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上海储能中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上海储能中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时间:    下载该word文档

上海储能中学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作用解释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空气中O2量测定
通过量筒中水体积变化得出O2体积。
防止熔融物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
降温,便于气 密性检查。
满。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检查气密性
收集氧气


排净空气,便于观察

AA BB CC DD
2在一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容器内各相关量与时间(从反应开始计时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3如图所示,甲是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摘自元素周期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 C.乙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1 D.甲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塞紧橡皮塞 B.加热液体
C.取用液体 D.读出液体的体积
5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B.碳在空气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 CCO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DCO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 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 6下列滴管使用图示正确的是(
A取液时挤入空气 B代替玻璃棒进行搅拌
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D将残留溶液的滴管倒持
7某纯净物3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纯净物中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 B.该反应中O2CO2的质量比为1411



C.该反应中O2H2O的分子数之比为76 D.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4
8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因为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过氧化氢溶液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9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0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只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放在两只试管内加热。下列有关放出氧气质量(g)与反应时间(t)关系图象(图中是a纯氯酸钾曲线,b是混有二氧化锰的曲线)其中正确是

AA BB CC DD
1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蓝色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12下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一个金原子的中子数为197 C.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8 D.一个金原子中粒子总数为276
13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14”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A B C D
15维生素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A1C20H30O,会引起夜盲症。下列关于维生素A1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维生素A1属于无机化合物 B.维生素A1O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 C.维生素A1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3
D.维生素A120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16如图是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中的红磷可以用铁丝来代替
B.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再观察现象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实验测定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总质量的1/5 17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废水需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B.明矾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C.蒸馏海水和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 D.蒸馏水、自来水都是纯净物
18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19下列验证“CO2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是的(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A B
C D
20某有机物在9.6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8.8gCO25.4g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如图甲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装置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用装置A来制取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若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用收集装置_____(填字母)。
2)小明同学在装置B中加入1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MnO2制取氧气。 ①若用F装置收集O2,则O2应从_____(填“a”“b”)端通入。
②实验中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小红同学提出可以从两个方面改进: 一是将制取装置B换为图中的装置_____(填字母)。
二是将过氧化氧溶液加水稀释,若把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
3)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气体的下列性质必须考虑的是_____(填序号)。 ①颜色 ②密度 ③溶解性 ④可燃性
4)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小美同学设计了乙图所示的装置ad为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b,c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浸过的干燥棉花,垂直固定玻璃管的装置未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①乙图中左边友生装置类似于图甲中的发生装置_____(填字母序号),实验室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注射器内的夜体_____用稀硫酸(填)代替。
②该实验看到_____处的棉花先由紫色变_____色。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_____,化


学性质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2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图示,图乙是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图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水时,常在水中放少量的氢氧化钠或硫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甲的实验结论说明水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在试管口位置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3实验室现有氯酸钾、稀盐酸、过氧化氢溶液、石灰石和二氧化锰及以下仪器,请用所给药品和仪器完成下列问题:
......


1)图1是某同学利用塑料瓶和其他用品设计的制备气体的装置。
①铜丝网内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__;②该装置在操作上的优点是:便于_______,利用图2中的仪器也可以组装具有相同优点的制备装置,你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填字母)。 2)补充一种仪器__________(填名称),并用上述药品及图2中的H_____________(填字母)来制备一种气体,产生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若用图3装置收集和验满O2,应将______________放在________(填“b”“a”)导管口来验满。
____________4)某同学用图4装置收集并测定CO2的体积。①请把图4装置补画完整....②若图4中没有装满水,对收集的气体成分____________(填没有)影响。 5)通过对比分析图5中实验①②的现象,证明CO2能与水反应,则观察到现象是_______
24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得到的混合气体有哪些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


