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日本纺织业的产销模式

日本纺织业的产销模式

时间:2015-03-27 08:49:32    下载该word文档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纺织业的产销模式

董文倩

一、纺织业发展概览

明治维新后,日本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纺织、缫丝、制糖、造纸等轻工业部门逐步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其中最突出的是纺织部门。1895年时,日本棉纱出口为三百五十三万八千二百九十三斤,进口棉纱为一千四百九十六万二千七百一十八斤,进口超过出口。之后,到1897年,日本棉纱出口即增为四千二百零三万四千九百七十五斤,进口棉纱为一千六百三十六万六千四百九十二斤,出口为进口的1.57倍。

1889年日本纺纱业大约拥有十万个纱锭,1897年就突破了一百万,机器纺纱占绝对优势。日本纱在海外市场的竞争能力也大大提高。1910年,在中国上海进口棉纱的总量中,日本纱已相当于原来占最大比重的印度棉纱的81%,棉布出口也凌驾于进口之上。

手工操作一向占统治地位的缫丝业,机械化也有很大的发展。1893年,机械缫丝产量相当于坐缫丝产量的90%,次年即达到130%。以后,更有进一步的增长,并且出现了拥有一千口制丝釜以上的大缫丝厂。日俄战争前后,日本缫丝工业已超过世界水平。当时世界著名的生丝出产国只有中国、意大利、日本三家。1905年日本超过了意大利,1909年超过了中国。

二、资本集中与财阀

日本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由于明治维新后靠国家资本大力扶植保护、自上而下地实行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工业化,几乎没有经过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就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而日本垄断资本的形成,又有其明显的特点:原来从事商业和金融业的大资本家变成工矿业主,并迅速形成垄断财团,即所谓“财阀”。他们支配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并且逐渐形成支配产业资本的金融财政资本。

在产业革命和日本资本主义工业化加速实现的过程中,大约自1900年起,以“政商”资本为中心,急剧地实行资本集中。纺织、铁路、银行反交通运输业等部们的企业实行大合并。企业数目减少,资本大为增加。由于“政商”带头实行资本集中,终于在日俄战争前夕的19021903两年内,在金融及主要工业部门,形成了少数寡头垄断资本集团,即四大财阀:三井、三菱、住友和安田。与此同时,还有一批二流财阀也相继出现。大财阀拥有银行、海运、造船、煤矿、有色金属矿、铁路、纺织厂及贸易公司等所有部门或几个部门的大企业,并以它们为中心,不断实行资本集中,支配着产业和金融业。比如,1899年纺织公司有七十八家,从1900年起开始减少,1904年减为四十三家,日俄战争行更减为三十家。但是,资本和纱锭却显著增加,1899年纺织公司资本为三千三百万日元,拥有一百一十七万个纱锭,1904年资本增为三千四百七十万日元,纱锭增为一百三十万个。日俄战争后更增为资本六千六百万日元,纱锭二百二十一万个。而且在纺织业占统治地位的,是三井等财阀投资兴办的“大阪纺织”、“天满纺织”、“钟渊纺织”和“尼崎纺织”等几家大公司。大财阀还垄断机器制造业。因为这个部门一开始建立,就需要巨大资本,所以它的发展始终是在三井、三菱、住友等大财阀的垄断之下。 除四大财阀之外,古河、大仓、浅野、涩泽和鸿池等一批二流财阀,也在国家的直接保护下迅速成长起来。

从表一、表二关于三井物产商品进出口额和市场占有率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财阀在全国的经济地位。

表一 三井物产主要商品进出口额及对全日本的比率

表二 三井物产出口商品市场占有率(1903年度)

注:*()内是该比率算出时当时的基本单位。

三、两大纺织业的组织形式

缫丝业 虽然日本自古就有缫丝的工艺,但江户时代初期仍从中国大量进口了生丝和丝织品。后来由于贸易统治和国产奖励政策,国产生丝逐渐替代了进口生丝。到幕末为止,缫丝业以东山地区等水稻种植不兴盛的地区为中心蓬勃发展。纺织业也在京都、江户等大消费地及周边地区发展起来,生丝被运往这些纺织品产地。

缫丝业在开港后作为面向欧美市场的出口商品而引人注目,并以此为契机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向当时发展大众型的丝织品业的美国市场的出口不断增加。明治时期以后的缫丝业不断适应着这种需求结构的变化而发展。

首先批发商把缫丝机器租给农户,从他们手中购买通过共同作业生产出来的品质均一的生丝,然后将它们卖给通商港日的生丝商人。茂木总兵卫、原善三郎等一些经销商开始从事出口业务,往贸易公司方向发展。缫丝农户组成被称为“社”、“社中”的共同生产组织,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提高丝的品质以及实现产品的均质化(丝粗细不一致的话会被视为低等品)

