容量瓶规格与实际配制溶液体积的关系.

10.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知识点的认识】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定义: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不能继续被溶解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可以继续被溶解的溶液. 2)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互相转化:
不饱和溶液通过增加溶质(对一切溶液适用)或降低温度(对于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溶质适用,反之则须升高温度,如石灰水)、蒸发溶剂(溶剂是液体时)能转化为饱和溶液.
18页(共52页)



饱和溶液通过增加溶剂(对一切溶液适用)或升高温度(对于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溶质适用,反之则降低温度,如石灰水)能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2、溶解度:
1)定义: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用符号S表示.
气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最高量称为气体的溶解度. 2)溶解度影响因素:
1°固体溶解度影响因素:溶质的本性;溶剂的种类;温度.
2°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气体本性、溶剂性质、温度和压强.当压强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当温度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气体的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3°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由于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随温度一定而一定,这种变化可以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我们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绘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2)曲线上点的意义:
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所处的状态是饱和溶液.解度曲线下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上的溶解度,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溶液. 溶解度曲线下面的面积上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状态,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
溶解度曲线上面的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该溶质有剩余.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溶解度曲线的分类:
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
少部分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氢氧化钙.因为氢氧化钙有两种水合物〔CaOH22H2OCaOH212H2O.这两种水合物的溶解度较大,无水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很小.随着温度的升高,这些结晶水合物逐渐变为无水氢氧化钙,所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就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除了氢氧化钙还有别的物质溶解度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说硫酸锂. 【命题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以及溶解度,属于初中学过的基础内容,了解即可.
题型一:CaOH2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特点应用
典例1:将40的饱和石灰水冷却至10;或加入少量CaO,但温度仍保持40,在这两种情况下均未改变的是(
ACaOH2的溶解度、溶剂的质量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C.溶液的质量、水的电离平衡 D.溶液中Ca2的数目 分析:利用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第一方式溶液变为不饱和但溶液组成未改变,加入生石灰的溶液会吸收少量水分,但溶液依然饱和,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溶液的质量比等的有关知识解决.
解答:A.不同温度的氢氧化钙溶解度不同,加入少量CaOCaO与水反应,所以溶剂的质量减少,故A错误;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降低温度后溶液变为不饱和但溶液组成未改变;加入生石灰的溶液会吸收少量水分,由于温度不变,所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也不变,即溶液19页(共52页)



依然为40的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在这两个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变,故B正确;
C加入生石灰的溶液因与水反应而使溶剂的质量减少因温度不变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但是部分溶质析出溶液的质量减小,故C错误;
D.加入少量CaO,但温度仍保持40CaO与水反应,溶剂的质量减少,会有溶质析出,故钙离子数目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是对溶质质量分数的扩展与延伸,使学生明确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与溶液的比值,而与其它因素无关的道理,要注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 题型二:结晶水合物相关
典例2: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1.06克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
A.等于1.06 B.大于1.06克而小于2.86 C.等于2.86 D.大于2.86
分析:从两个角度来分析:1)无水Na2CO3与水反应生成结晶水合物Na2CO310H2O 2)原饱和溶液由于加入无水Na2CO3与水反应而消耗溶液中的水,会有晶体析出. 解答:1.06克无水Na2CO3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加入到饱和Na2CO3溶液中生成0.01molNa2CO310H2O结晶水合物,其质量为0.01mol×286g/mol=2.86g
又原饱和溶液由于加入无水Na2CO3与水反应而消耗溶液中的水,会有晶体析出,故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2.86g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饱和溶液的计算问题,本题难度不大,做题时注意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仍为饱和溶液,特别是形成结晶水合物这一点.
【解题思路点拨】要注意CaOH2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注意结晶水合物的形成对溶液成分形成的影响.

1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知识点的知识】
1、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1)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注意事项:
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但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但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w=S/100+S*100% 2、溶质质量分数相关计算: 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 因为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若设浓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水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稀溶液B g,则Ag×a%=Bg×b%(其中B=A+m 关于溶液增浓(无溶质析出)的计算
20页(共52页)



溶液增浓通常有几种情况: 1°向原溶液中添加溶质:
因为溶液增加溶质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增加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而溶液的质量=原溶液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所以,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溶质Bg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Ag×a%+Bg=Ag+Bg)×b% 2°将原溶液蒸发去部分溶剂:
因为溶液蒸发溶剂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a%,蒸发Bg水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则:Ag×a%=AgBg)×b% 3°与浓溶液混合:
因为混合后的溶液的总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溶液的质量之和,混合后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的溶质质量之和.所以,设原溶液质量为 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浓溶液质量为B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两溶液混合后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的溶液,则:Ag×a%+B g×b%=Ag+Bg)×c%
【命题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属于初中学过的基础知识,了解即可.
题型一:溶液的稀释问题
典例1:密度为0.91gcm3的氨水,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即质量分数为0.25,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
A.等于12.5% B.大于12.5% C.小于12.5% D.无法确定
分析: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氨水的质量为原氨水质量与所加水质量和,所得氨水溶液中溶质为25%的氨水中溶质,利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式求出所得氨水的质量分数.
解答:设加水的体积为V,则25%的氨水体积也为V 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
所得氨水的质量分数为×100%11.9%12.5%
故选C 点评:根据加水稀释时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的特点,可由稀释前后溶质质量相等完成稀释类问题的计算.
题型二:溶液增浓的计算
典例2:某温度下,甲、乙两个烧杯中各盛有100g相同浓度的KCl溶液,现将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35gH2O,析出晶体5g;将乙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45gH2O,析出晶体10g.则原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10% B15% C20% D25%
分析:甲、乙溶液均未明确是否为饱和溶液,因此,不能使用蒸发35.0g45.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直接进行计算;而把蒸发45.0g水分开来看,先蒸发水至35.0g时所剩余溶液为饱和溶液,即对饱和溶液蒸发45.0g35.0g=10.0g水时会析出KCl晶体10.0g5.0g=5.0g;以此计算100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分数.
解答:可以认为蒸发掉45 g H2O是在蒸发掉 35 g H2O的基础上完成的,也就是说,在1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5g,从而得出在此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50g.这样100 g溶液中所含的氯化钾的质量为+5g=25g,质量分数为21页(共52页)

×100%=25%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溶液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比较甲乙两溶液的关系,得出饱和溶液的溶解度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解题思路点拨】溶液稀释问题重点把握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浓缩问题要分情况,蒸发溶剂时抓住溶质不变,添加溶质时抓住溶剂不变,与浓溶液混合时能找出等量关系.

12.胶体的重要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 1、分散系的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介质中所形成的体系称为分散体系.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在水溶液中,溶质是分散质,水是分散剂.溶质在水溶液中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存在.
分散系包括:溶液、胶体、悬浊液、乳浊液. 2、各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 分散质直径 主要特征 实例 分子,离子 1nm(能通过澄清,透明,均一稳定,无丁NaCl溶液,溴水 半透膜) 达尔现象 胶粒(分子集体1nm100nm(不均一,较稳定,有丁达尔现象,肥皂水,淀粉溶 或单个高分子) 能透过半透膜,常透明 液,FeOH3能透过滤纸)
固体颗粒 100nm(不能不均一,不稳定,不透明,能水泥,面粉混合水 透过滤纸) 透光的浊液有丁达尔现象 小液滴 牛奶,色拉油混合
3、胶体的性质与作用: 1)丁达尔效应:
由于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会使光发生散射,可以使一束直射的光在胶体中显示出光路.
2)布朗运动:
定义:胶体粒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水分子从个方向撞击胶体粒子,而每一瞬间胶体粒子在不同方向受的力是不同的. 3)电泳现象:
定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解释: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扬斯规则表明:与胶体粒子有相同化学元素的离子优先被吸附.以AgI胶体为例,AgNO3KI反应,生成AgI溶胶,若KI过量,则胶核AgI吸附过量的I而带负电,若AgNO3过量,则AgI吸附过量+Ag而带正电.而蛋白质胶体吸附水而不带电. 带电规律:
1°一般来说,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等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
22页(共52页)



