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郑州市民营经济发展规划 doc

郑州市民营经济发展规划 doc

时间:2020-05-05 16:51:48    下载该word文档

郑州市民营经济发展规划(2008—2010)

序 言

20082010年,是郑州市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期。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民营经济在郑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重要为了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地跨越式发展,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依据《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意见》,结合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郑州市民营经济发展规划20082010》是我市编制的第一个民营经济发展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了未来三年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是各级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规划对于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提高民营企业整体素质,增强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将起到重要作用。

一、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良好基础

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有了很大提高。民营经济在调整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活跃市场、扩大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促进全市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具体表现为“五个基本形成”: 第一,发展基础基本形成。总的来看,主要体现在总量和速度两个指标上:2006年全市民营经济总量达到1100亿元,增长速度连续几年保持在22%以上,为今后的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领导体制基本形成。继省政府成立中小企业服务局后,我市和各县(市)区成立了相应的民营经济工作管理部门,配备了工作人员,形成了统一领导、横向协作、上下贯通、齐抓共管的新格局;第三,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近年来,国家、省、市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民营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第四,企业家队伍基本形成。我市现有民营企业4万余家,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全市民营企业在数量与规模上不断增加,企业家队伍不断扩大;第五,发展氛围基本形成。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密切配合,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政府表彰奖励力度不断加大,全社会积极支持、广泛参与民营经济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我市民营经济呈现以下特点:

1.民营经济组织在数量与规模上进一步增长。截至2006年底,我市民营经济组织数量达到22.5万个,同比增长12.3%,其中企业4.7万户, 新增1.1万户,同比增长18%,注册资金总额615亿元;个体工商户17.8万个,新增5.6万个,同比增长8.7%,注册资金总额46亿元。规模以上民营企业1679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403家,较上年增加169家,其中,销售超10亿元20家,超20亿元3家(豫联能源29.4亿元、明泰铝业24.7亿元、宇通公司101.4亿元),超百亿元1家(宇通公司101.4亿元)。大个头企业的增加,对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带动作用明显。

 2. 民营经济总量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逐年提高。我市民营经济增加值继2003年完成500亿,2004年完成687 亿元,2005年完成 875 亿元, 2006年完成1100亿元,同比增长23%,所占比重继2004年占GDP“半壁江山”之后,比重较2003年提升十个百分点,达55%。 

3.固定资产投资形成以民间投资为主的局面。我市民间投资热情持续高涨,2006年末,共完成民间投资495.3亿元,占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546.9亿元的90.5 %,占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39.4亿元的59%,民间投资成为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主体。
  4.民营经济对各级地方财政贡献进一步加大。截至2006年底,我市民营经济完成税收185亿元,占全市税收75%,其中:国税完成115.2亿元,同比增长32 %,占全市国税收入164.7亿元的70%;地税完成69亿元,同比增长29.5%,占全市地税收入81.4亿元的84.7%。县(市)区中,税收总额超十亿元的7个,民营经济对我市及各地财力贡献的进一步加大,有力地支持了各类项目的建设,对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5. 民营工业产值增长迅猛,规模工业发展势头良好。2006年,全市民营工业完成增加值606.1 亿元,同比增长24%,占全市增加值比重达30.3%,其中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增加值415.5亿元,同比增长28.7%,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7.5%,增长幅度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6个百分点,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9.2 %,对整个工业经济增长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二)主要问题

1.观念和认识有待提高。与浙江、江苏、广东等南方民营经济发达的省份相比,社会各界及政府部门对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还不够充分,思想不够解放,缺乏创新理念和思维,并由此导致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不够宽松,发展氛围有待进一步营造和优化。

2.政策体系尚不健全与国有经济和外资经济相比,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性障碍尚未完全消除,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部分垄断行业以及公益性领域进入上仍存在限制,公平、健康的市场环境还需进一步营造。市政府的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还存在“落实难”的问题,配套政策体系还不完善。

