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完整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全)

(完整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全)

时间:    下载该word文档
VVVV思想文化
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学发展历程: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形成;西汉时期“罢黜..独尊.,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两宋时期,儒学形成新的体系――理学;明清时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滋长,传统儒学受到批判,但仍为主流思想.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1形成的原因
主要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具体表现在:
经济上:铁器牛耕运用,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V分封制崩溃,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 阶级关系上:士阶层活跃,备受统治者重视。 文化上:教育和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2百家争鸣意义: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3.各家代表人物及主张
派别 代表人物 生活时期
代表阶级

“仁者爱人” 以德治国;克己复礼。 创立儒家思想; 春秋末期 政治:打破
奴隶主
教育:有教无类,兴办私学。
贵族垄断教育局面。 对儒学加以总结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 战国中期 “仁政”学说;“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新兴地主 想;“性善”论。
成为诸子百家 战国晚期 施政用“仁义”“王道”“君舟民水”完整,中的蔚然大宗。 新兴地主 人民力量巨大;“性恶论”;

墨家 法家

战国时期
世间万物是相对的;放弃一切差别 新兴地主 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战国时期 韩非子

“兼爱”、“非攻”、“尚贤”、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

春秋末期
“道”是万物的本源;朴素辩证法思想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深远影响。 深邃的哲理智慧和 浪漫主义风格影响

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为新兴地主阶级所接受

平民利益 “节俭”
战国时期 央集权;“以法治国” 认为历史是发展新兴地主 的,主张变法革新。
奴隶主
是精华;“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二、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1汉初“无为而治”政治思想已不适应汉武帝时期的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积极有为治国思想的反映;2董仲舒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 ①汉初为什么要“无为而治”?其理论依据是什么?有何措施?产生什么影响? ②汉武帝实行“有为而治”的背景是什么?具体表现如何? 2.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体系
1)特点——以儒家为基础,融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形成的新的儒学体系。
2)主张——①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②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③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

目的——以思想的统一来维护政治的统一。 影响——董仲舒对儒学思想的发展,有利于汉代的统治者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标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
2)原因: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3)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表现:①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推广儒学。
影响:①从此儒学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②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 三、宋明理学
1. 形成背景:①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盛行,道教流传,儒学受到挑战;
②儒学家为复兴儒学而努力
2. 特点、流派及代表人物(识记)
特点:以儒学为基础,融合佛、道的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的以理为核心的新的儒学体系。 程朱理学 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著作《二程遗书》南宋的朱熹(著作《四书章句集注》。的儒学思想家,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陆王心学 陆九渊——南宋理学家,王阳明(王守仁)
3.程朱理学主要内容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道德伦理即“三纲五常” 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实质是维护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4.陆王心学主要内容
①“心”是世界的本原。心就是“理”。② 强调内心的修养,提出“致良知”“知行 合一”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不同点



世界观(世界本(把握“理” 方法论的途径)
原)
强调“格物致知”
(通过外物求

理”是万物的本原

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

主张发明本心”,致良知”。强调内心的反省

学的发展,
4理学的影响:
消极:①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②用三纲五常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③尊卑等级、重男轻女、重礼轻法、轻视自然科学等观念。

积极:宋明理学崇尚道德,注重气节、重义轻利,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社会责任,关心国家民族命运。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积极作用。

四、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活跃
1.原因:①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根因)
②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日趋腐朽反动。
2.代表人物
①李贽:儒学权威,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挑战正统思想,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
虚假说教。②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揭露君主专制是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③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④王夫之:唯物思想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2反封建君主专制;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4.影响:他们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但其实质仍是儒学。
2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古希腊学者对人的价值的阐述(公元前5C左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人文主义思想起源的背景
根因:古希腊经济的繁荣;主因:城邦制民主政治的发展;人的地位的提高 2.人文主义思想起源的代表
(1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
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道德标准。
评价: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但忽视了道德
(2苏格拉底 观点:“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教育可以使人认识到灵魂内已有的美德. 评价: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3柏拉图
观点:根据智慧品德进行明确分工,各司其责;鼓励人们独立思考 评价: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亚里士多德
观点:强调在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强调理性,也承认感觉是认识的起源
二、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垄断,人文主义思想衰落
三、十四、五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思想复苏
1.背景:(1)经济基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 (2)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的形成。
3)文化基础:意大利具有丰厚的古罗马、古希腊的文化遗产。 4)现实因素:天主教会压制人及人性。 2.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人文主义 4.主要成就:“文学三杰”“美术 三杰”
5.扩展:16世纪以后,从意大利扩展至西欧各国
6.意义:①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反封建反教会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②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③促进了自然科学的产生
四、与上帝直接对话——十六世纪宗教改革
1.背景:1)日益腐朽的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天主教会对欧洲特别是德意志的压榨。3文艺复兴的影响。4导火线:罗马教皇出售赎罪劵。