下,对此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
1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一氧化碳、氢气
2该混合气体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3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4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 (查阅资料)
a.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b.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c.浓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并进行了实验(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为混合气体中有_________B中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中的药品为_________
3E中氧化铜变红、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还存在的气体是__________ E中的变化说明氧化铜具有_________性。 (实验结论)猜想______正确。 (实验反思)
经过讨论,同学们将上图中装置C~H进行了简化,只 用下图所示装置并自选必要试剂就能完成探究。其中,干燥管中碱石灰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 烧杯上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最后一步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某农村中学的化学兴趣小组在开展实验活动时,用山泉水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结果配制几次所得的溶液都出现浑浊的现象,放置一段时间后,容器底部还出现白色沉淀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此奇异的现象展开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用山泉水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会出现浑浊,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I、氢氧化钠样品不纯,含不溶性杂质;



II、氢氧化钠与溶解在山泉水中的某物质发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
1)小明通过实验很快就排除了猜想I,他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本地山泉水是硬水,含较多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钙[Ca(HCO32]受热会分解,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且都有碳酸钙生成。
2)小红取来少量的山泉水于烧杯中,往其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搅拌,观察到 ____________的现象,确认所取的山泉水是硬水。 3)小明和小红对所得的沉淀物中含有的碳酸钙进行实验:

_______________
4)该山泉水经过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就可用于配制氢氧化钠溶液。 26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_______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该反应是_________(填吸热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图中夹持已略去),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加入药品,并已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




实验步骤
①缓缓通入CO2,点燃A木炭粉减少。D中有气泡产
②点燃B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
③停止通入二氧化碳,熄灭AB两处的火焰
实验现象
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澄实验分析
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清石灰水变浑浊且_________ 学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①②说明______有还原
B处玻璃管内______
D中液体沿导管进入C 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2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______ 28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组装好如图装置,在烧杯b中装水将导管口淹没; ②打开K1K2,向上拉动任意一支注射器的活塞; ③将实验所需药品加入对应的仪器中;
④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入盛有冰水的烧杯口中; ⑤打开K1,关闭K2,往装置甲中加入适量双氧水,观察现象; ⑥关闭K1,打开K2,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 ⑦将烧杯以中的冷水换为80热水,观察现象;



⑧打开Kl,关闭K2,往装置甲中再加入适量双氧水,观察现象。 (问题解答)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 2)实验步骤②的目的是_____
3)写出装置甲、装置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甲_____,乙_____
4)在实验步骤⑥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该气体的作用是_____。烧杯b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证明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还必须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的实验步骤是_____(填序号,下同);证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时,温度还必须达到其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步骤是_____
(实验结论)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红磷燃烧消耗瓶内氧气,气压减小,量筒内的水会被倒吸入集气瓶内,通过水体积变化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不符合题意;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故不符合题意;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烧杯中的水能形成密闭系统,用于观察现象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故符合题意;
D、排水法收集氧气中水的作用排尽瓶中空气并便于观察O2何时集满,故不符合题意。
2A 解析:A 【解析】
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A、气体的分子数不点燃变,CO2 CO2,故A正确;B、气体的质量应增加,故B错误;C、氧气是过量的,固体质量最终应变为零,故C错误;D、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必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D错误。