3.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受制于整体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加之对短期效益的追求,民营经济的产业及行业布局不平衡状况依然存在。目前,国内很多发达地区的民营经济产业结构呈现“231”格局,即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低。郑州市民营经济虽然也开始出现这样的结构趋势,但目前仍主要从事第三产业,尤其是批发零售业和餐饮服务业,第三产业中高端服务业所占比重较低,而从事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企业相对较少,从事高新技术的企业所占份额较小。就其产品结构来看,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产品所占比例较大,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及外向型产品相对较少。与此同时,民营经济区域布局问题也逐渐暴露,各市县在发展思路上存在矛盾和冲突,重复建设和内部竞争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4.总体实力仍然偏弱尽管在2004年民营经济份额已经占到全市GDP50%上,但与南方民营经济发达省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规模以上企业在郑州民营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大型民营企业为数不多。全市民营企业4.7万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只有1679家,仅占全市民营企业的3.6%,全市过100亿元民营企业仅有宇通客车一家,缺少实力强、个头大的骨干龙头企业。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产品档次仍较低、技术设备较差,市场占有率不高,竞争力不强。

5.集群效应尚不明显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及优势特色非常突出,围绕重点行业形成的产业集群和块状经济非常清晰,而郑州市民营经济大多仍以分散式经营为主,重点行业尚不突出,集群效应不明显,部分地区空间布局缺乏总体规划,各存在重复建设现象。近年来实施的园区建设虽然在引导和培育特色产业方面初见成效,但是在规划、招商、配套设施和服务等方面仍存在缺陷。带有龙头型、主导型的产业集群尚未形成。

6.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凸现融资难是困扰民营经济及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是融资渠道单一;二是贷款担保手续繁杂、周期长,综合借贷成本较高;三是中小企业担保、融资与风险投资体系不健全;四是中小企业管理不够完善,信誉比较差,自身融资条件尚待完善。

7.自主创新能力偏低郑州市民营企业不仅劳动密集型企业偏多、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相对较少,而且多数民营企业仍在实行家庭化、粗放式管理方法,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不快。此外,有些民营企业经营者存在“小富即安”的传统思维,经营管理水平偏低,改革和创新力度不大,自主创新能力差,市场竞争力弱,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三)发展环境

  1.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对内对外开放将向纵深拓展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未来515年国际经济环境将有利于我国经济加快发展,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一方面,作为极具灵活性和可塑性的民营经济,具有较强的吸纳国外技术转移、开展科技合作的基础,能够抢抓当前经济发展的双重机遇。另一方面,随着新的增长空间的拓宽,必定会增加土地、水和能源等资源的使用,对郑州这样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城市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2.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变,对郑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郑州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同时,由于产业升级而打破原有的结构平衡,给新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和扶持提供较好的外部环境,为民营经济通过技术引进和资源开发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的跳跃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4.继续深化改革和消费需求的拓展升级,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化,新体制、新机制、新制度的建立健全,必将会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强,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强化,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公正、公平的环境;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和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扩大了产业发展空间,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商机,必定会带动民营经济尤其是民营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在深化改革过程中,能否真正解决制约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将成为民营经济发展所必须面临的严峻挑战。

4.中部崛和跨越式发展战略的提出,将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未来三年中部崛起的关键时期,也是郑州市经济发展的持续上升期。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中原崛起看郑州,提高郑州发展力、辐射力、带动力、创造力、影响力、凝聚力,要求郑州实现跨越式发展。随着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中原城市群一体化的推进,我市具备了加快发展、加速崛起的条件和环境。2006年,郑州市做出了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部署,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必将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更肥沃的成长土壤,也必将促进郑州市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 指导思想

  20082010年民营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民营经济发展全局,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务实创新,大力实施科教兴邦、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构建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和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加快全市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全面建设惠及全市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发展目标

1.定性目标

20082010,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政务环境、舆论环境、融资环境,大力拓展民营经济的产业空间,全面提升民营企业的发展质量。在产业集群化、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方面,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民营经济成为郑州经济增量的重要支撑,在吸纳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等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2.定量目标

——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20%左右。2010年,全市民营经济力争完成增加值2590亿元,占全市经济比重达到68%

——重点扶持一批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到2010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民营企业达到12户以上,超百亿元的民营企业达到8户以上,超200亿元的民营企业达到2户以上。

——增强产业集群的产业竞争优势和特色集聚效应,全面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到2010年,全市产业集群实现工业增加值15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500亿元,年均增长30%左右,培育10个以上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民营经济财政贡献能力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到2010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缴税金占全市税收比重达到80%

  ——民营经济吸纳就业能力显著增强。到2010年,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200万人。

