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5篇)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5篇)

时间:2019-12-27 15:44:06    下载该word文档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5篇)

【篇一】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歌曲《我和我的祖国》里这段歌词形象地比喻我们与祖国同命运、共呼吸的关系。

在地质队长大又成为一名地质工作者的我,如大海里一朵浪花,亲眼见证、亲身经历艰苦奋斗、吃苦奉献、舍命找矿,立志为祖国分担忧愁,与祖国分享欢乐的故事。

909大队成立时,七岁的我与小伙伴拾鞭炮;12岁的我聆听了毛泽东主席为在会昌找到大盐矿而亲笔题词后,鼓掌鼓红了双手,喊口号喊哑了喉咙。不满18岁的我远赴安徽参加铁矿勘探大会战,踏着数寸厚的雪、绑着大绳第一个爬上23高的钻塔;与师傅们抬着千斤重的水泵上钻机;无数次阅读刊登在《红旗》杂志上的一支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开路先锋等文章,体会全国地质战线一面红旗的荣誉;见证了地质工作者用翔实数据、科学依据探明了赣南钨矿藏蕴藏储量和五层楼找矿模式在地质理论界广泛运用;与地质技术员去龙南足洞、寻乌河岭体验当时寻找稀土矿的艰辛及新类型稀土矿取得突破的原始基地;曾多次到首个开展三光荣教育活动之地体验当年职工热血沸腾的工作场景;见证了工信部授予江西省赣州市稀土王国称号;也见证了赣南第一口3000米科研深钻开钻……

看到地矿人如此饱满、卓著的找矿功勋,如此雄才大略、气势磅礴的高瞻目光,如此远见卓识、立志高远的找矿实践,收获如此巨大的辉煌与荣誉,又如此挺立纸面,光耀未来,让世界目光聚焦,让祖国人民回味,从心眼里感到高兴。

有人质疑,在赣南从事找矿实践到底有多艰苦卓绝?赣南地矿人是如此坚韧不拔、坚强不屈吗?有着四万平方公里土地的赣南,虽没知名高山大泽,但赣南的地理险峻俗悍而封闭多阻;赣南的溪汊浚急而清亮;赣南的崖石粗厉而坚峭;赣南的云雾绵薄而多变;赣南的草木丰茂而驳杂……

一批批天南海北的地矿赤子,汇聚到经过血与火洗礼的赣南大地,身上就仿佛注入了一种强大的红色基因,经过特殊提炼后,变幻出了一种特殊的、坚韧的赣南地矿血型,带着对祖国命运、对人民大爱和这块土地的衷情;带着敢为人先、奋发图强的豪情,用淬火加钢一般的舍生取义与血性,历练出不一样的吃苦奉献,不一样的敢拼敢为,用献身地矿事业光荣实际行动,征服险峻的地理,踏遍浚急的溪汊,穿透粗厉坚峭的岩层。终于在这不显山显水的赣南之地,用翔实数据巩固了世界钨都地位,造就出了稀土王国和中国知名有色金属战略储备地,为祖国分担了矿业忧愁。还涌现出知名的地质找矿科技工作者、江西省劳动模范孙峻林;不干完工作不回家休息的江西省劳动模范卢致璜;地球转一圈他上两个班的地质部劳动模范王烈燃;接受过周恩来总理接见的周田盐矿功臣王兰升;登上天安门观礼台接受过毛泽东主席检阅的找矿专家陈世扬;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杨衍忠;两次荣获地质部三八红旗手称号的曾德饶……这群地矿英杰就是祖国大海里光彩炫目的一朵浪花。

