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铜钹山总规文本

铜钹山总规文本

时间:2012-05-03 18:14:33    下载该word文档

第一章 规划总纲

第一条 规划范围

经项目组现场踏勘,铜钹山旅游区规划范围以铜钹山镇行政界线为基础,确定如下:

·北起家潭、石溪一线;

·东、南到铜钹山尖赣闽两省界线;

·西以广丰与上饶县的行政界线为界。

旅游区规划总面积约为312.4km2,其中重点规划区域主要包括军潭、岭底水域及其周边山体、九仙山、铜钹山尖、悟道尖、上加尖等区域。

第二条 规划依据

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法》

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

建设部《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国家旅游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

国家环保总局《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国家环保总局《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乡村生活区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地方法规与相关规划

《江西省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江西省旅游局《江西省旅游业发展与布局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01年)

上饶市旅游局《上饶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1年)

《铜钹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043月)

《广丰县铜钹山镇总体规划》(20057月)

《广丰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第三条 规划指导思想

《广丰县铜钹山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以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旅游区旅游资源为总体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综合运用旅游、水利、生态、地理等多方面的理论,形成综合的规划编制思想,指导本次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四条 规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始终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旅游区资源的永续利用,强化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生态节能原则

旅游区内的项目建设和运营以生态节能为基本原则,一切项目的建设均不能以损害旅游区生态环境为代价。

3、协调发展原则

一方面,必须解决好各部门之间、政府与当地社区以及投资商与当地社区之间的利益关系;另一方面,应该协调好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水利、林业、农业等产业与旅游业的关系,使旅游区达到和谐发展的目标。

4、差异化发展原则

通过独特的旅游项目和产品,与周边景区差异化竞争,使旅游区在今后的发展中开创自身的发展之路。

第五条 规划期限

本总规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共计14年,分三期实施:

近期:2007——2010

中期:2011——2015

远期:2016——2020

第六条 旅游区性质

铜钹山旅游区是建立在生态保护、乡村建设和水利发电等综合功能基础上,以生态山水为背景,以休闲度假、特种旅游为主题的生态型综合旅游区。

第七条 规划目标

1、总目标

·全面改善规划地的社会经济环境,促进生态环境优化,提升当地社区的生活环境质量;

·通过旅游开发建设与运营,使铜钹山旅游区成为广丰县的龙头景区,成为广丰旅游事业发展的火车头,打造成全省、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知名的生态型特色旅游区。

2、分期目标

·近期引进投资开发商,启动旅游区重点地块的建设, 2年后建成并开始营业,到2010年,游客接待量达到32万人次/年;

·中期进行旅游区的全面建设,到2015年全面建成,并达到国家AAAA级旅游区标准,年游客接待量达到68万人次,实现年旅游综合收入10000万元,为社会提供约1200个直接就业机会;

·远期逐渐完善旅游区的其他功能设施,形成功能完善的生态旅游区。旅游区年接待量达到108万人次/年,实现年旅游综合收入30000万元,为社会提供约2500个直接就业机会;当地居民开始全面从旅游区旅游开发中受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良性发展。



第二章 资源分析与评价

第八条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构成分析

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GB/T18972—2003),经调查统计,铜钹山旅游区共有旅游资源单体99个,类型分布涉及7大主类、15亚类,32基本类,资源类型以地文景观类、建筑与设施类为主。

第九条 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资源丰度较高,类型丰富;

·自然山水秀丽迷人;

·资源空间分布均衡,但可进入性较差;

·资源类型覆盖面较大,自然、人文资源相融合;

·开发潜力大。

第十条 特色资源亮点

·串珠成链的水资源;

·神秘的原始森林;

·珍稀的古树名木;

·奇特的丹霞石林;

·古老的山寨城堡;

·影响广泛的白花岩、悟道尖;

·意义重大的红色文化遗址。

第十一条 资源开发与利用

开发历史和现状

·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落后;

·旅游产品以观光为主,功能单一;

·旅游产业尚未起步,目的地形象未形成。

开发与利用原则

·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突出特色与注重创新。

资源开发方向

1、休闲度假方向

铜钹山旅游区地处山区,既有崇山峻岭连绵之雄美,又有溪水曲折、清幽之柔丽,优良的山水生态环境为休闲度假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2、特种旅游方向

铜钹山内森林覆盖率高,人烟稀少,连绵的山脉和茂密的森林是开展特种旅游等轻度冒险项目的天然条件。

3、生态体验方向

旅游区内的生态资源和环境为生态体验型的旅游项目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通过资源整合,在合适的区域内进行生态体验型的旅游活动。

4、文化观光方向

充分发掘当地的文化资源,进行文化资源归类和整合,走独特的地域文化探寻与观光之路。



第三章 旅游形象定位与产品开发规划

第十二条 旅游形象基础理念

一级理念:生态理念

二级理念:水态理念

三级理念:山态理念

第十三条 旅游形象定位

方案一:铜钹山——中国最原生态的山

方案二:走进铜钹山——进入世界之外的森林王国

方案三:绿色铜钹山——心灵休憩圣地

第十四条 旅游形象宣传口号

山林秘境,水上仙踪

生态探险秘境,休闲度假仙境

铜钹丹山,生态碧水

绿色宝库,休闲宝地

山水王国——神秘铜钹山

第十五条 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旅游产品开发原则

·市场导向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

·教育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产品开发目标和策略

根据铜钹山旅游区的规划阶段,结合资源特点和各阶段市场需求特征的不同,按开发时序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开发,各阶段的指导思想为:近期推出重点、中期多样化内容、远期拓展内涵,进而形成层次丰富的旅游产品体系。

各阶段重点产品类型为:

·近期:大众观光旅游+生态旅游;

·中期:生态旅游+大众观光旅游+度假旅游+特种旅游;

·远期:以生态旅游为主,大众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共存的完整的旅游产品体系。

第十六条 近期重点和特色产品规划

近期在铜钹山旅游区内规划特色旅游产品,进行重点开发。旅游区特色旅游产品主要包括休闲度假产品、生态体验产品、森林探险产品和乡村民俗产品,共四大类。

休闲度假产品

产品定位于度假市场的细分市场,通过独具特色的主题策划,在度假市场中找准自身的定位方向。铜钹山旅游区内的休闲度假产品主要包括观光度假、体育度假、疗养度假、休闲度假、会议度假等。

围绕铜钹山旅游区内的纯净山水资源,以铜钹湖、九仙湖等水域为依托,重点开发以水为主题的滨水度假旅游设施,打造铜钹山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生态体验产品

铜钹山旅游区生态体验旅游产品主要包括森林观光、山溪漂流、生物观赏、风光摄影等系列以生态为主题或目的的旅游产品。

铜钹山的生态体验产品充分体现其独特的生态山水,与周边的传统山水风光景区相区别,突出其生态的保护理念和旅游的情景体验模式。

森林探险产品

铜钹山旅游区森林探险旅游产品主要包括徒步旅游、“马背”旅游、自行车越野、森林狩猎等旅游产品。

徒步旅游线路

根据旅游区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地点组织若干类似的长度和难度不一的环行步道,形成具有探险特色的游览体系。

