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东南亚文化的特点

东南亚文化的特点

时间:2019-11-12 10:05:32    下载该word文档

第二讲 东南亚文化的特点

、东南亚文化的多样性

东南亚是一个具有多样统一性的地域。大陆与岛屿并存,山地与平原同在的地理特点,亚热带与热带气候逐渐过渡的自然条件,加上频繁的民族迁徙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构成了多样的生活模式及多彩的民族文化。东南亚现在有十一个国家,整体而言这十一个国家的文化复杂多元。他们深受世界四大文化体系 中国、印度、阿拉伯、西方文化体系的影响;但他们对那些外来文化并未照单全收。实际上东南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目前东南亚各国的文化,是外来文化与各国本土文化交织、融合而成的。

而在历史上,近一百年来,西方学一般,东南亚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而本身却没有什么文化可言:

观点在这四大文化体系中,印度最早对东南亚生大规模影响。长期以来,西方学界盛行一种看法,即认东南亚是印度化Indianized)的区域。因印度的宗教(尤其印度教、佛教)、艺术、文、风俗习惯、法政等,在过去两千年对东南亚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印度教可分湿婆派、毗湿奴派等。佛教则可分南传佛教(主要是上座部,Theravada Buddhism)、大乘、密宗等。

观点有人认中国文化的影响最大。较早时,主要是影响越南。因为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攻打越南北部,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政策。之后各个朝代也陆续对越南用兵。长期来,越南受中国的影响颇深,尤其是法政、学术思想、社会制度、宗教及艺术、伦理、风俗习惯等。近代中国也影响东南亚许多国家;影响的方式之一是政治或武力,之二是经济文化交流,之三是移民。

观点三:也有人说伊斯兰(Islam)文化影响最大。东南亚地区Island Southeast Asia)受伊斯兰影响的范围主要是在马来半岛、印尼群岛(含苏门答腊、爪哇、婆罗洲(Borneo)、苏拉威西(Sulawesi)、摩鹿加群岛(Molucca,香料群岛)等)、菲律宾南部等地方。大约13世纪伊斯兰教被商人带到了东南亚,到16世纪已成为当地居民的主要信仰。伊斯兰影响了信徒(称为“穆斯林Muslim)的生活(包括衣、食、住、用等等),尤其是五功 不碰猪肉、不拿香拜等。

观点更有人主张西文化的影响最大。除了泰国之外,整个东南亚自1617世纪起渐渐沦西列强的殖民地:西班牙殖民菲律宾;葡萄牙殖民东帝汶(East Timor);荷兰殖民印尼;法国殖民越南、柬埔寨、老挝寮国;英国殖民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Brunei)。近代,西方列强凭借政治势力、跨国资本、传教等手段,深入东南亚多数地区;西的价值观动摇了东南亚的传统思维。

上述各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都不够完备。它们都说对了某一部分,但也都不能圆满说明东南亚的文化,更无法解释各国之间的差异。我们,目前的东南亚文化并不是纯由某一个外来文化影响所形成的,东南亚文化应该是各方、多股势力长期接触、交织、融合而成的。因此,东南亚文化复杂多元

二、东南亚文化的外源性

东南亚各国的民族文化在11世纪以后才发展和确立下来。在东南亚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外来文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种文明和宗教自踏进东南亚诸国以后,就不断地发展教徒和拓展自己的势力范围,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渗透到各国原有的文化之中,并形成四大文化圈:文化圈、南传佛教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西文化圈。

1、汉文化圈(主要是越南)

中越两国山水相连,有着134 7 公里绵延的边境线,两国关系及传统友谊源远流长越南独立前,其北部为中国封建王朝所管辖在越南独立之后的1000 多年中, 中越又有着密切的交往。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当今越南主体民族越南人(又称京人) 是古代百越的一支——骆越, 他们是从中国东南沿海迁移去的,骆越人已多少接触了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公元前333,越为楚所灭后这支部族不断南迁, 他们把汉字汉语( 百越语言) 以及生产技术和经验带到了红河流域。公元前316 秦国灭了蜀国,蜀部族三万多人亦逐渐南迁 并与公元前257年在红河平原上自立为安阳王。他们也带来了汉语( 西蜀语言)和汉字并把筑城、制弩和制衣等技术传入越南。还有许多学者认为就在高棉人进入中南半岛前后在临近中国云南、广西的中南半岛中北部广大地区出现了越族群体的居民其后来演化为越南的京族和岱依族、侬族等。大部分学者尤其是中国学者根据大量的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资料证实了越南的京族和泰缅老等国的泰掸系民族都是由最初生活在中国南方的越族群体演化而来

从秦代以来就不断有华人迁徙进入越南从而对越南整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具体而言,中国文化对越南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语言文字方面

汉字在越南运用极广、影响极深, 字喃和越南拼音文字深受其影响。大约从东汉开始,汉字开始有系统和大规模的传入越南。到了越南陈朝以后汉字已经成为越南政府以及民间的主要文字,此时大量的汉字著作开始出现,最著名的就是15世纪编撰的《大越史记全书》。值得注意这些以汉字写成的文章基本上并不按照越南语的文法规则书写,也不采用越南语的词汇,而是纯粹的用古汉语的文法写成。随着汉语文的流传,越南人创造了一种利用汉字的表义表音功能来拼写越南口语的新文字,俗称“字喃”或“喃字”。喃字据说创始于东汉末年的交州太守士燮,此后经过了用汉字来拼音,记写人名、地名、草木名、禽兽名的阶段,以及系统制作喃字以表意的阶段。喃字还对越南诗体“六八体”的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六八体大多采用的就是喃文。时至今日,越南文字虽然用拉丁字母书写,但其发音里还保留着70%的汉越音词汇。