2°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土壤等胶体带负电;
3°蛋白质分子一端有﹣COOH,一端有﹣NH2,因电离常数不同而带电; 4°淀粉胶体不吸附阴阳离子不带电,无电泳现象,加少量电解质难凝聚. 应用:
1°生物化学中常利用来分离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 2°医学上利用血清的纸上电泳来诊断某些疾病.
3°电镀业采用电泳将油漆、乳胶、橡胶等均匀的沉积在金属、布匹和木材上. 4°陶瓷工业精练高岭土.除去杂质氧化铁. 5°石油工业中,将天然石油乳状液中油水分离.
6°工业和工程中泥土和泥炭的脱水,水泥和冶金工业中的除尘等. 4)胶体的聚沉:
定义:胶体粒子在一定条件下聚集起来的现象.在此过程中分散质改变成凝胶状物质或颗粒较大的沉淀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 胶粒凝聚的原因:外界条件的改变
1°加热:加速胶粒运动,减弱胶粒对离子的吸附作用. 2°加强电解质:中和胶粒所带电荷,减弱电性斥力. 3°加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相互中和,减小同种电性的排斥作用.通常离子所带电荷越高,聚沉能力越大.
应用:制作豆腐;不同型号的墨水不能混用;三角洲的形成. 4、胶体的制备:
1)物理法:如研磨(制豆浆、研墨),直接分散(制蛋白胶体) 2)水解法:
FeOH3胶体:向20mL沸蒸馏水中滴加1mL2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一会儿,得红褐色的FeOH3胶体.离子方程式为: Fe3+3H2O=FeOH3(胶体)+3H 3)复分解法:
+
+AgI胶体:向盛10mL 0.01molL1 KI的试管中,滴加8100.01molL1 AgNO3,边滴边振荡,得浅黄色AgI胶体.
硅酸胶体:在一大试管里装入5mL10mL 1molL1HCl加入1mL水玻璃,然后用力振荡+即得.离子方程式分别为:Ag+I=AgI(胶体)
+ SiO32+2H+2H2O=H4SiO4(胶体)
复分解法配制胶体时溶液的浓度不宜过大,以免生成沉淀. 5、常见胶体的带电情况:
1)胶粒带正电荷的胶体有: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例如FeOH3AlOH3等.
2)胶粒带负电荷的胶体有: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胶体、土壤胶体.
3)胶粒不带电的胶体有:淀粉胶体.特殊的,AgI胶粒随着AgNO3KI相对量不同,而带正电或负电.若KI过量,则AgI胶粒吸附较多I而带负电;若AgNO3过量,则因吸+附较多Ag而带正电. 【注意】:胶体不带电,而胶粒可以带电. 6、常见的胶体分散系
FeOH3胶体,AlOH3胶体,原硅酸胶体,硬脂酸胶体.分别由相应的盐水解生成不溶物形成.
FeCl3溶液:Fe3+3H2O=FeOH3(胶体)+3H
+
+23页(共52页)



明矾溶液:Al3+3H2O=AlOH3(胶体)+3H
水玻璃:SiO32+3H2O=H4SiO4(胶体)+2OH
肥皂水:C17H35COO+H2O=C17H35COOH(胶体)+OH
+卤化银胶体.Ag+X=AgX(胶体) 土壤胶体.
豆奶、牛奶、蛋清的水溶液.
有色玻璃,如蓝色钴玻璃(分散质为钴的蓝色氧化物,分散剂为玻璃) 烟、云、雾.

7、胶体的分离与提纯: 胶体与浊液:过滤.
胶体与溶液:渗析.采用半透膜. 【命题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分散系的种类及各自特点,重点掌握胶体的性质及胶体的制备. 题型一:分散系的概念及不同分散系的区分
+
+典例1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09107m l100nm之间的是 A.溶液 B.胶体 C.悬浊液 D.乳浊液
分析: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本质区别就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不同.溶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nm之间,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nm,据此即可解答.
解答:A.溶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小于109m ,故A错误;
B.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nm之间(介于109107m ,故B正确;
C.悬浊液是浊液的一种,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nm(大于107m ,故C错误;
D.乳浊液是浊液的一种,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nm(大于107m ,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散系的分类依据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题目难度不大. 题型二:胶体的性质
典例2: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在河流入海口易形成沙洲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分析:可根据胶体的性质来分析解答.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可以使胶体凝聚,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解答:A、豆浆具有胶体的性质,向其中加入盐卤,盐卤中含丰富的电解质氯化钙等,可以使豆浆凝聚,与胶体有关,故A错误;
B、河流中的水含有泥沙胶粒,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等电解质,二者相遇是可以发生胶体凝聚,就形成三角洲,与胶体有关,故B错误; C蛋白质溶液是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与胶体有关,与胶体有关,C错误; D、主要发生了复分解反应,与胶体性质无关,与胶体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明确胶体常见的性质有丁达尔现象、胶体的聚沉、电泳等,利用胶体性质对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进行解释. 题型三:胶体与溶液的区别与联系
典例3:关于氯化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两者的分散质微粒均能透过半透膜和滤纸
24页(共52页)



C.溶液中溶质分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分析:A、溶液、胶体均为电中性,胶粒带电荷;
B.胶体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能透过半透膜和滤纸; C.分子和胶粒均作无规则运动;
D.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
解答:A.溶液胶体均为电中性,胶体能吸附电荷,故A错误;
B.氯化镁溶液能透过半透膜和滤纸,氢氧化铁胶体的胶粒粒径为1100 nm,不能透过半透膜,能透过滤纸,故B错误; C分子和胶粒均作无规则运动,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C错误; D.氢氧化铁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氯化镁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所以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胶体的知识,掌握胶体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解题思路点拨】胶体的聚沉与蛋白质的盐析比较: 胶体的聚沉是指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破坏胶体稳定的因素)聚集成较大颗粒而沉降下来,它是不可逆的.盐析是指高分子溶液中加入浓的无机轻金属盐使高分子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它是高分子溶液或普通溶液的性质,盐析是因为加入较多量的盐会破坏溶解在水里的高分子周围的水膜,减弱高分子与分散剂间的相互作用,使高分子溶解度减小而析出.发生盐析的分散质都是易容的,所以盐析是可逆的.由此可见胶体的聚沉与蛋白质的盐析有着本质的区别.

1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知识】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5页(共52页)




特别提醒: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中各族的排列顺序,结合惰性气体的原子序数,我们可以推断任意一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记住各周期元素数目,我们可以快速确定惰性气体的原子序数.各周期元素数目依次为28818183232(如果第七周期排满),则惰性气体原子序数依次为22+8=1010+8=1818+18=3636+18=5454+32=8686+32=118 2、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推测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以及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 2利用元素周期表,可以寻找制取半导体、催化剂、化学农药、新型材料的元素及化合物; 3)可以用元素周期表来根据一些已知元素的性质推测一些未知元素的性质.
26页(共52页)



【命题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将推断、推理、计算等以填空题的形式在高考中进行考查. 题型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典例1: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有8个主族 BA族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C.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 D.短周期是指第一、二周期 分析: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有18个纵行(7个主族、7个副族、第℃℃族、零族),以此来解答.
解答:A.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故A错误;
BA族的元素除H元素外都是金属元素,故B错误; C.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故C正确;
D.短周期是指第一、二、三周期,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较简单,熟悉元素周期表的横行和纵行的排布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学生应熟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典例2: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四、五、六周期元素的数目分别是(
A881832 B8181832 C8181818 D881818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各周期元素的种类来解答. 解答:元素周期表中第一周期有2种元素; 第二周期有8种; 第三周期有8种; 第四周期有18种; 第五周期有18种; 第六周期32种;
则第三、四、五、六周期元素的数目分别是8181832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及各周期元素,熟悉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即可解答,较基础. 典例3: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原子序数,表中数字所表示的元素与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符的是(
A B C D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相邻两个周期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281836分析. 解答:A3号和5号元素之间相差很多个族,12号的镁和13号的铝在周期表中不相邻,A错误;
B5号和15号元素的原子不在同一主族,故B错误; C1号和11好中间还有3号元素,故C错误. DOClNe的位置关系是正确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的分布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度不大.
题型二:原子序数关系的推断
27页(共52页)



