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某机械厂年度生产计划的编制

某机械厂年度生产计划的编制

时间:2020-05-20 00:38:13    下载该word文档



1 课程设计任务书

1.1 设计题目

某机械厂2018年度生产计划及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1.2 设计任务

1、编制主流产品的综合生产计划与主生产计划(全年)

2、编制机加工车间甲、乙、丙三种主要产品(零件)的生产作业排序

1.3 设计要求

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按设计任务要求进行分析、计算和设计,并在2周内独立完成1份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

1.4 设计具体内容

1 编制综合生产计划,运用三种策略进行分析比较,选择最优方案

2 计算设备组的生产能力;

3 编制主生产计划

4 计算1-12月每周的现有库存;

5 十张订单在单台机器作业顺序的安排

1.5 原始数据

1、该公司主要产品主流型机械的有关资料:

该产品2018年度各月出产计划见表1

该产品的投入批量为600,期初库存为400,设备组车床数15

2、机加工车间主要产品甲、乙、丙、丁四种零件的有关资料:

四种零件结构、工业和劳动量构成差别较大,月产量分别为200300400100件。

四种零件在主要工序的加工时间见表2

每月工作天数见表1,每月份后面括号内为实际工作天数。

3、其他相关数据

有关于成本的数据见表3

关于订货量的预测,见表4

十张订单情况见表5

1 主流型产品2018年度各月出产计划

月份(天)

122

218

323

423

520

622

722

821

921

1020

1123

1223

8

940

960

840

880

900

920

840

860

960

800

820

1000

2 主要零件在车削工序上的加工时间

零件名称

月产量

台时定额(台时/件)

200

10

300

25

400

40

100

15

3 相关数据

成本类型

成本值

招聘成本

200/

解聘成本

300/

库存成本

2/

缺货成本

5/

材料成本

100/

分包成本

20/

单位产品加工时间

5小时/

正常人工成本

4/小时

加班人工成本

6/小时

4 十二个月的订货量

一月

二月

三月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00

100

150

200

100

300

150

100

120

100

200

150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20

110

130

180

110

180

150

100

130

120

160

100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30

120

150

150

120

250

150

180

160

150

160

250

续表

十一

十二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20

160

150

300

150

260

100

100

150

120

200

120

5 十张订单加工情况

订单

交货期(天)

加工时间(天)

剩余制造提前期

作业数

A

15

2

1

5

B

12

3

3

3

C

10

4

2

2

D

9

5

5

1

E

7

2.5

4

4

F

6

3.5

6

6

G

11

1.5

7

7

H

5

4.5

9

9

I

19

2.2

10

8

J

16

3.2

8

10



2 综合生产计划的编制

2.1 综合生产计划概述

1、综合生产计划的概念

综合生产计划也称生产大纲、年度生产计划或年度生产大纲。综合生产计划是企业根据市场预测和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资源,对企业计划期内生产的产品、产量以及为保证生产所需的劳动力水平、库存等措施的决策性描述。正常的制定总和生产计划指标,既可以满足社会和用户需求,又能充分发挥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可以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增加利润。

2、综合生产计划编制步骤

确定计划期生产产品的市场需求;

分析外部约束条件和企业内部的生产条件;

拟定生产指标方案,方案优化;

综合平衡,编制计划草案;

审核批准综合生产计划。

2.2某机械厂2018年度策略分析

1、综合生产计划编制策略

3种策略的特点:

追逐策略:通过调整员工的数量来达到满足生产要求,以适应变化的生产需求。

平准策略:保持工人数量不变,将超出能力之外的工作外包出去,以满足最小需求预测。

外包策略:通过改变库存量、订单积压和减少销售来消化缺货与剩余产品,保持稳定的劳动力数量和产品的生产量。

2、三种编制方案的分析

2-1

式中:——每月实际需求量;

——每月需求预测量;

——每月初期需求量;

——每月安全库存量;

每月的期末库存公式为:

2-2

式中:——每月月末库存量;

——每月实际需求量;

——每月初期需求量;

——每月需求预测量;

