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介绍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介绍

时间:2014-10-28 11:11:33    下载该word文档

玉树藏族自治州

青海省辖州。藏族聚居区,省畜牧业基地之一。位于省境西南部,东与四川省接壤,东南和南部与西藏自治区毗邻,西接西藏、新疆自治区。州府驻玉树县结古镇,距省会西宁800公里。面积19.8万平方公里,人口23.6万人,藏族占总人口的96%以上。辖玉树、杂多、称多、治多、囊谦、曲麻莱6个县。古为羌地。魏晋南北朝时属苏毗王国,唐、宋时为吐蕃地,元属吐蕃等路宣慰司,明属朵甘思宣慰司,明末清初,隶和硕特蒙古政权,后隶钦差总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衙门。民国初,隶青海办事长官,旋改隶蒙番宣慰使和甘边宁海镇守使。民国六年(1917)设玉树理事,民国十八年改为玉树县,辖今自治州全境。1951年成立玉树藏族自治区(地级)1955年改为自治州。玉树地处青南高原,海拔多在5000米以上,山脉之间的高原也在4000米以上,多湖泊、沼泽,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州境东南部由于江河下切,形成沟谷地,海拔4000以下的地方宜牧能农。矿藏有煤、铁、铜、铅、锌、锡、盐、硫磺和石膏。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青()西()公路穿境,全州所有县和97%的乡镇通简易公路。工业主要有水电、煤炭、农机、建材、盐业。经济以牧业为主,畜种有藏系绵羊、牦牛、马。藏系绵羊毛俗称西宁毛,是毛纺工业的优质原料。东部3县的河谷地带有少量农业,主要种植青稞。境内有著名的文成公主庙和勒巴沟岩画,均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玉树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青海省南缘,玉树藏族自治州东端。全县总面积为15715平方公里,境内多高山峡谷,地势陡峻,气候复杂多变。全县辖8个乡1个镇,62个村民委员会,262个农牧业生产合作社,是一个以牧业为主,兼有少量农业的半农半牧县。截至目前,全县共有人口7.4万人,人口密度为4.65/平方公里。200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按可比价算达到7117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300万元。

玉树的公路交通经过四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形成了以结古镇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网络型交通体系,县内主要公路有四条,通车里程为1040公里,其中县乡公路407公里,乡村公路633公里,九个乡镇都已通车。玉树县是一个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县份,除农牧业、森林、水利资源外,初步探明矿点资源分布有26种,其中铁矿点五个,铝铜矿点六个,铜钼矿点五个,锌、铝、镉、金、银矿点三个,自然硫矿点一个,已开发利用的有砂金矿和铅锌矿。另外还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其中药用野生植物有400余种,其中有16种为国家级保护动物,境内的隆宝湖是黑颈鹤的栖息地,属国家自然保护区。

玉树县有独特的高原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有名的玉树歌舞在该县尤为独特,有闻名遐迩的文成公主庙以及众多教派的藏传佛教寺院,悬崖绝壁上到处刻满了经文的勒巴沟成为人民群众度假、旅游的极好去处,新寨的马尼石堆,据传由25亿块刻有经文的石头堆积而成,有世界之最的美称,东仲林区天地一色,山清水秀、草地如毯,这些优势资源,为发展独具特色的高原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杂多县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西南部。东和玉树、囊谦两县毗邻;西靠唐古拉山地区;南同西藏自治区的丁青、巴青、聂荣、索、安多等县接壤;北与治多县相连。东西长315公里,南北宽190公里。杂多县建政于195377日。县政府所在地设在扎曲河(澜沧江源头)北岸的萨呼腾。

杂多县是玉树州的三个纯牧业县之一,畜产品产量较高。畜产品资源开发、加工和利用方面潜力很大。全县境内初步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铜、铁、砂金、煤、碱、盐、石棉等。野生动物主要有马麝、白唇鹿、雪豹、藏原羚、野驴、旱獭、雪鸡、天鹅、黑颈鹤、马熊、盘羊等。有野生药用植物如冬虫夏草、贝母、知母、秦艽、沙棘、雪莲等250余种,其中冬虫夏草分布广、产量居全州第一。还有蕨麻等一些淀粉植物。县境内河流密布,河床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无污染。