数千年来,江西均以农耕、造船和盛产木材为原始农业,对有色金属开采比重较低下,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都没有发现稀土矿的记录,这个记录终被赣南地矿人打破。在龙南足洞普查伟晶岩时,以颜定邦为首的技术员惊天动地般发现了品位较高的稀土元素。经刻苦攻关,分别搞清楚了龙南足洞重稀土、寻乌河岭轻稀土矿床的母岩-花岗岩体、成因、成矿理论和控矿区域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丰富经验,被国家确立为赣南找矿突破重大成果。经反复实践和再认识,创造出离子吸附型重稀土矿选矿工艺流程,属世界稀土工业一大举世创举,从此改写了我国稀土工业由西北向东南延伸的格局,也改变了江西工业的发展与产业格局,并为江南各省在寻找稀土矿床以及在选矿方面起到了巨大示范和理论支撑。这项新发现被誉为世界矿业史上的一次重大成果,不但载入世界找矿史册,且在1988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新中国成立之初,来赣南从事地质找矿的第一代地矿人多数已作古,第二代地矿人多数已退出工作岗位;新一代地矿人血管里已注入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和使命担当,脚下有更新的起点,脑中正放飞更高、更远的中国梦、我的梦。

作为祖国大海里一朵浪花,他们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奋斗者、贡献者、见证者,为祖国这座大海分担了忧愁,奉献了人生也分享了欢乐。有一代代浪花大海接续贡献余热、智慧与能量,祖国这座大海就永远不会干涸,永远青春常驻。

【篇二】

为民除病当为己任,处事求其于心无愧。我的爷爷马耀武是一位乡镇医生,这句话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的缩影。2019920日,他73岁时因病与世长辞。在此之前,父亲马国兴整理了爷爷与他的十年往来家书,并精选其中文字,发表在多家刊物。

看过爷爷与父亲的173封家书,我清晰地看到一名男孩蜕变成男人的迷惘与喜悦,一位父亲化身为朋友的关爱与指导,一个家庭传承发展的家教与家风。

父亲与爷爷通信始于1992年。起因是,他在县一中读书时,曾邀请同学到家里玩,爷爷从外面回来,得知其中有女生,脸上一寒。父亲为了解释原委,回到学校,给爷爷写了一封信。

199256日,爷爷回信表示理解,写道:关于你的来信,在文风上太啰唆,篇幅太长。一封家信,应主题突出,简而明之,一目了然。以后写信、写文章要注意。不过,我在文学方面缺乏研究,一生致力于研究医学,欣有一技之长,为民解除痛苦,济世救人。虽不是菩萨,可有慈悲心肠,普度众生,救死扶伤。

第二年,父亲高考落榜,选择到省城一所自费自考高校就读,从此,鸿雁捎书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19931211日,爷爷在信中写道:今年农历腊月十八,是你爷爷的七十大寿,你若不能参加,要来信向他祝福,以慰老人心。一封家信的问候比给钱更有价值。

父亲临近毕业时,爷爷写信建议:关于工作一事,我的看法是,要能够发挥你的专业特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当然,也要考虑工资、福利和待遇。大学生有思想抱负,志向远大,但很多时候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你要务实一点。

父亲毕业后,先在一家咨询公司工作,随后加盟三联书店郑州分销店。当年三联书店在省城许多商场开设了分店,他在仓库理货一个多月后,到天然商厦支店就任店长,不久又被调往紫荆山商厦支店。

1996624日,爷爷得知此消息,回信写道:还没来得及询问你在天然支店的工作情况,你又要奔赴紫荆山支店了。你属虎,虎登山,相信你能干好。虎为兽中王,如果被关在公园里,只能供游人观赏。一只老虎的价值,远非如此!

由于种种原因,父亲并未前往紫荆山支店工作。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年末岁尾时,他被安排去三联书店农业路学术支店工作。在这儿,他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亦即我的母亲牛桂玲。

19971122日,爷爷在信中写道:小牛姑娘比你小两岁,这就要你在生活、工作、学习、感情多方面予以照顾。我和你妈成婚后,几十年从没有红过脸。

1998年初,父亲被调往办公室从事采购业务,参加了北京图书订货会。213日,爷爷在信中写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春天你去参加了北京会议,从中得到锻炼、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这在书本上读不到、学不来,只有你亲身去体验、去参与、去总结,方能提高。

经过两年多交往,父母步入婚姻殿堂。当年57日,爷爷在信中写道:结婚了,家庭建立了,夫妻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尊重,遇事共同商量,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家庭生活是一首锅碗瓢勺交响曲,生活少不了米面油盐酱醋柴。俗话说得好,酒肉朋友,米面夫妻。看似平常,过好日子,的确不容易。