2.德意志宗教改革
1)序幕:马丁·路德 “九十五条论纲
2路德的主要观点:信仰即可得救 ,无需购买赎罪劵;《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每个人都有解释圣经的权利;简化宗教仪式;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3结果:德意志确立“教随国定”原则,路德教取得合法地位
3.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从德意志扩展至欧洲其他国家,形成三大新教
4.实质: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名为改革宗教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政治运动)
5.意义
①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打破了人们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人们思想;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清了精神枷锁

五、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
1.兴起原因: ①根因(经)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②政治:封建专制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资产阶级提出反对专制制度的要求;③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自然科学的新发展为人们认识人类社会提供了新的依据。
2.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性质 ①核心内容“理性主义”(强调凡事要以人的思维即科学方法去判断,而不是依赖天意或神的旨意)
②具体内容
宣传自由、平等、民主、博爱、法治等思想,反对专制王权、等级制度,反对教权主义。
③性质: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欧洲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④意义:①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②启蒙运动首先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③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作用。
④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武器。
3法国、德意志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及其主张(识记)
国家 人物 代表作 主要观点 评价
①抨击天主教会②反对国启运动的领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伏尔泰 袖;②其思想对18世纪的制;③倡导天赋人权;④欧洲产生巨大影响。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其核孟德
其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法国 《论法的精神》 心是权利相互的“制约和斯鸠 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平衡”
①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②认为卢梭 《社会契约论》 是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人的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德意
《纯粹理性批判》
①认为启蒙运动核心是理性②主张主权在民、赋人权;③强调人不是工具。④人要自由也要自律
①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②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康德
4、意义:①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②启蒙运动首先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③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作用。
④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武器。
启蒙思想与文艺复兴异同
都注重了人的价值,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他们追求的所谓人类利益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异:背景: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主要是反对教会对人的束缚。
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对世俗的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了批评。
内容:文艺复兴提倡“人性”,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强调追求现世的幸福;启蒙运动则前进一步,高举“理性”的旗帜,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
影响:文艺复兴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启导了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浪潮;启蒙思想打击了专制主义的世俗统治,为资产阶级建立未来的“理性王国”提出了政治构想,启导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
中国古代科学文化
一、古代中国科技

1.四大发明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综合应用)
造纸术:①西汉发明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
纸的发明,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印刷术:①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还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火药:①唐发明火药,唐末用于军事战争。宋广泛应用。如火炮、火箭、突火枪等
②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起了重要作用。

指南针: ①战国发明司南。北宋发明指南针,并用于航海。
②传入欧洲,促进了远洋航行和地理大发现。
总之:四大发明 对中国: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② 对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由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2.科学著作(必修三第8课)
《九章算术》作者及地位P37《授时历》的作者及地位P39《齐民要术》的作者及地位P39《伤寒杂病论》作者及地位P40《本草纲目》作者及地位P40 综合运用补充:(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总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 1)古代科技发展的前提条件
农耕经济的繁荣提供经济保障;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政府对科技的重视与支持;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发展奠定人才基础;科学家们的勤劳创新 2“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的不同效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社会环境决定了科技作用的发挥。
3 16世纪以后,中国为什么没能产生近代科学?
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
经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阻碍了科技发展;②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科技发展失去了动力;③ 思想:八股取士和文化专制,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
二、古代中国文学
1.春秋战国——《诗经》和楚辞《离骚》 1《诗经》内容: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多年的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地位: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离骚》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诗经》和楚辞的体裁都是诗歌,但文学风格不同。《诗经》主要是现实主义,楚辞是浪漫主义。 2.汉赋(1特点:半诗半文、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
(2背景:汉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大一统局面形成 (3代表: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东汉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3.唐诗
(1繁荣的条件
①社会经济的高度发达;②科举取士的导向作用;③开明的文化学术政策;④开放的社会环境
(2代表成就:初唐陈子昂,盛唐诗人多,中唐白居易,晚唐小李杜
4.宋词:
(1原因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队伍壮大

