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人的修养与浩然正气

人的修养与浩然正气

时间:2016-09-23 07:07:29    下载该word文档

人的修养与浩然正气

人的浩然正气是从哪里来的?

孟子不厌其烦地教导人们如何修身养性,并用大量的实例来说明如何做人的道理。其中,让世代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深受影响的莫过于“浩然正气”一说了。

弟子公孙丑问孟子擅长什么,孟子回答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说:我能辨别各种言论,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什么是浩然正气呢?孟子进而解释道: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孟子·公孙丑上》)很难说清楚的。作为一种气,它最为盛大,最为刚强,靠正直去培养而不去妨害它,这样就会充塞于天地之间。它作为一种气,要用义与道来充实;没有这些,它就会萎缩。它是通过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的义行就能取得的。如果行为有愧于心,气就萎缩了。

孟子通过宋人拔苗助长的故事来说明培养浩然正气是一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过程。那么,人应该如何培养浩然正气呢?

做一个坚守儒家教义的人

孟子所言之,其原料完全来自儒家学说的基本教义。一个人笃行儒家教义,靠的不是一两次自发的偶然行为,而是需要永不懈怠的终身努力。因而,孟子的浩然正气说本身带有强烈的宗教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家学说就是关于“人”的宗教。孟子所构建的人学体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儒学教义的人文化,亦即儒家学说的基本教义与“人”学相对应的体系化。

首先是对人心的定位。孟子强调人要有纯真的赤子之心,也就是说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失去本心,只有源于本心的才是善的。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真正的君子,是不丧失其婴儿般纯真天性的人。孟子认为,人只有守护好自身的善性才是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离娄上》)。侍奉谁最重要?侍奉父母最重要;守护谁最重要?守护自身(的善性)最重要。不丧失自身(的善性)而能侍奉好父母的,我听说过;丧失了自身(的善性)而能侍奉好父母的,我从来没听说过。哪个长者不该侍奉?但侍奉父母才是侍奉的根本;哪种好品德不该守护?但守护自身(的善性)才是守护的根本。

其次是对人身的定位。一个人在家庭、社会中应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上?孟子用天下国家四个字十分明确地回答了人身与天下、国、家之间的关系。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人们有句常说的话,就是天下国家的说法。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国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个人自身。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孟子·尽心下》)。君子的操守,是从修养自身开始,进而使天下太平。这样,个人自身被精确地定位在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链条上,人、家、国、天下的一体化结构呼之欲出。

最后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定位。孟子认为,人的社会行为必须符合礼义之道。仁义礼智不仅来自于人的本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而且还与人的社会行为是一一对应的。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孟子·公孙丑上》)。仁,是天(赋予人的)最尊贵的爵位,是人最安定的住所。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孟子·万章下》)。义,好比是路;礼,好比是门。只有君子能走这条路,进出这道大门。孟子将仁比喻为人所居住的最为安全的房子,礼是这座房子的大门,义便是人们进出这栋房子所走的道路了。孟子认为,如果不合礼制,人们连命都可以不要。孟子提到齐景公打猎时,用不合礼制的旌旗去召唤管理园囿的小吏,结果那位可怜的小吏不敢应命前往,齐景公因而要杀他。孟子却对此赞扬说: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万章下》)。志士不怕弃尸山沟,勇士不怕丧失头颅。 

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人如何才能终身践行儒家教义呢?

孟子认为,人培养浩然正气不仅需要经受时间的考验,而且需要承受极其艰苦的意志磨炼才能实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舜兴起于田野中,傅说从筑墙的苦役中提拔出来,胶鬲从鱼盐贩子中提拔出来,管夷吾从狱官手中提拔出来,孙叔敖从海边的隐居生活中提拔出来,百里奚从买卖场所提拔出来。所以上天要把重大的担子交给这个人,必定要先使他的心志受困苦,使他的筋骨受劳累,使他的肌体受饥饿,使他穷困贫乏,使他的所作所为都受到干扰而不能如意,以这种方式来触动他的心灵,使他的意志变得坚强,增强他所缺少的才能。

这是《孟子》中最为精华的一段文字,经常被人引以为座右铭,曾经激励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在逆境中奋起,在艰难困苦的考验下不断前进。孟子教人如何励志的思想堪称中华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

做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人具有了浩然正气,自然就会充满一种精神性的力量。人在仁义之道的驱使下,具有一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气概。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居住在天下最宽大的住宅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道路上();得志时,就同百姓一起走这条正道;不得志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迷乱,贫贱不能动摇他的心志,威权和武力不能使他屈服,这才称得上大丈夫。

大丈夫的人格标准同样也成了中国人世代向往的人格理想模式。《孟子》一书中有多处孟子 “大丈夫形象的记述。如《公孙丑下》有孟子拒见齐王的故事。孟子认为,作为试图大有作为的君主,必定要有他不能随便召见的臣子,有事要商议,那就应该亲自前去请教。如果他不能做到这一点,就不值得同他一起共事。历史上的汤王对于伊尹、齐桓公对于管仲都是这样的。他们能虚地向自己的臣子学习,结果不费力气地建立了自己的霸业。此外,孟子因与齐王政见不合,就主动辞去了官职,其中有孟子去齐的细节描述,孟子拒绝了不该得到的奉禄,这些都反映出他在君主面前的非凡气度。中国古代文人中有不少类似于孟子的故事,但在王权/皇权专制主义时代,如果没有孟子式的名声和影响力,仅凭一介书生的执着,大多只能以失去自己乃至家庭/家族的生命收场。

2016/9/23 魁星青云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人的修养与浩然正气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