政治制度方面

儒学和科举制在公元11世纪中叶以后为越南历代统治者极力推崇, 影响到越南的各个阶层和越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文学方面

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以精装本、缩略本、画册等多种版本都陈列在越南的各大书店中,在越南销售一直火爆,其故事情节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中国近现代文学在越南同样备受推崇。鲁迅先生的小说、杂文集,沈从文的《边城》以及近年在国内颇具影响力的实力派作家的不少作品,如《废都》、《玫瑰门》等小说及《手机》和《无极》等影视作品也颇受越南大众的欢迎。

饮食文化方面

无论在言语、文化以及风土、农业和海产上越南都与中国南方相近,尤其是在历史上中国南方人不断地迁居越南,越南也接纳了不少广东、云南和客家人的饮食传统,对中国饮食文化在越南的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对越南茶文化的影响。茶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世界各国的影响很大。越南语把茶称为“trà”或“chè”(汉越语词,酷似广东话),从语言上就可以看出越南的茶化受中国南方影响较深,再加上历史上广东人大量移居越南,也对中国茶文化在越南的传播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2)餐具和食品名称的影响。试以筷子和食品名称为例。筷子在中国古称箸或筋,远在商代就有用象牙制成的筷子。在7世纪的时候,筷子传入了日本、朝鲜,并在东南亚地区普遍使用,当然也传入了越南,越南古时在文字上也称筷子为“箸”中国不仅仅向越南传出了筷子,同时还输出了“筷子文化”,越南人拿筷子的手指、用法与中国人基本相同,使用筷子的禁忌也与中国人大致一样。在动用筷子前一般会说“请用”,这与中国的“各位请”一样。

食品名称。越南有很多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小吃或小食品。像水饺、豆豉、酱油、烧麦、馄饨面、油条等,这些词语的发音与广东话几乎一模一样。“油条“相传是中国古时候的人们因为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抗金英雄岳飞,民间的老百姓为了解心头之恨,就用面捏成秦桧其妻子的模样放进油锅里炸,然后把他们俩吃进肚子。后来“油条”逐渐成为一种小吃,而“油条”在广东话里是叫做“油炸鬼”,越语直接取最后一个字叫“quy(越语发音为“鬼”)

风俗习惯方面

越南习俗与中国习俗非常相近。越南有与中国几乎一致的十二生肖。越南人使用的十二生肖中只有1个生肖与中国不同———越南没有“兔”,只有“猫”。那为什么中国的“兔”到了越南变成“猫”了呢?真正原因已无从考证,一种说法是,当时中国的十二生肖纪年法传入越南时, “卯兔”的“卯”与汉语“猫”的读音相似,结果“卯年”误读成“猫年”;另一种说法是,当时越南尚没有“兔”这种动物,因此用“猫”来代替, “兔”也就成了“猫”了。因此,中国的“兔年”,在越南成了“猫年”。令人惊讶的是,在与越南人交往时,只要你说出自己的属相,对方马上就可以根据干支循环的计算方式推算出你的实际年龄,而且几乎每个越南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由于受中国文化影响,越南民间传统节日的时间和风俗,也基本和中国一样。

(1)春节。与中国一样,农历的春节是一年之中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其主要的习俗也是送灶王、备年货、祭祖先、放烟花、贴春联、守岁……从除夕到初三,放假四天。除夕夜是团圆夜,家家户户、老老少少围炉吃年夜饭,长辈发红包给晚辈,彼此道贺,祝福新年吉祥如意。这几天会吃粽子,而且会有舞狮等传统庆祝活动。中国游客如果在越南过春节,一定会有在故乡过年的错觉。过节期间,还有许多的风俗讲究和传统民间活动,都能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子。

(2)清明节。清明,越南语为“ThanhMinh”明显是一个来源于汉语的词汇(其发音很接近汉语的“清明”)。过节的时间和主要内容同中国一样,主要是祭祖、扫墓。

(3)端午节。越南也是在阴历五月初五过端午节,最早也主要表现为对中国爱国诗人屈原的缅怀。他们的主要内容是吃粽子、端午驱虫。父母会给孩子们准备很多水果、身上戴五彩线编织的吉祥符,大人们会饮雄黄酒,并在小孩身上涂雄黄酒驱虫。越南人认为,吃粽子可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4)中秋节。中秋节也是越南人较为重视的传统节日。节日的晚上,越南人除了吃月饼、赏月、观花灯、舞狮等外,在农村,青年男女还举行对歌,即“唱军鼓调”.中秋之夜的越南,孩子们都会拿着各种形状的灯笼,在月光下玩耍。而彩灯齐放在越南也是有传说的,这个传说还和我国的包公有关。传说中有条鲤鱼成精后害人,是包公为救民用纸扎了鲤鱼灯以镇之。所以中秋夜孩子一般是提鲤鱼灯出游玩耍,到了今天,鲤鱼灯还被赋予了长大“跳龙门”的意思!