近期开发:小丰青草湾铜钹山尖平溪新岭塘、高庄徐家田八仙下棋靠岭焦坑荒山九仙山白花岩天星门高庄、高庄白花岩八仙下棋徐家田高庄、九仙山石蓬焦坑靠岭九仙山等四条徒步线路。

“马背”游览线路

在现有道路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林场林工道组织骑马游览线路,主要有大丰——小丰——双溪、大丰——新岭塘——华竹岭——平溪、石人——铁家山——大东坑——条铺、高庄——刘家田——徐家田——里坞寺——石溪——荒山——高阳——白花岩——高庄等四条线路。骑马游览的线路部分与徒步线路一致,组织方式与徒步线路一样。

近期开发:大丰——小丰——双溪、大丰——新岭塘——华竹岭——平溪等两条短线。

自行车越野游线

铜钹山旅游区内的自行车游览线路组织可分为长线和短线两种。

·长线自行车线路:军潭——条铺——岭底——交溪——条铺——叶家——铁家山——石人——军潭、军潭——条铺——岭底——七星——大丰——新岭塘——小丰等两条线路。

·短线自行车线路:从长线中截取部分线路作为短线产品。

近期开发:近期主要对岭底——七星——大丰——新岭塘——小丰这条短线进行开发和推广。

狩猎旅游线路

根据实际情况,铜钹山旅游区内的狩猎旅游活动主要限制在西南部的大东坑、平溪一带开展,形成若干条固定的狩猎线路,进行一定周期内的轮换狩猎,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狩猎旅游是个高端产品,目前在国内尚不成熟,根据旅游区发展规划,将此项旅游产品安排在中期以后开发。

乡村民俗产品

乡村民俗产品系列主要包括乡村文化体验、习俗节事活动等产品。

乡村文化体验产品

铜钹山旅游区乡村文化体验产品的开发重点是:节庆、古村落(含家庭体验)、饮食文化等。将铜钹山旅游区内的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填充到观光旅游产品和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中,形成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组合,实现文化旅游产品与其他旅游的联动。

习俗节事活动产品

铜钹山旅游区的旅游节事活动与当地的乡村习俗相结合,形成有自身特色的习俗节事活动,以此营造铜钹山旅游品牌。

第十七条 中远期多样化产品开发规划

商务旅游产品

1、会议旅游

开展区域:岭底、条铺、九仙湖等地。

发展策略:加强与省会南昌,以及所在地区中心城市上饶的联系;与当地及周边的主要大型企事业单位达成接待协议,拓展市场份额。

2、奖励旅游

市场定位:江西省、长三角、闽东南等地区的大中型企业等高端消费客户。

发展策略:与南昌、上海、杭州、宁波、福州、厦门等地的大型旅行社联合达成协议,共同组织铜钹山奖励旅游产品。

自驾车旅游产品

市场定位:拥有汽车的高端客户。

发展策略:重视信息服务,包括详细的自驾车旅游地图,景区景点信息,住宿信息,保证信息及时更新。建设自驾车服务站、游客中心、汽车旅馆、汽车营地,完善公路交通道路网络与标识系统,采用高价收费的营销策略;与周边的三清山、婺源、武夷山、龙虎山等成熟旅游目的地联合起来,组成完整的自驾车线路,进行联合营销与推广。

开发区域:整个铜钹山区。

修学、科考旅游产品

铜钹山旅游区修学、科考旅游产品主要包括生态修学和地质修学两大类,详见表3—1

市场定位:学生团体、科研工作者等对科学文化教育感兴趣的目标群体。

发展策略:充实和完善标识解说系统;向相关院校推介铜钹山的修学、科考价值;与旅行社加强合作,推介修学科考线路。

31:铜钹山旅游区修学科考旅游产品规划表

开展区域

主要内容

生态修学(科考)

下庄坑、铜钹山尖、平溪一带。

旅游区内森林生态系统保存完好,至今保存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和大量珍稀的红豆杉等古树名木,具有典型的原始性和代表性,是不可多得的绿色基因库,为研究南方红豆杉和中纬度原始森林系统提供了适宜的场所和资源。

地质修学(科考)

九仙山、白花岩一带。

铜钹山旅游区内的九仙山石林是典型的丹霞地貌特征,与周边地区的类似丹霞地貌相比,有规模大、分布界线明显等特点,是研究南方丹霞地貌的重要场所。



第四章 市场定位与规划

第十八条 市场定位

1、基础市场

定位于广丰本地、上饶、鹰潭、景德镇、衢州、南平等周边主要城市的居民。这一市场空间距离近,交通便利,具有较好的近距离出游条件,出游铜钹山的目的主要为观光、休闲、度假,消费水平中等,重游率高,是铜钹山旅游市场的基础部分。

2、重点市场

·定位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以沿海大通道同三高速公路为轴线的东南沿海地区,主要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和福建等三省一市的主要城市居民;

·定位于以南昌为中心的环鄱阳湖地区的城市居民。

两部分市场消费水平中等偏上,出游率高,主要选择铜钹山的文化、生态、乡村等类型的产品,是铜钹山的重点推广目标。

3、机会市场

·定位于基础市场和重点市场以外的其他地区的主要城市居民;

·定位于到上饶、广丰的商务客人,通过旅游宣传,使其成为广丰客源市场;

·定位于周边成熟景区的分流客源;

·定位于海外游客到江西及周边地区旅游的分流市场。

第十九条 市场细分

根据铜钹山旅游市场的特征,可将目标市场细分为地域重点客源市场和主要出游类型客源市场两大类。

地域重点客源市场包括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市场、以广州为首的珠三角市场、以厦门(福州、温州)为首的浙闽沿海市场、以南昌为首的昌九地区市场、周边200km内的闽浙赣近距离市场、海外分流市场等。

主要出游类型客源市场包括休闲度假客源市场、生态体验客源市场、森林探险客源市场、乡村民俗客源市场等。

第二十条 市场预测

规划期内铜钹山旅游区各发展阶段客源市场预测如下:

近期期末(2010年):32万人次/年,人均消费350元,综合收入达1.12亿元;

中期期末(2015年):68万人次/年,人均消费600元,综合收入达4.08亿元;

远期期末(2020年):108万人次/年,人均消费900元,综合收入达9.72亿元。

第二十一条 细分市场开拓策略

市场开拓的目标

·开拓新市场,在主要目标市场区域迅速扩大印象,形成旅游吸引力;

·打造铜钹山旅游区的旅游整体形象,树立良好的市场口碑;

·建立自身的市场渠道,保证稳定的客源量。

针对重点客源市场的开拓策略

1、国内旅游市场开拓策略

·提高观光产品的吸引力;

·力推冬泳等冬季旅游产品,弥补淡季差异;

·增强产品的可参与性和娱乐性;

·规范住宿业的服务质量;

·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和节事活动,丰富文化旅游产品内涵;

·提高服务和度假设施的接待能力。

2、海外旅游市场开拓策略

·加强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增强海外客商到铜钹山旅游的可能性;

·加强与周边成熟景区的联合,争取分流市场。

产品对应性市场开拓策略

1、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在当地进行频繁的强势形象宣传,在当地家庭市场中树立独特的产品形象;

·与周边地区发展成熟的景区进行运营协作,通过产品的差异性,作为旅游市场的高端产品和专项产品,与周边的观光产品形成互补式经营;