通过上述公式得出表6

6每月的实际需求量与库存量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期初库存量

400

235

240

210

220

225

230

210

215

240

200

205

需求预测量

940

960

840

880

900

920

840

860

960

800

820

1000

安全库存量

235

240

210

220

225

230

210

215

240

200

205

250

实际需求量

755

965

810

890

905

925

820

865

985

760

825

1045

期末库存量

235

240

210

220

225

230

210

215

240

200

205

250

策略一:追逐策略,即满足需求量变化,以改变工人数调节生产能力,假设每班次工作8h

安全库存量=需求预测量×25%

每人月工时=月工作天数×8h

满足需求所需时间=实际需求量×5小时/

所需人数=满足需求所需生产时间/每人月工时

招聘成本=新招收的人员×200/

解聘成本=解聘人员×300/

自制材料成本=实际需求量×100/每件

库存总成本=期末库存量×2/

正常人工总成本=满足需求所需时间×4/小时

通过上述公式得出表7:

7 追逐策略成本分析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实际需求量

755

965

810

890

905

925

820

865

985

760

825

1045

满足需求所需时间

3875

4825

4050

4450

4525

4625

4100

4325

4925

3800

4125

5225

每月工作天数

22

18

23

23

20

22

22

21

21

20

23

23

每人每月工时

176

144

184

184

160

176

176

168

168

160

184

184

所需人数

23

35

23

25

29

27

24

26

30

24

23

29

招聘人数

0

12

0

2

0

2

0

2

4

0

0

6

招聘成本

0

2400

0

400

0

400

0

400

800

0

0

1200

续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聘人数

0

0

12

0

0

0

3

0

0

6

1

0

解聘成本

0

0

3600

0

0

0

900

0

0

1800

300

0

材料成本

75500

96500

81000

89000

90500

92500

82000

86500

98500

76000

82500

104500

库存成本

470

480

420

440

450

460

420

430

480

400

410

500

正常人工成本

15500

19300

16200

17800

18100

18500

16400

17300

19700

15200

16500

20900

总成本

1283960

由表7得出,招聘成本为5600元,解聘成本为6600元,自制材料成本为1055000元,正常人工成本为211400元,总成本为1283960元。

策略二:平准策略,保持工人人数不变,变动库存,既不加班也不外包。固定工人人数。

人数=[5h×总预测量]/[258×8h]=[5h×10500(总预测量)]/[258×8h]=26

可用生产时间=总人数×工作天数×工作时间

安全库存量=需求预测值×25%

月末库存量=实际生产量-需求预测量

多余库存成本=多余库存量×2/

自制材料成本=实际需求量×100/

正常人工总成本=可用生产时间×4/小时

通过上述公式得到表8

8 平准策略成本分析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初库存量

400

375

164

281

358

290

285

360

374

287

319

456

月工作天数

22

18

23

23

20

22

22

21

21

20

23

23

可用生产时间

4576

3744

4784

4784

4160

4576

4576

4368

4368

4160

4784

4784

实际生产量

915

749

957

957

832

915

915

874

874

832

957

957

需求预测量

940

960

840

880

900

920

840

860

960

800

820

1000

月末库存量

375

164

281

358

290

285

360

374

287

319

456

413

缺货成本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安全库存量

235

240

210

220

225

230

210

215

240

200

205

250

多余库存量

140

0

71

138

65

55

150

159

47

119

251

163

自制材料成本

91500

74900

95700

95700

83200

91500

91500

87400

87400

83200

95700

95700

多余库存成本

280

0

142

276

130

110

300

318

94

238

502

326

正常人工成本

18304

14976

19136

19136

16640

18304

18304

17472

17472

16640

19136

19136