称多县位于巴颜喀拉山南麓,玉树藏族自治州的东北部。该县地形北高南低,气候南北差异较大,南半部沿通天河种植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小麦、洋芋等,有些地区还可以种植蔬菜;北部适宜放牧。全县以牧为主,但种植业在农业产值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全县总播种面积为41814.38亩。历史上最高存栏82万头(只匹)。由于近几年连续遭受自然灾害,牧畜存栏锐减。1994年各类牧畜存栏523526(只匹)1995年为46700(只匹)1996年为276139(只匹)1997年为294922(只匹)。该县主要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开发采集业,如挖沙金、虫草、角麻(人参果),采集知母、贝母、藏茵陈和干鹿角等中药材。1996年全县副业总收入3230500元。

治多县位于青藏高原中部,青海省青南高原西南部,玉树藏族自治州中西部,东与玉树县为邻,南与唐古拉山乡和杂多县接壤,北与海西蒙古族自治州毗连,东北隔江与曲麻莱县相望。

该县畜牧业土特产丰富,主要有牛、羊肉,酥油,曲拉,牛、羊皮(毛、绒)等。矿产资源众多,有金、银、铁、锡、水晶、石棉、大煤、盐、铅、锌、玉石、芒硝、硫磺、铜、磁铁、石英、方解石、云母、钨等60多种矿产,可开采性矿产资源20多种。

坐落在县城西北13公里处的贡萨寺院,是该县境内惟一的、也是玉树地区最大的格鲁派寺院,该寺建于1116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寺院主持活佛贡萨·秋吉也是藏区影响最大的活佛之一。寺内新近塑成的宗喀巴镀金坐像,是当世界上最大的宗喀巴坐像,堪称世界之最。总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的哥可西里地区,是该县境内主要自然资源保护区,也是理想的旅游胜地。

囊谦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最南部的一个县,它的南部和东南部与西藏自治区丁青、昌都、类乌齐三个县相邻,西和北与杂多县毗连,北和东北与玉树县接壤,距玉树州首府结古镇168公里。全县总人口为60415人,总面积12741平方公里。囊谦县除充裕的大气降水外,还有丰富的地表河流水,均属澜沧江水系。生物资源种类繁多而丰富,开发前景良好。全县野生经济资源十分丰富。200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4681.5万元(90价,下同),其中,农牧业生产值为3088万元。囊谦县198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贫困县。该县农作物主要有青稞、豌豆、油籽、芫根等。囊谦县有悠久的藏毯制作历史,在全县藏区享有盛誉。另外,煤炭、盐业、林业及铅、锌等矿业均在持续发展和开发当中,开发价值较大,特别是红盐、白盐受西藏、四川、云南等各地藏族群众的喜爱。

该县历史悠久,藏传佛教在这里源远流长,是青海省寺院最多、教派最齐全的县份。现存寺院66座,其中经政府批准开放的有48座,在现存的寺院中达那寺久负盛名,该寺与藏族古代英雄格萨尔的名字紧密相连,故又称“岭国寺”,寺内存放有格萨尔部下之10多员战将的盔甲、兵器及灵塔,是一座称之无愧的岭国博物馆与纪念馆。达那寺藏族称“达那僧格南宗”,意为“马耳狮子天堡”,寺院所处地地理位置独特,山川秀丽,风光旖旎,是一处难得的旅游休闲胜地。每年夏日有许多国内外游客到囊谦旅游观光,有索尔寺原始森林(草原)自然风景旅游区、卡友沟遗址、根蚌寺文物点,肖龙沟壁画艺术、渡口遗址,多伦多兵营遗址等遗址和文物点22处。

曲麻莱县

曲麻莱县隶属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中部,青海省西南部,玉树州西北部,东南与本州称多县为邻;东北部与果洛州玛多县接壤;西经可可西里与新疆、西藏相衔;北面以昆仓山主脉与海西州的格尔木市、都兰县分界;南隔通天河与本州治多县、玉树县相望。