·针对长三角、闽东南等地区的主要城市,进行山地度假旅游项目的形象宣传与营销;

·与大型旅行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大型旅行商的销售渠道保证充足的客源;

·与本地及周边地区的大型企事业单位签订经营协议,成为各单位奖励旅游、培训旅游等的定点项目。

2、生态体验旅游产品

·在本地进行形象宣传,成为本地市民郊游的主要目的地;

·通过形象宣传,使旅游区产品在长三角、闽东南等地区的城市居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居民出游的主要选择之一;

·与度假类产品组合营销;

·建立生态体验俱乐部,进行专项市场开拓,形成稳定的客源市场。

3、森林探险旅游产品

·加入全国性甚至全球范围内的探险俱乐部和狩猎俱乐部等专业组织,成为其中的会员目的地,通过专业俱乐部进行专业市场营销;

·赞助相关的户外探险活动,通过专业活动进行广告宣传,扩大旅游区产品在专业界内的影响;

·联合户外与探险等专业俱乐部,在旅游区内举办相关的探险活动,打造自身的产品形象。

4、乡村民俗旅游产品

·与周边的武夷山脉地区类似的乡村民俗文化旅游产品联合打造武夷山区文化探密旅游线路,形成合力,共同推向市场;

·与度假产品相结合,形成特色产品,吸引专项市场。



第五章 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规划

第二十二条 总体布局

结合铜钹山旅游区的资源特征、地形条件,交通状况和发展需要,确定“二心、八区”的空间布局结构。

二心:岭底旅游服务中心,军潭综合管理中心;

八区:九仙山丹霞观光片区、九仙湖休闲娱乐片区、铜钹山尖探险体验片区、七星湖高山平湖游览片区、古树名木科普片区、环岭底休闲度假片区、悟道尖宗教文化片区和家潭乡俗文化片区。

第二十三条 景区分区规划

㈠岭底旅游服务中心

1、位置范围

位于岭底村,现铜钹山镇政府所在地。

2、开发思路

·岭底以度假休闲为主要功能,严格控制岭底的发展规模,尤其是居住、商业设施规模,部分大规模的大众化接待设施应限制在岭底发展,严格保护九仙湖和铜钹湖上游水质;

·加强街道整治,规划村镇建设,建设具有当地特色风貌的旅游街区,突出景观化的乡村环境;

·流经街区北部的河道具有浓郁的乡村情调,规划对河道两岸的滨水地带进行景观整治,保护上游原始的卵石滩,严禁采砂等破坏河道的行为,加强街区卫生管理,严禁垃圾入河及随意堆放,严禁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

·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在街区内形成一个中心广场、一个旅游服务中心、两条特色旅游商业街;

·休闲、度假设施是岭底应优先发展的项目,围绕岭底街区,在周边的条铺、张家山、下寺等地建设休闲度假设施,强化岭底的休闲度假功能。

㈡军潭综合管理中心

1、位置范围

位于军潭,以军潭村为中心,包括周边地块。

2、开发思路

·在村镇建设的基础上,全面规划完善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在满足旅游服务需求的同时,改善当地居民的居住生活环境和条件;

·军潭和家潭统一规划,形成旅游服务区、行政管理区和生态休闲区等组团,完善军潭的综合服务和管理功能。

㈢九仙山观光片区

1、位置范围

九仙山片区位于旅游区的东北部,以九仙山、白花岩为中心,包括周围的石溪、高阳、高庄等三个村的部分区域。

2、开发思路

·根据地形特征和资源分布,九仙山片区分为九仙山、白花岩、八仙下棋、红军岩等四部分,进行有重点的分片开发,各片区之间通过内部观光车道相连接,每个片区内形成环行游览步道;

·以九仙山为主体的九仙山片区重点打造农民起义山寨主题,通过拦坝蓄水,丰富景观元素,形成“水————人家——山寨”的立体景观体系,满足游客的观光、休憩等需求;

·白花岩打造以广福寺为核心卖点的宗教文化主题。全面整合周边的丹霞地貌景观资源,扩大广福寺的规模,使之成为“广丰三岩”之首。设置游览步道,挖掘当地的丹霞奇观,开发丹霞奇观游览项目;

·八仙下棋地块包括徐家田范围,这一地块以山里人家为依托,以“八仙下棋”为文化传说的突破点,打造景区休憩节点;

·红军岩以红军战士跳岩故事为文化背景,保护、开发好红色文化遗址,作为上饶红色旅游景点之一,与铜钹山内、广丰及上饶的其他红色旅游景点联合推广,形成红色游线;

·整个片区规划三个入口,分别位于九仙山、高庄和里坞寺,相对应地形成高阳、高庄和石溪三个服务基地。

㈣九仙湖休闲娱乐片区

1、位置范围

位于铜钹山旅游区北部,以九仙湖为主体,包括四周的部分山体。

2、开发思路

·这一片区的开发重点主要在霞雾岭和军潭山等地,形成点状的项目聚集点,水面与陆上项目相结合;

·在上游以猴狲潭为基础,对水库周边的部分小山村进行适当的乡村旅游开发,保持山村原有的幽深环境;

·开通水上观光游线,在九仙湖大坝到猴狲潭之间开通水上游线,兼备观光和交通的功能;

·以军潭山和龟寿山为九仙湖核心区的观光制高点,与水上游船观光游线相结合,建立立体的山水观光体系。

㈤铜钹山尖探险体验片区

1、位置范围

位于铜钹山旅游区的南部区域,以铜钹山尖为主体,包括整个原始森林保护片区范围。

2、开发思路

这一片区内严禁建设任何大规模的旅游接待设施和度假设施,一切旅游活动均应遵循生态保护的原则。通过社区规划,引导当地村民逐渐改变有损生态环境的生产方式,利用空闲时间和劳动力服务于生态旅游,从旅游开发中获益。

·加强对原始森林的保护,严禁任何森林采伐,对林区内的居民实行生态移民政策,鼓励山民“下山致富”,生态移民可集中安置在石溪、家潭等村,以保护原始森林生态系统;

·充分利用现代国际流行旅游项目,结合国家相关的政策,开展森林探险、徒步穿越、森林狩猎等轻度冒险类的森林旅游项目,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寻找突破口;

·在旅游形象宣传方面,铜钹山作为整个旅游区的形象代表,营造原始、神秘、浪漫的旅游环境。

㈥七星湖高山平湖游览片区

1、位置范围

位于铜钹山旅游区的东南部,涉及七星湖及其周边林区和村庄,主要包括七星村、大丰、大丰源等村庄和林场。

2、开发思路

·加大对道路等旅游基础设施和住宿、餐饮等服务设施的投入;

·依托七星湖良好的山水环境,开发山水观光项目,开辟七星村到大丰的水上游览线路,在旅游开发成熟时期,旅游与水电相协调,尽量减小枯水期水位下降对旅游项目的影响;

·利用水库东侧良好的森林植被和生态条件,在滨水地带设置部分休闲和观光设施。

㈦古树名木科普片区

1、位置范围

位于铜钹山旅游区的东部,主要包括下庄坑、记塘坞、过竹洋等地。

2、开发思路

·在现有“铜九公路”的建设基础上,尽快实现路面硬化,打通铜钹山到福建方向的通道,并加强古树名木科普片区与整个铜钹山旅游区的联系;

