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设计的未来与未来的设计

设计的未来与未来的设计

时间:2019-04-09 09:41:04    下载该word文档

设计的未来与未来的设计

  设计,总是和未来的新发展有关系,因此,未来成为设计与创意的最大发展空间。设计具有前瞻性,是立足于现实基础上的且面向未来的设计。未来性是设计的本质属性之一,它本身的存在也揭示出未来设计的某些特征。设计也必须依靠着对未来的期待或梦想,才可以描绘出来未来的远景。

  

  一、基于服务的非物质设计

  

  20世纪90年代,“信息社会”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建立与扩张悄然而至。信息技术推进新世纪设计发展的转变,“数字化”的产品更新换代迅速,形成了从工业社会的物质文明向后工业社会的非物质文明转变。信息时代的设计把设计师与艺术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心理学家和大众传播专家等紧密联系起来,综合成跨越学科界限的研究领域。信息是非物质的,信息社会实际上就是所谓的“非物质社会”。电子空间的虚拟化设计、信息设计、网络界面等的非物质设计成为中心话题,在因特网的环境以及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撑下,设计对新的数字化信息生活表现出极大的关注。设计范围、定义、本质、分类、功能及教育诸方面发生重要的变革,从原有传统设计的对象的硬件性、物质性的可视产品,发展到以信息化为主的视觉艺术、虚拟设计与制造、网络设计等各个领域;从有形的设计转向无形的设计;从物的设计转向非物的设计;从产品的设计转向服务的设计;从实物产品的设计向虚拟产品的设计转变。设计引用了“非物质设计”这个概念,来表述新世纪发展的设计总趋势,也预示着未来将逐渐着重对非物质化的诸如系统、组织结构、智能化、界面、氛围、交互活动、信息服务以及数字艺术的设计。

  

  

  1/2 ISSEY MIYAKE的PLEATS PLEASE品牌系列网页信息平台

  

  对非物质设计的理解是相对于物质设计而言的。在物质产品生产与制造的社会,物质设计是以满足人类"物质欲望”和"消费主义”为核心的活动,产品的艺术性和精神性是附着在产品的物质性之上的。非物质设计,是社会信息化的结果,是社会非物质化的产物,是以信息设计为主的、基于服务的设计。虽然,非物质设计不是物质,但“非物质”是基于“物质”的,信息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仍必须建立在大规模的物质成分的基础之上。信息社会中大规模的物质生产系统是设计的主要对象,所不同的是,因为高科技和数字化技术的渗入,使传统产品的生产和设计都发生了巨大变革,设计师需要用更新的观念和手法来从事设计;另一方面,设计本身因高科技的发展,其设计的工具也变成非物质的,大多数设计都在电脑中完成。例如,美国的Microsoft(微软)公司生产的Windows系列软件,就是一个典型的非物质设计的标志,其软件生产的物质的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而且绝对价格低廉,但微软的服务对象遍及全世界,其提供的服务是无法比拟的,收益也是无量的,由此可见,高科技的非物质设计的服务创造了非凡效益。

  

  二、非物质设计特性

  

  非物质设计不断充实了传统设计的文化建构,在设计表达上,最直接的带来了非物质设计新的造型语言和表达方式,并促使新的艺术设计文化应运而生。非物质设计的出现,拓展了设计的存在的介质,如虎添翼,不仅实现了自身价值,同时揭示了物质设计中早已存在的非物质特性。

  1、虚拟空间的营造。非物质设计是社会非物质化的产物,也映射了从一个基于制造和生产物质产品的经济性社会迈向一个基于服务的信息性社会。设计从制造领域转变为一个虚拟制造的领域,从一个强调优质的功能与形式的文化转向一个非物质的和多元互动的文化,以全新的数字化设计为主要特征的设计新领域。由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的转变,是一种所有的技术媒体创造出的超越物理空间的特殊空间。这个空间由不可见的隐含线路构成的巨大网络,用以传递信息,并通过它交换人类的情感。例如,迅速推广的博客平台,空间持续更新的特点,是博客生命的催化剂。在这个博客空间中编织了个人的空间以及个人和他人沟通的平台,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新型的关系,开创了一种新型人类相互接触和相互作用、特别思索的领域。这个虚拟环境,就是开放的信息环境;这个虚拟空间,就是神秘的信息空间。虽然这种环境更加抽象,但在对设计信息的再现、感受和经验中,并没有变得不真实。在这个空间中,设计信息的交换演变成无形却是可感的。

  

  

  3/4 ISSEY MIYAKE 网页信息平台

  