该县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县份之一,是长江、黄河源头地区第一个藏族聚居的纯牧业县。畜牧业是全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主体经济。

该县主要畜种有藏系绵羊、牦牛、马和山羊。是青海省重要的肉食品基地和“西宁毛”十大产区之一。已查明野生兽类45种,野生鸟类66种,珍稀种类有:黑颈鹤、金雕、胡兀鹫、雪鸡、沙鸡、大天鹅、斑头雁、灰雁等。另有野生爬行类两种,两栖类3种,鱼类18种。查明的名贵药材有121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野生食用植物有蕨麻、蘑菇等。县治所在地——约改滩,藏语意为“文字场”,也有人译作“晒经地”、“诵经地”,相传唐代大僧人玄奘赴天竺取经,曾在这里停留休息、诵经而得约改滩其名。藏族史诗中的格萨尔王的活动遗迹如“格萨宇驰”、“珠姆桑卡”、“珠母嘎卡”、“尕旦达拉”等至今尚存,还有黄河源景色、通天河风光、昆仑山雄姿和神秘的可可西里等人文自然景观,可供中外客人考察、探险、观光游览。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景点介绍

阿尼玛卿山

阿尼玛卿山是昆仑山系的支脉,位于果洛州玛沁县西北部,距大武80公里,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十大山峰之一。 阿尼,藏语中意为“先祖先翁”,玛卿,意为“黄河源头最大的山”。当地人认为阿尼玛卿山是九位开天辟地造化神中排行第四位的斯巴乔拉格,是主宰山河大地的山神。山神有无数的亲戚、卫士,都居住在琼楼玉宇的山巅。人们对阿尼玛卿山神的威力深信不疑,遇到灾难,他们总要呼唤阿尼玛卿,盼望法力无边的山神伸以援手。佳节时分,人们拿出柏香、炒面、酥油,给山神煨桑敬礼。每逢藏历羊年或雪门隔开之年,朝拜的人们更是携带行装,跋山涉水,转山一周。阿尼玛卿山长约14公里,宽约4公里,徒步一周要花上七八天的时间,需要相当的体力和毅力才能完成。

阿尼玛卿山山势巍峨,主峰阿尼玛卿峰,海拔6282米。由于地势高峻,气候多变,冰川覆盖广。位于东北坡的哈龙冰川长7.7公里,面积23.5平方公里,垂直高差达1800米,是黄河流域最长最大的冰川。每年到阿尼玛卿登山的人络绎不绝。  

年保玉则

年保玉则,又称果洛山,位于班玛县东部,属巴颜喀拉山。相传是果洛诸部落的发祥地,因而备受尊崇。当地群众说,很久以前,这里有个猎人,他救了化为小白蛇的年保玉则山神的独生儿子,后来,年保山神化为白牦牛与恶魔激战,猎人应邀射死了恶魔。年保玉则为了感谢猎人,将他的小女儿许配给猎人,两人婚后生下三个儿子,分别叫昂欠本、阿什羌本、班玛本,上、中、下三果洛部落就是他们的后裔。因此,年保玉则神山成为果洛藏族的祖先。

年保玉则山峰长40公里,宽25公里,由无数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主峰5369米。山上,冰雪融水形成众多湖泊,湖中盛产无鳞鱼类。山的东南侧分布着大面积以冷杉为主的原始森林。年保玉则山脚下的草原上,有两个美丽的湖泊,一个叫 “仙女湖”,一个叫“妖女湖”。仙女湖南北长,东西窄,湖的东南西三面群山环侍,湖水碧波荡漾,湖畔绿草如茵。湖的北面有一条百余米长的细流与妖女湖相通。仙女湖东南立着一块巨石,上面有一条深深的石痕,直通湖内,传说这是年保山神小女儿与猎人成婚处。因此,石块下筑有一煨桑池台,四周经幡飘动,香火不断。