·对古树名木进行严格保护,开展古树名木观赏项目,依托下庄坑,形成一个乡村旅游接待基地,分别在下庄坑、记塘坞、过竹洋等地设置少量的乡村接待设施;

·通过规划,专门划出古树名木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的保护,形成一个古树名木植物园,在原有古树名木的基础上,进行新树种的培育,作为科普教育基地。

·以红豆杉群为核心,设定自然保护区,在张屯头建设国家级的物种资源库,外围分块种植枫树、银杏、杜鹃,在红豆杉林外形成小片区的特色林相景观。

悟道尖宗教文化片区

1、位置范围

位于铜钹山旅游区的西北部,主要包括石人、叶家、大东坑、铁家山等区域,以境内的悟道尖、上加尖等山区为主体。

2、开发思路

·悟道尖是铜钹山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宗教活动场所,以其特殊的宗教地位,对本地以及闽西北地区的香客都有较大的吸引力;

·通过规划,进一步挖掘当地宗教文化内涵,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

·对主要文物建筑周边环境加以整治,对一些影响景观的建筑予以整修或拆除,将该区域建设成为集宗教朝拜、特色购物、宗教历史文化探究为一体的特色文化景区。

环岭底休闲度假片区

1、位置范围

位于旅游区的中部,围绕于岭底周边,主要包括条铺、交溪、千工岭、下寺等四部分。

2、开发思路

·条铺的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加强对山村民居的改造,开发“农家乐”项目,营造优美的旅游山村环境,休闲度假设施隐藏于密林山间,以获取幽静的度假环境;

·交溪地块以溪流为依托,沿溪流进行开发,重点开发生态果园、养殖基地等项目,打造成为乡村生活体验地;

·千工岭主要沿河进行漂流项目系列开发,通过协调与水电的利益关系,使岭底电站水坝以下的河段在旅游季节保持充足的水流量,以利于开展漂流活动,沿河两岸结合田园农家风光,进行大地景观改造,形成优美的生态景观;

·下寺作为岭底旅游服务中心的延伸部分,在旅游发展中重点开发度假产品、景观房产等项目,走高端旅游休闲度假之路。

家潭乡俗文化片区

1、位置范围

位于旅游区的北部,主要包括家潭、西石寺等地块,到中远期向北发展,将十六都纳入本片区范围内。

2、开发思路

·沿十五都港形成乡村滨水景观带,依托田园风光,以溪流为轴线,进行两岸项目开发,形成田园风光游乐区;

·分别以宋忠文公祠和西石寺为依托,形成两个文化游览片区:围绕宋忠文公祠,形成历史名人和乡俗文化主题游览区,西石寺则打造成宗教文化游览景点;

·发展远期,在行政上将十六都调整到铜钹山镇,作为外围旅游接待中心,在旅游产业发展上将关里水库和东岩纳入铜钹山旅游区的产业发展布局中,作为西北部的一个乡村文化游憩地。