父母刚结婚时,约定过两年再要孩子。爷爷表面上说理解,但仍时不时催促早生。201976日,爷爷在信中写道:孩子们学业蒸蒸日上,老人们身体健康,全家和睦共处。只是,想到你们还没孩子,家里有点着急。三十没儿心中想,四十没儿老街嚷。趁年轻体壮,早生孩子。请你们三思。

第二年春天,我在爷爷工作的乡镇卫生院诞生。父亲在一篇短文中写道:亲爱的孩子,你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是我们希望的所在。当然,你也只是你自己,你要走属于你自己的路。

转眼间,我已是一名高中生,很快到当初父亲与爷爷开始通信的年龄。写信即写心。虽然纸质书信时代已渐行渐远,人们的交流方式也在更新,但今日年轻人面临的问题,与20年前相比,并无太大改变,仍需用心面对。这是家书对我的启示。至于家书本身,它们让我重新认识了爷爷与父亲,是我们家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爷爷虽是一个平凡人,但他重言传、重身教,帮助父亲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了人生的第一个台阶。那些家书,温暖人心。爷爷将永远活在家书里,以及代代相传的家教与家风中。

【篇三】

70年非凡岁月,山乡巨变写满广袤大地。

一条条村道,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的老家——湖南怀化麻阳苗族自治县尧市镇保洞溪村田坳,是个小村寨,就有一条长6公里的村道。它起于村头一口老井旁边,沿着错落有致的梯田下行之后,便随着清澈的保洞溪蜿蜒并走,经过柿子坪村与外面的县道相接。

这条村道,应当是迁徙于寨里的先民用刀砍、用锄挖、用脚踩出来的,原本的黄土泥巴早已踏成铜褐色,它记录着村里人们辛劳的汗水。

我清晰地记得1980年初春时节,队里要添置一台柴油碾米机,四位健壮劳力轮换着将这台近200斤重的家伙一步一移地从乡政府农机站抬回来。一路上他们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由于路面狭窄,弯路多直路少,加之路侧近悬崖,换棒移脚,都得小心使用巧力。途中,一位堂哥说:要是哪天拖拉机能开到田坳就好了。

1984年,社员们在修路技术员的指导下,用挖锄、钢钎硬是将村里原来的老土路铺上了碎石,再用压路石一来一回地滚压,村道变宽变直变平了。走在路上,我们可以并排而行,也减少了雨水泥泞的困扰,心情舒畅了许多。山上伐下的木材、上缴的公粮等也可用卡车、拖拉机装运出去了。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末期,村里有人买了摩托车,开始卖自家的鸡鸭辣椒等。随着车辆碾轧,一些路段路基开始下陷,两侧是凸出路面的泥坨,一下雨,走着难免一身泥。其间,填压了不少回砂石,让人苦不堪言的出行问题依然未得到根本解决。

终于,村道迎来脱胎换骨的契机。县里通过一事一议、综合交通提升行动、城乡客运网络建设等措施,在2019年岁尾,开始通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不到一年时间,一条宽3.5米的新修通村水泥公路建成了。村道竣工那天,堂哥给我打来报喜的电话说:田坳再也不坳了,田坳和县城、任何一个地方都拉得更近了。我高兴地说:哪天你到县城来,吃个晚饭还可开车回家哟。

平整的路面、蓝底白字的交通标识牌、拐弯处的玻璃镜子、路边的护栏……无不显示着农村交通质量的改观。咱们苗乡农村路网不畅、道路狭窄坑洼、村民出行不便的状况,已经成为过去。

现在,新一轮的农村通达通畅工程已经开启,老家的村道也改建成4.5米宽的公路,通组通寨水泥道都已完成。靠着党和国家农村交通建设政策的合力拉动,这个位于麻阳、芷江、贵州铜仁碧江区三县(区)交界处的小村寨又于2019年开通了连接碧江区瓦屋乡的公路。