但是越南许多文化别具一格。虽然经常可见中国的影子,但无法找到中国一模一样的东西。例如,其宗教综合了儒、释(以大乘佛教主)、道等多种信仰越南一些居民也有泛灵信仰;其文字「喃字/字喃」脱胎於汉字但有所不同;其《金云翘传》又名断肠新声越南最伟大的古典文学名著之称(从中可见到部的民族性)。

近代以来,越南是东南亚地区文化转变最大的国家。越南19世纪沦为法国的殖民地,法国文字下手,在越南推行罗马拼音文字。这连带改变了越南两千年来以方块字主的文化,也使越南的传统文化、近代文化之间出现大裂缝。其次,天主教在法国的保护下日渐兴。目前,教徒的人数在东南亚居第二位。二次大战后,越南美苏两大超级国家的角力之所,南北两端都承载极大的压力。越当地居民带来巨大伤害同时也传入美、苏的文化。整看来,进入越南的外力不但多而且非常大。

特殊的历史经历,造就了越南人独特的个性:能屈能伸有耐性具强韧的生命力,有克服困难的毅力,有时愿意牺牲小我以成全大我等

千百年来,外力相继进驻,并生影响。越南一直与庞大的外力周旋,长期处在强邻的旁边。有时外力君临国土,有时几个外力在此竞逐,或相互牵制。越南必须谨慎小心,尽量忍耐,以免将之触怒;但又必须求生存。即使处境不佳、运途不顺,也要在可以伸展的空间内生活。如果外力动怒了,则越南也会回应,但方法上有弹性。这种环境,对越南人的个性造成影响。例如,他们大都有耐性,能屈能伸。这一点曾被比喻竹子:风来疏竹,於是竹子低偃;风过,竹子又伸展起来,挺直腰;而且,竹子中空、有节,可引伸谦虚、有节操。越南人还有其他共通性,例如:具强韧的生命力,有克服困难的毅力,有时愿意牺牲小我以成全大我等。 概括来看,越南颇受中国影响,但持续有一种倾向,就是走自己的路、寻找自己的一片天。

纵然有这些共通性,但越南的南、北两地仍有文化差异;其部分原因与政治、地理位置有关。越南主要是北部 独立10世纪。之前,越南北部由中国统治达千年之久,在文化上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秦始皇攻打越南北部之后一直到唐朝覆灭止(10世纪初),中国文化直接通行於北部。越南独立后,依然不断与中国来往。二战后的北越,深受苏联牵引。相对的,越南南部的地理位置优良,交通便利;其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时日不多,受其他文化影响的岁月反而较长。例如,当越南北部属中国时,南部长期流行扶南、高棉等文化。二次大战后,南越深受美国的影响,源源不断地输入美国文化。整体而言,北部的华人色彩较南部浓。北部至今仍保多带中国或大乘佛教风味的建筑雕刻,例如,昇龙(河内)的皇城。相对的,南部的国际色彩浓厚。考古出土的,包括来自古罗马帝国的雕刻、印章,占婆、高棉吴哥式的雕刻,以及东亚、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文物。这些文物似乎可以说明,南越长久以来在文化上就比较多源或多元。

2、南传佛教文化圈(主要是泰国、柬埔寨、缅甸、老挝)

△共通点:各国大都信仰南传佛教

南传与大乘都属於佛教,但是有些差别。一,神明方面:南传认,这个世界只有一位佛陀,就是释迦牟尼,因此信徒并不念阿弥陀佛(大乘则认,世上有恒河沙数佛,其中,信徒最常念的是阿弥陀佛);南传认,除了成道前的释迦牟尼、即将成道的弥勒之外,没有其他菩萨(大乘则认,世上有无数菩萨,其中,我们较熟悉的是观世音)。二,目标上:南传追求的主要是自我的解脱(大乘则希望普渡生、同登彼岸)。三,修持方法上,南传比较简约(大乘较繁复,经咒、仪轨颇多)。四,主要建筑上:佛塔用以纪念释迦牟尼通常是重要的礼拜之所(在大乘裡,用以礼敬诸佛菩萨殿阁常比佛塔来得重要)。

南传佛教文化圈裡的寺院及僧侣地位崇高。他们在信徒寻求解脱的过程中,常能提供各种必要的协助。他们所能提供的,除了宗教之外,尚包括教育、行政、文艺、娱乐、医疗卫生、福利、救济、丧葬等等。寺院还有一个类似男子成年礼的功能。基本上,男子在成家立业之前,都需要在寺院出家一段时间。因南传强调渡己,重视报答父母之恩。若能帮助父母於来生修成正果,那就是一种报恩的方式。而出家修行(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续佛慧命,就能累积功德;藉此功德,能够上报父母之恩。因此,泰国、柬埔寨、缅甸、老挝的男子大都出家;但是為了兼顾实际生活,所以出家一段时间即可。女性则否。男子出家时,在寺院聆听宗教义理、僧团的习惯、该国的史,并学习该国文字的书写方法、正确用语、各种必要的礼仪等。因此,寺院可以说是他们从小孩成长为大人的研习中心;出家、还俗之后,社会各界才会认為:这才够资格叫做一个成年男子汉。