第二十四条 功能布局

㈠岭底旅游服务中心

本中心划分为游客中转区、综合服务区和休闲度假区等三个功能区。

1、游客中转区

⑴位置范围

位于岭底西部,主要包括北部滨水区域的开阔地。

⑵功能定位

旅游服务、交通中转等。

2、综合服务区

⑴位置范围

位于岭底街道内。

⑵功能定位

商业、住宿、餐饮、娱乐等。

3、休闲度假区

⑴位置范围

位于岭底街区西面的张家山。

⑵功能定位

度假、会议等。

4、主要项目与设施

游客中转区:旅游服务中心、游船码头、停车场、旅游商场等。

综合服务区:特色商业街、滨水休闲街、山货市场、休闲广场、住宿与餐饮设施等。

休闲度假区:度假村、游船码头、索桥等。

㈡军潭综合管理中心

军潭综合管理中心共分为旅游服务区、综合管理区和生态休闲区等三大功能区块。

1、旅游服务区

⑴位置范围

位于军潭村,依托现有村镇,适当向东、向北延伸。

⑵功能定位

旅游接待、服务咨询、旅游购物等。

2、综合管理区

⑴位置范围

位于军潭村的东北部。

⑵功能定位

行政管理、经营管理等。

3、生态休闲区

⑴位置范围

位于军潭的西部区域。

⑵功能定位

观光、休闲等。

4、主要项目与设施

旅游服务区:特色美食街、旅游咨询中心、住宿接待设施等。

综合管理区:行政中心、停车场等。

生态休闲区:休闲庄园、生态果园等。

㈢九仙山观光片区

九仙山片区共分为九仙山城堡古迹游览区、白花岩地质宗教游览区、高阳红色文化游览区、八仙下棋山地休闲区和石溪乡村体验区等四个功能区。

1、九仙山城堡古迹游览区

⑴位置范围

位于片区北部,以九仙山为中心,包括荒山、石蓬和焦坑等地。

⑵功能定位

风光游赏、古迹探寻等。

2、白花岩地质宗教游览区

⑴位置范围

位于九仙山片区的南部,主要包括白花岩、广福寺、九仙山石林等。

⑵功能定位

观光、游憩、朝拜、接待等。

3、高阳红色文化游览区

⑴位置范围

位于九仙山片区的西面,主要包括高阳、红军岩、红军峡等区块。

⑵功能定位

革命纪念、综合接待等

4、八仙下棋山地休闲区

⑴位置范围

位于九仙山片区的东南部,主要包括八仙下棋、徐家田等地块。

⑵功能定位

游憩、接待等。

5、石溪乡村体验区

⑴位置范围

九仙山片区北部,主要包括石溪、里坞寺、石蓬、焦坑等地。

⑵功能定位

游憩、接待、观光等。

6、主要项目与设施

九仙山城堡古迹游览区:九仙山、九仙山城堡、象形石游廊、寿湖、聚义水寨、山寨人家、归隐庄等。

白花岩地质宗教游览区:广福寺、天星门、白花岩、石林等

高阳红色文化游览区:苏维埃革命旧址、红军岩、红军峡、英雄碑等。

八仙下棋山地休闲区:八仙棋盘、桃里人家、象形石系列等。

石溪乡村体验区:游客服务中心、农家旅舍、休闲田园、劳动基地等。

㈣九仙湖休闲娱乐片区

根据实际情况,共分为综合服务区、休闲度假区、立体观光休闲区等三个功能区块。

1、综合服务区

⑴位置范围

位于九仙湖的东北岸,军潭山与龟寿山之间。

⑵功能定位

综合服务、休憩、交通中转等。

2、休闲度假区

⑴位置范围

位于九仙湖水域的西部,主要包括靠近霞雾岭的水域及其沿岸的林地、荒地。

⑵功能定位

度假、游乐、亲水等。

3、山水观光休闲区

⑴位置范围

位于九仙湖主体水面,从九仙湖大坝到猴孙潭之间的水面及其沿岸的观景制高点。

⑵功能定位

观光、水上交通等。

4、主要项目与设施

综合服务区: 游船码头、游客中心等。

休闲度假区:望湖山庄、湖景别墅、露天浴场、水上公园、垂钓长廊等。

立体观光休闲区:水上广场、龟寿山、军潭山、城堡山寨、猴孙潭水上人家等。

㈤铜钹山尖探险体验片区

根据地形特征和面积范围,共分为小丰古道游览区、平溪徒步探险区、山尖观光区和原始森林保护区等四个功能区块。

1、小丰古道游览区

⑴位置范围

位于小丰村及其周边地带,主要包括小丰通往福建的古商道。

⑵功能定位

风情体验、综合服务等。

2、平溪徒步探险区

⑴位置范围

位于铜钹山片区的西北部,包括平溪、双溪,以及小丰的部分区域等。

⑵功能定位

探险、狩猎、徒步等。

3、山尖观光区

⑴位置范围

位于旅游区南部,以铜钹山尖为主体,包括黄莲山、青草湾等。

⑵功能定位

徒步、登山、观光等。

4、森林保护区

⑴位置范围

位于铜钹山原始森林保护区内。

⑵功能定位

生态保护、科考等。

5、主要项目与设施

小丰古道游览区:小丰驿站、古商道等。

平溪徒步探险区:仙峰岩瀑布、户外营地、平溪探险基地等。

山尖观光区:铜钹山尖、宿营地等。

原始森林保护区:环境检测站。

㈥七星湖高山平湖游览片区

分为综合服务区、水上观光区、森林休闲区等三个功能区。

1、综合服务区

⑴位置范围

位于大丰和七星村。

⑵功能定位

旅游服务、经营管理、住宿接待等。

2、山水观光区

⑴位置范围

以七星湖水库为中心,包括周边的山林。

⑵功能定位

水上观光、滨水休闲、水上交通等。

3、主要项目与设施

综合服务区:大丰源山庄、摄影家俱乐部、酒斋村、篝火广场、渔歌湾等。

山水观光区:水上画舫、滨水休闲林、宿营地、紫竹林、枕水人家、游船码头等。

㈦古树名木科普片区

分为综合服务区、珍稀植物保护区和山村休闲区三个功能区。

1、综合服务区

⑴位置范围

位于下庄坑、记塘坞,及其周边区域。

⑵功能定位

古树名木保护、观光等。

2、珍稀植物保护区

⑴位置范围

位于下庄坑、记塘坞。

⑵功能定位

古树名木保护、科普、观光等。

3、山村休闲区

⑴位置范围

位于过竹洋,及其周边区域。

⑵功能定位

古树名木保护、观光、接待等。

4、主要项目与设施

综合服务区:家庭旅馆、农家饭店、古树名木保护站等。

珍稀植物保护区:珍稀植物园、珍稀植物苗圃等。

悟道尖宗教文化片区

分为悟道尖道教文化区、石人乡村游憩区、大东坑山地观光区等三大区块。

1、悟道尖道教文化区

⑴位置范围

位于悟道尖和上加尖,以山上两处寺庙为主。

⑵功能定位

朝拜、观光等。

2、石人乡村游憩区

⑴位置范围

石人村。

⑵功能定位

接待、游憩等。

3、大东坑山地观光区

⑴位置范围

位于大东坑及其周边区域。

⑵功能定位

观光、接待等。

4、主要项目与设施

道教文化区:悟道尖、上加尖等。

乡村游憩区:家庭旅馆、农耕园等。

环岭底休闲度假片区

根据这一片区的地形特色,共分为条铺休闲度假区、千工岭漂流休闲区、交溪生态乡村游览区和下寺景观房产区等四个功能区。

1、条铺休闲度假区

⑴位置范围

位于岭底的西北面,主要包括铜钹湖、条铺口、菜篮顶等地。

⑵功能定位

度假、居住等。

2、千工岭漂流休闲区

⑴位置范围

位于岭底的东南面,沿溪流而上到岭底电站水坝。

⑵功能定位

漂流体验、山水观光等。

3、交溪生态乡村游览区

⑴位置范围

位于岭底的西南面,主要包括岭底到交溪之间沿溪的谷地及山林。

⑵功能定位

观光、休闲等。

4、下寺景观房产区

⑴位置范围

位于岭底的西南面,主要包括寺坑的谷地及两侧山地。

⑵功能定位

休闲、房产等。

5、主要项目与设施

条铺休闲度假区:月亮湾、百竹园、乡村别墅、新农村示范点、菜篮顶等。

千工岭漂流休闲区:曲溪漂流、生态山村、大地景观等。

交溪生态乡村游览区:观光农园、生态走廊、森林浴场、生态畜禽养殖场、古酒酿造品尝园、果蔬加工园、竹藤工艺作坊等。

下寺景观房产区:景观房产等。

家潭乡俗文化片区

这一片区划分为西石寺宗教文化区和宋忠文公祠乡俗文化区等两个功能区。

1、西石寺宗教文化区

⑴位置范围

位于家潭的西部,以西石寺为中心,包括周边地区。

⑵功能定位

宗教朝拜、观光等。

2、宋忠文公祠乡俗文化区

⑴位置范围

位于家潭,以宋忠文公祠为中心,包括周边的村组、田园和十五都港。

⑵功能定位

观光、休闲等。

3、主要项目与设施

西石寺宗教文化区:西石寺等。

宋忠文公祠乡俗文化区:宋忠文公祠、乡俗文化广场、景观田园、休闲农家等。

第二十五条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思路

·突出旅游区土地利用的重点与特点,明确用地功能,扩大风景游赏用地;

·保护各类风景游赏用地、耕地、林地和水源地;

·综合分析各地块的特色,确定各地块的使用功能与性质;

·因地制宜地调整土地利用方向,发展符合旅游区特征和要求的土地利用方式与结构。

土地利用分配

1、风景游赏用地

规划将旅游区内林相、季相相对较好的水面周围部分用地、九仙山、悟道尖等地块作为风景点建设用地,共约12.52km2

2、游览设施用地

规划在铜钹山镇区岭底及军潭规划主要的游览设施用地,同时,在各片区内的主要旅游接待点规划适量的游览设施用地,共约1.28km2

3、居民社会用地

规划保持现有的居民社会用地基本不变,通过规划引导居民选择理想的居住地,共约3.13km2

4、交通与工程用地

主要包括旅游区内道路、交通设施、工程设施等用地类型。这一部分用地规划约0.57km2

5、林地

规划对林地加强保护力度,严禁砍伐森林。旅游区林地规划面积共约236.92km2

6、园地

园地是指旅游区内用于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作物的土地。规划面积约3.53km2

7、耕地

其中包括了菜地、旱地、梯田、水浇地和其他耕地。这类用地在旅游区占了一定的面积,以国土部门的土地利用规划为依据,对基本农田进行绝对性保护,规划面积约5.62km2

8、水域

铜钹山旅游区内有四个水库,水资源丰富,拥有大面积的水域,总面积约5.50km2

9、其他用地

指以上各类用地类型之外的土地,面积约26.33km2

旅游区土地利用分配详见表7—1

71:铜钹山旅游区土地利用平衡表

序号

用地代号

用地名称

面积(km2

占总用地(%

人均(㎡/人)