典例4AB为同主族的两元素,AB的上一周期,若A的原子序数为n,则B的原子序数不可能为(
An+8 Bn+18 Cn+32 Dn+20
分析:由元素周期表结构可知,对于处于AA元素而言,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值为周期数小的元素所在周期含有的元素种数;对于过渡元素后边的所有各主族(包括零族)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值为周期数大的元素所在周期含有的元素种数.
解答:由元素周期表结构可知,从第一周期到第六周期,每周期含有的元素种数分别为288181832,第七周期为排满,若排满也是32种,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值只能为281832等,不可能相差20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识,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典例5已知ab分别为同周期的AA族的两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mn则下列关系不可能成立的是(
An=m+16 Bn=m+6 Cn=m+30 Dn=m+10 分析:根据周期表的结构及每一周期元素的数目.
解答:周期表中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周期元素的种数分别为28818183226,若元素在二、三周期,则原子序数n=m+6,若元素在四、五周期,由于副族和℃℃族出现在AA族之间共10种元素,则原子序数n=m+6+10=m+16,若元素在第六周期,又多了镧系的出现,有15种元素,则原子序数n=m+16+14=m+30.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基础知识. 题型三: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位置元素的推断)
典例6:据国外有关资料报道,在独居石(一种共生矿,化学成分为CeLaNd的磷酸盐)中,查明有尚未命名的116124126号元素.判断其中116号元素应为位于周期表中的(
A.第6周期A B.第7周期A C.第7周期 D.第8周期A 分析:根据各周期所含的元素种类推断,用原子序数减去各周期所含的元素种数,当结果为0时,为零族; 当为正数时,为周期表中从左向右数的纵行,差为8910时为VIII族,差数大于10时,则再减去10,最后结果为族序数.当为负数时其主族序数为8+差值.所以应熟记各周期元素的种数,即28818183232
解答:116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11628818183232=28+(﹣2=6即为第七周期,第A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的推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解题思路点拨】已知原子序数求位置及属性的解题方法:如110号元素, 解法如下:
0族元素中HeNeArKrXeRn质子数分别为:21018365486.应该在第六周期之后;第七周期最后的一位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6+32=118,所以应该在第七周期.92号以后的元素都为超铀元素且都为金属元素,因此为金属元素.

14.化学键 【知识点】 化学键:
28页(共52页)




注意:
1)首先必须相邻,不相邻一般就不强烈; 2)只相邻但不强烈,也不叫化学键;
3相互作用不能说成相互吸引(实际既包括吸引又包括排斥)
一定要注意相邻强烈.如水分子里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化学键,而两个氢原子之间及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是不存在化学键的.
化学键的分类: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配位键(氢键不是化学键)
【命题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化学键的定义和类型,在高考中通常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需要重点掌握.
【解题思路点拨】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比较:(注意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都不是化学键) 化学键 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 相邻原子间强烈分子间存在的微弱存在于分子间或分子内的一种比分子间作 的相互作用 的相互作用 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 分子内或某些晶分子间 分子间或分子内 体内 键能一般维:约几个到数十个强于分子间作用力小于化学键 120800kJ/mol kJ/mol 主要影响物质的主要影响物质的物影响物质的熔沸点、密度、溶解性等 化学性质 理性质

15.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知识点的认识】 1、概念: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的化合物. 主要包括:强酸HClH2SO4HNO3等)强碱NaOHKOH等)NaClCH3COONa等,除PbCH3COO2HgCl2外,注意沉淀如CaCO3BaSO4等由于溶于水的部分已全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金属氧化物(Na2OMgO等)
29页(共52页)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完全电离的化合物.
主要包括:弱酸(CH3COOHH3PO4等)、弱碱(NH3H2OCuOH2等) 2、注意事项:
电解质的强弱与化学键有关,但不由化学键类型决定.强电解质含有离子键或强极性键,但含有强极性键的不一定都是强电解质,如H2OHF等都是弱电解质. 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度无关.如BaSO4CaCO3等. 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命题方向】 题型一:相关概念
典例1: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强电解质的是(
AHBrHClBaSO4 BNH4ClCH3COONaH2S
CNaOHCaOH2NH3H2O DHClONaFBaOH2 分析:强电解质是指在水中完全电离成离子的化合物,大多数盐类和强酸强碱H2SO4 HNO3 HCl NaOH KOH 等)都是强电解质.
解答:AHBrHClBaSO4是在水中完全电离成离子的化合物,所以属于强电解质,故A正确.
BH2S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所以属于弱电解质,故B错误.
CNH3H2O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所以属于弱电解质,故C错误. DHClO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所以属于弱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强电解质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性大小无关,与电离程度有关.

题型二:弱电解质的证明 典例12011延庆县一模)下列事实一定能说明HF是弱酸的是( 常温下NaF溶液的pH大于7

HF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很暗; HFNaCl不能发生反应;

常温下0.1mol/LHF溶液的pH2.3
HF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 HF与水能以任意比混溶;
1mol/LHF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A①②⑦B②③⑤C③④⑥D①④
分析:根据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不完全的,酸的溶解性及酸的通性无法确定酸电离的程度,比较酸的浓度与酸电离cH)可判断酸的电离程度.
解答:常温下碱性溶液中pH7NaF溶液的pH大于7说明呈碱性,说明NaF发生了水解,HF是弱酸,故正确;
导电性强弱主要与离子浓度有关,不能说明HF是弱酸,故错误; HFNaCl不能发生反应与HF是弱酸无关,故错误;
常温下0.1mol/LHF溶液的pH2.3说明HF部分电离是弱酸,故正确;
HF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说明HF的酸性比碳酸的强,不能说明HF弱酸,故错误;
HF与水能以任意比混溶与HF的酸性无关,故错误;
30页(共52页)

+

1mol/LHF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HF水溶液显酸性,不能说明HF是弱酸,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判断,掌握弱电解质是部分电离的解题的关键.

【解题方法点拨】弱电解质的证明方法(以盐酸和醋酸为例) 1、通过测定同浓度、同体积的溶液的导电性强弱来鉴别
实验:等体积、浓度均为0.5molL1的盐酸和CH3COOH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表明,盐酸的导电能力比CH3COOH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得多.因为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是由溶液里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的大小决定的.
规律1:同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溶液,酸越弱,其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弱.

2、通过测定同浓度溶液的pH大小来鉴别
实验:在常温下,pH试纸的测定0.1molL1的盐酸和CH3COOH溶液的pH盐酸的pH1CH3COOH溶液的pH约为3这就表明盐酸是完全电离的强酸,CH3COOH是部分电离的弱酸.
规律2同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溶液,酸性越弱,溶液的pH越大.若两种酸溶液的pH相同,酸越弱,溶液的浓度越大.

3、通过比较同浓度、同体积的溶液与同一种物质反应的速率快慢来鉴别
实验:分别用3.25g锌与体积都为200mL、浓度都为1molL1的盐酸和CH3COOH溶液反应,观察到锌与盐酸反应剧烈,产生H2的速率快,锌很快反应完;锌与CH3COOH溶液反应慢,产生H2的速率缓慢,锌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才消耗完.这表明盐酸是强酸,CH3COOH是弱酸.
规律3: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酸,酸越弱,其c H+)越小,反应速率越慢.

