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师陀小说研究述评

师陀小说研究述评

时间:2018-03-19 16:49:12    下载该word文档

师陀小说研究述评
作者:郭荣荣
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6年第03

         要:作为文坛的多面手,师陀曾创作出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但其创作数量最多的体裁是小说。而作为现代文学发展的重镇,师陀的研究经历了由被发现、到被搁浅、到再度被热评的80年。本文拟以师陀小说为切入点,力图梳理、探究师陀研究80年的浮沉历程,并试图归纳每一阶段的研究特点。

        关键词:师陀 小说研究 述评 阶段特点

        师陀即芦焚,原名王长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进程中,师陀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鲜明的文化品格标举于文坛。作为文坛的多面手,他曾涉猎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多种体裁的创作,共计271篇文学作品。但他用力最勤、同时也受研究者广为关注的还是其小说方面的创作。

        1937年,师陀的短篇小说集《谷》,与曹禺的戏剧《日出》,何其芳的散文集《画梦录》一起获得《大公报》文艺奖金。从此,师陀的小说开始进入更多评论家的视野。

        一、建国前的小说评论:散点式和感悟式批评

        师陀的小说创作多集中于三四十年代,因而在建国前的三四十年代也曾一度出现师陀小说研究的热潮。由于当时评论家各自的独特个性和不同的关注点,这个时期的小说评论呈现出散点式的特点,即没有出现集中针对某一作品的评论与研究的现象。同时,这个时期的小说评论多带有评论家本人的感悟,即感性评论多于理性分析,因而这个时期的小说评论也具有感悟式批评的特点。

        根据现有资料,这个时期关于师陀(芦焚)的小说研究共六篇,皆以书评的形式出现。[1]并且,这六篇评论文章的发表时间集中在1936——1937年。它们分别是:李影心评《谷》、刘西渭(李健吾)《读》、杨刚《里门拾记》、孟实(朱光潜)《和》、王任叔《评及其他》和汪金丁《论芦焚的》。

        李影心的《谷》原载于193682日《大公报·文艺》。在这篇文章中李影心肯定了师陀在文字表现技巧上的努力,她认为《谷》的作者有一种特出的风格,使创作永远保持着清新的生机,现在我们愿说,亦是那特出的风格,支配了通篇创作色调的一贯。杨刚在《里门拾记》(原载于1937年上海《大公报·文艺》副刊)里,则给出了更高的评价。他认为十二个短篇装成了这个集子,看书名,就知道作者心里有着了他那大野上的村落,和大野后面的荒烟’”里门拾记是辛酸的,哭哭笑笑的,但也掩盖不了它字里面的和善,那使他在恶骂的时候并不见出刀笔;以及他自来自去无所依赖的笔锋,那初读来,令人想到鲁迅,细究究,却以为鲁迅近于宫笔,芦焚则滃云点染,取其神似而已”[2]。在这里,杨刚将师陀与鲁迅齐名,更确切来讲,是看出了师陀作品和鲁迅作品的神似之处。除了对师陀作品思想内涵的褒扬之外,杨刚同时也肯定了师陀运用文字技巧的能力。芦焚不在颜色上做功夫,也不好作比喻。偶书几笔,似乎特意避免用譬喻,全赖景物自身的色象传达它本质的美”[2]。此外,杨刚还针对《里门拾记》里的一些具体篇目给出了自己的感悟、判断。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师陀小说研究述评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