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魏碑方笔用笔的翻切之法-

魏碑方笔用笔的翻切之法-

时间:    下载该word文档

用柔软的毛笔书写成三角形的点是比较困难的,经过多年我们对魏楷方笔技巧的猜解、探讨和实践,寻找到一种比较方便简捷的应该是很科学的方法——切翻之法。
我们的理念、理由和依据是:用最简单、最轻松、最便捷、最清晰的技巧写出最准确点画的方法是最佳方法,最科学的方法。“切翻之法”就是这样的方法。 A、正切点
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右上顺时针翻锋,然后出锋。
请看详细的解析:(泫字左下点放大图)


再看实际的书写:

B、反切点
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左下逆时针翻锋,然后出锋。我们将这种逆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反切点”。 如图:(公字右上点放大图)
[


不管各种各样的点如何变化,翻锋只有这顺时、逆时的两种,而切锋的角度则要看点的走向。由于点的走向是非常多样的,360度中都有,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各种度点的切翻锋训练。

可以按下面这样的图示来进行练习: 以点来进行切翻笔法技巧的强化训练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多角度切翻的练习会使这种技巧得到充分的训练。“一旦各种角度的点都能写得出来写得准确,可以说,就解决了魏楷方笔笔法技巧的一大半了,也可以说才算真正入了魏楷之门了。”
《张猛龙》的点变化是比较大的,无论怎样变,大体不离

这样技巧的左右。其差异只是在切的力度,方峻度,大小等方面。切的柔些则圆笔的味道足,切的狠些则方笔的意味重。轻切则小,重切则大。
有的也不一定是切锋的技巧,如“鼠屎”、“黍米”等一类圆笔造型的点,用笔的动作其实非常简单,露锋入笔一抹即可。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点的造型,需要不同的手法去刻画,这里,一方面不要复杂化,越简洁越好;另一方面,还是不能用唐法解碑法。要注意的是,尽管有个别的点画隐隐有些唐楷笔意的意味,但毕竟还不是唐楷。 2、横
我们先来考察原碑中处于重要位置的横的状况:


[



[



其中具有标准形状的应该是“晋”字的两个横画,尤其是中间的长横,我们可以认定为“标准典型的魏楷之横”。 无论是什么字体,它的每一个笔画都是由“入、行、收”三个技巧动作来完成的(点,一入即收),所以,研究笔法就须从这三个微观环节着手。
我们专对此横的用笔技巧作详细的分析:
魏楷的横实际上是两个点的连接,入笔是正切的点,收笔是反切的点,行笔环节是将两点连接。这样,我们对魏楷横的三个用笔环节就非常清晰了。





我们一直在强调魏楷笔法的“切”与“翻”。那么,为什么写方笔必须要切锋要翻锋呢?其技巧的关键和要领是怎样的呢?
我们知道,切锋都是以侧锋切笔的。用侧锋会给笔画的刻画带来方便。
切锋的目的,是用笔尖刻画三角形点左上的棱角,用笔肚(副毫)刻画左下的棱角。
翻锋的目的,是将侧锋转换为中锋,以使毛笔保持中锋态运行。
这是魏楷切翻技巧笔法的原理所在。掌握了由侧锋切锋刻画棱角,并转换为中锋行笔这一技巧,就是魏楷方笔技巧关键的要领所在。如果这样的技巧掌握娴熟而准确,那么,所有的方笔就都可以驾驭了。

[


横的造型也是多变的,但万变不离其中,也还是用笔的幅度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它是魏楷的用笔技巧,而不是唐楷的方法。尽管有些笔画是圆笔,但不是唐楷之笔,它还是魏楷的意味,两者是有区别的。如果细细观察中的差异是清晰的. 切翻笔法技巧解析到这里,就基本把它的原理与要领说清楚了。我们就可以举一反三来分析其它的笔画了。 (以下的笔画解析将作简单描述)


3、竖
先看原碑典型竖的形状:






实际上,这笔悬针也是点的延伸。切翻之后中锋下行即是一竖。



实际书写图例:






4、撇
原碑中“撇”的情况:



撇仍然是点的延伸,其实撇与竖的写法属于一类,入笔一样切翻,只是中锋向左下运行。(示范省略,参见竖画)


5、捺 / 原碑的情况:





捺笔同样是与点有关系,不是在起笔处,而是在捺脚的部位。 典型的方笔捺,需要用副毫来刻画捺脚的造型,虽然有些难度,一旦明了点的变异概念,并驾驭得了点的变形技巧,写主笔捺其实并不是分困难。当然,这一笔是由难度的,需要强化训练。

[


实际的书写示例:



6、钩
原碑钩的各种形态:

