4、通过测定同浓度的酸所对应的钠盐溶液的pH大小来鉴别
实验:在常温下,用pH试纸测定0.1 molL1NaClCH3COONa溶液的酸碱性.实验表明,NaCl溶液的pH等于7,而CH3COONa溶液的pH大于7.这就表明盐酸是强酸,CH3COOH是弱酸.
规律4:等物质的量浓度下,一元酸的钠盐溶液,其对应的酸越弱,溶液的pH越大.

5、通过比较体积相同、pH相同的酸溶液同倍数稀释后,溶液的pH变化大小来鉴别 实验:将等体积、pH都为2的盐酸和CH3COOH溶液分别加蒸馏水稀释相同的倍数(如100倍)然后分别用pH试纸测定稀释后溶液的pH其结果是盐酸稀释后pH变化幅度大pH=4CH3COOH溶液稀释后,pH变化幅度小pH3.30这表明CH3COOH溶液在稀释过程中,++H浓度减小外,还存在CH3COOHH+CH3COO,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出更多的+H,由此说明盐酸是完全电离的强酸,CH3COOH是部分电离的弱酸.
规律5:在pH相同时,同体积的酸,酸越弱,抗稀释能力越强,即稀释相同倍数下,pH化幅度越小.

6、通过比较同体积、同pH的溶液分别与同种物质发生完全反应时,消耗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来鉴别
31页(共52页)



实验:体积都为10mLpH都为2的盐酸和CH3COOH溶液,分别同0.01molL1NaOH溶液进行中和滴定,结果CH3COOH溶液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比盐酸大得多.这表明++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中和时,H浓度的减少,电离平衡CH3COOHH+CH3COO向右移动,直至所有的CH3COOH分子被耗尽.这说明CH3COOH是部分电离的弱酸. 规律6:在pH相同的条件下,同体积的酸,酸越弱,其中和能力越强.

7.通过向酸溶液中加入与之相应的钠盐,引起溶液pH变化的大小来鉴别
实验:100mL0.01molL1的盐酸里加入少许NaCl固体,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变化,结果无明显变化.这表明盐酸里不存在电离平衡.另在100mL0.01molL1 CH3COOH溶液里加入少许CH3COONa固体,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变化,结果pH明显变大.这表明CH3COOH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由于CH3COO浓度的增大,使电离平衡向逆+方向移动,H浓度减小,pH增大. 规律7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应的盐固体(电离出相同的酸根离子)引起pH变化越大,其相酸性越弱.

16.电解原理 【知识点的认识】 一、电解原理
1、概念: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借助于电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也就是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或电解槽. 构成电解池(电解槽)的条件: 1)有外加直流电源.
2)有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离子化合物.
3)有两个电极(材料为金属或石墨,两极材料可相同或不同) 阴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直接相连的一极. 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直接相连的一极.
4)两个电极要与电解质溶液接触并形成回路. 注意:电解池的阴、阳极完全由外加直流电源的负、正极确定,与电极材料本身的性质无关.原电池的正、负极则由构成电极材料本身的性质决定. 2、惰性电极和活性电极:
在电解时,根据电极本身是否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可把电极分为惰性电极和活性电极两类: 惰性电极(CPt等):只起导电作用,不参与反应; 活性电极(除PtAu外的其余金属):当作阳极时,除起导电作用外,还失去电子变成金属阳离子进入溶液中. 3、离子放电顺序
在阴极上.在阴极上发生的是得电子反应,因此,电极本身只起导电作用而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反应的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它们得电子的能力顺序为:

说明:上列顺序中H有两个位置:在酸溶液中,H得电子能力在CuPb之间;若在盐+++溶液中,则H位于Zn2Ag之间.
在阳极上.首先应考虑电极是活性电极还是惰性电极,若为活性电极,则是阳极本身失去电子被氧化成阳离子进入溶液中,即此时不能考虑溶液中阴离子的失电子情况;若为惰性电极,溶液中的阴离子失电子的能力顺序为:
+
+2+2+32页(共52页)




二、电解池与原电池对比
电极反应
电子转移方向

正、负极由电极材料决负极:电极本身失去电子,电子由负极流出,经外电路定:相对活泼的金属作 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 阴、阳极完全由外加直流电源的负、正极决 定: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是阳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是阴极

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溶液中的阳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阴极:较易获得电子的阳离子优先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阳极,金属或较易失去电子的阴离子优先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33页(共52页)回正极 电子由直流电源的负极流出,经导线到达电解池的阴极,然后通过电解液中的离子放电,电子再从阳极经导线回到直流电流的正极

Zn2e=Zn2+
2H++2e=H2

CuCl2



三、电解原理的应用 1、精炼铜和电镀铜 铜的电解精炼
利用电解原理将粗铜中的杂质(如锌、铁、镍、 银、金等)除去,以获得电解铜(含Cu的质量分数达99.95%99.98%)的过程
制得电解铜,以增强铜的导电性 电解CuSO4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硫酸)
阳极粗铜 材料 阴极纯铜 材料
Cu2++2e=Cu
Cu2e=Cu2+
Zn2e=Zn2+
Ni2e=Ni2+
阳极反应为粗铜中的Cu及杂质失去电子而溶34页(共52页)

2C12e=C12
Cu2++2e
=Cu
电镀铜
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的表面镀上一薄层其他金属(铜)或合金的过程
使金属更加美观耐用,增强防锈抗腐能力 含有镀层金属离子(Cu2+)的电解质溶液作电镀液(如CuSO4液)
镀层金属(Cu
待镀金属制品 Cu2++2e=Cu
Cu2e=Cu2+
阳极本身失去电子而溶解



溶液中CuSO4的浓度基本不变

当阳极上的Cu失去电子变成Cu2溶解后,银、金等金属杂质以单质的形式沉积于电解槽底,形成阳极泥
+溶液中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
溶液的pH保持不变 铜镀层通常主要用于电镀其他金属之前的预镀层,以使镀层更加牢固和光亮
电镀工业的废水中常含剧毒物质如氰化物、重金属等.因此必须经过处理才能排放
2、氯碱工业
电解饱和食盐水溶液的反应原理.
阴极电极反应式(Fe棒)2H+2e=H2H得电子产生H2后,阴极区OH浓度增大而显碱性)
阳极电极反应式(石墨)2C12e=Cl2 电解的总化学方程式:2NaCl+H2O2NaOH+H2+Cl2
+
+
设备: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离子交换膜电解槽主要由阳极、阴极、离子交换膜、电解槽框和导电铜棒等组成,每台电解槽由若干个单元槽串联或并联组成.电解槽的阳极用金属钛制成;阴极由碳钢网制成.
阳离子交换膜的作用:把电解槽隔为阴极室和阳极室;只允许Na通过,而ClOH和气体则不能通过.这样,既能防止生成的H2Cl2相混合而发生爆炸,又能避免C12进入阴极区与NaOH溶液作用生成NaClO而影响烧碱的质量.

【命题方向】 题型一:电解原理 典例12014广州一模)某小组设计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如图,通电后两极均有气泡产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铜电极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 B.石墨电极附近溶液呈红色
C.溶液中的Na向石墨电极移动 D.铜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分析:根据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如果通电后两极均有气泡产生,则金属铜电极一定是阴极,根据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结合电极反应来回答判断即可.
解答:根据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如果通电后两极均有气泡产生,则金属铜电极一定是阴极,该极上的反应:2H+2e=H2,阳极上是氯离子失电子,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Cl2e=Cl2
+A金属铜电极一定是阴极,该极上的反应为2H+2e=H2铜电极附近观察到无色气体,A错误;
35页(共52页)

+
+

B、石墨电极是阳极,该电极附近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Cl2e=Cl2可以观察到黄绿色气体产生,故B错误;
C、电解池中,阳离子移向阴极,即移向铜电极,故C错误;
D、金属铜电极是阴极,该极上的反应为2H+2e=H2,属于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知识,注意电解池的阳极材料决定电极反应的书写,难度不大.