三、主要任务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引导企业做好资源的高效利用、综合利用和再生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鼓励企业循环式清洁生产、建设绿色工厂。加强对有色金属、煤炭、石化、化工、建材、纺织、轻工等重点行业的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消耗管理,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努力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益。机械制造、家用电器等行业要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以及有利于产品废弃后回收利用的技术和工艺。包装行业要大力压缩无实用性材料消耗。加强对冶金、有色金属、煤炭、石化、建材、造纸、酿造、印染、皮革、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废弃物产生量大、污染重的重点行业的管理,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率。综合利用各种建筑废弃物及秸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大力推广大中型沼气工程,促进沼气产业化发展,推动不同行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积极推进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废旧纺织品、废旧机电产品、包装废弃物等的回收和循环利用,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体系。使全市民营企业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废弃物排放显著减少,初步建立起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工业化格局。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继续实施战略性调整,推动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转型。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注重技术进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努力把郑州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一是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数字视听产品、电子仪器仪表、第三代移动通信设备、信息安全、税控机、计算机整机等产品。加快集成电路、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等领域的软件建设。新材料产业,重点开发生产多品种、系列化的高档金刚石制品,进一步完善超硬材料、制品、原辅材料、专用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组成的产业链条,形成一批特色名牌产品。大力发展高档陶瓷、耐火、有机高分子、精细化工、超细粉体等材料,加快纳米、铝合金预拉伸板、铝基板复合、精密冷轧带钢等新材料产品的技术研发与应用。生物工程及制药产业,促进生物基因、生物血液、现代中药等现代医药制品的发展,加强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轻工业、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发新型生物化工产品。积极推动新型检测、诊断试剂和智能化诊断系统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二是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汽车工业到2010年全市销售收入力争达到300亿元,年均递增30%。充分发挥宇通、日产、少林、红宇等龙头企业的作用,积极推进中牟、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汽车零部件工业园区建设。装备制造业到2010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年均递增27%。生产和研发高集成度、成套化、系列化的行业专用设备。重点支持纺织、水工机械等新型设备项目建设。铝工业到2010年全市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年均递增17%。支持百万吨级低品位铝矾土矿选矿项目建设,将经济技术开发区、上街、荥阳和回郭镇铝加工产业集群建成国内重要的铝精深加工和铝板带箔生产基地。食品工业到2010年全市年销售收入达到600亿元,年均递增25%。重点建设新郑市薛店、二七区马寨、三全—思念等食品产业集群,加快食品工业原材料基地建设,依托一批骨干企业,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产品。三是巩固传统产业。纺织服装工业到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年均递增21%。推动产业集聚,重点建设郑州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新密曲梁服装产业集群、二七区服装加工产业集群。依托优势企业,打造中国郑州女裤等知名服装品牌。建材工业,到2010年新增水泥产量800万吨左右。全面淘汰普通机立窑,积极培育百万吨级水泥项目企业。耐火材料工业,到2010年耐火材料行业销售收入突破65亿元,年均递增23.5%。优化布局,支持巩义、新密、登封等区域做大做强耐火材料产业,依托产品优势,实行名牌工程,培育一批成规模、上档次的企业集团。

(三)加快创新步伐,提高竞争能力。一是制度创新。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推动企业经营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改革,进一步理顺政企关系,建立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引导民营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监督和约束机制。二是管理创新。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逐步健全生产、质量、财务、人力资源等管理制度,使更多的民营企业转变为企业文化先进、战略目标明确、管理方法得当、运行状态良好的先进企业。三是技术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先进、适用、成熟技术的引进、开发和产业化,全面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建立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和促进机构,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利用政府资金,引导、带动风险资本和各类社会资金支持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

(四)引导产业集聚,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产业集聚,促进产业集群、特色经济发展。加强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引导和规划,形成有特色、有规模、体系完整科学的产业集群,提高企业的聚集度,加快特色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引导同类产品生产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进行资源整合,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方式,加强上下游产业的纵向合作和产品研发、品种配套、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横向联合,形成专业化分工明显、企业间协作紧密、产业链完整、服务体系健全的产业集群。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推进产业融合,培育块状经济。积极推动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新郑-新密-登封产业集聚带发展。引导特色产业的合理集聚,建设一批特色工业园区。促进产业间的功能互补和延伸,形成一批专业化经营、社会化协作的产业集群。到2010年,力争形成铝业、阀门、建筑机械、耐火材料、食品加工、生物医药、造纸、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等一批专业化经营、社会化协作、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带、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建设和发展以中牟中小企业创业园、港区台商投资区、郑州纺织工业园、巩义豫联工业园、巩义回郭镇铝工业园、金岱工业园等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大力改造提升以荥阳建筑机械产业集群、荥阳阀门产业集群、上街阀门产业集群、新密耐火材料产业集群、巩义耐火材料产业集群、新密造纸产业集群、高新区超硬材料产业集群、薛店食品产业集群、马寨食品工业园、登封市磨料磨具产业集群、曲梁服装产业集群、二七服装工业园等为重点已有一定发展基础、特色比较突出的产业集群。