钩的部位是一个很清晰的三角点,只是角度和位置的不同而已。这一笔应该是魏楷笔法中最具难度的一笔,道理是,难在它都是处于笔画的末端,它前面有很长笔画,需要连续准确的运笔技巧
才能完成(竖弯钩一笔最难)。
它的难点是:侧锋转中锋,中锋再转侧锋,这样用笔的转换,并且,在转换的最后还要刻画关键的笔形。此外,再加上竖弯钩一笔中还有运笔方向的问题,所以,是很不好驾驭的。其中,关键技巧是用副毫刻画钩脚的方笔,必须要反复地揣摩和练习,甚至要以强攻的姿态专攻此笔。
此笔是最有魏楷笔形特点的一笔,笔法技巧最难的一笔,同时它还是绝对的主笔,因此,必须掌握,并确保书写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另外,对钩的各种各样的变化更需悉心揣摩临拟,要达到写任何形状的钩都能信手才行。看分解图:







先看竖钩一笔的实际书写:

竖钩的写法前一段与写悬针是一样的,只是写道钩的位置向左上翻锋,如同写点一样,出钩。这里,由于是连续的用笔,前面的笔法准确与否是关键,如果不准确,笔的形态没有调整到位,最后写钩是非常困难的。这一笔要求“入、行、收”三个用笔环节都必须准确到位,同时,动作还必须干净利索,否则,钩的部位写不出来。 再看抛钩的实际书写:






这一笔应该是《张猛龙》最难的一笔了。其道理也同竖钩一样,连续的运笔,必须保持每一个环节都准确到位,才能写得出来。由于斜向的行笔,角度也是需要把握准确的。出钩的时候,笔是向左上翻锋,一般情况下,初写时比较别扭,我们必须适应这样的斜向翻锋,否则,往往写不准确。这一笔更需要反复地强
化训练,一定要做到书写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我们在以后深入的学习中,还会遇到钩的各种各样变化问题,这样的钩如果写不准确熟练稳定的话,写变化的钩是比较困难的。因此,需要一定的功夫专题攻克这一难点。
二、非典型性笔画的分析
魏楷标志性的方笔属于共性特征,绝大多数的北魏书法带有这一特征,所以,我们称之为典型性与标志性的笔法特征。典型性的笔法特征是构成魏碑楷书特殊风格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是,魏楷体系中绝对完全的方笔与绝对完全的圆笔作品,所占的比例不是非常大的,绝大多数的作品都属于“混合型”的,笔法形态是多样化的。《张猛龙》就是这种“混合型”的代表性作品。假如我们一味地强化方笔,把其它造型的点画都写成棱角分明的话,就和《始平公造像》一类混淆了,《张猛龙》笔法的丰富性就给弱化了。更重要的是,单一的笔法会导致作品表现力的空泛,使技巧语言匮乏。因此,我们绝不能忽略所谓非典型性笔法的存在和作用,还需对非典型性的笔画作细微的考察研究和临拟训练。
三、值得注意的倾向
《张猛龙》虽是经典,但我们还不能过于迷信,它所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我们看到,有不少学习此碑日久者,曾染有习性。特点是,笔画一味右上斜,造成字形字势的倚侧。 注:笔画斜与字势斜还不完全是一个概念,笔画右上斜是楷书共
性特征,斜应该是有度的,我们不能过分夸大它,更不能一斜再斜,斜而无度。字形左低右高,耸肩低头,重心失衡。字势斜是一种中轴摆动的技巧,是左右都有摆动,如果只一味左摆则属习性。习性,就是有模式有规律的不良的习惯性的手法。) 细细究察,原碑就有这类现象,且有些个别字斜势严重,它应该是不可为法的东西。我们不能把它当作特点更不能当作优点,它应该属于笔病。凡是染此病者,就是不知不觉,忽略了这一点。因为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我们在这里提出,以示注意。 这些例字就是《张猛龙》典型的斜画笔性的习性所在,我们临习此碑时须力避之,或者,可以进行必要的修正。在这一点上完全可以不必求“精准”了。








四、对于漫漶斑驳笔画的解读问题
由于此碑常年立于地表,剥蚀严重,尤其是碑的下部,十分严重,有的笔画完全失形。这是学习碑刻普遍遇到的问题。一个比较合适的办法是,以彼字解此字。 方法一,参考其它同一个字。
例:“将”字非常模糊,无法准确把握。




以另一个清晰的“将”作为参照。



方法二,选择有相同“零件”的字,移植活用。 例:“鹤”字不清,细节无法临拟。

可以参考“帝”“勸”“鳨”来组配鹤字。


[

以上是对《张猛龙》最具特点的笔画进行了分析,这些最具特点的笔画实际也是魏碑楷书的最具特征的笔画。把这一关键的用笔技巧掌握了,才是临习此碑的要点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魏碑方笔用笔的翻切之法-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