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

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20-10-14 05:00:19    下载该word文档

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



18《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长廊、宫殿、金碧辉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把握作者的游览顺序。

教学难点:

1、学习按照浏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2、加强对“世界遗产”的认识与了解。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颐和园吗它在首都北京,那是一座闻名于世、美丽的园林。凡是去过北京的人,很少有不去游览颐和园的。颐和园构思巧妙,建筑精致,是我国园林的典范,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于1764年建成,到现在已有250多岁,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今天就让我们循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游览这美丽的颐和园。

[板书课题:颐和园]

二、初步感知

1、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标出课文段落,划出课文的生字和生词。

(2)利用各种工具书,读准字音。强调“颐”字的写法和读音。

(3)学生汇报。重点指导“栽、爽、葱、朱、赏”的读音。

(4)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拆合法记“殿、昆、爽、葱、郁,堤、雕”,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廊、葱、煌”,比较法记忆“栽、赏”,栽——裁——载,赏——党——堂。

(5)多音字:几jī(几乎)jǐ(几个)

2、解释下列词语。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3、听写词语,随堂检查识字效果。

4、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如何分段,其依据是什么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明确: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指出颐和园给人总体印象是大、美。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作者按浏览顺序,具体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与开头相呼应表达作者对颐和园的喜爱、赞美之情。

出示句子: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4)从万寿山上下来就是昆明湖了。

作用:这些句子都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作者游览的顺序。

5、随作者浏览了颐和园,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板书:大、美]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颐和园首先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

明确: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大、景色优美。

全班齐读第1自然段。

2、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长廊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明确:第1句;长;列数据,分层次。

学生朗读相关语句。

3、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说说从哪儿体会到了它的长

明确:又长又美。

重点句指导: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4、指名读句子,读出长廊的长,突出一眼望不到头。说一说,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

(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的画美,“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思考: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3)长廊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

思考:这句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

(4)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5、根据第2自然段,分层说说长廊的外部、内部和两旁各是怎样的。

明确:外部:绿柱子,红栏杆,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内部:画着五彩的各不相同的人物、花草、风景图案;

两旁:栽满花木,争相开放,令人神清气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踏进了颐和园的大门,欣赏了有名的长廊。这节课,我们接着游颐和园。

二、认知贯通

1、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其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万寿山、佛香阁、排云阁;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1)“耸立”指高高的直立,这个词说明了佛香阁巍峨雄伟。

(2)“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表现了佛香阁的建造气势恢宏。

(3)“一座八角宝塔的三层建筑”体现了佛香阁的造型精巧。

(4)“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碧辉煌”指宫殿十分雄伟,像一朵朵金光闪闪的云排在佛香阁下面。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从中又能体会到什么

(1)“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葱郁的树丛;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朱红的宫墙,组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风景画。

(2)“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很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从这句话可看出昆明湖的静、绿。

(3)“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远眺”是什么意思“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隐隐约约”和“远眺”有什么关系

明确:往远处看;看得不太清楚。隐隐约约与远眺有因果关系。因为远眺,所以远处的景物只能看得隐隐约约,作者用词注意前后的照应,用词准确。

3、默读第5自然段。思考: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

长长的堤岸、石桥、倒垂的柳树、湖心岛、十七孔桥。

4、画出描写十七孔桥的样子的句子。

明确:“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且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三、质疑探究

1、文章的开头有何特点

明确:简洁、明了,是全文总起句,点明颐和园的位置及大、美的特点。

2、作者写长廊时用哪几个词来点明游览顺序又是如何介绍的

明确:“进了”、“绕过”、“来到”几个词点明顺序,运用总分的结构,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来介绍长廊的。

3、“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就是排云殿”这句中“耸立”给人什么感受“一排排”呢

明确:给人高的感受;“一排排”点明占地面积大、气势宏伟。

4、“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

明确:比喻,用“镜子”和“碧玉”来写湖水的静和绿,意味无穷,颇具匠心。

5、“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中“滑”换成“划”可以吗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滑”与前面一句相衬托;突出湖水的静。“划”指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

6、“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明确:可以体会到远处景物看得模糊。

结尾处有何特点

明确:与开头照应,总结全文,抒发赞美,喜爱之情;语言表达简洁、直白。

学了课文,作者观察写景的方法对你有何启发

明确:作者的观察点是固定的,在万寿山上,地点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作者的观察视角(方向)发生了变化,看到的景物、景色也就不同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就要善于发现这些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部分。学习在异中求同、同中求异,通过对比,在这比较中更好地来学习。

四、课堂小结

跟着作者的脚步,我们游览了美丽的颐和园,希望同学们也能带我去游览一处美景,试着写一篇游览性的文章。写作时运用好过渡句,交代清楚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文《颐和园》最大的特色是作者按照游览顺序展开。整篇课文的游览顺序又特别清楚:有的是边走边看的,有的写的是站在一点通过视线的改变而看到的风景……这些顺序作者都用了明确的词句来交代,使课文景物多却一点也不混乱。因此教学中要通过这些表示顺序的词句让学生自主探讨,进而学习作者这种清楚的写作方式:按顺序记事。

部分学生对颐和园认识只局限于课本,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今后多了解“世界遗产”,丰富知识储备。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