在南传圈男性重要,但女性的地位也重要。这可从几个方面来看:一,婚后住所:新婚夫妻常搬出去建立小家庭,未必与公婆同住。二,经济:女性不必出家,但诵经礼佛,从事经济活动,奉献布施,父母及僧侣以经济支援。影响所及,女性对家庭经济的贡献大。三,财或遗:缅甸人在财分配上并无性别的差异。妻子可以与丈夫分财,而非丈夫产”;男孩、女孩都可以继承父母的财。在泰国,基本上父母的财由子女平均分配,不论性别。四,姓氏:在泰国,子女从父姓,但也可以从母姓。缅甸也是双系社会,但没有姓氏,只有名字,所以没有从父姓或母姓的问题。五,所有者、经营者:东南亚的女性常是该国各界的重要人物(要角。例如,在文献上出现的第一个柬埔寨君主柳叶,就是女王;千百年来,该国的妇女支配了商场。《真腊风土记》就曾记载说,柬埔寨的市场是女性的天下。自古至今,泰国许多行业的主力也常是女性。

△各国概况:虽有共通性,但各国也各有特色

泰国泰国有黄袍佛国之称。泰国大约在6世纪就接触南传佛教了。在宗教世界,以释迦牟尼佛最高;在人世,国王的地位最高。国王常被视佛教的大护法。当今国王也普遍受到百姓的爱戴,百姓几乎敬之如佛。南传佛教以敬拜释迦牟尼主,在佛教艺术(如雕刻、绘画)的题材上也是;其中较流行的题材之一是龙王护佛。它描绘龙王(以其七个头成伞盖)在佛背后、头上护卫佛陀,以免佛陀遭受风雨侵扰的故事。龙王护佛之所以在泰国流行,可能与当地原有的龙(或蛇)崇拜有关。

泰国人的其他特性:一,自尊心强。泰国是世界上极少数(在近代)没有被殖民的国家之一。认為自己的国家不错。二,吸收创造的能力强。能跟上世界的新脚步。素可泰时期(Sukhothai13-15世纪,当时泰国正式独立)所创造的佛行像Walking Buddha)是一例,近代迎头赶上西方的发展也是一例。三,随和,喜欢自由;常说无所谓,没关系”。四,大多有耐性。

泰国的主要节庆

一,过年:四月十三到十五日(又称宋干Songkran)。全国各地悬掛国旗,浴佛。清晨,年轻一辈的向长辈行礼问好,祈请长辈赐福。白天的重点活动则是相互泼水、玩水、打水仗,并相互涂粉、给予祝福。在泰国酷热的四月天,泼了一身湿,不仅消暑,而且清爽有劲。泼水的背后,有其深刻的寓意:芸芸生宜脱离世间炎热的火宅 追求佛国境界的清新凉爽。

二,风节:二到三月,风大雨少,常有人在广场上放风。泰人把风视為一种象,因為风可以满载著希望及梦想,扶摇直上,飞向天际,翱翔於高空之中,一享心旷神怡之乐。而且巧手精的风模样美丽,争奇斗艳;有的还可以在风中发出清脆之声。它们展翅飘扬的姿态颇為优美,赏心悦目;执线者甚至能让远在空中的风做特技表演,上下左右,运转自如。无论观赏者或被观赏者,自娱娱人,皆大欢喜。

三,水灯节:农历十二月十五夜。雨季刚过,河水高涨,大家都到河边放水灯。河面小灯点点,波光粼粼。举头仰望,月娘明美,澄辉姣好。此时花好月圆,充满了诗情画意。岸边男男女女,熙熙攘攘;对对佳偶,燕语呢喃,情意绵绵。未婚男女期盼藉此机缘找到秀慧伴侣,或如意郎君。农民则感谢神明所赐的雨水,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丰登。不论男女老幼、各行各业,人人都希望灾祸依水而去,幸福随波而来,过安康快乐的日子。

柬埔寨/高棉柬埔寨近八百年来是南传佛教国家。在成為南传佛教国家之前,高棉吴哥帝国(9-15世纪)的帝王大多信奉印度教,有些则信仰大乘佛教。

虽然吴哥的建筑、雕刻受印度教、大乘佛教的世界观影响,但它们与印度的并不相同。吴哥的建筑、雕刻造诣甚佳,“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称誉实至名归,当之无愧。例如,女王宫(约967年)的浮雕精致优美,珠圆玉润,巧夺天工。又如,吴哥窟(Ankgor Wat1113-c.1150)规模宏伟,结构严密,雕刻细腻,可谓鬼斧神工。它已成為该国人民引以為荣的文化遗(现在也活在他们的心中),更是届政府、各党各派共同奉的对象;届政府制订过不同的国旗,但是都以吴哥窟作主要图案。再如,巴扬寺(Bayon12世纪末-13世纪初)中心数十座人面塔上的脸孔带浅浅的微笑,使得微笑的高棉之名不而走;其外墙浮雕生动有趣。这些建筑及雕刻,是印度文化与柬埔寨文化相互融合共同缔造的杰作。