3B 解析:B 【解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甲元素的名称是溴,带“氵”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B甲是溴(Br溴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通常显-1价,乙元素是钠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通常显+1价,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乙的原子序数为11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乙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1,不是中子数为11,错误;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甲原子核外共有4个电子层,错误。故选B
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取液后的胶头滴管不能倒置,以防止腐蚀胶头,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5C 解析:C 【解析】
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墨汁中含有炭黑,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正确.B、碳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故选项说法正确.CCO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气体燃料;CO2可用于灭火,固态的二氧化碳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胶头滴管的用途和使用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详解】
A、使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液体时,应先把胶头内空气挤出,再伸入溶液中吸取,错误;B、胶头滴管不可代替玻璃棒搅拌,易造成损坏,错误;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正确;D、将残留试液的滴管倒持,会引起试液污染或腐蚀胶头,错误。故选C
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某纯净物3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水中氢元素一定来源于有机物,碳元素的质量为2.4g,氢元素的质量为0.6g,所以该纯净物中只含有碳氢元素不含有氧元素,是正确的叙述;
B.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8.8g+5.4g-3g=11.2g;该反应中O2CO2的质量比为1411是正确的叙述;
C.有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和生成的水的质量可知反应中O2H2O的分子数之比11.2g/32:5.4g/18=76,是正确的叙述;
D.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2.4g/12:0.6g/1=1:3,故是错误的叙述,故选D
8D 解析:D
【解析】A、因为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B、水和过氧化氢属于不同物质,分子结构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错误; C、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为8,如Li+最外层就只有2个电子,故错误; D、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故正确。 故选D
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和题意; B、爆竹声中一岁除中鞭炮爆炸,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粉身碎骨浑不怕中有新物质生成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有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催化剂只是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根据氯酸钾制取氧气的特点,不加催化剂时产生氧气的速率慢,加入催化剂后产生氧气的速率加快,因为b加入了二氧化锰,但a没加,所以在速率−−时间关系图上,b的斜率应该比a大,因为氯酸钾的质量相等,所以ab产生氧气的质量是相等的,因为氯酸钾在一定温度下才能分解,所以初始阶段没有氧气生成,故C 【点睛】
图像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位置、变化趋势、终点位置是否正确。
1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干冰易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常用于人工降雨,故A正确;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B错误;
C、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继续进行,反应会渐渐停止,故C错误;
D、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可以是氮气等,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理解和熟练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A、金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错误;B、由信息示意图可知,197为金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错误;C、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9,错误;D、金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则一个金原子中粒子总数=197+79=276,正确。故选D 考点:元素周期表。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在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变化,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改变,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 【详解】
A. 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所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反应前是氢元素和氧元素,反应后还是这两种元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成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故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D. 分子是原子构成的,由水分子的微观图可知: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
A、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故A不正确; B、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故B不正确; C、由单质和化合物组成,属于混合物,故C不正确;
D、由两种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能是氧化物,故D正确。故选D
15B 解析:B
【解析】A、根据维生素A1C20H30O)化学式可知,维生素A1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错误;B、维生素A1CHO的质量比=(12×20(1×30(16×1=2403016,可见维生素A1O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正确;C 维生素A1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12×20(1×30≠23,错误;D 维生素A1是由维生素A1分子构成的,不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1个维生素A1分子是由20个碳原子、30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正确。故选B
点睛: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不生成气体,使瓶内气体减 少,压强变小,水倒流入集气瓶内,倒流的水的体积就等于瓶内氧气的体积。 【详解】
A.铁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故选项错误;
B.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再观察现象,否则易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故选项正确;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错误;
D.实验测定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故选项错误。故选B
17A 解析:A



【解析】
A.工业废水需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防止水污染,正确;B.明矾能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小颗粒,不能软化硬水,错误;C.蒸馏海水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电解水过程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错误;D.蒸馏水是纯净物,自来水是混合物,错误。故选A
18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A说法正确;
BCO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故B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故C说法错误;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说法正确。故选C
1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通入二氧化碳时,虽然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是无明显现象;
B、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试管中气压减小,从而导致液体在试管中上升;
C、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气球膨胀; D、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烧杯中的水流入锥形瓶中。 故选A
20C 解析:C 【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8.8gCO2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8.8g×=5.4g×162×100%=6.4g5.4gH2O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4416×100%=4.8g,生成物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和18=6.4g+4.8g=11.2g11.2g9.6g;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11.2g9.6g=1.6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D a C 100g ②③ C 不能 d 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 【详解】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
解析:2KClO3 MnO2
Δ2KCl+3O2 D a C 100g ②③ C CaCO3+2HCl=CaCl2+H2O+CO2 不能 d 密度比空气大 H2O+CO2=H2CO3
【解析】 【详解】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的装置为DEF,而要收集干燥的氧气只能是D
(2 ①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只能从a口通入,利用气压使液体从b口排出。 C装置将原来B中的长颈漏斗替换成了分液漏斗,可以很好的控制反应物过氧化氢的流入,进而控制反应的进程。
溶液中溶质过氧化氢的质量为:50g×15%=7.5g,当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5%时,溶液的总质量为7.5g÷5%=150g,而原溶液的质量为50g,所以需要加水150-50=100g
(3收集气体时密度决定是用向上排空气法还是向下排空气法,而溶解性则决定是否能用水来收集气体,故选②③。
(4 ①乙图中左边的注射器和C装置中的分液漏斗的性质是类似的;实验室可以使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物硫酸钙,会附在碳酸钙的表面,使反应无法正常进行,故注射器内的夜体不能用稀硫酸代替。
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H2CO3,与石蕊试液反应变红,而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d处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H2CO3,与石蕊试液反应变红;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d处会变红,这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H2O+CO2=H2CO3,所以二氧化碳遇到石蕊试液变红,这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MnO2
Δ2KCl+3O2;收集气体22增加水溶液的导电性 2H2O2H2↑+O2↑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玻璃导管,造成导管堵塞 【解析】 【详解】