备注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00

合计

总规划用地

295.40

295.40

100

100

13427.2

13427.2

01

风景游赏用地

0.48

12.52

0.16

4.24

21.8

450.4

增加

02

游览设施用地

0.05

1.28

0.02

0.43

2.3

46.1

增加

03

居民社会用地

1.84

3.13

0.62

1.06

83.6

112.6

控制

04

交通与工程用地

0.52

0.57

0.18

0.19

23.6

20.5

改善

05

林地

223.96

236.92

75.82

80.20

10180.0

8522.3

保护

06

园地

0.82

3.53

0.28

1.20

37.3

127.0

增加

07

耕地

6.24

5.62

2.11

1.90

283.6

202.2

保护

08

水域

5.50

5.50

1.86

1.86

250.0

197.8

保护

09

其他

55.99

26.33

18.95

8.91

2545.0

947.1

缩减

备注

2006年,现状总人口2.20万人,均为当地居民。

2020年,规划总人口2.86万人。其中:游人3000人次/日,职工2000人,居民2.36万人。

第二十六条 旅游容量测算与控制

旅游容量测算

铜钹山旅游区的旅游容量测算主要采用面积法,按风景游赏用地的面积进行测算,具体测算方法参见说明书中的相关内容。

铜钹山旅游区的年适游天数为270天,则旅游区的年游人容量为:

日游人容量×年适游天数=25250人次/天×270/年≈680万人次/

旅游区面积较大,各景点的吸引力差异较大,在实际中游人分布不均匀,取0.6的不均匀分布系数,则旅游区的实际年游人容量为:

680万人次/年×0.6=408万人次/年。

居民容量预测与控制

目前旅游区内总现状总人口约2.2万人,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严格控制旅游区内的常住人口规模。

旅游区位于山区,随着今后上饶及广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预计每年将有5‰的人口迁出旅游区内,在旅游区开发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将有一定的旅游从业和经商人员迁入旅游区,年增长率约为3‰,当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10‰,则旅游区内的常住人口净增长率约8‰,到规划期结束,旅游区内的常住人口约为2.56万人,其中:居民约2.36万人,旅游从业人员和职工约2000人。

旅游区总人口规模预测

铜钹山旅游区的总人口主要包括外来游人、服务职工、当地居民三类人口,根据上述分析,到规划期末,旅游区内的服务职工约为2000人,当地居民约为2. 36万人。通过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到规划期末,旅游区的年游人接待总量约为108万人次/年,年适游天数为270/年,则旅游区的日游人接待量约为4000人次/天。

综合上述分析,到规划期末,铜钹山旅游区的总人口容量为:

游人年接待量约为:108万人次/年,4000人次/天;

服务职工约为:2000人;

当地居民约为:2. 36万人。



第六章 风景游赏规划

第二十七条 景观特征分析与景象展示构想

1、景观特征分析

铜钹山旅游区旅游资源以自然山水为背景,以大山文化为主题,以原始森林、溪流、瀑布、丹霞、田园风光为载体。整个旅游区景观具有连贯性,以九仙湖与七星湖为依托形成的水景景观廊道,以九仙山、铜钹山尖、悟道尖为主体形成的山地景观片区,贯穿了整个旅游区,旅游景观从清奇到秀美到雄壮,形成丰富的景观组合。

2、景象展示构想

对于丹霞地貌景观,应当重点展示丹霞崖壁“雄”、“险”、“奇”,丹霞幽谷“幽深”、“清静”及其不同尺度的组合形态等突出特点。

对于分布于旅游区内形态各异的象形山石,设置合理的观赏地点和角度,使游客能形象地体会到其中的景观意向,引导游客充分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

对于原始森林,充分展示原始森林的原生态环境,表现原始森林丰富多彩的物种和原生态环境。

对于村落和梯田,重点展示赣东北山区人民的生活景象,突出山区居民“靠山吃山”的生活特点,包括山区建筑的风格、取材,农业种植的方法,以及地方的风俗习惯等。

对于文化遗址,重点在于保护与修缮,在保护与修缮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展示,让游客简明地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第二十八条 风景单元组织

组织原则

·依据资源内容与规模、景观特征分区、构景与游赏需求等因素进行组织;

·使游赏对象在一定的结构单元和结构整体中发挥良好作用;

·为各景物间和结构单元间相互因借创造有利条件。

组织布局

根据铜钹山旅游区旅游资源特征与分布特点,旅游区共组织九仙山——白花岩丹霞宗教景观单元、九仙湖水上风光单元、铜钹山尖原始森林景观单元、七星湖高山平湖景观单元、悟道尖宗教文化景观单元和下庄坑古树名木景观单元等六大旅游景观单元。

第二十九条 游线组织规划

“树”状游线

1、组织方式

通过对整个旅游区的全面建设,形成北翼、东南翼、西翼三个旅游发展翼,分别形成三个大环线,通过区内的主要公路,向四周发散,形成树状的总体游线格局。

2、游线形式

根据不同分区内的旅游开发控制强度,结合地形特点,在各片区内设计不同等级和功能的汽车、漂流、自行车、徒步等多样化的旅游线路体系。

北翼游线

1、组织方式

东北翼主要包括九仙山、九仙湖和家潭,在外高阳打通隧道直接连接九仙湖和九仙山,形成军潭——石溪——高庄——高阳的外部大环线,在内部根据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形成白花岩——九仙山石林——八仙下棋——九仙山——苏维埃遗址(红军岩)的内部小环线,另外,在九仙湖形成一条水上游览线路,连通条铺,军潭和家潭之间的游览线路依托主干道组织。

2、游线形式

外部大环线主要用汽车作为交通工具,通过大环线可便捷地到达每一个服务基地;内部游览环线可采用汽车、步行、骑马等多种交通方式,组织内部游览;九仙湖水上游线采用游船、快艇等水上交通工具组织水上风光游览。

东南翼游线

1、组织方式

东南翼主要包括七星湖、铜钹山尖和下庄坑等地,规划开通三个小环线:记塘坞——下庄坑——过竹洋、千工岭——七星湖——大丰——寺坑、小丰——铜钹山尖——平溪——新岭塘。三个环线分别贯通三个片区的游览区域,环线之间通过公路或水路衔接。

2、游线形式

三个环线均采用车行、步行相结合的交通方式,以车行为主,步行为辅,其中七星——大丰源段可采用水上游船的方式组织,千工岭——岭底段可采用漂流的形式组织。

西翼游线

1、组织方式

西翼游线主要包括大东坑、悟道尖、上加尖和石人等地,结合乡村公路建设,规划石人——悟道尖——叶家的大环线,同时向南延伸到大东坑、向北延伸到上加尖,形成两条分支游线。每一个主要区块内,形成自身的内部游览环线。

2、游线形式

外部大环线以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组织游览,串联各区块之间的关系;各区块内部的游览环线主要通过步行、骑马等交通方式组织游览系统。

旅游交通出入口与游览管理规划

1、旅游交通出入口

铜钹山旅游区的旅游交通出入口近期仍设置军潭方向一个出入口,在规划远期,通过旅游区的全面建设,增加石溪、木城关和下庄坑三个出入口,共形成四个出入口,其中木城关和下庄坑两个出入口直接与福建省连接。

2、游览管理

铜钹山旅游区涉及面积较大,景区(点)的分布较散,在近期规划采用分别管理的方式,已开发的景区(点)各自单独售票,独立管理,以节省管理成本。旅游服务中心以岭底为主,军潭为辅。