题型二:电解池和原电池综合 典例22011连云港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电化学问题.当闭合该装置的电键时,观察到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装置是原电池,乙装置是电解池 B.当甲中产生0.1 mol气体时,乙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为6.4 g
C.实验一段时间后,甲烧杯中溶液的pH增大 D.将乙中的C电极换成铜电极,则乙装置可变成电镀装置
分析:A、依据装置图分析电极与电解质溶液可知电极活泼性相差大的为原电池,甲池为原电池,乙池为电解池;
B、依据电极反应和电子守恒计算分析;
C、甲池中氢离子在铜电极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溶液pH增大; D乙中C电极和原电池负极连接做电解池的阴极,换做铜对电解过程无影响,不能形成电镀装置,电镀装置是阳极为镀层金属.
解答:AZnCu电极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其中Zn作负极,Cu作正极;乙装置是电解池,C为阴极,Pt为阳极,故A正确;
B、当甲中产生0.1 mol H2时,电极反应无味2H+2eH2,电路转移0.2 mol 电子,乙+中电解池中,阴极上 电极反应为Cu2+2eCu,依据电子守恒计算得到0.1 mol Cu,质量6.4 g,故B正确;
C、实验一段时间后,甲烧杯的溶液中cH)减小,pH增大,故C正确;
D、乙中的C电极是阴极,将其换成铜电极,该装置不是电镀装置,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的分析应用,电极反应和电极判断,电子守恒的计算应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题型三:电解混合溶液相关计算
典例3500mL K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cNO3=0.6molL1,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L气体(标准状况下),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500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混合溶液中cK)为0.2 molL1 B.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0.2 mol电子
+C.电解得到的Cu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 D.电解后溶液中cH)为0.2 molL1
+
36页(共52页)



分析:电解硝酸钾和硝酸铜混合溶液时,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阴极上先铜离子放电生成铜单质,当铜离子完全析出时,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计算铜的物质的量,再结合电荷守恒计算钾离子的浓度,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电解硝酸钾和硝酸铜混合溶液时,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阴极上先铜离子放电生成铜单质,当铜离子完全析出时,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气体的物质的量==0.1mol
每生成1mol氧气转移4mol电子,每生成1mol氢气转移2mol电子,每生成1mol铜转移2mol电子,
所以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得铜的物质的量=则铜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0.2mol/L
=0.1mol
根据电荷守恒得钾离子浓度=0.6molL10.2mol/L×2=0.2mol/L
+A.根据分析知,原混合溶液中cK)为0.2 molL1,故A正确; B.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0.1mol×4=0.4mol,故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知,铜的物质的量为0.1mol,故C错误;
D.当电解硝酸铜时溶液中生成氢离子,当电解硝酸钾溶液时,实际上是电解水,所以电解后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氧气的4倍,0.1mol×4=0.4mol则氢离子浓度==0.8mol/L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原理,明确离子放电顺序是解本题关键,结合转移电子守恒、电荷守恒来分析解答,难度中等.

题型四:电解酸、碱、盐水溶液产物及溶液pH变化分析
典例4:用石墨作电极,电解1molL1下列物质的溶液,溶液的pH保持不变的是( AHCl BCuSO4 CNa2SO4 DNaCl 分析:电解时,根据溶液中离子放电顺序判断电解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如何改变,如果电解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溶液呈酸性,如果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溶液呈碱性,如果两者相等则溶液呈中性;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溶液中阳离子放电顺序为:KCa2NaMg2Al3HZn2Fe2++++++Sn2Pb2HCu2Fe3+Hg2Ag
阴离子放电顺序为:S2SO3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F,据此即可解答.
+
+
+
+
+
+
+
+解答:A用石墨作电极电解盐酸,电解过程中,阳极:溶液中阴离子OHCl移向阳极,放电顺序ClOHCl放电发生氧化反应,阳极电极反应式:2Cl2eCl2阴极:++溶液中阳离子H移向阴极放电2H+2e=H2,所以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逐渐减小,pH值逐渐变大,故A错误;
B.用石墨作电极电解CuSO4溶液,电解过程中,阳极:溶液中阴离子OHSO42移向阳极,氢氧根离子放电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4OH4e2H2O+O2;阴极:溶液中+++阳离子Cu2H移向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2Cu2+4e2Cu;所以溶液中氢氧离子浓度逐渐减小,氢离子浓度逐渐增大,pH值逐渐变小,故B错误;
37页(共52页)



C用石墨作电极电解硫酸钠溶液,溶液中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放电,阴极:4H+4e=2H2 阳极4OH4e2H2O+O2;相当于电解水,导致溶液中硫酸钠的浓度增大,但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不变,所以溶液的pH值保持不变,故C正确;
D.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氯化钠溶液时,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 +2OH,阳极上氯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同时生成氢氧化钠,所以其电池反应式为:2NaCl+2H2O2NaOH+H2+Cl2,所以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逐渐减+小,pH值逐渐变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以电解原理为载体考查了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放电顺序,电解电解质溶液时,电解水型,如电解硫酸钠溶液;有电解电解质型,如电解氯化铜溶液;有电解电解质和水型,如电解氯化钠溶液,明确电极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题型五:电解原理的应用(见铜的精炼和氯碱工业相关考点卡片)

【解题方法点拨】
用惰性电极作阳极电解酸、碱、盐水溶液的规律:
代表物 参加阴极阳极溶液pH
电解 (区) (区) 的变化 的物产物 产物
含氧酸 减小 H2SO4H2O H2 O2
无氧酸
(除HF 强碱
HNO3 HCl NaOHKOH CuCl2
HCl H2O CuCl2
H2 H2 Cu
C12 O2 C12
增大 增大 增大(若考虑C12的溶解,则pH小) 减小
增大


不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
活泼金属的 无氧酸盐
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
NaCl CuSO4AgNO3
NaClH2O CuSO4H2O AgNOH2O 3H2NaOH CuAg
C12 O2H2SO4 O2HNO3 O2
不变 K2SO4H2O H2
NaNO3 KNO3Na2SO4
归纳:1电解含氧酸、强碱和活泼金属含氧酸盐的水溶液,实际上都是电解水,即:2H2O活泼金属的
含氧酸盐 2H2+O2
38页(共52页)



2电解无氧酸HF除外)不活泼金属无氧酸的水溶液,就是电解溶质本身.例如:2HClH2+Cl2CuCl2Cu+C12
3)电解活泼金属无氧酸盐溶液时,电解的总化学方程式的通式可表示为:溶质+H2OH2++卤素单质X2(或S
4)电解不活泼金属含氧酸盐的溶液时,电解的总化学方程式的通式可表示为:溶质+H2OO2++金属单质
5)电解时,若只生成H2pH增大.若只生成O2,则pH减小.若同时生成H2O2则分为三种情况:电解酸的溶液,pH减小;电解碱的溶液,pH增大;电解盐的溶液,pH不变.