(五)加强合作交流,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组织民营企业参与国际贸易,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引进管理技术、人员培训、信息交流和产品展览等方式,与国外政府和国际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鼓励成长性好、市场潜力大、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企业在境外建立资源开发型、技术开发型、贸易型实体以及技术研发机构,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业务,带动和扩大设备、技术和产品出口。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吸收外商投资,切实改善投资环境,把引进外资和引进技术、引进智力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提高招商引资水平,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大力发展三资企业。加快中小企业出口产品由初加工产品为主,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转变。加快民营企业从单纯的产品出口逐步开始探索资本、技术、管理的输出,从主要利用国内资源向利用国外资源转变。积极实施东引西进战略,加强我市民营企业与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大引进资金、项目、技术、人才力度,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收购、兼并、重组不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拓宽新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领域。

(六)运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各级民营企业管理部门要全面掌握国内外民营企业发展的趋势和动向,密切关注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全方位、多触角收集和发布各种信息,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快速、准确、及时的信息和政策导向;推进各级民营企业管理部门实现电子政务,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信息手段,构建全社会网络化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健全向全社会开放的民营企业信息服务系统,及时、准确地向民营企业提供急需的人才、技术、市场、融资信息以及法律政策咨询;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针对不同类型的民营企业举办信息化培训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民营企业的技术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水平,在企业内部实现商务信息的快速、安全传输与共享。积极探索和尝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的贸易方式在民营企业中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系统化。

(七)加强创业辅导,努力扩大就业。充分利用社会各种资源,合理安排必要的场地和设施,为创业者提供所需的信息、咨询服务,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技能,减少创业初期的风险,简化创办企业开业登记手续,减免有关费用,降低开业条件,提高创办企业的成功率。通过创业活动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吸纳社会就业能力,解决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鼓励大专院校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和创业,吸引外国留学人员和归国华侨在国内创办中小企业,提供工商、财税、融资、劳动用工等方面的优惠条件。通过鼓励创办中小企业、建立创业辅导基地、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八)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企业发展。要充分运用政府、社会中介组织、科研机构及大专院校、金融机构、商业性公司等社会服务资源,围绕民营企业的需求,构建市、县(市、区)相互支持、互为补充的服务体系。建立以创业辅导、管理咨询、投资融资、贷款担保、技术支持、市场营销、产权交易、信息服务、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抓好以下六项服务。一是信息服务。充分利用“中国中小企业郑州网”为全市民营企业提供国家政策法规、产业导向、行业发展动态、经济发展趋势、投资融资、最新科技与成果、产权交易和合作项目、市场需求、产品推介、人才供求等信息服务。二是管理咨询服务。积极组织社会上专业化程度高、服务质量好的咨询、认证机构和知名专家,为民营企业开展管理咨询、企业诊断、企业策划和质量认证服务,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三是技术创新服务。充分利用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大企业技术中心等技术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项目论证、产品开发、科技攻关等服务,帮助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四是市场开拓服务。鼓励各类贸易、商会、协会等组织,为企业提供产品洽谈、展销、订货、进出口代理、招商引资、营销策划等服务。五是教育培训服务。加快建立郑州市民营企业的人才开发系统,确立一批培训基地,采取多种方式,重点抓好创业者、经营者、中高层管理人员、关键技术研发人员的培训。六是创业服务。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创业辅导体系,建立各种“孵化基地”,促进新兴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创立,开发劳动就业岗位,缓解就业难的社会压力。