从阿尼玛卿山脚,沿黄河前行,在黄河与宁玉公路交叉的地方有一座城镇,这就是黄河源头第一城——玛多县城,“玛多”是黄河源的意思。玛多县属于果洛州,再向西南行,翻越巴颜喀拉山,就到了玉树州的地界。云遮雾绕,草场、雪山、海子,绿、白、蓝三色纯净分明。

由于受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结古镇所在的峡谷,气候温和,林木茂密。结古镇四周为群山环抱,扎曲河由镇西大山中流下,巴塘河由南流来,两条河横穿镇区,交汇于镇中心,然后向东流入通天河。“莽莽万重山,孤城河谷 间”,用此句形容结古,确实不假。

文成公主庙

从结古镇沿巴塘河南行20公里,可见一处危崖突兀的山谷,谷中溪水淙淙,苍松翠柏,鸟语花香,人称勒巴沟。沟内不远,有一座小巧玲珑的寺院,便是“大日如来佛雕像和它的庙宇”,俗称“文成公主庙”。

寺庙造型奇特,远看象三层楼阁,其实只有一层。一进殿堂,九尊高大的佛像扑面而来,佛像均依崖凿成,居中的一尊高7.3米的主佛像,名大日如来佛,佛盘膝坐在莲花宝座上,双手交叉,悲天悯人,头顶五彩光环,佛像上端刻写着六字真言。主佛两侧是高约4米的几尊侍立雕像,分上下两层,分别是普贤、文殊、金刚手、除盖障、虚空藏、观世音、弥勒、地藏等菩萨。整个石雕因山就势,构思精巧。

相传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路过玉树草原,为当地人的盛情所感动,决定多住几日。公主在勒巴沟逗留期间,亲自画出佛像尺寸和图案,率领工匠在悬崖上雕凿了这九尊佛像,并用汉文将此事叙述于一侧。后来,唐朝与吐番第二次和亲,金城公主又路过此地,看见文成公主雕凿的佛像暴露于风雨之中,心有不忍,便构筑了文成公主庙,将佛像保护起来。一座寺庙,九尊佛像,两代公主,共同成就了一处名胜。

勒巴沟岩画

沿勒巴沟,向深处走去。曲曲折折的山道旁,随处可见刻有六字真言和其它经文的嘛尼石,仰望山崖,俯看溪水,工匠们似乎要在所有的自然物上留下嘛尼石的痕迹。进入勒巴沟约三四公里,向右拐,顺山道攀援而上,只见前方数十米高的峭壁上,一片朦胧的白色,走到近前,才看清整块峭壁上满是嘛尼经文。高高的石壁象一本打开的佛经,不断地向人们呢喃传诵着佛的光辉。经文有的用古藏文刻就,有的则用的印度古梵文,除了嘛尼经文外,还有 108座佛塔和大量岩画。勒巴沟的岩画主要是以佛像、菩萨、香客、瑞兽等为主。菩萨体态丰满,香客的发式和服装均为唐开元天宝年间流行的样式,从岩画的内容和形式上看,专家们推断,这些带有浓郁的唐代汉族佛教艺术风格的岩画也是文成公主和其随从所为。

雕刻经文岩画的工匠如何登上几十米高的峭壁呢?原来,这些岩画的制作都在冬季,人们把冒着热气的牛粪贴在岩壁上,结冰后,牛粪就牢牢地粘着岩壁,由下而上,形成牛粪阶梯。踏着阶梯,就可以爬到高处作业了。这么有趣的方法,你猜得到吗?

结古寺

结古寺在镇东边的结古山上。寺院依山而建,有些楼阁甚至悬于崖边,远远望去,殿堂僧舍数百间,均成锥形向山顶靠拢。寺院围墙黑白红相间,黑色如墨,红色如火,白色如玉,三条色带顺序排开,颇为醒目。这是萨迦派寺院的标志,三色分别代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和金刚手菩萨。在玉树,萨迦派寺院势力不小,可与黄教寺院分庭抗礼。结古寺是玉树、称多等县的萨迦派主寺。结古寺内最大的活佛是嘉那佛,嘉那,藏语意为汉佛,这 里历代活佛与内地关系都十分密切。第一世嘉那佛青年时曾在四川峨嵋山等地出家,精通汉文,回来后,独创了被 称为“多顶求卓”的100多种歌舞,玉树地区成为歌舞之乡就源于此。“结古”在藏语中意为货物集散地。很早以来,这里就成为青海西宁、四川康定、西藏拉萨三地贸易集散地,结古商户最多时达200家,可见当时的兴盛。