总成本

1194797

由表8得出,多余库存成本为2716元,自制材料成本为1073400元,正常人工成本为214656元,总成本为1194797元。

策略三:外包策略。保持工人人数不变,将超出能力之外的工作外包出去,以满足最小需求预测。

人数=[5h×最小预测量×12个月]/[258×8h]=[5h×800(最小预测量) ×12个月]/[258×8h]=23

可用生产时间=总人数×工作时间×工作天数

实际生产量=可用生产时间/单位产品加工时间

外包件数=需求预测值-实际生产量

外包总成本=外包件数×20/

自制材料成本=实际需求量×100/

正常人工总成本=可用生产时间×4/小时

通过上市公式得出表9

9 外包策略分析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需求预测量

940

960

840

880

900

920

840

860

960

800

820

1000

月工作天数

22

18

23

23

20

22

22

21

21

20

23

23

可用生产时间

4048

3312

4232

4232

3680

4048

4048

3864

3864

3680

4232

4232

实际生产量

810

662

846

846

736

810

810

773

773

736

846

846

外包件数

0

0

0

0

120

110

30

87

187

64

0

128

外包成本

0

0

0

0

2400

2200

600

1740

3740

1280

0

2560

库存量

270

0

6

0

0

0

0

0

0

0

26

0

库存成本

540

0

12

0

0

0

0

0

0

0

52

0

自制材料成本

81000

66200

84600

84600

73600

81000

81000

77300

77300

73600

84600

84600

正常人工成本

16192

13248

16928

16928

14720

16192

16192

15456

15456

14720

16928

16928

总成本

1154988

由表9得出,外包成本为14520元,库存成本为1180元,自制材料成本为864800元,正常人工成本为189888元,总成本为1154988元。

2.3 综合生产计划的决策

将三种策略种花费的各种成本进行汇总,并对各成本进行比较得到表10

10 三种策略的比较分析表

成本项

追逐策略

平准策略

外包策略

正常人工成本

211400

214656

189888

招聘成本

5600

0

0

解聘成本

6600

0

0

外包成本

0

0

16520

库存成本

5360

2716

604

材料成本

1055000

1073400

949400

缺货成本

0

0

0

总成本

1283960

1194797

1154988

2.4 综合生产计划的编制

1、综合生产计划的编制

综合生产计划计划的编制方法:线性规划法、运输表法、动态分析法、模拟仿真法、试算法等。运输表法是应用普遍的生产计划优化方法。假定产量、成本等有关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现行的,假定一个简单的生产系统有三种生产方式:正常班次生产、加班生产和外包生产,产品可在计划期储存,不允许缺货。

2、运输表法步骤

运输表法的基本假设是:每一单位计划期内正常生产能力以及外包均有一定限制;每一单位计划期的预测需求是已知的;全部成本都与产量呈线性关系。在这些假设之下图表法可算出整个计划中每一个单位最优生产计划。

检查方案是否可行原则:

未使用的能力不能为负数;

每一行的生产任务总额(包括未使用的能力)应等于该行的总生产能力;

每一列生产任务总额等于该列需求。

通过对外包策略的分析得出表11

11 外包策略成本运输表

月份

生产

方式

需求/

生产能力总件

总成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期初

库存

400

(20)

270

0

6

0

0

0

0

0

0

0

26

正常

生产

810

(20)

270

(22)

1080

22140

外包

生产

正常

生产

662

(20)

662

13240

外包

生产

28

(20)

28

560

正常

生产

846

(20)

6

(22)

852

17052

外包

生产

正常

生产

846

(20)

846

16920

外包

生产

28

(20)

28

560

续表

月份

生产

方式

需求/

生产能力总件

总成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正常

生产

736

(20)

736

14720

外包

生产

164

(20)

164

3280

正常

生产

810

(20)

810

16200

外包

生产

110

(20)

110

2200

正常

生产

810

(20)

810

16200

外包

生产

30

(20)

30

600

正常

生产

773

(20)

773

15460

外包

生产

87

(20)

87

1740

正常

生产

773

(20)

773

15460

外包

生产

187

(20)

187

3740

正常

生产

736

(20)

736

14720

外包

生产

64

(20)

64

1280

十一

正常

生产

846

(20)

26

(22)

872

17492

外包

生产

十二

正常

生产

846

(20)

846

16920

外包

生产

128

(20)