在规划远期,整个旅游区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提升后,旅游区的游览门票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售票,各景区(点)分别验票,通过旅游服务中心统一控制各景区(点)的门票管理。旅游服务中心以军潭为主,岭底为辅,部分管理服务设施逐渐向十六都发展。

游线主题设计

1、游线分类

铜钹山旅游区内的游览线路根据游览内容的特色,可分为以下几类:水上观光游线、山地观光游线、文化探寻游线、生态体验游线、森林探险游线等五类游线。

2、游程安排

·一日游线:一日游程主要是观光旅游,主要游览旅游区内最具代表性的景区和景观,一般观光旅游者在一天之内可游览九仙山和九仙湖两个景区;

·二日游线:二日游线主要包括观光旅游、文化探寻旅游和生态体验旅游等类型。可游览除铜钹山片区外的大部分景区和景观,住宿地安排在岭底或军潭;

·三日游线:在三天内可游览铜钹山旅游区内的所有景区和景观资源,主要是观光+度假、探险、观光+文化探寻等类别的旅游活动,住宿地可分别在军潭、岭底、大丰源、小丰、石人等旅游服务基地选择;

·三日以上游线:三日以上的游程一般是特种旅游,主要包括探险、科考、文化调查等具有特殊目的的旅游活动,住宿地根据实际情况在旅游区内各旅游服务基地选择。

第三十条 典型景观规划

㈠景观主题演绎

铜钹山的景观规划在历史文化、生态情调与地质环境的主题演绎上强调“人文演绎”、“意境生成”、“建筑选址布局”、“ 建筑造型”、“环境表达”、“业态组织”六个方面,通过把握“文态、神态、势态、形态、生态和业态”等六态,来衔接总体与局部的关系。

生态景观规划

1、植物景观规划

维护旅游区内的原生种群和区系,严格保护境内的古树名木和现有的大树,培育地带性树种和特有的植物群落。重点保护下庄坑、高庄等地的古树名木,主要包括红豆杉、古柳杉、古银杏、古桂花王等,并通过规划,加大红豆杉林的保护与培育力度,形成自身的地域特色。

2、动物景观规划

在植物景观保护的基础上,满足野生动物对栖息地的基本需求,包括:食物、水、庇护场所、领域等需求。提高景观异质性和景观多样性,以提高野生动物种类的多样性。

3、水域景观规划

湖泊景观

主要位于十五都港沿线的九仙湖、铜钹湖、七星湖(包括岭底电站的水面),均为建造水电站形成的人工湖泊。

溪涧景观

通过对溪流河床的保护、整治,沿溪种植高大乔木,在开阔处形成休憩节点,结合游览步道,在溪间设置汀步、跌水等景观设施。

瀑布景观

利用地形高差,开渠引水,在视线较好的主要游览线路上形成瀑布景观,通过水声、水色、水形三方面营造山间美景。

建筑景观规划

维护旅游区内一切有价值的原有建筑及其环境,严格保护文物类建筑,保护有特点的民居、村寨和乡土建筑及其风貌。

旅游区内的各类新建建筑,应服从风景环境的整体需求,不得与自然环境相冲突,在人工与自然协调融合的基础上,创造建筑景观和景点。

建筑布局应因地制宜,充分顺应和利用原有地形,尽量减少对原有地物和环境的损伤或改造。

丹霞地貌景观规划

铜钹山旅游区内的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九仙山和九仙湖两个区域内,在旅游开发与利用过程中,严禁任何山体开挖的破坏行为。

对于分布于旅游区内形态各异的象形山石,通过合理的规划,设置合理的观赏地点和角度,使游客能形象地体会到其中的景观意向,引导游客充分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

第三十一条 “铜钹山十景”策划

根据铜钹山旅游区内的主要资源特色,结合环境特征和文化背景,策划“铜钹山十景”,作为铜钹山旅游区的景观标志,进行推广。“铜钹山十景”为:石林夕照、赤岩梵音、城堡明月、小丰遗韵、杉岭清风、铜钹雾霭、平湖天籁、山尖悟道、条铺烟雨、银盘青螺。



第七章 保护培育规划

第三十二条 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指导思想

以保护为前提,协调处理好保护培育、开发利用、经营管理之间的有机关系。通过对各类资源的调查、分析,确定保育类别和等级,形成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较为完善的保护开发体系。

2、规划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保持环境原生性原则;

·保护培育、开发利用、经营管理有机协调原则;

·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原则。

第三十三条 保护级别的确定

保护级别的划分以景源价值及区域重要性为依据,有重要景物、景源分布的重要区域划为一级保护区;将次要景物、景源、水域及其周边区域划为二级保护区;在旅游区范围内,将以上各级保护区之外的区域划为三级保护区。

·规划将铜钹山原始森林区、七星湖上游林区、下庄坑珍稀植物园区划为一级保护区;

·将七星岭片区、悟道尖片区和九仙湖片区划为二级保护区;

·将岭底及其周边区域、九仙山、军潭,以及在旅游区范围内,以上各级保护区之外的区域划为三级保护区。

第三十四条 保护措施

1、一级保护区

在该区域内,严禁建设与风景无关的设施,不得安排住宿床位,机动交通工具不得进入该区域,停车场应设置在一级保护区范围之外。

森林保护:一级保护区内进行全面封山育林,严禁任何人工采伐、开山采矿、采石、修筑小水电工程,以及建设有污染项目工程等行为。

大气保护:一级保护区内的居民不得使用煤或木材等作燃料,严禁机动车进入保护区范围内。

2、二级保护区

在该区域内,可进行适度的资源利用行为,适宜安排各种游览欣赏项目,可考虑少量安排住宿等旅游服务设施,但必须限制与风景游赏无关的建设,考虑机动交通工具的进入,但应对其数量进行严格限制。

森林保护:二级保护区内进行全面封山育林,严禁随意人工采伐、开山采矿、采石以及建设有污染项目工程等行为。

大气保护:二级保护区内不得使用煤或木材等作燃料,严禁尾气排放不合标准的机动车、船进入保护区范围内。

水体保护:九仙湖、铜钹湖、七星湖及其上游溪流的水体的保护工作要以与水体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加强管理,严格执行。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建立,控制主要入湖污染物排入总量,保持生态环境的协调,严禁固体污染源进入湖面或裸露野外。

3、三级保护区

重点进行生态养护,严禁开展对环境保护不利的活动,并采用必要的技术措施与设施,对已被破坏的山体和植被进行恢复。可以准许原有土地利用方式与形态,可安排旅游设施,可以安排有序的生产、经营管理等设施,但应分别控制各项建设的规模、内容以及建筑风貌。

森林保护:三级保护区内进行全面封山育林,严禁破坏性人工采伐、开山采矿、采石以及建设有污染项目工程等行为。

大气保护:三级保护区内严格控制煤或木材等燃料的使用,控制机动车、船进入保护区范围内的数量。

第三十五条 保护管理措施

铜钹山旅游区旅游资源特色是青山绿水共同组成的自然环境,如果这一特色资源在旅游开发中受到破坏或损失。其旅游价值就必然会降低。旅游区开发的目的必须是更加美化环境,保护环境,更加突出环境的旅游特点。把环境建设和保护放在首位,用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去规划、开发建设和旅游管理。