  2、互动传递的体验。信息社会强化了个人孤独和私人化的生存方式,设计则承载了对人类精神和心灵慰藉的重任。未来设计将更加重视与使用者的交流,以及通过交流创作出实用而有意义的设计作品。传统设计中,设计师与受众之间没有直接沟通的渠道,而是通过产品及其符号来达到共识;受众虽然能通过信件、调查或监控系统等提供反馈以影响未来的内容,但信息流动仍然基本是单向的。而在信息时代,所有非物质设计信息的传播都是互动的,与使用者的交流与沟通,可以贯穿在设计阶段、使用阶段等设计作品生存周期的全过程中。能得到同时的和几乎即刻的反应。例如,最热门的网络媒体所创造的互动沟通方式。出色的界面设计不仅具备视觉与听觉的冲击,真正能体现界面魅力的用户与多媒体本身带来的期望度构成了互动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信息传递以快速、广泛、低成本和互动传递过程,形成特有的一体化信息传递模式。

  3、可持续性的发展。非物质设计是一种生存变革,它在减少人均占有和消耗的基础上满足基本的物质精神需求。非物质设计借助信息、生物、经济等先进科技发展的力量与成果,从脱离物质的更高层面,以全新的观念创造性提出解决的方案。在物质基础上实现非物质生存状态,并在不超越生态更新能力的前提下将经济利益最大化,力图达到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非物质设计为人们创造一种环境,这种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的创造。例如,一日本温泉修生馆的设计:一间空洞洁净的房间,只在梁柱之间有序的摆放着黑色的似卵石般坐垫,空灵静寂。其间的意境比整个房间整个都是山水画作和各式器具更能给人无限享受,开创了“空寂禅意”的氛围。非物质设计的妙处,就象中国山水画中大量余白的妙处,要求设计师以敏锐的专业眼光在瞬间抓住人们视觉和心理上的敏感处,以最简约甚至于无的表达方式直击要害,眼中无物,无中生有,上升至精神。它突破了传统设计的作用领域,强调 “人与非物”的关系研究,力图以更少的资源消耗和物质产出,提升生活品质,达到发展目的。在这一点上,非物质设计与可持续发展不谋而合,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在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支配这一生存空间的生物,物理,化学定律所规定的限度,环境资源对人类福利需求的可承受能力或可承载能力。无论非物质设计是以一种新的设计思潮出现,还是设计活动的自我变革,它都在客观上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可行途径之一。

  设计观念变化的显著特点是不断探寻新的造型语言和设计理念,就是说设计不仅仅用自己的方法研究世界,更重要的是设计研究科学技术对环境与人的生存方式的影响。非物质设计的发生与发展,反映了设计价值和社会存在的一种变迁:即从功能主义的满足需求到商业主义的刺激需求,进而到非物质主义的生态需求、合理需求、人性化需求。在人与物、设计与制造、人与环境以及人们对设计的认识上得到了提升。

  

  三、整合设计创造力的时代

  

  从物质设计到非物质设计,是艺术与科学进一步结合的产物,是从功能主义的满足需求到商业主义的刺激需求,进而到非物质主义的生态需求、人性化满足的超越。非物质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同时又内涵非常广泛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传统设计的影响与改造同样迅速与深刻。我们应十分清楚地认识到关于非物质设计的研究是交叉学科的研究。而交叉学科研究,要人们屏弃现成的思维方式,打破各学科之间的边界,去面对实践和理论中提出的大量来自不同的时间、空间和文化中的问题。

  

  5 日本温泉修生馆

  

  虽然未来的设计向非物质发展,但我们仍然不能否认,物的生命,物所带给人视觉与触觉的生命感动。人脑所构筑的创想,由“物质”的设计上升到规律性的研究,发现问题,分析、归纳、判断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就成为了“非物质”的设计。诚然,设计对象可以是“物”,也可以是“非物质”。“ 非物质”中可以看到“物”存在合理的关系脉络。物质设计与非物质设计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设计将经历一种从物质性到非物质性的过程。

  未来科技的发展是难以预料的,未来的设计同样也是难以预料的。设计开拓未来,但并非设计的未来一定比现在进步或辉煌。这样说,也并非要否定通过技术革新和社会各种条件的完善追求美好的事物,而是客观的看待。主动创造是设计本体的原动力,创造是人的智慧,是人之生命和情感的所求。把许多具创造性和知识性的合作发挥到极致,将不同视觉设计表现形式之间的不断交汇和融合,唤醒历史上被遗忘的前人的智慧,开拓现代自由驰骋的新天地,寻找出通往未来的路途。

  

  参考文献

  《艺术设计概论》,李砚祖,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设计艺术的含义》,赵江洪,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设计的未来与未来的设计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