道畅民富。拥有丰富山林资源的老家田坳,因为交通的便利,如今已有好几位村民独资或合伙办起合作社,经营杉木、葡萄等绿色农产品;还有一位在县城做生意近10年的老乡又在村里盖起新房,办起适度规模的山羊养殖场。毗邻村寨的兰山洞水库,正在开发集垂钓、休闲、养生为一体的山水农庄。

【篇四】

偕妻带子,回到了故乡。父母年纪大了,依然忙前忙后,给我们做好吃的饭菜。

晚饭后,从大路头出发,又沿小路四处走走。很久了,我终于又闻到故乡熟悉的气息,空气里是泥土的芬芳,四周是静默的农田和村庄。故乡是那么熟悉,却又有些陌生。赶上时代发展的好时光,它正在阔步向前。

当年,我就是从这里出发走向远方的。我离开村庄进城上学的那天,路边甘蔗叶沙沙作响,燕子飞上飞下,那天阳光铺天盖地,天空蓝得像湖水。父亲挑着书箱,我默默地跟着,咯吱咯吱,扁担从右肩换到左肩,又从左肩换到右肩,淌汗的父亲歇也没歇……

如今,我参加工作已近20年了,每次回来,故乡都有新的变化。很多时候,大家围坐在一起,聊的都是变化。

是的,故乡在变。

路在变。一条条水泥路从村头到村尾,从村子通到镇上。一辆辆轿车、摩托车在路上行驶,意气风发,再无往日尘土飞扬的景象。

田地在变。一片片白花花的大棚里种着番茄。大姐说,如今家乡的大棚番茄已形成一定规模,好多外地老板都来收购,价钱比以前种甘蔗划算多了。如今科学种田,大棚蔬菜产量高,一年两季,不像原来甘蔗只能种一季,土地利用率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好了,日子更有奔头了。

房子也在变。从村头到村尾,一幢幢小楼房拔地而起。父亲说,这几年大家忙脱贫致富,有的到外地打工,有的在家种大棚蔬菜,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大家挣了钱,腰包鼓了,盖房子的人家自然多了,都是国家的政策好啊!我说是啊,如今国家特别重视三农问题,不断改善民生,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母亲说,我们原来的小学也发生了变化。学生们搬去新学校后,老学校就成了乡里的办事处和娱乐活动中心。一楼用来卖东西,二楼成了展览馆,介绍傣族文化,摆放傣族民族服饰。母亲说,她每天都会去跳广场舞,娱乐身心,锻炼身体。以前日子苦,现在该好好保养身体,多过几年好日子。

父亲说,现在农网改造后,电压更稳定,灯更亮了。比起以前来,交电费也方便多了,可以银行代扣,短信提醒,不用像以前一样到营业厅排长队。

父亲说,最重要的是村里参加了养老保险,每个上60岁的老人,都有一份养老钱,老有所养了。尽管钱不多,但也让村里的老人们安心、放心、暖心。

【篇五】



在戈壁滩最冷的日子里,寒风裹挟着霜和沙,不断发出怒吼声,对阵地上的帐篷进行着一轮轮的肆虐。

班长,我冷。虽然盖了两床被子,但发射二营列兵张琦还是被冻醒了。刚下岗回到帐篷的班长刘超,脱下身上的迷彩大衣,轻轻盖到张琦身上。墙上温度计显示:-32℃

冷,已是这个驻训场上最寻常不过的遭遇。

戈壁滩的风不像平原上的风,很硬,有天夜里刮起大风,吹得帐篷东倒西歪,小一点的岗亭帐篷甚至被连根拔起。突然,帐篷内炭火炉的烟囱管道随着剧烈摆动险些滑落,太危险了!帐篷内一旦充满一氧化碳,就会出现人员中毒情况。几个人赶紧将烟囱固定。有炉子不安全,没炉子冻得睡不着!随后,所有烟囱都用扎带和螺丝死死固定在火炉上。