四、具体措施

  (一)提高认识,落实政策,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中央和省关于发展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放心、放开、放手”方针,加大宣传力度,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各级民营经济管理部门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和完善执政方式,强化服务意识,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营造公平的政策环境、健全的法制环境和完善的市场环境,形成思想统一、认识到位、政策宽松、措施得力的良好氛围。成立民营企业投诉维权中心,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坚决取消和废止一切向企业的不合理收费,禁止向企业的各种摊派,形成预防“四乱”、治理和铲除“四乱”的长效机制,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二)公平待遇,放宽准入,拓宽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允许民营资本与国有、外资资本共同、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政税收、土地使用、人才服务、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对民营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实行同等待遇。实行重大项目招标制度,向社会公开招标选定项目投资主体,为民营经济构筑公平竞争的市场平台。打破地区、所有制、内外资界限与行业垄断,开放基础设施领域、市政公用事业领域、文教卫生体育等经营性社会事业领域;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以及遵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参与投资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组织;除国家法律法规尚未允许进入的文化新闻传媒部分领域外,文化传媒体育产业的其他领域要加大向民营资本开放的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参与总承包、分包、招投标代理、监理等建设市场的业务竞争。

(三)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加快企业科技进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建立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完善科技项目风险投资机制,改善技术创新环境,推动技术创新工作。组织社会科技资源,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和技术开发,培养一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科技人才。组织和引导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大企业的相关资源,建立公共试验室、检验检测中心、模具开发中心等,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提供相关技术开发、技术咨询、产品检测等开放式服务,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选择行业发展中带普遍性的、急需的共性技术难题,组织或委托社会技术开发机构进行联合开发并进行扩散和转移,对技术开发机构提供的非营利性服务进行补助。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自己的科研机构,增强产品和技术开发能力;引导企业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积极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科技人员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开发或联合开发的技术创新机制,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等科技成果,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产品换代、技术和设备更新,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发展为装备工业、大型企业、跨国公司配套的高科技产品和科技型企业,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形成一批掌握更多核心技术、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涌现更多知名品牌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四)扶优扶强,引导民营企业发展。设定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评定并确立“郑州市百家重点民营企业”“郑州市百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和“郑州市50家重点高科技企业”积极落实有关鼓励政策,在能源、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不断完善重点企业培育机制,加快培育一批大企业(集团)。实施名牌战略,整合服装、耐材、机械制造等行业的名牌,争创一批国家级名牌。坚持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培育不同行业典型,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方式进一步壮大实力,发展成为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推进中小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积极引导企业创新机制,引导达到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分批进行上市辅导,形成梯队发展。

(五)争取财政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市财政在2007年设立500万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每年按照不低于20%的额度对专项资金进行递增。用好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积极组织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争取农业结构调整资金、县域经济发展资金、技术改造资金、科技三项经费、农产品出口贴息资金、外贸发展基金以及国家、省“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等各种专项资金、基金的支持。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出口创汇企业,培育优质名牌产品,加大重点项目投入,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吸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城镇待业人员和下岗职工创业提供支持、资助和奖励,支持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对有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家进行奖励

(六)大力拓宽融资渠道,解决发展资金。继续推进和健全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积极探索有效解决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途径。努力建立起以市、县政府政策性担保机构为龙头,商业性担保和民间互助性担保为两翼,多层次担保、联保、互保的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引导、推动市场化商业担保和企业(民间)互助担保机构扩展业务,增强服务功能,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形式的担保服务项目,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担保;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担保机构的准入制度、资金资助制度、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制度、行业协调和自律制度;建立信用担保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分散与化解信用担保风险。引导和鼓励金融部门改进金融服务,增加信贷投入;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创建政、银、企合作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集中授信、信用评级、资产评估、贷款担保的“一条龙”服务,为信用良好的企业开辟融资绿色通道;指导、帮助企业做好主板上市、中小企业板上市和境外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培育准备工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等。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企业信用水平,为企业融资创造有利条件。

(七)建立统计信息系统,为决策指导提供依据。积极争取统计部门增加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相关经济指标的统计,建立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信息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市、县(市、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统计信息系统。加强对各项统计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关注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动向,为领导决策和指导提供及时、准确的参考依据。

(八)继续推进企业改革,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发展民营企业的着力点和注意力转变到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上来,激发民力、民资、民智。加大国有、集体企业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配套改革,积极支持民营企业以参股、控股、收购、兼并等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和资产重组。引导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新企业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主体的多元化。指导企业依法加强成本、资金、质量、信息、营销管理,实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增强企业安全生产意识,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诚信建设,形成信用为本、操守为重、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培育一批骨干企业,使之成为能够支撑本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实现低成本扩张,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聚集,实现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组建一批掌握同行业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重点发展一批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小而新、小而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型企业。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郑州市民营经济发展规划 doc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