17.硅和二氧化硅 【知识点的知识】 一、硅 1、硅:
周期表中位置::第三周期A族;
含量与存在:在地壳中的含量为26.3%,仅次于氧,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存在; 同素异形体:晶体硅和无定形硅. 2、硅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晶体硅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它的结构类似金刚石,具有较高的沸点和熔点,硬度也很大,它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2)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

常温下,除与氟气、氢氟酸及强碱溶液反应外,与其他物质不反应 Si+2F2SiF4
Si+4HFSiF4+2H2

Si+2NaOH+H2ONa2SiO3+2H2
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氯气等少数非金属单质化合 Si+O2Si+2Cl2SiO2 SiCl4
Si+2CO,将制得的4)制备:在电炉里用碳还原二氧化硅先制得粗硅SiO2+2C粗硅,再与Cl2反应后,蒸馏出SiCl4,然后用H2还原SiCl4可得到纯硅.有关的反应为:Si+2Cl2SiCl4SiCl4+2H2Si+4HCl
3、硅的用途:高纯硅可作半导体材料,制造集成电路、晶体管、硅整流器等半导体器件,还可以制造太阳能电池.硅的合金用途也很广,如含硅4%的钢具有良好的导磁性,可用来制造变压器的铁芯;含硅15%左右的钢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可用来制造耐酸设备. 二、二氧化硅
1、二氧化硅:酸性氧化物;原子晶体;共价键
39页(共52页)



2、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或白色粉末,原子晶体,熔沸点都很高,坚硬难熔,不溶于水,天然的二氧化硅俗称硅石,是构成岩石的成分之一. 2)化学性质:不活泼

不与水反应,不能跟酸(氢氟酸除外)发生反应. SiO2+4HFSiF4+2H2O (氢氟酸不能盛放在玻璃容器中) 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能跟碱性氧化物或强碱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实验室中盛放碱液的试剂瓶用橡胶塞而不用玻璃塞的原因) CaO+SiO2Na2CO3+SiO2具有弱氧化性 SiO2+2CSiO2+2MgSiO2+3CSi+2CO Si+2MgO
SiC(金刚砂)+2CO CaSiO3
Na2SiO3+CO2(制玻璃)
3)二氧化硅的用途: 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
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2,纯净的石英可用来制造石英玻璃.石英晶体中有时含有其他元素的化合物,它们以溶解状态存在于石英中,呈各种颜色.纯净的SiO2晶体叫做水晶,它是六方柱状的透明晶体,是较贵重的宝石.水晶常用来制造电子工业中的重要部件、光学仪器,也用来制造高级工艺品和眼镜片.

玛瑙石含有有色杂质的石英晶体,可用于制造精密仪器轴承,耐磨器皿和装饰品.

18.芳香烃、烃基和同系物 【知识点的知识】
芳香族化合物:含有苯环的有机化合物.如硝基苯、溴苯、苯乙烯等 芳香烃:含有苯环的烃.如甲苯、苯乙烯等.
苯的同系物:苯环上的H原子被烷基取代的产物,如甲苯、二甲苯等. 【命题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基本概念,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解题思路点拨】区分概念.

19.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 【知识点的知识】 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 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用于精确配制一定体积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不做反应器,不加热,瓶塞不(精确度0O1mL 互换用前检漏,不贮存试剂 不直接溶解使用时选合适的规格
测量温度 不允许超过他的最高量程40页(共52页)




用于精确度要求不高的称量
粗略量取液体的体积(精确度0.1mL
中和滴定(也可用于其它滴定)的反应;可准确量取液体体积,酸式滴定管盛酸性、氧化性溶液,碱式滴 定管盛碱性、非氧化性溶液.
不能当搅拌棒使用注意水银球位置
药品不可直接放在托
盘内,称量时将被称量物放在纸或玻璃器皿上,
物右码
刻度由下而上,无0刻度使用时选合适的规格不可用做反应器,不加热,不用直接配溶液读数平视 使用时先检查是否漏液. 用滴定管取滴液体时必须洗涤、润洗.
读数前要将管内的气泡赶尽、尖嘴内充满液体.
读数时,视线、刻度、液面的凹面最低点在同一水平线上. 量取或滴定液体的体积═第二次的读数﹣第一次读数. 绝对禁止用碱式滴定管装酸性及强氧化性溶液,以免腐蚀橡皮管.
用于盛装碱性溶液,不可盛装酸性和强氧化剂液体(如KMnO4溶液)


20.过滤、分离与注入溶液的仪器 【知识点的知识】
过滤、分离与注入溶液的仪器: 主要用途 过滤或向小口径容器注入液体 装配反应器
用于分离密度不同且互不相溶的液体,也可组装反应器,以随时加液

21.溶液的配制 【知识点的知识】 题型分类: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下端应插入液面下,否则气体会从漏斗口跑掉
使用前先检查是否漏液,放液时打开上盖或将塞上的凹槽对准上口小孔,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41页(共52页)


1)固体+

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药匙(或镊子);合适的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注意事项:计算、称量和量取都要准确,溶解时固体要溶解完全 2)液体+

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实验器材:合适的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注意事项:计算、量取都要准确,同时需要两种不同规格的量筒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药匙等. 实验步骤:计算称量药品量取水搅拌溶解

a.计算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
b.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溶质,倒入烧杯中;
c.把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倒入盛有溶质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溶解;
d.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的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到试剂柜中. 误差分析
1°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
a.从计算错误角度考虑:水的质量算多了,溶质的质量算少了;
b.从用托盘大平称量的角度考虑:天平读数有问题.药品和砝码放颠倒了,左盘放纸片但右盘没有放纸片,调零时,游码未拨回0刻度等;
c.从用量筒量取液体的角度考虑:量取溶剂时,仰视读数了; d从转移药品角度考虑:烧杯不干燥或烧杯内有水,量筒中的液体溶质未全部倒人烧杯中; e.从药品的纯度角度考虑:溶质中含有杂质 2°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

a.称量时,所用砝码已生锈或沾有油污;b.量取溶剂时,俯视读数了.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1、容量瓶: 1容量瓶是为配制准确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用的精确仪器.常和移液管配合使用.把某种物质分为若干等份.通常有25501002505001000mL等数种规格,实验中常用的是100250mL的容量瓶. 2)注意事项:
1°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容量、刻度线,使用时检验容量瓶容积与所要求的是否一致.
42页(共52页)



2°为检查瓶塞是否严密,不漏水. 3)具体操作:
在瓶中放水到标线附近,塞紧瓶塞,使其倒立2min,用干滤纸片沿瓶口缝处检查,看有无水珠渗出.如果不漏,再把塞子旋转180°,塞紧,倒置,试验这个方向有无渗漏.
这样做两次检查是必要的,因为有时瓶塞与瓶口,不是在任何位置都是密合的.密合用的瓶塞必须妥为保护,最好用绳把它系在瓶颈上,以防跌碎或与其他容量瓶搞混. 2、溶液配制:
1)实验仪器:容量瓶(应注明体积),烧杯,量筒,天平,玻璃棒,滴管 2)实验原理:c=n/V 3)实验步骤:

1)计算:所称取固体的质量或所量取液体的体积.
2称量:称量固体时要注意天平的精确程度,同样量取液体时,也要注意量筒和滴定管的精确程度.如托盘天平就不能称出5.85 g固体NaCl,量筒就不能量出5.25 mL液体的体积.因为他们的精确程度为0.1.建议使用电子天平.
3)溶解:一般在烧杯中进行,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有热效应,故还要冷却,这是因为容量瓶的容量、规格是受温度限制的,如果未冷却,会因为热胀效应而产生误差.

4移液:转移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且其下端一般应靠在容量瓶内壁的刻度线以下部位.
5)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其目的是使溶质尽可能地转移到容量瓶中,以防产生误差.

6)定容:当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1 cm2 cm处时,再改用胶头滴管至刻度处. 7)摇匀:这时如果液面低于刻度线,不要再加水.

