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脾胃病科 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脾胃病科 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时间:2017-03-29 10:17:03    下载该word文档

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李乾构,周学文,单兆伟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年)。

主要症状:右上腹胀满疼痛,反复发作。

次要症状:恶心、嗳气,腹胀、善太息。

多发生于40岁至65岁,女性多于男性,且以偏肥胖体型为多见。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实用内科学》编委会、陈灏珠共同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症状:右上腹持续性隐痛或胀痛,可放射到右肩胛区,高脂餐后加剧;反复发作的胃灼热,嗳气,返酸,腹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体征:部分患者有胆囊点的压痛或叩击痛。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可不升高,少数患者转氨酶升高。

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可明确诊断,合并胆囊结石且发生过黄疸、胰腺炎的患者应行MRCPCT等检查了解胆总管情况。

(二)证候诊断

1.肝胆郁滞证:右胀满疼痛,痛引右肩,遇怒加重,胸闷胀,善太息,嗳气频作,吞酸嗳腐。苔白腻,脉弦大。

2.肝胆湿热证:右胀满疼痛,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口苦心烦,大便粘滞,或见黄疸。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3.气滞血证:右胁刺痛较剧,痛有定处而拒按,面色晦暗,口干口苦。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斑,脉弦细涩。

4.肝郁脾虚证:右胀痛,倦怠乏力,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腹胀,暖气叹息,口苦,恶心呕吐,食少纳呆,大便稀塘或便秘。舌淡或暗,苔白,脉弦或细。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胆郁滞证

治法:利胆疏肝,理气通降。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白芍、川芎、枳壳、香附、陈皮、甘草、苏梗、青皮、郁金、木香等。

中成药:胆舒胶囊,四逆散颗粒等。

2.肝胆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疏肝利胆

推荐方药:大柴胡汤加减。柴胡黄芩、茵陈、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等。

中成药:消炎利胆片等。

3.气滞血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推荐方药:膈下逐汤加减。柴胡、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香附、枳壳、红花、炒五灵脂、生蒲黄等。

中成药:血府逐颗粒等。

4.肝郁脾虚证

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助运。

推荐方药:君子汤加减。柴胡、芍药、葛根、人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炙草、神曲、山楂、麦芽等。

中成药:逍遥丸等。

(二)针灸治疗

1.体针:取胆囊穴、阳陵泉、胆、太冲、内关、中、足三里。每次23穴,用毫针行中强刺激,每穴运针35分钟,留针1020分钟,隔5分钟行针1次,每日针刺1次。用电针亦可。

2.头针:取头部胃区(以瞳孔直上的发际处为起点,向上作平行于正中线长2cm直线)。用毫针中度刺激,每次运针5分钟,留针2030分钟,隔5分钟行针1次,快速捻转,每日针刺1次。

3.耳针:取肝、交感、神门等穴。每次23穴。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每日12次。

4.点挑:取肝、脾、三焦、足三里、胆等穴。采用挑筋法或挑提法,每次取34穴,13日挑1次,510日为1疗程。临床上可根据病情辨证取穴。

(三)其他疗法

1.耳穴压豆

借助探棒寻找阳性反应点,辨证分析,确定治疗方案、选穴配方,75%乙醇棉球擦洗并消毒耳廓,再次核对穴位。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止血钳夹王不留行籽对准耳穴贴压,贴压时稍加用力,注意刺激的强度,使耳廓有发热、胀麻感(即得气)为度。

2.推拿疗法

1)基本操作:患者取左侧卧位,医生坐于其背部,在右侧季肋部用轻快的摩法35分钟,并分别对日月、章门、期门诸穴用指揉法各1分钟。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坐其右侧对上腹部及右侧季肋部用鱼际揉法或全掌揉法各1分钟。并对下胸及上腹部施以分推法2030次。再按揉阳陵泉、胆囊、丘诸穴各1分钟以有酸胀得气感为度。

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均可,用食、中指或拇指对膈、肝、胆俞等背穴施以指揉法,每穴约1分钟。

最后擦胆囊部,以热为度,搓两肋结束治疗。

2)辨证治疗:对胆囊炎疼痛甚者,先在肢体远端阳陵泉、胆囊附近寻找敏感的压痛点,找到痛点后以相对重而揉的按压或按揉法予以刺激,可达缓急止痛之功效。对消化道症状明显者可加强揉中和按揉足三里穴。

3.中药穴位贴敷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用中药穴位贴敷、穴位注射、肝病治疗仪等疗法。

(四)健康指导

1.饮食调理:多饮水,忌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鸭、荷包蛋、油炸食物等,减少烹调用油,在烹调方法上以蒸、炖、煮为主。忌刺激性或产气食品,如牛奶、萝卜、洋葱等,忌饮酒。

2.情志调摄: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正确对待疾病,避免诱发或加重疾病的不良情绪。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拟定。

1.主要症状疗效评价标准

主要症状的记录与评价。按症状改善百分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计算主要症状改善百分率。

1)痊愈:症状消失。

2)显效:症状改善百分率≥80%

3)进步:50%≤症状改善百分率<80%

4)无效:症状改善百分率<50%

5)恶化:症状改善百分率负值。

痊愈和显效病例数计算总有效率。

中医症状量化分级标准:所有症状分为无、轻、中、重四级,无症状;轻度:症状轻微,只有关注时才能感觉到,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度:症状尚能够忍受,已经部分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重度:症状明显,难以忍受,明显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在主症分别0246分,次症分别0123分。

2.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

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

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30%≤疗效指数<70%

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

3.临床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症状、体征全部消失,影像学检查胆囊或胆管壁增厚、毛糙、透声三项恢复正常。

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大部分消失,影像学检查胆囊或胆管壁的增厚、毛糙、透声三项2项或2项以上改善。

有效:症状、体征大部分或部分消失,影像学检查胆囊或胆管壁的增厚、毛糙、透声三项1项或1项以上改善。

无效: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均无改善。

(二)评价方法

1.初次就诊时进行症状、中医证候学及腹部B超评价。

2.治疗过程中每周对主要症状、中医证候学进行定期评价。

3.治疗结束时对所有患者进行主要症状、中医证候学、腹部B超评价。


附:症状评估积分表

说明:程度轻微--有症状,但不影响工作和生活;程度中等--影响部分工作和生活,休息可缓解,不需治疗;程度严重--程度重,影响工作生活,休息不能缓解,需治疗。 □右下标数字为计分标准。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