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调研检测)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攀枝花市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调研检测)试题(含解析)

时间:2019-03-10 08:35:57    下载该word文档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调研检测)试题(含解析)

I卷(选择题共48分)

1. 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八佾》。当时的宫廷舞乐,按制度是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只能用四佾的季氏,却用了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此言论反映了孔子的

A. 的思想 B. 的思想

C. 为政以德的思想 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孔子所讲的,它的基本形式的爱人,材料并未体现,故A项错误;孔子讲的,指克己复礼,就是要克制自己,是自己的行为符合周礼的要求,材料中宫廷舞乐属于周礼的一部分,故B项正确;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政治思想,与材料中礼乐制度不符,故C项错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属于孔子忠恕知道,是的实现途径,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2. 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孔子到孟子、荀子,他们的思想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 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

B. 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 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

D. 通过礼仪教化,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

【答案】C

【解析】孔子、孟子、荀子在人性方面的主张不同,A项错误。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是孔子的主张,排除B项。通过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来建设理想社会是三人思想的共同点,故C项正确。通过礼仪教化使小人变君子是荀子的思想,孔孟二人没有这样的主张,D项错误。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题中要求贯穿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主张,面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巨变,三者主要研究伦理道德和三项治国方略,希望达到一个治世,儒家逐步形成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

3. 《列子·黄帝》记载:(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黄帝既寤,悟然自得。材料中黄帝所悟出的治国之道是

A. 无为而治 B. 以德治民

C. 非攻尚贤 D. 以法治国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中“……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专注关键词自然,所以应该是道家的政治思想无为而治,故A项正确;以德治民是儒家的思想,故B项错误;非攻尚贤为墨家的观点,故C项错误;依法治国是法家的观点,其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与自然相违背,故D项错误。

4.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指用草做成的狗形,供祭祀用)……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与此引文最为接近的观点是

A. “仁者爱人 B.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C. “与人为善,暖于布帛 D.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指用草做成的狗形,供祭祀用)……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出自老子《道德经》,反映了道家无为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属于道家思想,因此选BACD都属于儒家思想,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道家思想

5.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B.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C.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儒家学派虽产生于春秋末期,但儒学思想则有更为久远的历史传统。正如《尚书》等五部经典一样,其内容多涉及三代史事。故而由孔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整理的《论语》时间上已不符合三代范畴,不在五经之列,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五经里记载了儒家奉为典范的古代圣王的言行等内容,虽然系孔子所编订,但五经并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其大多在孔子之前就已存在,故B项错误。如材料所述,汉代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五经属于儒家经典,所以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表述错误,故C项错误。汉朝儒学成为官方正统,可见儒学传统并没有断绝,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儒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基本文献,这六部书也被称为六经,其中的《乐》后来亡佚了,故而有了五经。《论语》是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记录整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6. 先秦时期儒家父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父慈子孝,体现在道德方面。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为了义务。这种变化主要说明当时

A. 儒家伦理上升为政治法统 B. 生产方式影响到家庭关系

C. 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D. 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为了义务可知,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儒家伦理道德,迎合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儒家伦理上升为政治法统,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讲到生产方式B项错误;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恰恰与材料的意思相反,C项错误;开始依附于政治表述错误,D项错误。所以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三纲五常

7. 《春秋繁露》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体现了董仲舒的哪一思想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

C. 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 D. 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依据材料中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反映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约束君主行为,促使君主要施行仁政,故C项正确;AB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

8. 秦始皇坑儒运用赤裸裸的暴力,而汉武帝尊儒则采用隐蔽的手段,实质上都表明统治者

A. 打击或扶植儒家思想 B. 为选拔知识分子扫清障碍

C. 打击思想领域内的敌对势力 D. 加强君主专制和思想控制

【答案】D

【解析】秦始皇坑儒、汉武帝尊儒都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和思想控制,都是巩固统治的需要,故D正确;AC不是材料反应的实质;B与材料无关。

名师点睛

统治阶级推行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统治,秦始皇坑儒、汉武帝尊儒都是统治阶级巩固统治的需要。