坐拥红炉尚怯寒,边城况是铁衣单。营中午夜犹传箭,马上通宵不解鞍。这句描述将士冒着严寒前线抗敌、毫不懈怠的明代诗句,正是官兵们如今在塞北高原上冬训生活的真实写照。

驻训宿营区,有一群人醒得比黎明还早。为了让大家一回营区就吃上热饭,部队动身前,炊事班四级军士长李志立就带人准备饭菜了。寒冷对伙食保障工作是最大的挑战。水囊装满水,不到两个小时就成了实实在在的冰块,炊事员敲冰作业,生火做饭,动作麻利。卫生队很体贴,给我们配发了冻疮膏和护手霜,但做饭免不了要沾水。炊事班长李志立拍了拍生满冻疮的双手,轻描淡写地说。

置身恶劣环境,有一个个想不到的天然课目,逼着官兵们不断啃下硬骨头。有天傍晚车队行进途中,遇到一个牧民牵着十几匹骆驼,随行的驴车上载满了大小形状不一的石头,由于路窄,车队距驴车不到一米。突然,驴车上的多块巨石滚落,击中了液压油箱和液压控制舱旁的柴油滤芯,发射车行驶不到一百米被迫熄火,这让高级修理技师、三级军士长冯大伟急得直冒汗。当时天色将黑,抢修完成时已近凌晨。

沙漠里最宝贵的当然是水。每天他们从20公里外的镇上拉4车水,除了饮用水,洗菜的水要倒进水囊,沉淀一下用来洗漱、洗衣服,官兵们要好多天才能洗上一次澡。

在雪冷血热的练兵场上,无论天气多寒冷,条件多恶劣,战斗标准不降、战斗精神不减,官兵在踏冰卧雪中突破冬季驻训演练禁区,高标准完成一项项冬训任务,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真不愧是敢于担当的汉子。



帐篷边上,干巴巴的骆驼刺在寒风中抖动,周围一片墨黑。大门岗哨手持钢枪,目光如炬,面罩上结满了冰霜,只露出嘴巴和眼睛。

嘟嘟嘟……”沉浸在睡梦中的官兵被哨音惊醒,迅速起床,穿戴装具、装载物资。一时间,人车齐动,车队宛如钢铁长龙,一路破风而行,疾驰于大漠深处。

寒夜急行军。热汗渗出迷彩服,又结成白霜贴住背囊。不知是谁亮了一下手电,随即传来立即关闭的命令。坡陡路滑,寂静中只听见寒风在耳旁呼号,战士们神经紧绷。

在天寒地冻中火热练兵,在漫天风沙中顽强战斗,是最令人震撼的现实体验。天气冷到极限,车辆装备的性能达到极限,人的体能也达到极限,在这场人与自然的较量中,说到底,拼的就是战斗力的极限值。在这里,人员健康、车辆装备的运转等都不同程度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车辆行进途中趴窝现象偶有发生;上士邓小宁是主要操作号手,为了实现精准操作,他双手已冒出十几个冻疮;由于天气寒冷,得了感冒的中士满开龙一个月才治愈……

戈壁上一旦起风便无遮无拦,那场不期而至的沙尘暴令所有人记忆犹新。一股黄毛风呼啸着渐成旋涡,没有方向的肆虐着,把黄沙枯草抛上天空,摇曳着所能触及的一切,帐篷被撕打得啪啪作响,蓝天在席卷下变成了暴怒的土黄色,如置身世界混沌之初。风沙无孔不入,钢结构搭建的临时车库伪装网被刮得张牙舞爪。战壕内,不知是谁全副武装出来查看风势,刚一露头帽子直接被掀翻。

沙尘暴过后,还有些许沙砾在余风作用下拍打在脸上,呼吸里都是尘土味。官兵们从掩体爬出,宛如一群泥俑,扯下面罩,掸去褶皱里的沙粒,来不及整顿休息又列队行进,裹挟一身尘烟继续投入战斗。风尘未定时车辆已发动,从营区鱼贯而出,奔赴指定地域进行多波次火力打击演练,战车隆隆逐渐远去,那是风的感觉……