128

2560

需求

940

960

840

880

900

920

840

860

960

800

820

1000

通过对运输成本分析表进行分析计算,编制总和生产计划表,得到表12

12 综合生产计划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总计

需求量

940

960

840

880

900

920

840

860

960

800

820

1000

10720

续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总计

计划量

941

960

843

884

905

926

847

868

969

810

831

1012

10796

正班生产

1080

662

852

846

736

810

810

773

773

736

872

846

9796

外包生产

0

28

0

28

164

110

30

87

187

64

0

128

826

库存量

235

240

210

220

225

230

210

215

240

200

205

250

2680



3 设备组生产能力的测定

3.1 生产能力概述

1. 生产能力概述

生产能力是指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得技术组织条件下,经过综合生产平衡后所能生产的一定种类产品最大的量。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指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在确定生产能力时,不考虑劳动力不足或物资供应中断等不正常的现象。

企业的生产性固定资产;

生产能力是在企业可能达到的技术组织条件下确定的,不考虑劳动力不足和物质供应中断等不正常现象;

以实物指标为计量单位;

一般以最大产品数量来表示,有时也以加工的原材料的最大数量表示。

2. 生产能力的种类

设计能力 是指工业企业基本建设时,设计任务书与设计文件中所规定的生产能力。它是企业新建、改建和扩建后应该达到的最大年产量。

计划能力 是指企业在年度内依据现有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能够达到的生产能力。它是以现有生产条件,并考虑到在年度内能够实现的各种技术的、组织的措施的效果来确定的。

实际能力 是指企业固定资产、协作关系、和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所能达到的生产能力。

3.2 生产能力测定(计算)分析

1. 测定生产能力的程序

确定企业的专业方向和生产大纲;

做好测定生产能力的准备工作;

计算(计算设备组、工段和车间的生产能力);

进行全厂生产能力的综合平衡。

2. 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

具体产品:单品种的企业以其产量来核定生产能力。

代表产品:多品种生产企业中,在结构、工艺和劳动量相近的产品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产品的时间定额或者产量定额来计算生产能力。

假定产品:产品品种较多时,结构、工艺差别较大时,采用假定产品来核定。

3.设备组生产能力的计算

在单一品种生产情况下,采用设备组的生产能力来核定生产能力。

在多品种生产,且加工对象在工艺、结构上相似时,采用代表产品核定生产能力。

在多品种,结构、工艺差别较大时,采用假定产品计算产品的生产能力。

由于加工甲、乙、丙,丁四种产品的结构和工艺相差较大,故代表产品不能代表全部产品,所以采用假定产品计算单位进行设备组生产能力的计算。已知设备组有15台车床,每台车床全年有效工作时间为8×258=2064h,通过假定生产产品方法计算得出表13

单位假定产品台时定额=单位产品台时定额×各产品占产量总数的比重;

假定产品表示的生产能力=258×8×(1-设备维修率)×15/单位假定产品台时定额;

设备维修率为10%

13 生产能力分析表

产品

名称

计划

产量

单位产品台时定额

各产品占产量的比重

单位假定产品台时定额

假定产品标识的生产能力

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

=×

200

10

20%

2

206

300

25

30%

7.5

310

400

40

40%

16

413

100

15

10%

1.5

103

总计

1000

90

1

27

1032

1032

4 主生产计划的编制

4.1 主生产计划概述

主生产计划是在综合生产计划的基础上确定各种产品的生产数量和时间进度,是综合生产计划的具体化的指标,是进一步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依据。主生产计划是以综合生产计划、市场需求预测和客户订单等作为输入,安排计划周期中的生产数量和生产时间,将生产计划转换成产品计划,是一个详细的进度计划。

4.2 主生产计划编制分析

1、主生产计划计算

主生产计划制定步骤:

计算现有库存量。

确定主生产计划的生产量和生产时间。

主生产计划和生产时间应保证现有库存为非负,要及时为补充库存而启用主生产计划生产。为了使生产计划满足需求量而得出表14

14 主生产计划表

月份

项目

一月

二月

三月

周次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需求预测

235

235

235

235

240

240

240

240

210

210

210

210

订货量

100

100

150

200

100

300

150

100

120

100

200

150

毛需求

235

235

235

235

240

300

240

240

210

210

210

210

现有库存量(400)