8)装瓶:容量瓶不能长时间盛放液体,应盛装在指定的试剂瓶中,并贴好标签. 【命题方向】本考点重点考察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需要重点掌握. 【解题思路点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一)由概念不清引起的误差
1、容量瓶的容量与溶液体积不一致.
例:用500mL容量瓶配制450mL 0.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1.8g分析:偏小.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实验室常用容量瓶的规格是固定的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用500mL容量瓶只能配制5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43页(共52页)



的溶液.所以所需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应以500mL溶液计算,要称取2.0g氢氧化钠固体配500mL溶液,再取出450mL溶液即可. 2、溶液中的溶质与其结晶水合物的不一致. 例:配制50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需称取胆矾8.0g分析:偏小.胆矾为CuSO45H2O而硫酸铜溶液的溶质是CuSO4.配制上述溶液所需硫酸铜晶体的质量应为12.5g,由于所称量的溶质质量偏小,所以溶液浓度偏小. (二)由试剂纯度引起的误差 3、结晶水合物风化或失水.
例:用生石膏配制硫酸钙溶液时,所用生石膏已经部分失水.分析:偏大.失水的生石膏中结晶水含量减少,但仍用生石膏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使溶质硫酸钙的质量偏大,导致所配硫酸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 4、溶质中含有其他杂质.
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固体中含有氧化钠杂质.分析:偏大.氧化钠固体在配制过程中遇水转变成氢氧化钠,31.0 g氧化钠可与水反应生成40.0 g氢氧化钠,相当于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大,使结果偏大. (三)由称量不正确引起的误差
5、称量过程中溶质吸收空气中成分.
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烧杯中称量时间过长.分析:偏小.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使所称量的溶质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小,导致其物质的量浓度偏小.所以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速度要快或放在称量瓶中称量最好. 6、称量错误操作.
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两张质量相等的纸片.分析:偏小.在纸片上称量氢氧化钠,吸湿后的氢氧化钠会沾在纸片上,使溶质损失,浓度偏小. 7、天平砝码本身不标准.
例:天平砝码有锈蚀.分析:偏大.天平砝码锈蚀是因为少量铁被氧化为铁的氧化物,使砝码的质量增大,导致实际所称溶质的质量也随之偏大.若天平砝码有残缺,则所称溶质的质量就偏小.
8、称量时药品砝码位置互换.
例: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需称量溶质4.4g,称量时天平左盘放砝码,右盘放药品.分析:偏小.溶质的实际质量等于砝码质量4.0g减去游码质量0.4g3.6g相差两倍游码所示的质量.若称溶质的质量不需用游码时,物码反放则不影响称量物质的质量.
9、量筒不干燥.
例: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时,用没有干燥的量筒量取浓硫酸.分析:偏小.相当于稀释了浓硫酸,使所量取的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偏小. 10、量筒洗涤.
例: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倒入小烧杯后,用蒸馏水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小烧杯中. 分析:偏大.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因为量筒中的残留液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在制造仪器时已经将该部分的体积扣除,若洗涤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11、量筒读数错误.
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分析:偏大.读数时,应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眼睛与量筒中浓硫酸的凹面处相平.仰视读数时,读数偏小,实际体积偏大,所取的硫酸偏多,结果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
44页(共52页)



(四)由溶解转移过程引起的误差 12、未冷却溶液直接转移.
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将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小烧杯中溶解,未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分析:偏大.容量瓶上所标示的使用温度一般为室温.绝大多数物质在溶解或稀释过程中常伴有热效应,使溶液温度升高或降低,从而影响溶液体积的准确度.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定容后冷却至室温,溶液体积缩小,低于刻度线,浓度偏大.若是溶解过程中吸热的物质,则溶液浓度偏小. 13、转移溶质有损失.
例:转移到容量瓶过程中,有少量的溶液溅出.分析:偏小.在溶解、转移的过程中由于溶液溅出,溶质有损失.使溶液浓度偏小. 14、烧杯或玻璃棒未洗涤. 例:转移后,未洗涤小烧杯和玻璃棒,或者虽洗涤但未将洗涤液一并转移至容量瓶中.分析:偏小.溶质有损失.使溶液浓度偏小. (五)由定容过程引起的误差 15、定容容积不准确.
例: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取多余的液体至刻度线.分析:偏小.当液面超过刻度线时,溶液浓度已经偏小.遇到这种情况,只有重新配制溶液. 16、定容后多加蒸馏水.
例: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继续加水至刻度线.分析:偏小.容量瓶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是因为极少量的溶液润湿磨口或附着在器壁上未流下来,不会引起溶液浓度的改变.时加水会引起浓度偏小. 17、定容时视线不平视. 例:定容时仰视.分析:偏低.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内液面最低点高于刻度线,使浓度偏小;反之,俯视时,容量瓶内液面最低点低于刻度线,使浓度偏大. (六)对实验结果无影响的操作 18、称量溶质的小烧杯没有干燥.
分析:无影响.因为所称溶质质量是两次称量数据之差,其溶质的物质的量正确,则物质的量浓度无影响.
19、配制前容量瓶中有水滴.
分析:无影响.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体积都没有变化. 20、定容摇匀后少量溶液外流. 分析:无影响.定容摇匀后,溶液的配制已经完成.从中任意取出溶液,浓度不会发生改变.

22.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 【知识点的知识】 化学实验安全:
1)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应先将试管干燥或使试管均匀受热,这样可以防止加热过程中试管炸裂.

2)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不能直立.应与桌面成45°角,并且试管内的液体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更不能将试管对着有人的方向,这样可以防止加热过程中液体沸腾冲出烫伤人.

3)使用酒精灯的过程中,不能向燃着的灯内添加酒精,也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这样做可避免失火.

4)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液体时,应垫上石棉网,可防止烧坏受热不均炸裂.

45页(共52页)



5)蒸发溶液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可避免液体受热不均溅出伤人. 6)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H4CO前一定要检验它们的纯度,这样做可防止不纯气体点燃发生爆炸.

7)做CO还原CuO实验时,在加热之前应先通入CO,这样做可赶跑空气,防止装置内CO与空气混合受热时爆炸,同时还要进行尾气处理,防止CO污染空气.

8)用KMnO4KClO3O2时,要注意药品中不要混有可燃物,否则有引起试管爆炸的危险.

9)用KMnO4O2时,不要忘记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否则加热时KMnO4粉末会溅入导管内堵塞导管,从而使试管炸裂.

10加热某些固体药品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然后再熄灭酒精灯,这样做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试管,使热的试管炸裂.

11)白磷等易燃物应保存在水中,用后不能随意丢弃,因为白磷着火点较低,易发生缓慢氧化而自燃.这样做可避免发生火灾.

12)做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时,白磷的燃烧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13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这样可防止水浮在酸液上方,沸腾后溅出造成事故.

14)蒸馏时,可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这样可防止液体暴沸.

实验过程中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1)割伤:取出伤口中的玻璃或固体物,用蒸馏水洗后涂上红药水,用绷带扎住或敷上创可贴药膏.大伤口则应先按紧主血管以防止大量出血,急送医院治疗. 2)烫伤:轻轻涂以玉树油或鞣酸油膏,重伤涂以烫伤油膏后送医院. 3)试剂灼伤

酸:立即用大量水洗,再以3%5%的碳酸氢钠溶液洗,最后用水洗.严重时要消毒,拭干后涂烫伤油膏.

碱:立即用大量水洗,再以1%5%硼酸液洗,最后用水洗.严重时同上处理. 溴:立即用大量水洗,再以酒精檫至无溴液存在为止,然后涂上甘油或烫伤油膏. 钠:可见的小块用镊子移去,其余与碱灼伤处理相同.

4)试剂或异物溅入眼内:任何情况下都要先洗涤,急救后送医院. 酸:用大量水洗,再以1%的碳酸氢钠溶液洗. 碱:用大量水洗,再以1%硼酸液洗.

溴:用大量水洗,再以1%的碳酸氢钠溶液洗.

玻璃:用镊子移去碎玻璃,或在盆中用水洗,切勿用手揉动.

5)中毒:溅入口中尚未咽下者应立即吐出,再用大量的水清洗口腔,如已吞下者,应根据毒物的性质给以解毒剂,可内服一杯含有510cm3稀硫酸铜溶液的温水,再用手指伸入咽喉部促使呕吐,并立即送医院.

6)不渗触电时,立即切断电源,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找医生抢救. 7)起火:要立即切断电源,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火势扩展.

