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2011年上海高考作文解析及优秀作文(3篇)

2011年上海高考作文解析及优秀作文(3篇)

时间:2020-05-28 21:57:04    下载该word文档

2011年上海高考作文解析及优秀作文

原题再现

 1、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2、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相关个人信息。

名师点评1

考察出考生的人文关怀

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表示,这个作文题非常大气,可以考察出考生的人文关怀。如果考生只关怀自己的分数,不关心身边的社会,这篇作文就很难写出高度、境界。

写作时,考生可以从读书、做人的角度来谈自己。“什么可以过去?”、“什么不可以过去?”这是一种心态。学生在成长的经历中,肯定会涉及到成功、失败,这些都是暂时的,也都会过去。但是,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有些东西不会过去的,如果你做过什么不光彩的事情,做过什么对不起人的事情,会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人在社会上坐一些公益事业、贡献,看上去会吃亏,用长远的眼光看,这些都不会吃亏。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历史负责。

考生还可以从世界、国家的发展来谈社会现象,对当前的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当今社会,少数人为牟取更多利益、为了眼前的利益,会做出令人痛心的事情,坑蒙拐骗,做出对老百姓不负责的事情。其实,老百姓心中有一个碑牌,对这些事情都会有自己的评价,这些历史永远不会过去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哪些东西是暂时的?哪些东西是永恒的?对考生来说,需要有正确的看法、正确的立场。

可以写“青春”,可以写“灾难”

“这道题很有新意,是历年来我最欣赏的上海高考作文题!”原七宝中学特级教师毛荣富对今年的作文题大加赞赏,他认为,好的作文题应该具有哲学味和诗意,并能分出学生的层次,今年这道题就能充分体现这一点。在此之前,他最喜欢的上海高考作文题是“我想握住你的手”,不过今年的题目蕴藏的含义更深。

在毛老师看来,这道题既有哲学元素,又有诗意,考生最好辩证地写,两方面都要涉及到,世上万物总是对立的,总有两重性,因此既会过去,也不会过去,而这个事物,可以是“青春”,也可以是“灾难”。比如写“青春”,时间易逝,但是奋斗的、激情的青春则会永远铭记心中,不会过去;比如写“灾难”,汶川地震过去了,新的城市已经建好,温家宝总理此次访日,又将汶川学生折叠的千纸鹤送给日本震区人民,我们对待灾难的精神永远存在。

对于作文文体,毛老师建议,可以写成哲理性散文,将抒情和哲理相结合,记叙和议论相结合。至于这两句话本身,可以有所侧重,比如“一切都会过去”占80%,“一切都不会过去”占20%

关键是要有理性的思考

“这篇议论文可以用的素材很多,关键是要有理性的思考。”光明中学语文教师李新分析说,例如日本地震、南方大旱等灾害和困难,我们要抱有一种乐观的心态,相信一切都会过去的。同时,我们又要从辩证的角度分析,要重视或正视眼前的困难。当然文章也可以从个人角度来写,围绕读书和做人来写,如何面对成功和挫折,通过生活过程写出对人生的理解。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盲目的悲观或盲目乐观都是不对的,关键是有理性的分析。”李老师说,这篇作文从思想性方面对学生提出了较高要求,高中生已经走向成熟,他们对社会现象应该有一个理性的看待

哪点感触深就写哪一点

原格致中学高级教师张国顺老师认为,此次的作文题本身便体现了一种辩证的关系,无论是“一切都会过去”和“一切都不会过去”都很有话可说。关于“一起都会过去”,考生可以从为什么和怎么样两个层次去写。为什么一切都会过去,因为事物是变化的,无论辉煌也好,失败也罢,最终都将会过去,所以要笑看成败。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用主观的努力变不利为有利,平和的心态可以让一切都变成过去。至于“一切都不会过去”,则可以更多的从反面来写,列宁曾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有的事情已经淹没在时间的长河中,但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我们不应该忘记。