165

530

295

60

420

120

480

240

30

420

210

0

主生产计划量

600

600

600

600

月份

项目

四月

五月

六月

周次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需求预测

220

220

220

220

225

225

225

225

230

230

230

230

订货量

120

110

130

180

110

180

150

100

130

120

160

100

毛需求

220

220

220

220

225

225

225

225

230

230

230

230

现有库存量(400)

380

160

540

320

95

470

245

20

390

160

530

300

主生产计划量

600

600

600

600

600

续表

月份

项目

七月

八月

九月

周次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需求预测

210

210

210

210

215

215

215

215

240

240

240

240

订货量

130

120

150

150

120

250

150

180

160

150

160

250

毛需求

210

210

210

210

215

215

215

215

240

240

240

240

现有库存量(400)

90

480

270

60

445

230

15

400

160

520

280

40

主生产计划量

600

600

600

600

月份

项目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周次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需求预测

210

210

210

210

215

215

215

215

240

240

240

240

订货量

130

120

150

150

120

250

150

180

160

150

160

250

毛需求

210

210

210

210

215

215

215

215

240

240

240

240

现有库存量(400)

90

480

270

60

445

230

15

400

160

520

280

40

主生产计划量

600

600

600

600

2、计算现有库存量

现有库存量指每周的需求被满足之后剩余的可利用的库存量,其计算公式为:

(4-1)

式中:——t周末的现有库存

——t-1周末的现有库存

——t周的主生产计划量

——t周预测需求

——t周准备发货的订货量

通过上述公式并进行分析计算得到表15

15 现有库存表

月份

项目

一月

二月

三月

周次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期初库存

400

165

530

295

60

420

120

480

240

30

420

210

需求预测量

235

235

235

235

240

240

240

240

210

210

210

210

订货量

100

100

150

200

100

300

150

100

120

100

200

150

主生产计划量

0

600

0

0

600

0

600

0

0

600

0

0

现有库存

165

530

295

60

420

120

480

240

30

420

210

0

续表



月份

项目

四月

五月

六月

周次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期初库存

0

380

160

540

320

95

470

245

20

390

160

530

需求预测量

220

220

220

220

225

225

225

225

230

230

230

230

订货量

120

110

130

180

110

180

150

100

130

120

160

100

主生产计划量

600

0

600

0

0

600

0

0

600

0

600

0

现有库存

380

160

540

320

95

470

245

20

390

160

530

300

月份

项目

七月

八月

九月

周次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期初库存

300

90

480

270

60

445

230

15

400

160

520

280

需求预测量

210

210

210

210

215

215

215

215

240

240

240

240

订货量

130

120

150

150

120

250

150

180

160

150

160

250

主生产计划量

0

600

0

0

600

0

0

600

0

600

0

0

现有库存

90

480

270

60

445

230

15

400

160

520

280

40

月份

项目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周次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期初库存

40

440

220

20

320

115

455

250

45

395

145

495

需求预测量

200

200

200

200

205

205

205

205

250

250

250

250

订货量

120

160

150

300

150

260

100

100

150

120

200

120

主生产计划量

600

0

0

600

0

600

0

0

600

0

600

0

现有库存

440

220

20

320

115

455

250

45

395

145

495

245

3、计算待分配库存

待分配库存计算分两种情况:一是第一期的待分配库存量等于期初现有库存量加本期的主生产计划量减去直至主生产计划量到达前各期的全部订货量;二是以后各期只有主生产计划量时才存在待分配库存量,计算方法时该期的主生产计划量减去从该期至下一主生产计划量到期前各期全部订货量。如表16所示:

