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时间:2019-04-15 03:05:21    下载该word文档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读好书是课标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方法,也是语文教师应有的理念,这是构建大语文观的一块奠基石。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即“读”与“写”,读是过程,写是结果,写是读的升华。如果语文是一棵大树,文字便是树叶,读便是花儿,写便是果实。现代社会生活,读书不仅仅是一种生存的需要,还是人的精神生活中一个基本的行为,一种基本的精神活动方式,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中学生来说,学会正确阅读可以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什么是习惯?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见《辞海》)这里包含两点,一是长时期里通过重复或练习逐渐养成,二是一旦巩固下来就会变成需要,并不容易改变。这就说明,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教育(或兴趣的激发)是可以培养的,因此教师的引导对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平常下基层学校听课,我听的大部分是“推门课”,总感觉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方面重视不够,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重视的是文本的感知和分析,重视的是教师自己对文本的解读,重视的是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无论是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还是即将进入高中的九年级。都不知不觉地忽略了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所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总是处于一种极为被动的状态,这样对阅读文本的利用也就十分的有限了。

  我们说,习惯本身不是知识,不是能力,但它却是获取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桥梁,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永久推动力,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目标的定位是:1 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2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3 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里涉及到一个阅读习惯的问题,首先中学生在阅读中必须有意识地进行积累,通过逐步积累,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促进对语言的规范运用,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其次,通过广泛阅读,能熟练运用略读、浏览、精读、默读、颂读、速读等多种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提高阅读质量:第三,阅读不能带着功利的思想,人和书要不断交流,在交流中与书做朋友,要学会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思考、感悟,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内涵,

  怎样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如,有计划有目的地阅读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记笔记(指做文摘、读书笔记、记录疑难等)的习惯;精读(掩卷思考、积累资料、交流心得)的习惯等。

  首先,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体现有目的地阅读。从大处看,可以分为几个时段,每个时段要读什么书,怎样读都应该列入计划内容的范围。如,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第一类,读必须读的书,可参阅《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的九类书;第二类,读自己喜欢的书;第三类,读一些名人传记;第四类,读一些时文,从小处看,必须定时间、定内容、定阅读的方法等。平常下基层学校调研时,发现这一点最薄弱,教师阅读教学的计划性不够,学生阅读的盲目性较大,教师对阅读教学缺乏整体构思。教师很少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学生感觉没有书可读,也不知道怎么读书,考试时,名著阅读题如果涉及到细节部分,大部分学生失分就十分惨重。

  其次,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书刊是语文学习的翅膀,是让语文从课堂走向生活的重要途径,只有多读才能自由翱翔于语文的天空。语言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读写能力主要是通过语言习惯发展起来的,只有多读才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语感,潜移默化就来源于不断地阅读,来源于不断地间接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是书面语言,学生在进行大量阅读的同时,能通过作品自觉提高语言运用的质量,自然享受文本的人文关怀,认识、思维、审美情趣也随之得到提高。教师可以采用课外练笔、课前三分钟等形式,让学生做到不能一日不读书。《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每学期的阅读量还不到17万字,这个阅读量远远不够,教师可以给学生增加相当于课文阅读量的课外读物(16万字左右)。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多途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

  第三,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思考是语文学习的灵魂,读书笔记是整理思想、收获语文的最好载体。同时读书笔记还具有积累功能、模仿功能、启智功能、育人功能,它是学生阅读后所产生的情感与认识的外化,是课外练笔的一种最好的形式,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很多,但主要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在自己书上“圈、点、注、划”的“批注式”笔记,教师可以大胆鼓励学生采用这种形式,提倡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教师要做到“三动”,即:触动心灵、调动感官,启动笔头。这种启动笔头的形式,其初级阶段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在原书或原文的重点处、关键处或疑难处划着重号、感叹号、问号之类的符号(什么符号代表什么意思,可由自己定);另一类是写在本子上的读书笔记,这是启动笔头的高级阶段,根据不同需要,写法也不同。主要有这么几种:①写提要:就是用自己的话,提纲挈领地写下原文或原著要点。如有质疑点则同时写下,便于今后深入研读,②摘抄:摘录原文的名言警句、历史典故、优美的词语或段落等。③写纲要:就是写下文章的结构层次提纲。④写读后感:阅读原文后,写心得或感想。

  记读书笔记首先要体现在课堂上,在平常下校听课中,发现课堂上能真正动笔的学生不到三分之一,教师把引导学生学会记笔记的最好的机会流失在课堂上了,这是资源的严重浪费,也是习惯养成的严重浪费,而且是漫长的三年、五年的浪费。因此,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同时,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关注课外练笔,并把写读后感作为呈现课外练笔的一种主要形式。一般说宋,读后感可以分为两种形式:感想型和评价型。感想型即从某一点出发,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它具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交叉训练和交叉使用的特点,是发展思维的重要环节,评价型,即评价文章中的人物或事件,便于学生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摘抄是读书笔记的初级阶段,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这应该是读书笔记的入场券,可以大力提倡,当学生一旦巩固下来之后,就形成了一种需要,进而向写读后感发展。

  第四,要学会精读。精读是指在通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是提高阅读质量的重要步骤,这一习惯的形成对于促进语文学习,对于充实学生的精神体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上海市近期举行中学生作文竞赛,要求学生以“渴望、感恩、宽容、真诚、责任”为主题词,写出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比赛过程中发现,对“感恩”这样内涵极为丰富的词,中学生往往只能浅层次理解,据统计,在以“感恩”为题的272篇作文中,母亲们共端了18次饮料,给孩子们吃了25次点心,烧了23次饭。一名高三学生在作文中用了]8个典故,从古希腊的泰利斯到达,芬奇画鸡蛋,平均不到1130个字就出现一个典故,评委认为,旁征博引表明学生广泛的阅读面和较强的文字组织能力,但过分炫耀阻碍了思想的流畅,过多的引述造成了文字的生涩,结果这类文章全部落选,从这里可以窥见学生平常阅读主要是追求语言的华美,而忽略了思想的积累,说明精读不够,其结果造成辞藻华丽而感情苍白,广征博引而思想空洞。华而不实的文风,折射出当代中学生人格和体验的空白,应当引起重视。

  半个世纪前,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述教育的根本宗旨时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以之。”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来源于不间断实践的磨练,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使中学生获得语文技能乃至人品方面起着重要的“杠杆”作用。学生在学会阅读的过程中,也学会了克服各种内部和外部障碍的干扰。学生通过语文课堂上反复的“历练”,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是记笔记的习惯。教师要在起步阶段(如七年级)高度重视,反复训练,一旦形成将终生受益。同时,阅读习惯的养成也是为发展语文智力、提高写作能力服务的。

  

  责任编辑 赖一郎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