9. 赵鼎新在《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形成》中指出,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正确的是

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

②“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它学说

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被剔除出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解答时要注意此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汉武帝虽然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实际上法家思想在治国中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新儒学也是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故①②③符合史实,项错误,这时儒家思想处于独尊地位不可能沦为法家的附庸,所以应选A

10. 朱熹认为在心外,提倡格物致知以通天理;王阳明强调在心中,主张致良知以知天理。这一变化

A. 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信条 B. 有利于儒家信仰的强化

C. 不利于理学精神的推广 D. 否定了天理涵盖的内容

【答案】B

【解析】朱王二人都信奉天理,即传统儒学伦理,故A项错误;王阳明强调格心获得天理,有利于强化儒学对个人思想的影响,故B项正确;朱王从不同角度阐释天理,有利于理学的推广,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朱王二人对获得天理的路径有分歧,而非对天理的内容有分歧,故D项错误。

11. 元代郭居敬编录的《二十四孝》记载郭巨埋儿奉母故事:其妻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该故事反映

A. 元朝统治者利用儒学束缚人们思想

B. 理学对人伦关系的推崇带有极端倾向

C. 三纲五常思想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 儒家思想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相适应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郭巨埋儿奉母故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故事反映理学对人伦关系的推崇带有极端倾向,即杀儿养母,故B正确。元朝统治者利用儒学束缚人们思想,没有突出人伦关系的推崇带有极端倾向,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三纲五常思想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故C排除。材料未涉及儒家思想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相适应,故D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影响

12. 僧问:如何解脱?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禅师曰:谁垢汝?问:如何是涅槃?禅师曰:谁将生死与汝?与禅师观点相似的是

A. 孟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王阳明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谁缚汝?……谁诟汝……谁将生死与汝?说明禅宗认为人的生死苦恼皆发端于人内心的困扰,所以只要正心诚意烦恼和苦痛变会化为乌有,所以这一观点充分强调人内心的自我升华作用,即与心学主张类似,所以答案选DA B C三人与心学无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陆王心学

13.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治世,佛教大无为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 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 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 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 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解读古文史料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契嵩和尚认为儒家与佛教都是圣人之学,对治世治心都有帮助。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契嵩和尚是看到了当时儒家文化的庞大影响力,想借助于儒家文化来宣扬佛教,这是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的表现,故A项正确;佛教与儒家在宋以前就开始了合流,开始出现合流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契嵩和尚虽认为儒教和佛教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儒教仍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其统治地位并未发生动摇,故CD项均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佛教思想

14. 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这表明,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进程中

A. 孔子的思想本意遭到肆意歪曲和篡改

B. 儒学思想的演变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

C. 儒学思想适应了不同时代社会的需要

D. 儒学体系在不断批判中得到发展完善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李泽厚的观点来看,每个时代的儒学都有自身的特点,这就是儒家学说随着时代演变的表现,也是儒家思想能够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本题只是强调了儒家思想的演变,并不是对这种演变定义成歪曲和篡改;C选项材料无法直接体现;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批判二字。

15. 明清两代都强调以礼入法,制定有留养之条,即对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十恶范围的,如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这表明

A. 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 B. 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

C. 存天理,灭人欲的深刻影响 D. 封建法律程序的随意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并未体现出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故A项错误;题干中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体现出了统治者对孝道的重视,从而说明了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存天理,灭人欲,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封建法律程序的随意性,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影响

16. 温家宝总理曾公开一封私人信件(见下图),高度评价明清时期黄宗羲(1610-1695)的学术思想我喜读黄宗羲著作,在于这位学问家的许多思想有着朴素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温家宝总理称赞黄宗羲思想具有民主性,其原因之一是黄宗羲

A. 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B.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

C. 批判程朱理学,提倡个性自由和男女平等

D. 批判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B项是文艺复兴的内容;C D两项是李贽的主张;A项符合题意,故选A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的活跃局面·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

17. 儒家尊王”“忠君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下列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贵贱有序