16 待分配库存表

月份

项目

一月

二月

三月

周次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期初库存

400

165

530

295

60

420

120

480

240

30

420

210

需求预测量

235

235

235

235

240

240

240

240

210

210

210

210

订货量

100

100

150

200

100

300

150

100

120

100

200

150

主生产计划量

0

600

0

0

600

0

600

0

0

600

0

0

待分配库存

300

150

0

0

200

0

230

0

0

150

0

0

续表

月份

项目

四月

五月

六月

周次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期初库存

0

380

160

540

320

95

470

245

20

390

160

530

需求预测量

220

220

220

220

225

225

225

225

230

230

230

230

订货量

120

110

130

180

110

180

150

100

130

120

160

100

主生产计划量

600

0

600

0

0

600

0

0

600

0

600

0

待分配库存

370

0

180

0

0

170

0

0

350

0

210

0

月份

项目

七月

八月

九月

周次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期初库存

300

90

480

270

60

445

230

15

400

160

520

280

需求预测量

210

210

210

210

215

215

215

215

240

240

240

240

订货量

130

120

150

150

120

250

150

180

160

150

160

250

主生产计划量

0

600

0

0

600

0

0

600

0

600

0

0

待分配库存

0

180

0

0

80

0

0

260

0

40

0

0

月份

项目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周次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期初库存

40

440

220

20

320

115

455

250

45

395

145

495

需求预测量

200

200

200

200

205

205

205

205

250

250

250

250

订货量

120

160

150

300

150

260

100

100

150

120

200

120

主生产计划量

600

0

0

600

0

600

0

0

600

0

600

0

待分配库存

170

0

0

150

140

0

00

330

0

280

0

5 十张订单在单台机器作业排序

5.1 作业排序概述

作业排序是指在多品种生产任务中,决定生产任务进入生产的顺序,以解决对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重心环节需求的矛盾。尽可能满足各种约束条件下做出最佳排序方案。

5.2 作业排序规则

作业排序九种规则:

FCFS(先到优先):按订单到达的先后顺序进行加工;

SPT(最短工时时间优先):优先选择最短加工时间的任务;

EDD(交货期优先):最早交货期最早加工;

SST(最松弛时间):松弛时间是指距交货期前所剩余时间所得差值,优先权给剩余时间最短的任务;

MWKR(余下加工时间最长优先):优先选择余下加工时间最长的任务;

SCR(关键比最小优先):优先选择关键比最小的任务;

LWKR(余下加工时间最短优先):优先选择余下时间最短的任务;

MOPNK(余下工序最多优先):优先选择余下工序最多的任务;

RNDOM(随机挑选):随机挑选任务。

5.3 十张订单作业分析

延迟大于0代表有延迟,小于0代表无延迟,总延迟时间为所有延迟的工位延迟时间之和。

平均流程时间=总流程时间/工位数

平均延迟时间=总延迟时间/工位数

根据以上公式并按照9种不同规则得到以下各排序表17~25

17 FCFS(先到优先)规则排序表

订单

加工时间

交货期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延迟

误期

A

2

15

0

2

-13

0

B

3

12

2

5

-7

0

C

4

10

5

9

-1

0

D

5

9

9

14

5

5

续表

订单

加工时间

交货期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延迟

误期

E

2.5

7

14

16.5

9.5

9.5

F

3.5

6

16.5

20

14

14

G

1.5

11

20

21.5

10.5

10.5

H

4.5

5

21.5

26

21

21

I

2.2

19

26

28.2

9.2

9.2

J

3.2

16

28.2

31.4

15.4

15.4

根据表17可知,流程时间为结束时间总和为173.6天,平均延迟时间为173.6/10=17.36天;其中仅有ABC订单无延迟,其他订单均有延迟,总延迟时间为84.6天,平均延迟时间为84.6/10=8.46天。

18 SPT(最短加工时间优先)规则排序表

订单

加工时间

交货期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延迟

误期

G

1.5

11

0

1.5

-9.5

0

A

2

15

1.5

3.5

-11.5

0

I

2.2

19

3.5

5.7

-13.3

0

E

2.5

7

5.7

8.2

1.2

1.2

B

3

12

8.2

11.2

-0.8

0

J

3.2

16

11.2

14.4

-1.6

0

F

3.5

6

14.4

17.9

11.9

11.9

C

4

10

17.9

21.9

11.9

11.9

H

4.5

5

21.9

26.4

21.4

21.4

D

5

9

26.4

31.4

22.4

22.4

根据表18可知,流程时间为结束时间总和为142.1天,平均流程时间为142.1/10=14.21天;其中仅有ABGIJ订单无延迟,其他订单均有延迟,总延迟时间为68.8天,平均延迟时间为68.8/10=6.88天。