张老师建议考生们可根据自己的体会有所侧重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主次分明,“哪个感触深就写哪一个,另一方面可以稍微提一下。”不要为了兼顾双方过于平均两方观点而流于平庸,切忌“各打五十大板”。

给人回味无穷

一位多年从事高考作文阅卷的专家表示,高考作文阅卷,会鼓励学生放手写作,不会预设主题。这个材料作文有两个点:“一切都会过去”和“一切都不会过去”。对考生来说,“一切”都是模糊的,考生具体要写什么,有很大的空间。

有些考生会具体化,什么会过去,什么不会过去,考生会有自己的想法。这也让学生静下心来思考,对于人的一生来说,人的荣辱、财富等都会过去,但是,人的感情、内在的精神等内核不会过去

专家表示,这个作文题非常有哲理,给考生很大的想象空间,给人回味无穷。对考生来说,这个作文题目比较容易些,给考生很大的空间。专家表示,考生写作时,需要涉及到两个角度,整体把握,这两个角度之间有很强的内在逻辑。考生如果选择其中的一个角度,文章会显得比较单薄。

名师点评2

     “两句铭文”,第一句是“一切都会过去”。这句话有安慰人的意味:不必伤悲、无奈。细细思考,究竟哪些东西“会过去”呢?容易想到的有:悲欢离合、财富与地位、战争的输赢、王朝的盛衰……第二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里的“一切”同样充满变数。不妨如此考虑:人生不可能什么都会过去,总有一两件影响人生重大行程的事,到年老都过不去;如果你做过什么不光彩的事,做过什么对不起别人的事,就会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博大精深的思想、脍炙人口的诗文、震撼人心的精神,会穿越历史时空,影响一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生活方式。可以说,“一切都不会过去”不是纠缠于以往的恩恩怨怨,而是以史为鉴、自我警醒;“一切都不会过去”反映了人们对自我生命、宇宙生命的执著,对人类创造的一切有价值的精神财富、物质财富的珍惜。以下是参考立意:

        1)无论忘记过去还是记住过去,都是为了更好地活在今天。

        2)直面过去,需要的是冷静理智,需要的是自强不息,需要的是得之淡然、失之泰然的平常心。

        3)所有的具体事件都会过去,但抽象出来的经验教训、反思感悟却将永远留存。

        4)屈原、苏东坡当年为官被排挤,遭受人生失意,但其高尚的品行却被久远地载入史册。

        5)身处物欲横流的当今世界,我们既要有视功名利禄为过眼云烟的淡泊潇洒,又要有一切都不会过去的历史使命感。

 心 雨

                                   标杆作文,01 号 得分:68

题记:是谁让我们难以记忆,又是谁让我们难以忘记?谁能笑着让雨湿了心

能过去的当然过去,不能过去也仍然要过去人总是在无奈中醒悟

  窗透初晓,日照西桥.追寻着一丝光亮,他疲困地睁开了双眼.“孩子他爸!你可醒了!”病床边的妻子激动的说环顾四周都站满了人,但却仿佛没有他所要寻觅的东西,他着急的追问:“孩子,孩……”“孩子上学校了,多亏乡亲们的帮忙啊!孩子他刚走”妻子打断他的话回答道听后他才松了一口气,无意中,他摸到了自己被单旁有一淌湿水,还残留着37℃的余温他咬紧唇边,因为男人不能哭的思想,已在他心里根深蒂固.他没有哭出声,只是泪水太倔强,它……它不听劝拦

  将历史翻回故事的扉页

  除夕夜,饭桌上摆了几道母亲的拿手菜,虽谈不上什么名贵佳肴,却是父亲最喜欢的家庭小菜,与以往有别的是还多了一盘红烧肉,这顿年夜饭对于他们来说,是何等的奢侈,踌躇满怀的孩子,轻轻递上了一纸大学录取通知书.这本该是锦上添花,双喜临门的事情,却让他喜忧参半.他点燃了一支烟,气氛一下子沉静了下来,那一夜,家里弥漫着烟草味