柬埔寨的主要节庆

一,过年:四月十三到十五日。第一天守岁,第二天辞岁,第三天迎新岁。期间全国各地寺院悬掛佛教五色旗,家家户户除旧新,盛装到佛寺朝拜,挥别旧的、苦的岁月,迎接新的、好的一年。他们会备供品,例如蜡烛、水果、香、花等,其数量大多与吉祥的数字有关,如57等。他们会佛像沐浴(浴佛),甚至父母、祖父母沐浴;这是一种仪式(涤除不净)。另外,他们还在寺院周围堆沙山,用以祈祷五丰登,并象世界中心的高山,也就是须弥山。

二,御耕节:五月十六日。由农业部门主办,地点在金边(首都)皇宫外的广场。国王、皇后亲临,模拟一年的劳动过程,因长期以来,高棉以农立国。政府官员、外国使节也会穿礼服、打扮庄重整洁,出席观礼。

三,水祭:十月末或十一月初(如十一月四、五、六日),连续举行三天祭典。老百姓在典礼中感谢神明的庇佑,酬谢大自然的赐予;也就是对一年来能够收、得到温饱等,表达虔诚谦卑的感恩之心。水祭时,还会划龙舟、放水灯、祭拜月亮;划龙舟时,会强调祖先於12世纪末期在水战中打败敌人的事迹。河畔经常会搭起美轮美的浮宫、壮丽的看台,让大家登台观礼。

缅甸近千年来是南传佛教国家。该国的宗教味颇浓。唐朝史书记载,该国人民和善有礼,儿童入寺就学,成年还俗。千年之后,英国在殖民缅甸时,也形容缅甸是优雅温和、慢条斯理、像蝴蝶一样的民族。这可能与他们的心思常常放在宗教上有关。他们常布施物质(如食物)或财给僧侣及寺院;佛塔就是他们经常奉献的对象。因此,该国佛塔林立,数量难以估算,有「塔国/万塔之国」的称号。仰光的大金塔(Shwedagon)远近驰名,已成该国佛塔的标和主要模型。

老挝:老挝宗教以南传佛教为主,14世纪成为国教。现在老挝有寺院5,000座,僧人22,000人(有一部分是在寺院读书的沙弥),尼姑450人,而京族与汉人信大乘佛教。而老听族与老松族信仰万物有灵,有的信仰基督教。老挝最重要寺庙是塔銮寺。老挝佛教徒是非常虔诚的,几乎每一个老挝男人加入一个寺庙当沙弥至少几星期,他们也以布施僧人积德,老挝寺庙一度被视为大学。南传佛教在老挝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从语言到寺庙,以及艺术、文化、表演艺术等处处都能找到它的痕迹。虽然如此,老挝文化中的很多元素都比佛教更古老。例如,老挝音乐主要使用笙来演奏。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竹制管乐器,也是老挝的民族乐器。

其他三种主要文化在南传佛教文化圈中也有一定的空间。华人早在唐朝时就曾移民东南亚;之后常在中国情势不稳时,出现移居东南亚之热潮。华人大多住在城市并经商,颇具经济实力,对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将汉文化带进了这一地区。伊斯兰文化主要传布於泰国南部四省、缅甸的城市、高棉的占婆人圈等。近代西方列强殖民缅、高、寮,势力颇盛,西方文化的影响也较为深远

3、伊斯兰文化圈(主要是印尼、马来西亚、汶莱、菲律宾南部)

△共通点:圈内各国大都信仰伊斯兰教

几个世纪以来,伊斯兰是印尼、马来西亚、莱等国的主要宗教;这些国家在种族上以马来人主,马来人 = 穆斯林几乎是一种公式了,但这不是绝对的。印尼受泛灵信仰影响的人多。他们虽然自称穆斯林,但不少旧有的传统、原始的信仰还活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在他们的心底,新旧可以并存;新旧之间虽然看似不同,但是并非不共戴天、水火不容。

因为东南亚的伊斯兰信仰是建立在万物有灵、东南亚本地的社会习俗律法以及过去曾经流行的印度教、佛教等信仰。换言之,他们的伊斯兰信仰可能搀杂了上述成分。以印尼例,虽然其穆斯林人口甚多,但仍有数以百计的圣地、圣山;当地居民相信这些地方凝聚了不可思议的灵。今天,印尼民间也普遍崇拜鬼神、灵魂;传统的巫医也没有绝跡。其实,对山岳之崇拜,早在伊斯兰传入印尼之前就有了。印尼、东南亚其他早期的民也有敬拜山的习俗。时至今日,多印尼穆斯林仍然虔诚礼敬圣山、相信巫医等。但是,按照伊斯兰教义来看,这些圣山、巫医等等都是不应该存在的。所以,这些穆斯林的想法和行可能源自(或合乎)早先既有的观念。虽然从表面上来看,那些关山岳、巫医的想法和行,与伊斯兰的教义并不相容,但是多数印尼穆斯林把这些看来不相容的信仰都一起包容了。