19 EDD(交货期优先)规则排序表

订单

加工时间

交货期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延迟

误期

H

4.5

5

0

4.5

-0.5

0

F

3.5

6

4.5

8

2

2

E

2.5

7

8

10.5

3.5

3.5

D

5

9

10.5

15.5

3.5

3.5

C

4

10

15.5

19.5

9.5

9.5

G

1.5

11

19.5

21

10

10

B

3

12

21

24

12

12

A

2

15

24

26

11

11

J

3.2

16

26

29.2

13.2

13.2

I

2.2

19

29.2

31.4

12.4

12.4

根据表19可知,流程时间为结束时间总和为189.6天,平均流程时间为189.6/10=18.96天;其中仅有A订单无延迟,其他订单均有延迟,总延迟时间为80.1天,平均延迟时间为80.1/10=8.01天。

20 SST(最松弛时间)规则排序表

订单

加工时间

交货期

松弛时间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延迟

误期

H

4.5

5

0.5

0

4.5

-0.5

0

F

3.5

6

2.5

4.5

8

2

2

D

5

9

4

8

13

4

4

E

4.5

7

4.5

13

15.5

8.5

8.5

C

4

10

6

15.5

19.5

9.5

9.5

B

3

12

9

19.5

22.5

10.5

10.5

G

1.5

11

9.5

22.5

24

13

13

J

3.2

16

12.8

24

27.2

11.2

11.2

A

2

15

13

27.2

29.2

14.2

14.2

I

2.2

19

16.8

29.2

31.4

12.4

12.4

根据20表可知,流程时间为结束时间总和为194.8天,平均流程时间为194.8/10=19.48天;其中仅有H订单无延迟,其他订单均有延迟,总延迟时间为85.3天,平均延迟时间为85.3/10=8.53天。

21 MWKR(余下加工时间最长优先)规则排序表

订单

加工时间

交货期

剩余制造提前期

关键比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延期

误期

I

2.2

19

10

1

2.2

-16.8

0

I

H

4.5

5

9

2.3

6.7

1.7

1.7

H

J

3.2

16

8

6.8

9.9

-6.1

0

J

G

1.5

11

7

10

11.4

-0.4

0.4

G

F

3.5

6

6

11.5

14.9

8.9

8.9

F

D

5

9

5

15

19.9

10.9

10.9

D

E

2.5

7

4

20

22.4

15.4

15.4

E

B

3

12

3

22.5

25.4

13.4

13.4

B

C

4

10

2

25.5

29.4

19.4

19.4

C

A

2

15

1

29.5

31.4

16.4

16.4

A

根据表21可知,流程时间为结束时间总和为173.6天,平均流程时间为173.6/10=17.36天;其中仅有订单HJ无延迟,其他订单均有延迟,总延迟时间为86.5天,平均延迟时间为86.5/10=8.65天。

22 SCR(关键比最小优先)规则排序表

订单

加工时间

交货期

剩余制造提前期

关键比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延期

误期

H

4.5

5

9

0.1

0

4.5

-0.5

0

F

3.5

6

6

0.4

4.5

8

2

2

D

5

9

5

0.8

8

13

4

4

E

2.5

7

4

1.1

13

15.5

8.5

8.5

G

1.5

11

7

1.4

15.5

17

6

6

J

3.2

16

8

1.6

17

20.2

4.2

4.2

I

2.2

19

10

1.7

20.2

22.4

3.4

3.4

B

3

12

3

3

22.4

25.4

13.4

13.4

C

4

10

2

3

25.4

29.4

19.4

19.4

A

2

15

1

13

29.4

31.4

16.4

16.4

根据表22可知,流程时间为结束时间总和为187.8天,平均流程时间为187.8/10=18.78天;其中仅有订单H无延迟,其他订单均有延迟,总延迟时间为78.3天,平均延迟时间为78.3/10=7.83天。