  孩子是懂事的孩子,自幼勤工俭学,努力学习,每年都能拿到优异的成绩,墙上写满三好学生的“壁纸”,就是他给予父母最好的回报和安慰

  童年的他没有玩具,自制的风筝是他最好的玩伴当秋风掀起满地黄蝶时,风筝就载着他的梦想在天空翱翔,到黄昏时分,他知道家里需要帮忙,便扯断线让风筝独自游玩,把他的故事讲给云儿听,自己便捡拾着路边的柴枝沿路小跑回家

  父亲是严厉而慈爱的父亲,依靠瘦小的身躯独自将整个家扛起凭着几亩玉米地还不足以维持孩子上学的费用,他晚上还坚持在外奔波孩子的成绩越来越高,而逐年增长的学费也压弯了他的腰曾几何时,孩子提出不读书,而选择外出打工来帮父亲分担重担父亲一怒之下,第一次动手打了孩子,并承诺就算倾尽家产,也要供孩子上学泪落湿衫的孩子明白父亲的决心后,承诺要好好读书,不再提退学的事.那一次,父亲红着眼眶脸上却挂着一丝笑意;那一次,孩子的童年就些画下了点句

  转眼已十几个春秋,当年的孩子已成为年轻力壮的少年为了照看好父亲的那几亩玉米地,他执意拿着哨棒守夜

  无奈流年似水飞快,当年健壮的父亲也已憔悴了容颜为了凑齐孩子上大学的费用,他坚持每晚回来还得去看看庄稼的长势

  盈月高挂,月光静谧.守夜站岗的孩子听到了田地里转出一些声响,随后见一个黑影窜入其中.为了父亲辛劳的成果不被窃取,他顾不上害怕,就拿起哨棒紧跟在后面在田地里他躲在一处揣数着脚步声越来越近,在一处转角对其当头一棒……

  一个熟悉的身影应声倒下,一座名为父亲的大山就此坍塌.倒地的声响不大,仅使得倒伏的玉米杆呻吟吱呀,却将一个孩子的心振碎成沙月光透过树梢撒在地上,鳞鳞散散的月光宛如孩子的心般支离破碎只有布谷鸟红着眼睛在树上喊着:“不哭,不哭……”

  赶赴医院的救护哀嚎着将这场悲剧传送一位劳禄半生的父亲被强行进入休眠,一个后悔莫及的孩子彻夜末闭眼挽着父亲的手,十指相扣,向上帝苦苦哀求,那一夜他泪撒床边……

  后记:壮阔的臂膀担不起岁月的重量,一切不能忘记的也只能先跨过去,然后在某个人生时刻,它们会突然醒来生活总是在忘记与铭记之间,让人被成长

   【点评】:这是一个不能轻易过去的故事,却又是人生中不能不过去的故事也许这就是大多数人的无奈能深刻地写出这样的人生的体验者,非优秀者不能其生活底蕴之丰富,细节之真实,情节之巧妙,得文学之真谛是一篇优秀的生活化文化作文,成为阅卷场标杆作文,理所当然。

2011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风中的余香

【优秀范文】 风中的余香 (得分:68)

  那辉煌的盛唐早已过去,但诗歌仍千百年来在人们心间流淌;古希腊的城邦早已覆亡,而那自由民主的星火却依旧蔓延,在更深广的土地上,燃烧了几千年。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是的,没有什么可以永存,最宏伟的大厦最终也不过化作历史风尘中的一把碎土,但我们创造过的思想与美,却在它们的载体与躯壳湮灭后,化作历史风沙中的一抹余香,缠绕亘古,永不逝去。

  当年左光斗被魏忠贤杀害后,他的喉骨被命令磨成粉,随()魏忠贤一饮而下。连喉骨也彻底地碎了,魏忠贤才彻底放心了,如此,你还如何再上书、进言?他却不知,自己饮下的,是一生的恐惧。那东林党人的傲骨不灭,他们的灵魂成为奸恶之人永远的噩梦,也幻化成为历史一曲永恒悲壮的绝响。