23.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知识点的知识】
1、分离或提纯时,若需要加入试剂,试剂的选择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1)所选试剂一般只和杂质反应. 2)操作不应引入新的杂质.
46页(共52页)



3)不减,即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

4)易分,即欲被提纯的物质与杂质应容易分离. 5)易得,试剂应尽可能容易获得,且价格低廉. 2、还必须做到以下三必须
1)所加除杂质的试剂必须过量,只有过量才能除尽欲除杂质. 2)由过量试剂引入的新的杂质必须除尽. 3)分离和除杂质的途径必须选择最佳方案. 3、物质分裂和提纯方法的选择:
1)固﹣固混合分离型:加热(包括灼烧、热分解和升华)、结晶(重结晶) 2)固﹣液混合分离型:过滤、盐析、蒸发;
3)液﹣液混合分离型:萃取、分液、蒸馏、渗析;
4)气﹣气混合分离型:洗气,包括(1)采用液体净化剂时﹣﹣用洗气瓶;
2)采用固体净化剂时﹣﹣用干燥管或反应管.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常用方法如下表: 分离和提纯适用范围 举例
方法 过滤法 固体与液体分离 蛋白质的提纯 蒸发浓缩法 分离溶于溶剂中的溶质 提取食盐溶液中的NaCl 结晶、重结混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 NaClKNO3混合物分离 晶法 蒸馏、分馏沸点不同的液体分离 乙醇和乙酸,石油分离 分液法 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 苯和水 萃取法 某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不CCl4从溴水中提取溴
升华法 混合物中某一成分在一定温度下可直接由碘和NaCl混合物中提取碘
固体
变为气体,冷却后,气体又直接变为固体
液化法 气体混合物各组分沸点不同,先使其液化从空气中分离N2O2
后,
控制温度再汽化
渗析法 用半透膜使离子或小分子从胶体溶液中分KI从淀粉溶液中分离出来

盐析法 加入无机盐,使某些物质溶解度降低而沉从肥皂液中分离甘油;蛋白质 盐析
热分解法 混合物各组分的热稳定性不同,加热或灼除去Na2CO3中的NaHCO3 烧可分 溶解 混合物各组分的酸、碱性不同,用酸或碱分离Fe2O3Al2O3 处理 沉淀法 混合物中某一成分与某试剂反应而沉淀 KNO3中含有KCl即可加入
AgNO3,使Cl沉淀除去 氧化还原法 利用混合物中某一成分能被氧化(或被还除去苯中的甲苯,加入酸性原) KMnO4,甲苯被氧化除去 的性质分离
47页(共52页)



电解法 离子交换法 络合法 利用电解分离和提纯 利用离子交换法提纯
混合物中某一组分可形成络合物
电解法精练铜 离子交换法软化硬水 分离Al2O3ZnO


24.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知识点的知识】
1、分离或提纯时,若需要加入试剂,试剂的选择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1)所选试剂一般只和杂质反应. 2)操作不应引入新的杂质.
3)不减,即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

4)易分,即欲被提纯的物质与杂质应容易分离. 5)易得,试剂应尽可能容易获得,且价格低廉. 2、还必须做到以下三必须
1)所加除杂质的试剂必须过量,只有过量才能除尽欲除杂质. 2)由过量试剂引入的新的杂质必须除尽. 3)分离和除杂质的途径必须选择最佳方案. 3、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的选择:
1)固﹣固混合分离型:加热(包括灼烧、热分解和升华)、结晶(重结晶) 2)固﹣液混合分离型:过滤、盐析、蒸发;
3)液﹣液混合分离型:萃取、分液、蒸馏、渗析;
4)气﹣气混合分离型:洗气,包括(1)采用液体净化剂时﹣﹣用洗气瓶;
2)采用固体净化剂时﹣﹣用干燥管或反应管.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常用方法如下表: 分离和提纯适用范围 举例
方法 过滤法 固体与液体分离 蛋白质的提纯 蒸发浓缩法 分离溶于溶剂中的溶质 提取食盐溶液中的NaCl 结晶、重结混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 NaClKNO3混合物分离 晶法 蒸馏、分馏沸点不同的液体分离 乙醇和乙酸,石油分离 分液法 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 苯和水 萃取法 某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不CCl4从溴水中提取溴
升华法 混合物中某一成分在一定温度下可直接由碘和NaCl混合物中提取碘
固体
变为气体,冷却后,气体又直接变为固体
液化法 气体混合物各组分沸点不同,先使其液化从空气中分离N2O2
后,
控制温度再汽化
渗析法 用半透膜使离子或小分子从胶体溶液中分KI从淀粉溶液中分离出来

盐析法 加入无机盐,使某些物质溶解度降低而沉从肥皂液中分离甘油;蛋白质 盐析
48页(共52页)



热分解法

溶解法

沉淀法

氧化还原法
混合物各组分的热稳定性不同,加热或灼烧可分
混合物各组分的酸、碱性不同,用酸或碱处理
混合物中某一成分与某试剂反应而沉淀
利用混合物中某一成分能被氧化(或被还原) 的性质分离 利用电解分离和提纯 利用离子交换法提纯
混合物中某一组分可形成络合物
除去Na2CO3中的NaHCO3 分离Fe2O3Al2O3 KNO3中含有KCl即可加入
AgNO3,使Cl沉淀除去 除去苯中的甲苯,加入酸性KMnO4,甲苯被氧化除去 电解法精练铜 离子交换法软化硬水 分离Al2O3ZnO
电解法 离子交换法 络合法


25.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知识点的知识】
1)应用物理方法分离提纯的物质: 适用范围
+ + +
易溶固体与液体分开
注意点 实例
不断搅拌;最后用余热加热;NaCl液体不超过容积2/3 H2O
NaClKNO3
溶解度差别大的溶质分开
能升华固体与不升华物分开 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



一贴、二低、三靠;沉淀要洗涤;定量实验要无损 I2NaCl NaClCaCO3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 度的不同,把溶质分离出来 分离互不相溶液体

先查漏;对萃取剂的要求;使漏斗内外大气相通;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FeA1粉) 从溴水中提取Br2 乙酸乙酯与饱Na2CO3溶液 乙醇和水、



分离沸点不同混合溶液

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处;冷凝水从下口通入;加碎瓷片
49页(共52页)


I2分离胶体与混在其中的分子、离
加入某些盐,使溶质的溶解度降

更换蒸馏水 用固体盐或浓溶液
CCl4
淀粉与NaCl 蛋白质 低而析出
易溶气与难溶气分开 长进短出
+
沸点不同气分开

常用冰水

2)应用化学方法分离提纯的物质: 序号 原物 所含杂质 除杂质试剂
1 N2 O2 2 CO2 H2S 3 CO CO2 4 CO2 CO 5 CO2 HCl 6 SO2 HCl 7 Cl2 HCl 8 炭粉 MnO2 9 MnO2 C ﹣﹣ 10 炭粉 CuO 11 Al2O3 Fe2O3 12 Fe2O3 Al2O3 13 Al2O3 SiO2 14 BaSO4 BaCO3 15 NaHCO3溶液 Na2CO3 16 FeCl3溶液 FeCl2 17 FeCl3溶液 CuCl2 18 FeCl2溶液 FeCl3 19 CuO Fe 20 FeOH3胶体 FeCI3 21 I2晶体 NaCl ﹣﹣ 22 NaCl晶体 NH4Cl ﹣﹣ 23 KNO3晶体 NaCl 24 乙烯 SO2H2O 25 乙烷 C2H4 26 甲苯 苯酚

50页(共52页)

溶液、 硬脂酸钠和甘 CO2HClCOCO2NO2N2O4
主要操作方法 用固体转化气体
洗气 洗气
用固体转化气体
洗气 洗气 洗气 过滤 加热灼烧 过滤 过滤 过滤 过滤 过滤 加酸转化法 加氧化剂转化法
过滤
加还原剂转化法
吸附 渗析 加热升华 加热分解 重结晶 加固体转化法
洗气 分液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