1)电解水时,常在水中放少量的氢
解析:增加水溶液的导电性 2H2O通电2H2↑+O2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玻璃导管,造成导管堵塞 【解析】 【详解】
1)电解水时,常在水中放少量的氢氧化钠或硫酸,其目的是:增加水溶液的导电性; 2)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通电2H2↑+O2
3)水电解生成氢气与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甲的实验结论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4)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在试管口位置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玻璃导管,造成导管堵塞;
23石灰石 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ADF 试管 AI 2KClO32KCl+3O2↑ 带火星的木条 a 没有 干燥的石蕊纸花不变色,石蕊的
解析:石灰石 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ADF 试管 AI 2KClO32KCl+3O2 火星的木条 a 没有 干燥的石蕊纸花不变色,石蕊的石蕊纸花变红色 【解析】 【分析】 【详解】
1铜丝网内的固体药品是石灰石;该装置在操作上的优点是: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利用图2中的仪器也可以组装具有相同优点的制备装置,我选用的仪器是:ADF;故答案为石灰石;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ADF
2)补充一种仪器试管,并用上述药品及图2中的HAI来制备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故答案为试管;AI2KClO32KCl+3O2↑;
3)若用图3装置收集和验满O2,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导管口来验满,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答案为带火星的木条;a



4)图4装置中,应该进气管短,右边导管长;若图4中没有装满水,对收集的气体成分没有影响,因为排开水的体积就是二氧化碳的体积;故答案为;没有;
5)图5中,观察到现象是:干燥的石蕊纸花不变色,石蕊的石蕊纸花变红色;故答案为干燥的石蕊纸花不变色,石蕊的石蕊纸花变红色;
24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NaOH溶液 氢气和一氧化碳 氧化 2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有水珠(或水雾) 迅速将小烧杯倒转,并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
解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CaOH2+CO2=CaCO3+H2O NaOH溶液 氢气和一氧化碳 氧化 2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有水珠(或水雾) 迅速将小烧杯倒转,并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和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的特点可知,混合气体中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式是:CaOH2+CO2=CaCO3+H2O
故答案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 2C装置中应是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
3E中氧化铜变红,说明有一氧化碳气体或氢气或二者的混合气体;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氢气,因为氢气还原氧化铜可生成水;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一氧化碳气体,因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可生成二氧化碳;同时E中的变化说明,氧化铜具有氧化性.
故答案为氢气和一氧化碳、氧化; 【实验结论】
根据以上实验可知,混合气体中有氢气、一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碳,故猜想(2)正确.
故答案为(2); 【实验反思】
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其中的氢氧化钠固体可吸收二氧化碳,氧化钙可吸收水蒸气.因为还有氢气和一氧化碳,所以烧杯壁上有小水珠(或水雾),因氢气燃烧生成水;最后迅速将小烧杯倒转,并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因一氧化