B. 荀子主张君舟民水”“礼法并用

C. 董仲舒倡行独尊儒术”“天下一统

D. 朱熹提出格物致知”“反躬践实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独尊儒术”“天下一统。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倡行独尊儒术”“天下一统本身就是吸取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教训的产物,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主要强调人与人的关系,不涉及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方面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主要强调君臣关系,不涉及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方面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独尊儒术”“天下一统

【名师点睛】董仲舒认为,天生万物是有目的的.天意要大一统的,汉皇朝的皇帝是受命于天来进行统治的.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家庭关系上,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这一层层的统治关系,都是按照天的意志办的,董仲舒精心构筑的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正是把一切都秩序化、合理化,正是为汉皇朝统治者巩固其中央集权专制制度服务的.

18.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A. 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 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 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 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兴市民阶层的出现,反映市民诉求的异质思想也就出现,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所说的异质突破了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所说的异质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而非西学东渐的产物,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所说的异质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甚微,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脱离程朱理学的思想

【名师点睛】明清之际,近代前夜的中国历史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上,专制政治腐败,农民起义风气云涌;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思想上,西学东渐的趋势渐显,近代科技开始传人中国,开阔了人们眼界,而程朱理学、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在这种背景下,一批进步思想家展开了反封建专制统治、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批判斗争。其代表人物有明末的异端思想家李贽和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

19. 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A. 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B. 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

C. 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D. 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小说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这说明社会观念发生变化,故选C;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社会阶层变动的信息,排除D;材料没有反映社会生活对文学的影响,排除B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元曲

20. 南宋绍熙年间,四川眉州人程舍人,刻印了王称所著的《东都事略》,在目录页上印有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板的声明。这说明当时

A. 活字印刷得到推广 B. 书商版权意识明显

C. 民间文化市场繁荣 D. 通俗文学作品普及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不许覆板是强调版权意识,说明书商版权意识明显的增强,AC两个选项均是偏离材料的主旨的,另外,南宋绍熙年间通俗文学作品尚未普及,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书商的版权意识

21.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对明清小说这样写道:明之中叶……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清代的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比明朝的多……现在只可分做四派来说一个大概……一、拟古派;二、讽刺派;三、人情派;四、侠义派。其中,与明代中叶讲神魔之争的及清代拟古派相对应的作品分别是

A. 《西游记》、《聊斋志异》 B. 《水浒传》、《红楼梦》

C. 《封神传》、《三国演义》 D. 《儒林外史》、《三侠五义》

【答案】A

【解析】略

22.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 风俗画和文人画 B. 话本和小说

C. 汉赋和唐诗 D. 元曲和傩戏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风俗画和文人画。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风俗画反应的是市民生活,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文人画则是很高雅的文化,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话本和小说只能体现出文化世俗化倾向,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汉赋和唐诗是宋元以前而非宋元以后,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元曲和傩戏只能体现出文化世俗化倾向,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风俗画和文人画

23. 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这段论述说明了

A. 唐朝诗人热衷于描写宫廷秘史 B. 唐朝诗歌空前繁荣

C. 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D. 诗人受人尊重的原因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开明的文化政策。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由于唐朝时期开明的文化政策才是唐诗的内容广泛,才使唐诗得到发展,而宋朝时却非如此,即这段论述说明了开明的文化政策是有利于文化的发展,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是不符合唐诗的实际的,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错在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开明的文化政策

【名师点睛】回答本题时要具有高度的发散思维能力,全面准确的把握材料内容,然后再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整理。本题对学生的能力考查层次较高,突破了以往试题的考查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考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要思维活跃,灵活而机动的利用知识。

24.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现有如下名句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

请将上述名句按照古代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④③①②⑤ B. ⑤④①③② C. ④⑤①③② D. ⑤①④③②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学艺术形式的准确理解与认识,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是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出自元朝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出自南宋著 名诗人、词人陆游的词《凤头钗》;出自屈原的《离骚》;出自汉代文学家、史学家班固创作的大赋《两都赋》,据此按照古代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为 ④⑤①③②,故选C

