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中医工作者征文

中医工作者征文

时间:    下载该word文档

[中医工作者征文]
中医工作者征文(一):在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闪光 作者:刘波 沂源县鲁村中心卫生院
我是一名中医人,一名在乡镇卫生院工作了20年的中医工作者,中医工作者征文。运用中国传统的治疗技术为广大农村老百姓的健康服务是我的理想。作为一个中医人,在践行中医梦的道路上,虽然艰辛,但也快乐着。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母亲是村里一名接生员,村里很多孩子都是经过母亲的手来到这个世界上,所以母亲很受乡亲们的尊敬。当时的农村医疗条件比较落后,平时头痛脑热的毛病,母亲就会用一些简单的偏方验方治疗,花费很少,常常很见效。学中医的梦想从小就种植在了我的心里。初中毕业后,我如愿考进了山东省中医药学校就读中医专业,使我有机会系统的学习了中医知识。 不畏艰难 憧憬未来
1997年中专毕业后,我分配到了鲁村中心卫生院。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我,努力实现中医梦的路从此开始,但是这条路并不平坦。那时的卫生院条件比较落后,困难重重,基本的工资常常拖欠,特别是我成家之后,生活更是捉襟见肘。我的一位老师得知我的处境,主动帮我联系了一份去南方的工作。高薪对我当时的生活来说确实是个诱惑,我几度纠结要放弃自己做中医的梦想,毕竟生活更加现实。但最终我还是选择留在自己的岗位上。虽然面临不少的困难,但是这里是我梦想起航的地方,我相信终有一天春天会来临!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经历过一次抉择之后的我更加兢兢业业,边认真工作边努力学习。积极争取各种进修机会,2002年我到淄博市第一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小针刀松解、手法整复治疗各种颈肩腰腿疼病症。并先后参加了"全国整脊手法治疗脊柱及脊柱相关病高级研修班""齐鲁特色针灸高级研修班""石氏中风单元疗法高级培训班"的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广泛的学习,更加筑牢了我的理论基础,不断付诸实践并总结经验,先后在《中华医药杂志》《中国医药与护理杂志》《中华中西医杂志》《中国社区医师》《中医临床研究》等国家级杂志发表学术论文数篇。陆续推广了小针刀松解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弹响指等五项适宜新技术。并在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腱鞘炎、面瘫、半身不遂、四肢骨折、关节脱位等中医治疗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技术日臻完善,百姓也越来越认可,每年都会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表扬信。2011年,鲁村中心卫生院被山东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山东省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荣誉称号。2015年,经过严格的推荐选拔程序,我被淄博市卫计委、淄博市人社局评为"淄博市基层名中医".这是对我工作的极大肯定和鼓励。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习总书记曾说过: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作为一名中医人,我感到无比的自豪。随着中医事业春天的来临,我的身边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中医科成为了我院重点发展科室,人员从最初的我一个人,逐渐发展到9人。并于2014年,在我县率先成立国医堂。科室业务从最初单纯的中草药,逐步发展到中医康复,中医骨伤,针灸推拿等专业。中医中药真正在我的行医之路上开花、结果。 回想这些年,我感谢那些艰难的日子让我选择了坚强,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老师、同事,让我学会了努力,感谢那些认可我的百姓让我懂得了感恩。我庆幸自己不忘初心。 在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闪光,实现美好的中医梦,我依然在路上…… 中医工作者征文(二):一家杏林缘,两世中医情