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有水珠(或水雾)、迅速将小烧杯倒转,并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点评:本题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常见气体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性质,同学们要具有综合的化学知识才能做好此题.
25取样,加入足量蒸馏水,搅拌后不出现浑浊 泡沫很少(或有白色垢状物筚合理答案即可 固体不断溶解,表面有气泡冒出 【解析】 【分析】 【详解】
1)猜想I中说含有不溶性杂
解析:取样,加入足量蒸馏水,搅拌后不出现浑浊 泡沫很少(或有白色垢状物筚合理答案即 固体不断溶解,表面有气泡冒出 CaCO3+2HClCaCl2+H2O+CO2 【解析】 【分析】 【详解】
1)猜想I中说含有不溶性杂质,所以可以将氢氧化钠加入足量的蒸馏水中进行溶解,结果全部溶解,所以可以判断在氢氧化钠样品中不含不溶性物质;
2)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加入肥皂水产生的泡沫较少,同时会产生较多的浮渣,所以如果向山泉水中加入肥皂水搅拌,观察到较少的泡沫即可判断该山泉水为硬水; 3)根据实验结论可以知道该沉淀物中含有碳酸钙,所以实验现象应该为固体减少,同时固体表面产生气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通常用蒸馏或过滤的方法来软化硬水,所以经过蒸馏或是煮沸后过滤得到的水,可以用来配制氢氧化钠溶液.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26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减少污染(环保) 擦干 氧气(空气) 放热 2K + 2H2O=2KOH+ H2↑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析: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减少污染(环保) 擦干 氧气(空气) 放热 2K + 2H2O=2KOH+ H2 【解析】 【分析】



【详解】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条件为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 图二是在密闭容器中,是由可以减少污染(环保);给试管加热必须擦干,否则会使试管炸裂。
2)达到着火点的白磷遇到氧气才会燃烧,故大试管中的气体为氧气 综合应用:钾与水反应放热,其反应方程式为2K + 2H2O= 2KOH+ H2
27液面下降、石灰水沿右侧导气管进入E C+CO22CO 红棕色固体变黑色 木炭、一氧化碳 温度降低,导致玻璃管中气压减小 不需要,这是因为未反应的CO进入D装置不会逸散到
解析:液面下降、石灰水沿右侧导气管进入E C+CO2高温2CO 红棕色固体变黑色 炭、一氧化碳 温度降低,导致玻璃管中气压减小 不需要,这是因为未反应的CO进入D装置不会逸散到空气中 【解析】 【分析】 【详解】
1)①缓缓通入CO2,点燃A处木炭粉减少,是因为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木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实验现象是:木炭粉减少,D中有气泡、石灰水变浑浊且液面下降、石灰水沿右侧导气管进入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CO2高温2CO
②点燃B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为:B处玻璃管内红棕色固体变黑色,实验①②说明木炭、一氧化碳有还原性; ③先停止通入二氧化碳,再熄灭AB两处的火焰,温度降低,导致玻璃管中气压减小,D中液体沿导管进入C中;
2)不需要,未反应的CO进入D装置不会逸散到空气中,不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
28锥形瓶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H2O22H2O+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CO2 赶走具支试管内的氧气 开始b中导气管口有气泡,
解析:锥形瓶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H2O2 MnO2
Δ2H2O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CO2 赶走具支试管内的氧气 开始b中导气管口有气泡,过一会澄清石灰石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⑦⑧ ⑤⑧ 【解析】 【详解】
1)仪器A的名称为锥形瓶;
2)实验步骤②的目的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
3)装置甲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2O2 MnO2
Δ2H2OO2



装置乙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4)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步骤中产生的气体是:CO2;作用是赶走具支试管内的氧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氧气大,当具支试管中的氧气被排净后,会从支管进入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中,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当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具支试管中氧气已经排尽;故烧杯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开始b中导气管口有气泡,过一会澄清石灰石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5)步骤⑤打开K1,关闭K2,往装置甲中加入适量双氧水,有氧气产生,但是白磷不燃烧,因为烧杯中是冷水,温度未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步骤⑥关闭K1,打开K2,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将具支试管中的氧气被排净;步骤⑦将烧杯以中的冷水换为80℃热水,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但是白磷未燃烧,因为试管中为二氧化碳,氧气被排净;步骤打开Kl,关闭K2,往装置甲中再加入适量双氧水,产生氧气,白磷燃烧,所以步骤⑦⑧可以证明“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还必须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
证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时,温度还必须达到其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步骤是:⑤⑧; 【点睛】
要掌握燃烧的条件,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知道控制变量的实验的设计方法,只允许有一个变量。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