嘛尼石城

结古寺的第一世嘉那佛晚年定居镇东新寨村,在此修筑了嘛尼堆。随着岁月流逝,嘉那嘛尼堆经年累月地增长,体积越来越庞大,形成一座占地面积比足球场还大的嘛尼石城。嘛尼石上刻的大多是真言,“嘛呢叭咪”,翻译成汉语,意为“啊!莲座上的圣佛!!”。佛教徒认为念一真言就等于念了一卷经,汉族人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也是一个道理。教徒不仅口里念,还用刀刻在石上,送到嘛尼堆,算是完成一件功德。嘛尼石城中的嘛尼石出自千千万万信徒之手。石城内有门巷供人进出,人行道两侧嘛尼石整整齐齐地堆放着,经文佛像一律朝外。石墙高1.67米,逶迤连绵。石墙、石巷上挂满彩条。城中还有一座红色神塔,高耸百丈,庄严神圣。

群果扎西滩

澜沧江是著名的国际河流,东南亚第一巨川,亚洲第六大河,源于青海,经西藏、云南出国境,以下称湄公河,南流经柬埔寨于越南的南部注入南海,全程长4500公里,中国境内河长1612公里,上游位于青海省的南部和西藏自治区的东北部。干流在右岸支流昂曲(解曲)汇口以上称扎曲,又作杂曲,系藏语音译,意为从山岩中流出的河。源头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西北,唐古拉山北麓的查加日玛西面4公里的高地,源头以下15公里处始有常流泉水。杂多县城以上流域称为江源区,总面积有105万平方公里,澜沧江干流在江源区分三段:自河源至陇冒曲汇口名加果空桑贡玛曲,长304公里,汇口海拔4 662米,河面宽约30米;陇冒曲汇口以下至扎阿曲汇口(尕纳松多)名扎那曲,长62公里,汇口海拔4 360米,河面宽约30米;尕纳松多以下称为扎曲,到杂多县城,长1069公里,河床海拔4 055米,河面宽约100米。河源至杂多县城,干流总长1993公里,流域面积10 505平方公里。澜沧江流域由于地处偏僻,交通条件差,其流域的文化内含也无法与黄河、长江相比,在黄河、长江不断得到开发、利用的时候,澜沧江却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着有识之士,前来认识它、开发它。民国初年,周希武等人来到澜沧江进行考察,为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民国3(1914)甘肃天水人周希武,作为甘肃勘界大员周务学的随员,与洮阳人牛载坤合作在玉树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考察。在考察期间,牛载坤冲寒冒险,遍历澜沧江及通天河中下游一带,进行测量,制成我国第一张用新法绘制的玉树地区简图,而周希武访问长老,参考图志,深入考察玉树地区的山川风俗,形势要隘,疾苦利病,井参考旧时档案,以类排比,写出了《玉树调查记》。《玉树调查记》较为详细地记载了澜沧江的源头及周围水流情况。 “澜沧江上流有二源:北曰杂曲河,南曰邪穆曲河。杂曲河发源格吉西北境果瓦那[]沙拉山麓,有南北二源:南源曰杂那云,北源曰杂朵云。二水东流,至扎西拉贺寺之西相合,名杂尕拉松多。番人谓两水交曰松多。杂尕拉水东南流,至阿杂松多,阿云水自西南来入之,阿云水出中坝当拉岭之东麓,二源并发合流,东北注至阿苏松多,苏旺云水自西来入之;阿云水又东北流,至阿杂松多与杂尕拉水相会,是为杂曲河。