其次,东南亚的伊斯兰文化圈并未全盘接受阿拉伯文化;他们在吸收阿拉伯文化时有自己的诠释及实践。律法就是很好的例证。各国所依据的依然是马来世界的习俗法(adat law;其次是女性地位。一,与阿拉伯世界相比,东南亚伊斯兰教国家女性的地位没有那低。按照伊斯兰教义来说,女性从属於男性;但是东南亚伊斯兰文化圈没有那强调性别,妇女不必深居简出,反而能出外工作,职场上也会受到重视,女性可享有自己的经济权利,自主性高。二,当然,东南亚的伊斯兰文化圈内也有个别差异。例如,女性穿戴长袍、头巾面纱的规矩,未必像阿拉伯世界那样严格实行;而且有些国家要求比较(如莱),有些国家要求比较(如印尼爪哇)。三,同一国之内,可能也有差距。例如,虽然东南亚伊斯兰文化圈内多数地区是双系社会,但在印尼的苏门答腊、爪哇两大岛上,女性地位有别。米南加保((Minangkabau ),在苏门答腊西部高地)向来实行母系社会制度,史上也有女王。而亚齐、爪哇、加里曼丹(Kalimantan)及沙劳越的伊班族(Iban)是双系社会。以爪哇族例,母亲是家庭的中心,新婚夫妻结婚后,常常住在女方家;另一方面,以父系王权中心的阶级制度也存在。又如,马来半岛的马来族也是双系社会,但森美兰州(Sembilan)部分地区母系社会。马来人传统的婚姻习俗,同样由男方搬到女方家住。 在遗上,马来人有个人主义的倾向;遗可以传给子女,也可以给别人(非子女)。父母这样处理财,所以子女也没有义务赡养父母。

△各国概况:虽有共通性,但各国也各具特色

印尼。印尼复杂多样。该国幅员辽阔,从西到东绵延约五千公里,岛屿数以万计;岛上民的种族、语言、习俗各异。而且该国在史上出现过多国家及朝代,近代被西方长期殖民,二战时又被日军领,战后归荷兰,然后独立;在文化上则接受过各种体系,也经过各种转变,确实非常复杂。自20世纪中叶独立建国后,印尼政府就追求多样中的统一,但统一中的多样与它相伴而生。

在宗教上,该国就多元。虽然印尼近五六百年来一直是伊斯兰国家,也是当今世界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在早期,印尼受印度文化影响大。当时佛教、印度教的色彩颇明显。著名的建筑物包括婆罗浮屠(Borobudur)、普兰班南(Prambanan)陵庙。大约13-15世纪时,印尼走上伊斯兰化之路。清真寺成主要的宗教建筑,亚齐的大清真寺可代表。

要了解印尼籍配偶,首先宜了解她/他的宗教信仰何,来自何处。印尼人大多是穆斯林,基本上不执香、不碰猪肉,但也未必尽然。印尼炎热的天气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例如要经常沐浴,不穿厚厚的毛衣,食物上喜欢清淡、甜辣、不油腻,而且妇坐月子时不吃麻油鸡等。

印尼的主要节庆

一,斋戒月:对穆斯林而言,每年最重要的节庆是斋戒月。按照伊斯兰历法,第九个月份是斋戒月。在这个月,信徒每天从早到晚(也就是从日出到日落的时间中),必须禁绝一切饮食、房事等。斋戒月结束时,会有两天的庆典,届时大多数地区、信徒此沸腾,热闹非凡。

二,华人新年:印尼政府从1967年起不许华人公开庆祝新年;自2000年后,印尼政府取消禁令,同意华人过春节。2002年,正式将华人的春节订官方节日。其过年方式与台湾的略同。

三,独立纪念日:八月十七日。纪念印尼1949年脱离荷兰殖民。当天举行升旗典礼,随后游行。

四,赛牛季:八、九月间。这是马都拉(Madura,在爪哇岛东北)岛上有名的竞赛。每年八月起各地举行跑步预赛,胜出者於九月下旬决赛。牛不会跑得太快,但是牛群跑起来颇具气势,因此赛牛是温和又不失刺激的活动。

马来西亚。近五六百年来也是伊斯兰国家。同样,在早期,马来西亚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大。当时印度文化正盛,而马来半岛位印度文化传往东南亚的要冲之地,因此深受影响并留下不少作品。大约自13-15世纪起,这的主流宗教转变伊斯兰。但马来半岛的民族文化,与源头(指阿拉伯文化还是有所差异,物质文化上也有“本地化、入境随俗的倾向。其颇具特色的文物之一是兵器(刀剑)。马来兵器的刀刃多呈波浪或蛇行状弯曲,刃面也常有蛇纹装饰。这可能反映了古代马来人对龙或蛇的崇拜。刀剑的柄、鞘等,款式各异,并饰以宝石珠玉,雕刻甚精细。