  是的,一切都不会过去。形式的过去预言着内涵的永存。

  而今,在这个身边风景迅速变化的时代里,你是否曾闻到,那风中的余香?古龙曾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生活的地方,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传承与遗留。有那么多人感慨的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丧失,于是他们迫切地想重建,想发扬光大。如此并没有错,只是有许多的文化,它随着历史的云烟,早已很难在当今世界坐上一把辉煌的交椅。它们的位置,应当成为风中的淡淡香气,人们精神家园的盆景,在无声中滋养与温润我们的感情。那些遗忘是必然的啊,传统的审美,或是略带迷信色彩的习俗,它们其实从未在(我们)身边消散,只是硬性地想换回轰轰烈烈的纪念形式,我们才反会感()[],它们逝去的姿态。

  并且一切都能,都值得成为那风中的余香。逝与留的辩证正是自然与历史最智慧的斟酌。当表面随着风沙渐渐融化,那内核也正缓缓显露它的精华。时光逝留的沙漏,更能让我们看清一样事物它真正的价值。大西北的敦煌,曾经的飞天完整而清晰,但对画上它的人,它只是壁画;如今的它虽干涸百孔,却更能承担历史的厚重,真正的杰作,必是经过历史风霜的淘洗,然后逝去了一些,却更余留了真和美。

  我们这个时代,是否想让后世回望的时候能找寻到如此一些不灭的精魂?那就让文学的泡沫,让市场的包装淡去些吧,它们,只会在风中逸散。

  一直难忘的一次画展,是新兴的画家自办的,朋友看到一幅画问我,那究竟是传统画风还是后现代的?我看着那幅画,很温暖。

  那一刻,我仿佛闻到了风中的余香。

【点评】本文表达的思想,有不少地方是比较偏激而含混的。

    比如对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者竟然觉得这样硬性地想换回轰轰烈烈的纪念形式,反而会让人感觉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逝去的姿态,主张任其自然,因为逝与留的辩证正是自然与历史最智慧的斟酌,颇有佛家随缘自适的味道。

    在作者眼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成为风中的淡淡香气,人们精神家园的盆景,在无声中滋养与温润我们的感情,可是他忽略了一个事实:淡淡香气”“精神盆景正是建立在物质性存留的基础之上的,如文字、图片、音乐、雕塑……无此,香气再浓也会散逸,盆景再温润,也会凋枯。

    再如形式的过去预言着内涵的永存,这对盛唐去而诗歌存、古希腊城邦毁而自由民主存,左光斗身体亡而傲骨存是成立的,但是对敦煌飞天并不合适,因为这二者恰恰是并存的,甚至可以说是因为有了飞天的线条、明暗、姿态、动作这些形式因素,才保存了敦煌壁画艺术的内涵,使我们得以较为顺利地一窥彼时艺术家们的创作风格和审美情趣。

    文章的结尾谈到某画家的传统画风令他温暖,似乎闻到了风中的余香,却无形中贬低了后现代画风,要知道后现代绘画艺术中依然有不灭的精魂啊,这已经由历史斟酌而出了呀!

    好在作者以风中的余香这一意象统摄,并旗帜鲜明地将之定格为人们创造过的思想与美,盛唐诗歌是美,古希腊的自由、民主是美,左光斗不屈的人格是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精魂是美,甚至不忘针砭一下追求泡沫、包装,却精魂沦丧的文学现实。于是,我们蓦然发现:原来作者是借风中的余香这一美丽的比喻,盛情讴歌人类文化中有价值的精神元素,只是文胜于质,反而使想表达的思想没有强劲、有力地绚丽绽放。

68分,偏高。

【优秀作文】

理性的声音永远不会沉默

    德国总理默克尔最近显然未能躲过一场风波:由于她在得知本·拉登被击毙后当众表示十分高兴,而惨遭德国知识界的集体质疑。尽管她已多次道歉以希望这场风波快点过去,但这似乎依旧难平众怒,甚至还有法官准备为此起诉她。        