23 LWKE(余下加工时间最短优先)规则排序表

订单

加工时间

交货期

剩余制造提前期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延期

误期

A

2

15

1

1

2

-13

0

C

4

10

2

2.1

6

-4

0

B

3

12

3

6.1

9

-3

0

E

2.5

7

4

9.1

11.5

4.5

4.5

D

5

9

5

11.6

16.5

7.5

7.5

F

3.5

6

6

16.6

20

14

14

G

1.5

11

7

20.1

21.5

10.5

10.5

J

3.2

16

8

21.6

24.7

8.7

8.7

H

4.5

5

9

24.8

29.2

24.2

24.2

I

2.2

19

10

29.3

31.4

12.4

12.4

根据表23可知,流程时间为结束时间总和为171.8天,平均流程时间为171.8/10=17.18天;其中仅有订单ABC无延迟,其他订单均有延迟,总延迟时间为81.8天,平均延迟时间为81.8/10=8.18天。

24 MOPNK(余下工序最多优先)规则排序表

订单

加工时间

交货期

作业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延迟

误期

J

3.2

16

10

1

3.2

-12.8

0

H

4.5

5

9

3.3

7.7

2.7

2.7

I

2.2

19

8

7.8

9.9

-9.1

0

G

1.5

11

7

10

11.4

0.4

0.4

F

3.5

6

6

11.5

14.9

8.9

8.9

A

2

15

5

15

16.9

1.9

1.9

E

2.5

7

4

17

19.4

12.4

12.4

B

3

12

3

19.5

22.4

10.4

10.4

C

4

10

2

22.5

26.4

16.4

16.4

D

5

9

1

26.5

31.4

22.4

22.4

根据表24可知,流程时间为结束时间总和为163.6天,平均流程时间为163.6/10=16.36天;其中仅有订单IJ无延迟,其他订单均有延迟,总延迟时间为75.5天,平均延迟时间为75.5/10=7.55天。

25 RNDOM(随机挑选)规则排序

订单

加工时间

交货期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延迟

误期

J

3.2

16

1

3.2

-12.8

0

I

2.2

19

3.3

5.4

-13.6

0

H

4.5

5

5.5

9.9

4.9

4.9

G

1.5

11

10

11.4

0.4

0.4

F

3.5

6

11.5

14.9

8.9

8.9

E

2.5

7

15

17.4

10.4

10.4

D

5

9

17.5

22.4

13.4

13.4

C

4

10

22.5

26.4

16.4

16.4

B

3

12

26.5

29.4

17.4

17.4

A

2

15

29.5

31.4

16.4

16.4

根据表25可知,流程时间为结束时间总和为171.8天,平均流程时间为171.8/10=17.18天;其中仅有订单IJ无延迟,其他订单均有延迟,总延迟时间为88.2天,平均延迟时间为88.2/10=8.82天。

通过对上述表格数据进行汇总,得到表26

26综合排序比较分析表

规则

订单顺序

平均流程时间

平均延迟时间

FCFS

A-B-C-D-E-F-G-H-I-J

17.36

8.46

SPT

G-A-I-E-B-J-F-C-H-D

14.21

6.88

EDD

H-F-E-D-C-G-B-A-J-I

18.96

8.01

SST

H-F-D-E-C-B-G-J-A-I

19.48

8.53

MWKR

I-H-J-G-F-D-E-B-C-A

17.36

8.65

SCR

H-F-D-E-G-J-I-C-B-A

18.78

7.83

LWKE

A-C-B-E-D-F-G-J-H-I

17.18

8.18

MOPNK

J-H-I-G-F-A-E-B-C-D

16.36

7.55

RNDOM

J-I-H-G-F-E-D-C-B-A

17.18

8.82

根据表26中的数据分析可得,平均流程时间和平均延迟时间最短的排序规则是SPT排序规则。所以采用SPT排序规则对十个工序进行排序最符合要求。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某机械厂年度生产计划的编制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