(2代表:婉约派——柳永 《雨霖霖》;李清照 《永遇乐》。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陆游。
豪放派——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
5.元曲
(1特点:题材广泛 可雅可俗 抒情叙事兼长 更为生动活泼。 (2代表人物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秋思》。 6.明清小说
(1背景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了强化阶段;
②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地出现;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
(2代表: “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水浒传》 ;《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总结:诗经楚辞,现实浪漫;汉赋华丽,诗文结合;唐诗繁盛,风格多样; 宋词短长,婉约豪放; 元曲活泼, 雅俗共赏;小说综合,时代产物。
三、古代中国艺术 1.汉字发展脉络
①演变顺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总趋势:由简到繁 楷书。行书 草书的主要特点P46 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书圣”王羲之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所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中国画:①基本特点: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清明上河图》(风俗画张择端)③元明清文人写意画
3.京剧的形成
①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风行一时。②道光年间,徽汉合流,“京剧”形成。 ③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同光十三杰” ④生、旦、净、丑;唱、念、做、打

第四单元近现代科技
一、物理学的发展
经典力学奠基者 17世纪初) 伽利略(意)
经典力学建立者 17世纪晚期) 牛顿(英)
从经典力学发展到相对论、量子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爱因斯坦(德) 普朗克(德)
(一)经典力学: 1.伽利略奠定基础
成就:①创立科学的研究方法:实验和观察;②物理学:实验证明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等。
意义: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牛顿创立经典力学
标志: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内容: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特点: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意义:对解析和预见物理现象有决定性意义(海王星);把造物主(神)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局限:只使用宏观世界低速运动状态,绝对的时空观无法解释微观高速运动现象。 (二)爱恩斯坦创立相对论:
1.背景:19C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典力学无法解释面临的新问题
2.提出: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 1916年, 完成“广义相对论”

3.意义: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它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了原子的内部,宏观物体运动规律无法解释微观粒子的运动。
2.提出:1900年,为了解决热辐射理论上的疑点,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标志量子论的诞生;
3.意义:①是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革命性的进步,与相对论一起弥补了经典力学,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②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
二、生物学的进展——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1.背景:①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②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推动;③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④科学技术的进步,细胞学说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等奠定了理论基础。⑤达尔文等科学家的科学探索。
2.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1提出: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
(2内容:①提出了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②肯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提出两个著名的原则——“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3影响: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开始形成。 3.达尔文与进化论
(1进化论的诞生: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2进化论的观点::发展进化;自然选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3意义:①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 ②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③达尔文被称为“ 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三、三次科技革命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兴起时间 主要成就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经济结构 生活方式 世界格局 18C60年代 珍妮机 机器生产两大对立工业取代城市化兴英国成霸 政权 蒸汽机 国; 取代手工农业成为 主;世界 资本 机器制造发明来自劳动,人成;资本国民经济
日益成整劳动力 主义生产的主导成体;东方技术 践; “蒸汽时方式确立 从属西方 市场 科学与技代”
术分离

19C70年代 电力; 多国同发工厂取代形成垄断重化工业世界体系 政权 内燃机 生; 工场,人组织,资取代轻纺貌、社会 资本 新交通工科学与技本主义进工业成为生活发生成;东西技术 具; 术结合; “电气时入帝国主工业的主巨大变化 市场 电讯手段 有国两次代” 义阶段 要成分
大;经济 交叉 发展不平化学工业 衡导致一

20世纪 电子计算 进入信息发展国家第一第二改变工作加快经济 四五十年代 ,时代 垄断资本产业比重方式和生全球化步 主义 下降,第活方式;
;原子能 三产业比也有负面 技术;航重上升 影响 天技术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主要思潮 西思潮的萌发 以制夷

中体西用的 洋务思想
19世纪 60-90年代 务派曾国潘,李鸿章张之洞)

新思想(君主立宪)
19世纪末 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命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民主义)

20世纪初 命派孙中山)
1.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严重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3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壮大
3.戊戌变法失败,改良道路不通
4.西方思想文化传入影响


1915年 进派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1.民族危机加深
2.根因: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 3.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袁世凯却梦想恢复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4.十月革命影响
.提倡民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十月革后,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
推翻清政府,建和国,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辛亥革命
治,推翻了两千多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想的统治地位 2.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思想层次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为巩固封建统治,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
制度的前提下,西统治
君主立宪制,挽救民族危亡,发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学 戊戌变法
时间、代表阶级 鸦片战争中(林则徐,魏源等地背景
鸦片战争中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清朝爱国官员从“天主张

实践活动 未付诸实践
意义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依据: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制度层次