    作为德国基督教民主党领袖的默克尔理应知道:根据基督教教义,任何生命都是等价的,都应该被尊重,哪怕是罪犯。正因为犯了这样一个看似微小的常识错误,即使她是权威的领袖,在涉及德国知识分子的底线问题时,她也最终无法过去。

    依旧是在德国,依旧与默克尔有关。前不久,德国前国防部长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一事引起德国国内一片哗然,为了保护这位将大有作为的政治新星,默克尔以我们需要的是政治家而非学术研究人员为之辩解,但是德国两万名教授联名上书反对,直截地表达了德国知识分子的态度。因为他们担心这将会成为日后学术不端的借口,他们又一次没有给默克尔面子,再一次让她一切都会过去的计划继续泡汤。        

    我感动于这样一群理性声音的存在,也欣然于确实因为这些知识分子对于任何权威都能以这种一切都不能过去的态度才最终成就了德国学术圈严谨的优良传统。

    然而,如此理性的声音又何曾仅仅嘹亮于德国?它又何曾沉默于经历过五千年光辉、五千年昏暗的华夏大地?

    尽管受到当时政治的压力,梁思成拆掉北京的一座墙就等于扒掉我的一层皮掷地有声,时至今日仍在我们耳边余音缭绕。当我们面对现在的北京已与其他城市毫无区别,当我们眼睁睁地看到古老的北京城只活在文字上、照片里、记忆中的时候,我们终究不禁感叹先生的先见之明,敬佩先生不顾一切的理性呐喊。也许政治的压迫一度埋没了先生的呼喊而让一切都过去了,但是历史的拷问却永远不会让错误过去。        

    回望历史,多少统治者以权威的姿态、以一切都会过去企图将真理掩埋的时候,又是多少知识分子毅然决然地站出来,以一句一切都不会过去来回答而绝对不容置疑。

    “一切都不会过去,这是理性的声音,永远不会沉默;一切都不会过去,这是知识分子的呐喊,永远不会沉默!

    作为一名社会的准知识分子,当我们面对祖国日新月异变化发展的同时,倘若我们对于社会的阴暗面置之不理而臣服于表面的和谐,不勇于揭开那些隐藏在这表面和谐底下更多不和谐的元素,这又何尝不啻为一种真正的悲哀呢?

    真心希望有识之士在听到一切都会过去时,都能异口同声地以一句一切都不会过去来捍卫真理,以坚守住最后的底线。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而我们——

    是社会的良心。

    【点评】本文引证的材料十分鲜活:德国知识界集体谴责默克尔得知本·拉登被击毙后当众表示十分高兴,为德国前国防部长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一事歪理辩护,梁思成不顾政治高压,坚决反对拆除北京古城墙,没有一件材料是炒课本的冷饭。

    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将三种材料与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一历史的理性声音联系起来,并上升到知识分子对抗荒谬现实的勇气、责任和良心,堪称卓尔不群之论。没有对历史、现实的敏感,没有放眼世界、人类的自觉,没有独立思索、判断的磨练,无法达到这一境界。

    然而,作者并不满足眼光向外看,他转而开始检视自我,以及同辈——准知识分子,坚定地认为不能对社会的阴暗面置之不理而臣服于表面的和谐,要勇于揭开那些隐藏在这表面和谐底下更多不和谐的元素,这就真诚而自然地接续了传统知识分子的敢于面对现实的传统。

    不知道博览的作者是化用了法国哲学家朱利安·班达的思想:知识分子是一群才智出众,道德高超的哲学家——国王,他们构成了社会的良心。还是凭着不羁的才情、追求真理的勇气,实现了一次蔚为壮观的精神对接,但不管怎样,这种虎虎有生气的论述已经超越了常规的辞章之文,进入了学问之文的境地,并直逼道之文,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深刻的思辨力,由不得人不惊叹。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