菲律宾南部。这也是伊斯兰文化圈的一部分,不同该国的中北部。菲律宾有4.9的人信奉伊斯兰教。穆斯林人口约288万,分布在南部的棉兰老、苏禄、巴兰望、巴都洛诸岛及首都马尼拉。多属马来人种(史称摩洛人),包括陶索格、马京达瑙、马拉瑙、伊拉农等民族。13世纪下半叶,伊斯兰教随阿拉伯商人传入菲律宾。其后,印尼穆斯林移民又在南部诸岛传播伊斯兰教。1416世纪,在南部和马尼拉相继兴起苏禄、马京达瑙、棉兰老和马尼拉4丹国。16世纪下半叶,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并建立殖民统治,扼阻了伊斯兰教向北部传播的势头。菲律宾穆斯林多属逊尼派,遵循沙斐仪教法学派。主要组织有:菲律宾穆斯林协会(马尼拉)、菲律宾伊斯兰教协会(马拉威)、菲律宾伊斯兰皈依者协会(马尼拉)、菲律宾穆斯林联盟。主要政党有:摩洛民族解放阵线(即摩解)、菲律宾穆斯林团结党。其中以摩洛民族解放阵线影响最大,建有武装,自1960年起长期领导穆斯林分离主义运动,主张建立自治的“摩洛民族共和国”。80年代末,经过谈判,与政府的关系趋于缓和。全国约有200300座清真寺,主要建在南部,马拉威城的棉兰老伊斯兰中心清真寺久负盛名。有1000多所经文学校。马拉威城的菲律宾伊斯兰研究学院为宗教教育的最高学府,棉兰老省立大学也开设有关伊斯兰研究、阿拉伯语的专业学科。南部一些穆斯林聚居地区实行伊斯兰教法。菲律宾穆斯林协会是世界伊斯兰大会成员,与伊斯兰世界联盟多有联系。数百年来的宗教差异,以及不同宗教所生的社会文化,分裂了菲律宾的中北部、南部。这种分裂,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的突,也是今天依然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

文莱文莱原名文莱丹国。1984年独立后,改称文莱达鲁萨兰国。达鲁萨兰意为“和平之邦”。中国史籍称渤泥国。马来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和华语。伊斯兰教为国教穆斯林占总人数的60%以上文莱自古由土著酋长统治。9世纪被苏门答腊室利佛逝王国征服,后又恢复独立。14世纪末,被爪哇的麻喏巴歇王国占领,沦为附属国,居民多信佛教。此间,来自印度、阿拉伯和波斯的穆斯林商人已在沿海地区进行贸易。15世纪初马六甲丹国兴起后,文莱依附该国,伊斯兰传教和商人将伊斯兰教传入文莱,一些贵族和商人多改伊斯兰教。15世纪中叶,该国国王已改伊斯兰教,国王改称丹,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丹国,并宣布脱离马六甲国而独立。丹为宗教和行政领袖,宫廷设枢密院和4位大臣,协助丹处理政务。丹推行伊斯兰教法,设立教法官,建清真寺和宗教学校,传播伊斯兰文化。16世纪初,在第五世丹博尔基亚执政时,国势昌盛,经济发展,伊斯兰教文化得到广泛传播。版图除加里曼丹岛外,还占领了苏禄群岛,并远征爪哇、马六甲、吕宋等地。史称“黄金时代”。16世纪末,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西方殖民主义相继入侵,国土屡被分割,加之王室内讧,国势转衰。1888年沦为英国保护国,后文莱的丹继任,内政、外交、国防大权均由殖民当局决定。1941年被日本占领。1946年再度沦为英国保护国。19841月文莱宣布完全独立。独立后,文莱宪法规定,伊斯兰教为国教,实行君主立宪制,丹为国家元首,拥有行政权。规定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必须保持伊斯兰教原则。伊斯兰教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丹下设由伊斯兰教高级学者组成的宗教理事会,协助丹领导宗教。政府为清真寺、宗教学校和印刷出版伊斯兰经设有宗教基金。全国设有伊斯兰教法院,处理宗教和民事诉讼。政府的高级官员大多由穆斯林担任。设有几所宗教学校,培养教职人员,并派留学生到马来、印尼、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的宗教大学学习。注意加强同世界伊斯兰国家的友好联系。文莱穆斯林属逊尼派,奉行哈乃斐法学派教法。并派出代表参加世界伊斯兰组织召开的会议,为“伊斯兰世界联盟”和“伊斯兰发展银行”组织的成员国。

在伊斯兰文化圈,其他三大文化体系也有生存的空间。一,中国及佛教文化圈:东南亚许多华人虽然生活在伊斯兰文化,但其信仰常是儒、释、道等思想相混。清末,因为西方列强在马来世界垦地开矿,引进大批华工,华人又大多单身前往,因此常与当地女子成婚。他们所生的孩子,男的称为“峇峇,女的称为“娘惹峇峇、娘惹虽然使用马来语,但夹杂华语;其所烹调的食物混合华南与马来的味道,别具风味。华人无论早到或晚到,都勤工作,而且适应性高、生命力强,职业类别几乎无所不包,往往掌握所在国的经济命脉。但华人对当地大多缺乏认同,常常希望在累积财富后衣锦还乡,落叶归根。同时,华人虽然数目多、财宝重,但是一盘散沙,或山头林立,对东南亚诸国的政治难以生实质而长远的影响。二,印度文化:在印尼、马来西亚转向伊斯兰文化时,坚持信奉印度教、不愿改信伊斯兰的人,16世纪初迁往峇里岛。峇里岛至今仍流行印度教;但这种印度教(称為Bali- Hinduism)与印度本土的印度教不同。虽然当地居民崇拜印度教神明,却也同时敬拜地的神,例如太阳、水、火、风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神。数百年来,这个小岛上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庙宇、神龕、雕像。这种情况,可说是印度教与地多神信仰两相结合之后的物。三,西方文化:西势力自16世纪起进入东南亚伊斯兰文化圈,并且地殖民,影响甚大。

4西方文化圈(主要是菲律宾中北部、东帝汶)