考点: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学艺术·古代文学·文学体裁

【名师点睛】不同时期文学题材特点

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问: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神而甘受欧洲支配,难道一点也不感到羞耻?森有礼回答:毫无羞耻之处,相反,我们对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绝对不是受外力强迫,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的……只要发现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

——1875年李鸿章与日本外交公使森有礼谈日本的服装

材料二(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典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学习英国;大学归功于美国。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

3)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1)特点:主动学习,学习领域广;选择西方各国最先进的领域学习。

2)措施:经济上:国家扶植和发展国营企业;私人企业。政治上: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加强天皇制。

3)启示:要主动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学习外来文明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开放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解析】(3)启示:要主动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学习外国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开放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归纳材料的能力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中森有礼的回答归纳、概括要点即可。第(2)主要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指的是明治维新中的落后措施,结合教材回答即可。第(3)问结合明治维新的改革理念对我国改革的影响即可。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内容、影响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一(唐代诗人总计2712人) 图二(宋代词人总计9215人)

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唐宋间历史文化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信息一:唐代诗人主要分布在北方,宋代词人主要分布在南方;说明:

唐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在北方;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文化得到发展;南宋偏安江南,政治重心南移,文人南迁;

信息二:宋代词人总数大于唐代诗人总数。说明: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兴起,推动文学世俗化和词的创作;宋词打破了律诗的限制,形式更加自由、灵活,故词作丰富、词人辈出。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要求考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唐宋间历史文化变迁的信息:信息一:唐代诗人主要分布在北方,宋代词人主要分布在南方;信息二:宋代词人总数大于唐代诗人总数。并注意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唐诗、宋词

27.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传统家训是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唐人刘禹锡在《名子说》中说: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

宋代学者倪思在《经锄堂杂志》中说:富家有富家计,贫家有贫家计,量入为出,则不至乏用矣。

明人姚舜牧在《药言》中说士、农、工、商各居一艺,士为贵,农次之,工商又次之。清人张英《恒产琐言》有: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与读两字

——摘编自徐少锦《中国家训史》

材料二晚清家训已经出现革新思想的变化,如左宗棠在给儿子孝威的信中说:近来时事日坏,都由人才不佳。人才日少,由于专心做时下科名之学者多,留心本原之学者少……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张之洞在《与子书》中说: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累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因送汝东渡。当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勿忘!勿忘!梁启超给梁思成(建筑大师)的家信中说:我替你们打算,到英国后折往瑞典、挪威一行,因北欧市容极严整有新意,必须一往……回头折入瑞士看些天然美,再入意大利,把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彻底研究了解。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家训内容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近代家训内容的变化。

【答案】1)特点: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突出灌输忠孝观念(或树立社会责任感);强调治家理财;重视耕读立业传家。

影响:有利于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形成符合儒家道德规范的家风,维护家族团结;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承发展;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2)述:(变化)强调经世致用;重视工商业发展;注重培养世界视野。

评:近代家训为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带来一股新风;爱国救亡意识的感召、近代经济的发展、西学的传播、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影响都使家训增加了新的符合时代精神的内容;家训内容的变化体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求强国御辱之道,挽救民族危机的愿望,顺应了历史潮流,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从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均可展开评论,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古代家训内容的主要特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家训内容的变化

28.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011月,清政府下诏变法。翌年5月,上谕下达:现在通商交涉,事益繁多。著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中国法律近代化由此起步。晚清法律近代化几经反复,直至20世纪终结,尚未完成。

1903年起,《奖励公司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商人通例》《公司律》《破产律》等先后出台。三个总结性的大法《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大清新刑律》《民律草案》分别在程序法和实体法领域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后来,随着辛亥革命爆发,《民律》已来不及审议颁布施行,但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政府无不继承这三个大法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法律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法律改革的特点及其影响。

【答案】1)历史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西方法制观念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末新政的开展。

2)特点:自上而下;向西方学习;曲折反复;具有总结性

影响:是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开端;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为以后立法提供借鉴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