作者:尹建杰 淄博市昌国医院风湿科 应该是从小受父亲的熏陶,我一开始对祖国传统_中医有着特别的感情,特别是当年那一部反映赤脚医生的电影《红雨》那一根银针治百病的神奇,一颗红心暖千家的无私,我觉得那就是那个年代父亲他们一辈中医的高大形象的真实写照,在我脑海里留下极深的印象,范文《中医工作者征文》
每天来家里找我父亲看病求医的人络绎不绝,有的是上百里外的,不管什么时间来的,父亲都热情接待。有时刚端起饭碗吃饭,有时深夜熟睡被砸墙的声音叫醒,父亲从不懈怠,放下没吃几口的饭碗先忙着给人看病配药,有时母亲心疼父亲的身体,说几句牢骚话,父亲就语重心长的说人家有病了着急是大事,这么远来就是相信我,我们怎能因为自己晚吃一会儿饭,少睡一会儿觉而耽误人家看病呢?
父亲是部队卫生员退伍干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着附近几个村子。邻村的五保户老中医看上我父亲忠厚老实又聪明好学,悟性又好才收为义子,将一辈子所学倾心相授。得到真传的父亲很快名声鹊起成为当地有名的中医。结合祖师传下来的验方,自己又苦心钻研,在儿科妇科疾病方面很有造诣,尤其自己配的叫做"灵药"的外用药,治疗顽固性疮瘍有奇效。我一开始没有在意,直到一个拇指指掌关节腱鞘炎局部封闭后感染形成窦道的患者,家属说在市里医院每天手泡在用许多种抗生素混成的容器里,没有一点办法,后来打听到我父亲,才来试一试,每次来都是他家人用小推车放到我家门口,肿胀变形淌着绿色脓水的创口,一打开纱布一股恶臭直顶鼻子,连他儿女们都有些嫌弃了。父亲耐心地为她清洗伤口换药,还边换药边安稳她。奇迹真的出现了,两个月后她真的伤口痊愈,连变形的手也部分恢复了功能,每当路过我家门口时都不声不响地给我家放下一些自己种的蔬菜瓜果什么的,算是农村人最朴实一种感激方式吧!如果说这只不过是一种巧合的话,接下来的一个病例就更神奇了,我的一个同事的朋友,骑摩托车擦伤了胫骨前的软组织,后来感染了反复不好,疮面不大、分泌物也不多,就是无法愈合。我看到他时已经用了抗生素两个多月,于是带他到父亲那里看了看,父亲告诉我没有问题,给了我一点自己配制的药末,告诉我盐水冲洗一下,洒在创口就可,隔天换一次,忌食鱼虾。我看着父亲给我的不足方便面料包三分之一的药末,心里觉得父亲怎么这么抠门呢?父亲看出我的疑惑,自信满满对我说,别看药少,你用不完就好了。我将信将疑地陪朋友回到市里,我清楚记得那是2009930日,按父亲的吩咐上药后告诉他两天后来换药。奇迹出现在十月二日,他如约来换药,打开纱布我惊呆了,原先界限分明稍凹进皮肤湿淋淋的创口已经长平干结,根本无需上药了。朋友也很惊异,以后逢人就讲,我父亲的医术如何神,就连我这个中医学院科班出身的医学生都感到格外的脸上有光。 还有就是有婴幼儿发烧腹泻来找父亲看病。父亲将一支毫针捏在手中,不能让怕针的孩子看见,安慰孩子说爷爷看看,随手摸摸孩子前胸后背和腹部随意点几下,不等孩子反应过来已经把快针扎完了,快的我都没有看出他是怎么扎的。孩子没有感到疼也能接受,效果还奇好,我好奇的问父亲是怎么做到的,他说是根据小孩体质随拨随灵又怕针喂药不配合的特点,自己摸索发明的半针疗法。可惜我一直没有时间跟他学到手。
一个民间医生好像这些没有什么值得称奇的,难能可贵的是父亲行医那么多年从来不收任何费用,父亲说过,这是自己的手艺又不费劲儿,药都是很便宜的就地取材不值几个钱,主要是想把他义父的那点艺业传承下去。
我的患者都说我没有脾气,对他们面面俱到事无巨细,这其实是作为一名中医工作者共有的特性。就是我常对学生们说的"专科医生治疗技术上没有多大差距,有差距的只是责任心,要争取把普通的事情做到极致".在病房管理上我也要求贯彻整体思想,医疗护理不分家,治疗生活两兼顾。我们提出来的一条龙服务就是管床医生对患者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总负责。经过充分沟通,增进了医患感情,提高了患者医从,使我们的治疗方案得以完整执行,这就是确保疗效的法宝。

记得我有一个天津来的病人,文化层次很高,曾经做过企业高管,事业有成,但也有过失败的婚姻甚至被判刑入狱多年。她病情并不重但精神状态十分不好,我挽留她住院治疗,她认真地问自己病情需要住院吗?我说,"不需要,我只是想让你在医院调整一下你现在沮丧的心理状态,看看其他病人是怎么看待病情的。对你将来康复大有裨益。"她听从了我的建议安心在医院住下,在药物治疗的闲暇之余,与病友会心交谈,向医生了解专业知识,最终终于理解了我这是给她特殊的心理治疗呀!后来我们成了很要好的朋友,经常书信来往。 还有一个后天失聪的江苏患者,作为残疾人士十分敏感,对什么事都怕是别人在骗她欺负她,由于她听不清声音也造成很多误会和曲解。我开始用书写和短信和她交流,良好的治疗效果和无微不至的关心使她成为我忠实的粉丝。三四年来,她有事就给我短信,我也不分内外的根据自己的社会经历耐心解答。积累下来我们的短信可以成为一部中篇小说了,同事们戏称是现代版的医患两地书了。
受父亲恩泽,我的一家里妻子,兄弟,弟媳,外甥都是医务工作者,我们没有被当今社会浮躁不安的戾气所困,都安心地从事着自己喜欢的职业,我从2004年被聘到淄博来从事风湿病治疗已经整整十二年了,没有身在异乡的孤独苦闷,每天忙忙碌碌的,与我的患者在一起,很充实,很快乐。我喜欢中医,更喜欢他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所谓医哲同源,我想要做好一名好的医生,这不仅要有扁鹊的高超医技,要有孙思邈的崇高医德,还要师从古贤孔孟之道,心宁神静,致远淡泊,天人合一,方可做到工巧神圣,不枉一生!也想恩泽后世有心效仿一代宗师大医!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中医工作者征文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