生活中的战士们是可爱纯真的。20公里拉练结束后,大家原地休息。不一会儿,上等兵陈万江从远处跑来,脸上洋溢着惊喜,班长,我发现了梭梭树!耐不住他的拉扯,我随他前去一探究竟。

眼前这片梭梭树,和沙土地融成一个颜色,虽然个个身高不足30厘米,却挺拔有力。一行行沙坑纵横有别,整齐排列,就像远处的官兵一样,也站成了一支队伍。陈万江告诉我,梭梭树生长极快,来年开春,这片梭梭树蕴藏的绿色能量就会喷涌而出,长成一株株粗壮的沙漠先锋

这世上最好的故事往往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多少人每天坚持低碳的生活方式,用支付宝每天收取绿色能量,历尽千辛万苦才攒下一棵梭梭树,期盼它能够带着自己的美好祝愿防风固沙,改善环境。我们拉练的地方,恰好是蚂蚁森林的所在地,谁也没想到能亲眼见到自己在手机上点击的那棵小树苗,一时间,竟有种网络照进现实的感觉。

站在梭梭树林中,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突然袭来。无论何时何地都坚守在岗位上的官兵,正如梭梭树一样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经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种种考验,但他们的意志从未改变。不需要甘霖浇灌,不需要沃野良田,把他们撒在哪儿,他们就在哪儿扎根,昂然翘首、不屈不挠。虽然他们的身影很平凡,但他们却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入夜,熄灯。发射车司机、四级军士长刘超披上大衣来到帐篷外,神色凝重。此时,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由于战场转换频繁,所有发射单元连续两个月纵横驰骋在戈壁大漠,累计行程近两万公里。这不仅是对装备性能的检验,更是对司机的身体素质和驾驶技术的考验。就在白天,刘超驾驶的发射单元险些陷进路边沙窝,刘超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这个险情让他不断反思出现闪失的原因症结。他走进车库,在发射车旁来回踱步,足足一个小时。到现在也没有人知道那晚他在想什么,只知道后来在距离任务结束的50多天里,他驾驶的发射车再没出现过一点问题。

进驻场区多少天,就会战斗多少天。他们不仅与自然环境斗,还要随时应对蓝军袭扰。多套发射单元战斗足迹清晰可见:连续19次进行火力突击,23次转换发射阵地,应对小股敌特袭扰”15次、防范红外侦察监视”8……一连串数字记录着官兵经受恶劣自然环境和复杂战场环境的重重考验。

霜尘飞落处,兵车赴战疾。回顾整个任务的战斗历程,令人不禁慨叹,官兵顶风冒雪鏖战大漠戈壁:全野外无依托吊装转载、冰雪路面长距离机动、低温微光条件下缩时操作……冬季实战化演练一项项纪录被刷新,一个个禁区被突破!

首长来视察的时候说:你们用一往无前的意志打了个胜仗!当走在队伍里,你能明显感觉到,大家心里都铆着一股劲儿——一股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儿。越往前走,越难;越难,越往前走。

近距离看见导弹发射是幸运的,150米的距离,眼前的庞然巨物缓缓竖起,发射班按流程一令一动,“54321,点火!随着号令下达,雷霆般的轰鸣声响起,导弹裹挟着烈焰拔地而起直刺苍穹。发射带来的冲击波和震撼感,令人不禁张大了嘴巴。

经过一轮波次转换,导弹转载,立即实施第二次火力打击,但这一次并没有那么顺利。原来指挥组临时抬高任务门槛:电磁干扰、接替指挥、缩时发射……发射单元从容应对,准时发射,神剑再度飞天,数分钟后捷报传来,导弹精准摧毁靶标。狂飙起塞北,弓马映斜阳。发射完导弹的车队依次跟进行驶,在夕阳映照下整齐列阵返回待机地域,卷起漫天尘烟。

沐浴风沙,踏遍戈壁,昔日古战场,传奇满天涯。车队远去,英雄回营,夕阳斜洒在戈壁滩上,映照无尽梦想。那画面太美,一辈子难忘。因从事不同岗位,我们离操作导弹越来越远,但心却离导弹越来越近……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5篇)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