△共通点:信仰天主/基督教

圈内各国或各地被西方国家长期殖民,深受影响,尤其是宗教信仰方面。但他们也有地文化,并与外来文化相混

△各国概况:

菲律宾(主要是中北部)。近四百年来天主教国家;这是近代东南亚最西化的国家。一,16世纪起,菲律宾逐步由西班牙领、殖民并传布天主教,因此教堂林立,信徒多。但这的天主教受到地社会、泛灵信仰的影响,已不同西班牙的天主教了。因,菲律宾早就有原始宗教;例如,他们普遍崇拜精灵,精灵塑像并祭拜,举行各种仪式(如治病)。西班牙进入之后虽然大力传教,但天主教仍无法完全取代当地的原始宗教而是二者相互融合合之后出现了世俗的天主教folk Catholicism)。在这种宗教,信徒常诸圣塑像并加以崇拜;但依照天主教义来说,不应崇拜偶像。又如,菲律宾的女性地位也与西班牙不同。依照天主教义来说,男性地位高女性。史上,西方社会也大多以男性尊。但菲律宾一直强调男女平等。 首长之职未必尽是男性天下,政治领袖常有女的。二,1898年驻在菲律宾的西班牙军队遭美国打败,因此菲律宾由美国接手殖民。美国文化对菲律宾的影响也很深远。其一是英语教育,因此菲律宾人的英语程度有一定水。其二是美国的观念、制度、物质;例如,美军遗留的吉普车被改装五彩纷、争奇斗艳的计程车。从这种计程车上可以一睹菲律宾人的性情。

数百年的西方殖民影响很深,但菲律宾文化不能与西班牙、美国文化划上等号。菲律宾本土文化结合了西班牙文化,再加上美国文化,综合成现在的菲律宾文化。菲律宾人早婚,而且不赞同堕胎;是大都儿女成群。他们习惯群居,也喜欢交友,人际网络绵密。又,菲律宾人通常热情好客、开朗,善歌舞,追求快乐。对他们而言,快乐未必是生命的目标,但快乐是活的一种方式。

该国的主要节庆

一,黑色拿撒勒游行日(Black Nazarene Procession):一月九日。这是菲律宾最大的游行日。二,嘉年华(Ati-Atihan Festival):自一月的第三个末开始,期一。大家奇装异服「变装秀」,在街头广场饮酒、歌舞狂欢。不分老少男女、贫富种族,人人均可粉墨登场。他们会将皮肤涂得黑亮,画上醒目的顏色(如大红、黄、蓝),随鼓声的节奏,绕圆圈一起又唱、又跳、大喊大叫,并演奏各种乐器,造各种声音,甚或四处奔跑。现场气氛高亢,振奋刺激。每晚都有街头热舞;最后一天晚上,执火把大游行。三,情人节:二月十四日。对於生性热情、注重浪漫情调的菲律宾人而言,这是一个要紧的日子。四,活节:其实活动从节日的前一就开始了。自星期四起,所有营业一律停止(包括民航飞机)。接下来是耶穌受难日。星期日早晨开始举行盛大的天游行。过了星期日,公司行号才恢营业。五,祝玛莉亚:五月整个月。全国各地都有穿白衣的少女,圣母玛莉亚的雕像装饰花朵。六,施洗者约翰日:六月廿四日。施洗者约翰与耶穌的故事,在这一天不断被复述、演出。七,诞节:十二月廿五日。这一天是菲律宾的主要节庆,前后数日举国欢腾。

东帝汶200612月有106万人口。其中东帝汶土著人(巴布亚族与马来族或波利尼西亚族的混血人种)占78%,印尼人占20%,亦有2%华人。约91.4%居民为罗马天主教徒,基督教新教徒占全国人口2.6%1.7%是穆斯林,0.3%是印度教徒,0.1%为佛教徒。东帝汶天主教现有帝力和包考两个教区,帝力教区主教里卡多(Ricardo),包考教区主教纳西门托(Nascimento)。东帝汶民族有尚武习俗,聚众斗殴时有发生。在东帝汶中国公民身处异乡,势单力孤,遇事应保持冷静、克制,尽量避免与当地人正面冲突,成为群体性暴力事件袭击的对象,危及自身安全。遇有婚丧或教会活动的车队,须停靠避让,亦不得超车;东帝汶人属于棕色人种,但他们说喜欢皮肤白一些,不喜欢黑色。东帝汶许多地区的男人们过得很悠然自在,砍柴、担水、种地、侍奉孩子都由妇女们承担,男人们干的活只是腰间挎着个大砍刀,上树摘些椰子拿回家,有些渔民家庭男人还负责出海打鱼。女人已经习惯了承担起一切。

除了西方文化之外,其他三种文化也有空间。佛教徒不多,教徒多有华人血统,在信仰上可能与儒、释、道混合。伊斯兰主要是传布在菲律宾南部。

东南亚的这四大文化圈,各圈之内有主流的文化,但也都有其他体系的文化;而且主流的文化与其源头文化(中国、印度、伊斯兰/阿拉伯、西洋)有所不同。

目前所见的东南亚各国文化,应该是各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织、融合而成的。整来看,东南亚文化可谓色彩斑斕,犹如万花筒那麼复杂、多样、多重, 新旧交替,多元并存。但另一方面,各个国家(甚至各个地方)又各具特色。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东南亚文化的特点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