以上仅是周希武对澜沧江上源记载的一部分,可以看出周希武对澜沧江上游水系是作了较为详细的调查的。这为后人留下了较早和较为宝贵的资料。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需要,人们对澜沧江源头的考察也更加科学,更加详细。特别是近些年来,澜沧江源头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动植物资源,更引起世人的瞩目,反映澜沧江源头的文章也日渐增多。刘庆海撰写的《澜沧江源头探奇》一文将澜沧江源头的美丽尽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澜沧江东源头区,地形独特,自然景观也非同一般。由扎那日根山放眼望去,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绿茵茵,平展展,藏民称之为杂那荣草原,它属高山草甸草场,草场上盛开着各种奇花异草,有的亭亭玉立,随风飘舞,有的争芳斗艳,故弄风骚;有的含苞欲放,饱蘸雨露。草原四周环绕着陡峭嶙峋、怪石突兀的群山,而澜沧江不竭的源头以巨冰筑成的扎那日根山就坐落在这里。从山脚潺潺不断倾泻的小溪则是澜沧江的始源。位于杂纳荣草原西南部,坐落着30多个面积在1 000平方米左右的高原湖泊,它们似星罗棋布,又似绿色大地毯上镶嵌着的颗颗明珠,点缀着美丽的大草原,人们称它群果扎西,又叫水族馆,意为吉祥的水源。这些高原小湖泊深浅不一,有的深不见底,有的浅不盈尺,或深浊如泥,湖泊内多长水草,繁殖藻类。在湖泊的间隙处,从扎纳日根山泻下来的泉溪顺自然形成的小沟小壑而淌,犹游龙南来北往,迂回曲折,纵横交错,相互分流,又相互汇合,终于汇成了一条日夜兼程,奔流不息的河——亚洲第六大河、东南亚第一巨川、著名的国际河流——湄公河。因此,称群果扎西为澜沧江之母并不过分,这里不仅蕴育了著名的国际河流,也哺育了成千上万的珍禽异兽,最惹人注目的当是优雅美丽的的天鹅、婀娜多姿的黑颈鹤、翱翔自如的斑头雁等。据统计,栖息在这里的珍禽鸟类达二十多种,简直就是鸟的王国。此外,还有各种高原鱼类,栖息在湖泊之中,除了高原特有的湟鱼、黑鱼、大嘴鱼(俗称花鱼)之外,也有小鳞红尾鲤鱼。大鱼并不多见,一般都是一斤左右。然而,使人难以理解的是;在海拔这样高的地区,在这比平原少二分之一氧气的高原上,竟有蓝色、红色以及白色的小金鱼存在。这种金鱼形状迥异,一般为双尾或单尾,三尾的就很难见到,但比起内地市场出售的金鱼来,一点都不逊色。另外,这儿的每个湖里都生长着大量的海藻植物,这大概是青藏高原曾是一片汪洋的证据之一吧,也可能是海洋遗传下来的一种特殊生态现象。究竟如何,有待科学工作者去探索,以解开这个生态之谜。

在群果扎西滩的西部有座山,山洞深不可测。传说曾有个藏族探险者拿着一团足有三斤重的毛线往里边放,线放完了还是未到底。有人说它有二十五公里长,到藏青交界处的锡卡山而止;有人说它有八百里长,直通西藏。不过在洞口,一年四季都可以听到里面有风呼啸,看来此洞肯定另有一口。洞里干燥寒冷,没有障碍,牧人们叫它天然隧道。也许不远的将来,洞中说不定会暴出轰动性的新闻呢。

顺群果扎西流出的曲曲折折的杂曲河而下,来到杂多县境,在一个缓缓的山腰间,有一个约五百平方米的小湖,远望,水天一色,像是支撑天地间的大柱子,稍近,水面高出地表,随时都可能出来。正是这个原因,谁也不敢向湖边靠近一步,牧民们视为神水。然而自从有记载以来,尽管夏季山巅冰雪消融,暴雨肆虐,山泉源源不断地向湖中倾注,但它从未泛滥成灾,祸患人民。这真是大自然的又一奇妙的景观。

群果扎西,吉祥的水头,奇异的自然景色,优美的民间传说,使澜沧江源头更加神奇,令人向往。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介绍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