缫丝结社“社”、“社中”在长野县的诹访地区最为发达。其中最有名的是开明社。开明社在1884年建立了共同再缫场以完成生丝的最后一道工序,在经过严格的品质检查后,给合格的生丝贴上“开明社”的商标。开明社的生丝博得了美国市场纺织品商人的好评。品牌的确立不仅激发了生产者提高品质的积极性,还促进了缫丝技术的发展。此外,1875年由武局代次郎等人创办的中山社,在引进意大利、法国等欧洲的先进技术的同时,还开发了独创的缫丝机器“诹访式缫丝机”。这种传统技术与近代技术的融合节约了后进国日本短缺的资金,是资本节约型技术发展的一个实例。

日本政府一直对这张外贸王牌给以有力保护,多方培植这棵摇钱树。明治2年, 日本丝绸业中心的西阵物产会社在商港横滨和神户设立了“生丝检查所”,对出口生丝质量严格把关;派遣留学生到国外学习,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并招聘外国技师来日本指导生产;创建“模范工厂”,提高日本缫丝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丝质量。

引进的先进机械缫丝技术同日本原有的主要依靠手工的“座缫”制丝方法相结合,形成了既简易又实用的“和洋折衷”的制丝技术,即所谓“器械缫丝”,并且迅速推广到全国。1873年,制丝业发达的长野县已经建立起14家器械缫丝工厂,6年后达到358 家, 而在全日本则已达668家。到1896年时,日本全国的器械缫丝厂已经发展到4367家。 在日本生丝产量中,器械缫丝的比重也在与日俱增,明治22—26年为41%27—31年为52%;到明治44年已超过70%

明治维新后的20年间,日本改制的新式织机已在丝织业中得到普及,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许多资本主义手工工场,使日本丝织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由“赁织”形式过渡到了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与此同时,日本丝织工场手工业纷纷向机器大工业转化,西阵、京都、桐生、足利等地陆续成立了织物株式会社,标志着近代资本主义股份公司的企业形式,开始在日本丝织业中出现并扩展。

缫丝业初期的发展源于通过结社对品质保持的尝试。但随着美国市场对高品质生丝的需求的提高,19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结社方式下的生产出现瓶颈,合资冈谷缫丝、片仓组等大规模的缫丝企业开始尝试流水作业以实现生丝均质化(1907年规模最大的缫丝结社开明社解散)。从20世纪初到20年代,各种类型的缫丝企业一边与中国生丝竞争,注视着不断高品质化、细分化的新的市场动向,一边致力于扩大生丝的生产。

棉纺织业 同样在江户时代,棉纺织、棉织品,在面向国内市场的的生产上同样都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开港后,机械制大工厂大量生产的廉价的英国产棉线、棉织品开始拥入日本市场。廉价的英国产棉线与日本的传统棉线(粗线)由于在特性上存在差异,所以没有构成直接的竞争关系。另外薄棉布(平纹细棉布、衬衫布料)作为丝织品的次等替代品渗透进国内市场。

为遏止英国产棉线、棉布的进口,日本有必要建立目已的近代化棉纺织工厂(机械制纺织)。幕末至明治初期,日本的纺织工厂规模还太小。通过借鉴官营工厂的经验,民间资本家开办了真正的近代纺织工厂。1882年,辞去大藏省官职投身民间商业活动的涩泽荣一,募集民间资本,设立了大阪纺织公司。为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大阪纺织一开始便设立了超过1万锭规模的大工厂,并且根据现实条件进行了细微的技术改良。

就这样,大阪纺织在机械制大工厂的棉线大量生产上取得成功。松撇货紧缩结束后,借鉴大阪纺织的成功经验的大规模纺织企业纷纷设立。在大阪、兵库有速浪纺织、平野纺织、摄津纺织、泉州纺织、尼崎纺织等,东京有钟渊纺织,爱知有尾张纺织等。由于这些近代化纺织企业的兴起,1890年机械制棉线的生产额超过了进口额,不久又开始向中国、印度市场出口。于是,1897年,棉线的出口额大大超过了进口额。

进入20世纪后,这些大纺织企业通过合并等不断扩大规模,同时也开始进军织布部门。大阪纺织在1914年与1886年设立的三重纺织合并,成立了东洋纺织;1918年尼崎纺织与摄津纺织合并为大日本纺织。它们与当时国内销量第一的钟纺,构成了日本第一次世界大战期的三大纺织体。

参考资料

万峰.日本近代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8.

滨野洁,井奥成彦,中村宗悦等.日本经济史(1600—2000[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坂本雅子.财阀与帝国主义——三井物产与中国[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日本纺织业的产销模式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