(仿行制度) 阶段特征 器物层次

(仿造器物)
主阶级抵抗派) 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
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台 展资本主义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0世纪以来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什么?三个伟人是谁?产生了哪三大理论成果?2三位伟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点?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答:(1)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3)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的道路,是振兴中华,振兴国家的道路。
一、三民主义(简单应用)
1.提出背景
1)政治: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改良救国方案的失败。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西方资产阶级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的影响。 4)组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5)个人努力:孙中山丰富的革命实践和对欧美革命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2.提出
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的纲领;
2在《民报·发刊词》上,孙中山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3.内容:“民族主义”即反对民族压迫,推翻满清王朝统治;(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即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心分配问题,核定地价,平均地权,国民共享。(社会革命) 核心:民权主义
4.实践: 1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捍卫民主共和制度。
评价:
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5.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及作用
背景: 孙中山的多次挫折②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了希望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④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改组国民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内容: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大区别是:明确提出反帝要求 核心:“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作用:①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②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
1.产生背景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壮大,五四运动中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开始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国际条件: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实践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 ⑤现实需求: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需要寻找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并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
2.形成和发展
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萌芽
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提出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初步形成
发表《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形成
发表《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著作,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创造性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1945年春中共“七大”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全国胜利前夕(建国前夕)——发展

1949年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指出 工作重心转移由乡村→城市;政治革命→经济恢复和发展;规定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总结革命经验,规定政权性质(P84);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⑤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发展
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著作,提出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方针政策,阐述了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阶段



萌芽 建党到国民革命时期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斗
初步 形成
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段)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正式 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 《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完整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建国前夕 七届二中全会报告; 《论人民民主专政》
提出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及总任务 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新中国成立后 《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3历史地位及深远影响(简单应用):
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①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④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邓小平理论
1.产生背景①“文革结束”,邓小平复出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2.形成过程 阶段
明确提出 1982年中共十二大 系统概括 1987年中共十三大

明确提出走自己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一次对这一理论做了系统概括。


走向成熟 1992年南方谈话, 形成体系 1992年中共十四大 写入党章 1997年“十五大” 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指导意义:①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②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③是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三个有利于”的工作是非标准
提出用邓小平特色理论武装全党,确立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内容:①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确立为指导思想:2002年“十六大”
意义: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新中国历史分四个时期: 过渡时期(1949-195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文革时期(1966-1976;新时期(1978- 一、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两弹一星(简单应用) 含义:“两弹”指原子弹、导弹;“一星”指人造地球卫星。 目的: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意义:打破了美苏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人物:“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两弹元勋”----邓稼先。 2、神舟”号飞船(简单应用)
评价: 中国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继“两弹一星”之后,中国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光辉的里程碑,成为世界第三个。
3、东方魔稻”意义(简单应用) 评价:①“东方魔稻”;②“第二次绿色革命”;③中国“第五大发明”;④美国人说“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⑤中国的“水稻之父”;⑥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意义: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4.生物技术方面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 5.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①国家的独立(保障) ②党和政府的重视; ③经济实力的增强; ④科学家的努力;⑤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二、 “双百”方针提出和文艺的发展
1.1956提出“双百”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文学艺术一派繁荣。代表有------
2.文革时期双百方针遭破坏,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一些优秀作品受批判,文艺凋零。 3.新时期重新贯彻双百方针,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五讲”“四美”,文艺领域再次繁荣。代表有———

三、教育
1.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确定了人民教育的方针;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指出……,确定了全面教育的方针;发展全日制教育的同时,建立起半工半读教育;
3.“文革”时期,高考制度废止,大学教育水平下降,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
4.改革开放新时期,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恢复高考;教育优先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启动“希望工程”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一、文学





浪漫 主义
18C19C30年代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革命战争频繁,政治腐败,人们对理性王国失望;文艺家转而关注人的内心情感世界
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构思想象丰富,情节跌宕起伏
雨果、雪莱、海涅
扫荡了封建势力



现实主
19C30年代后20C早期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文艺家开始对社会现实深刻揭露和批判
关注社会现实,剖析社会本质,批判社会罪恶
巴尔扎克、普希金、尔斯泰、徒生、马克吐温、罗曼罗兰
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本质
现代主
20世纪早期开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两次世界大战和不断的经济危机带来了大动荡、大变化
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故事背景模糊;语言风格背离传统。
海明威, 贝克特;
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与人格自由发展的冲突。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二、美术




新古典主义
18世纪19世纪初
法国社会剧烈动荡,资产阶级追求古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
强调理性,以重大事件为题材,注重画面严整和谐
大卫、安格

浪漫主义



对应文学流派
浪漫 主义
19C19世纪30年代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革命战争频繁,政治腐败,人们对理性王国失望;
注重表现人情,运用鲜明色彩奔放笔法强调画面整体完整统一;强调色彩作用
德拉科洛

现实主
19C期至20C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
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米勒、列宾

现实主义
印象画
19世纪后半期
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
用光和色彩描绘外部世界,后期主张抒发个性
莫奈、梵高

现代主
20世纪 两次世界大战和不断的经济危机带来了大动荡、大变化;工业化加强;科技的发展
反传统、反理性,注重主观感受和自我表现
毕加索 现代主义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完整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全)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