1、污水处理

    铜钹山旅游区的水体构成一般是由快速流动的山区河流变成十分缓慢的水库,水体对污染物的自净能力大大降低,因此水质保护十分重要。

   旅游区开发以后,每天有相当量的游客在旅游区内食宿,且相当集中,因此污水排放量会增加,集中排放的污水如果不处理必然使水体难以自净。为了防止水库水质受到污染,规划用污水排放管将核心游览区域的污水经净化达标后集中排放到大坝以下。

岭底是镇政府所在地,有相当多的人口集中居住。岭底是旅游区未来的服务中心之一,且位置处于七星湖和九仙湖之间,对这个地方的污水排放应严格管理,尤其要防止生活以外的污水排放(如饲养场和加工厂等污水的排放)。农家的污水也应全部排到家中的粪水池中,供农作物施肥用。

2、旅游区垃圾处理

由于人口相对集中居住,再加上游客增加,旅游区内的垃圾和生活废品必须增多,为了控制垃圾污染,在各景点及游览线路两旁设专用的垃圾投放桶,由专管人员将垃圾收集起来,运到旅游区内的垃圾中转站进行统一处理,为了防止山区空气污染,禁止焚烧垃圾。

3、防止空气的污染

按照国内外有关资料分析,每人每天需390400平方米的森林面积,才能保证对氧气的供应和对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的净化,确保空气新鲜。铜钹山旅游区周围的林地面积广阔,能充分满足游客对新鲜空气的需求。但旅游区内山高谷深的地形条件,不利于污染空气的扩散,一旦空气被污染就很难净化。规划在旅游区内严格控制燃煤,包括服务中心,农家休闲设施和集中居住的居民都不能燃煤,更不允许用煤烧砖、烧瓦或其它生产性燃煤。对过去烧山垦地的行为更要严加禁止。

4、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①自然林的保护

    在景区建设中要保护好现有林地,不能砍伐已成林的乔木。道路和景点等建筑物选址时,要避开成林地的开挖。在施工过程中能绕道的就尽可能绕道,能保留的树一定要保留,尤其是生长在山顶或石崖上的风景树,更应重点保护。为了保护水库的水源和水质,保护铜钹山区的整体自然环境,对水库集水区内的林地应加以保护,禁止砍伐。山花开放时应禁止游客摘花损树。

    ②人工栽种观赏树

    在旅游区的游览小路、农家休闲设施、景区服务中心、公路和上山的小路两旁,人工栽种一批能适宜当地生长的观赏树,如香樟树等,使景区道路都在林荫之下,使景区环境则更加优美。

    ③野生动物的保护

旅游区内有多种野生动物,在旅游区内要禁止狩猎活动(铜钹山专项旅游项目除外),要教育游客和当地村民爱护野生动物,制止村民的狩猎行为。水库中的渔类为自然生长(为保护水质,不允许人工养殖),要禁止电激和炸鱼等打鱼行为。

5、防止土尘的污染

旅游区内的多数公路都是盘山而建,路况很差,雨天和晴天都会造成对环境的影响,雨天车辆经过时泥水四溅,晴天则是尘土飞扬。这种现象与旅游环境是不相符的,规划对这部分公路进行整理,硬化路面,并且加快对路两旁的绿化,路旁10米内不能有耕地,道路两侧依地形种植绿化树。

旅游区内现有大量村民,经常有各种建筑活动,常将弃土和废料随意堆放,甚至倒在公路上,污水也四处流淌。因此要教育村民保护旅游环境,意识到旅游开发给他们带来的益处,并监督他们文明施工。

第三十六条 保护管理措施

·以立法或政府令形式,保证保育规划的具体实施,使现有景观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

·设立相应的旅游资源管理机构,依法加强管理;

·加强对现有居民点的控制和管理,严禁乱扩、乱建以及其他破坏旅游区的行为;

·加强宣传力度和处罚措施,提高居民和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

·旅游区内的建设活动严格按规划进行,严防管理人员以牺牲旅游区利益来谋取私利。

·在九仙湖景区设垃圾中转站,景区产生的生活垃圾及时清运,避免在湖滨任意堆放。

·成立旅游环境监察大队,依据主管环境保护部门的委托依法对辖区内单位或个人执行环境保护法规的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并按规定进行处理。



第八章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第三十七条 游客服务中心规划

1、服务中心分级规划

旅游区内服务中心分为三个级别,一级服务中心主要保证旅游区的全面后勤供应和接待,服务半径辐射整个旅游区,二级服务中心主要针对于主要地块内的游览活动,服务半径一般在本区块内,三级服务点则灵活设置,为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提供方便。服务中心分级和设施配置规划详见表8—1

81铜钹山旅游区游客服务中心一览表

分布地区

服务中心数

建设期

一级

岭底

1

近期

2

军潭——家潭

1

近期

二级

高阳

1

近期

8

高庄

1

近期

石溪

1

中远期

霞雾岭

1

中近期

大丰

1

中远期

小丰

1

中远期

石人

1

中远期

大东坑

1

中远期

三级

根据需要设置

——

——

——

2、服务中心布局与建设规划

旅游区内以使用方便和功能需要为原则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共设2个一级服务中心,分别位于岭底和军潭——家潭。原则上每一个主要区块都设有二级服务中心,共8个,分别位于高阳、高庄、石溪、霞雾岭、大丰、小丰、石人和大东坑等地。三级服务点分布于各景区内的游线上,以方便、实用和美观为原则,灵活布置。

第三十八条 住宿及餐饮服务设施规划

住宿设施规划

铜钹山旅游区规划期内近、中、远期三个阶段末期住宿业接待规模分别达到51021604580张床位。

8—2:铜钹山旅游床位测算表

游人量

(万人次)

留宿率(%

人均停留时间(晚)

床位数平均利用率(%

全年可游天数(天)

床位需求量(张)

2010

32

30

1

70

270

508

2015

68

40

1.5

70

270

2158

2020

108

40

2

70

270

4571

注:床位数中含农家接待床位和帐房接待床位

按照“适度超前,合理布局、功能完善、突出特色、提高档次”的发展思路,着力建立以度假宾馆为主体,以生态别墅、经济旅馆和特色旅馆等为补充,规模适度、档次组配合理的住宿设施结构体系。

·以岭底作为旅游服务中心,在九仙山、九仙湖等片区内,重点建设商务型、会议型和度假型酒店;

·在军潭综合管理中心和石溪等地,主要建设大众型的住宿宾馆,重视规模接待能力;

·规划中期内,规划于岭底和军潭各规划三星级以上酒店一座,其他旅游景区(点)可根据当地旅游发展需要,发展一批经济型旅馆、度假山庄和基本功能齐备、卫生舒适的青年旅社、汽车旅馆等特色旅馆和经济型旅馆。

餐饮设施规划

餐饮服务网点的布局应力求合理,主要餐饮设施设置在旅游区核心范围以外的水库下游区域军潭和家潭,旅游区中心范围内严格限制旅游餐饮的发展规模,以满足必要的接待需要为准。具体规划如下:

·在军潭建特色餐饮和风味小吃街,作为服务设施的同时,也是当地的一道特色景观和游览点;

·岭底集镇的餐饮设施规模应严格限制,不得建设大规模的餐饮街,以中小型餐厅为主;

·在各景区内或附近开发建设小型餐饮网点,以当地特色菜肴、风味小吃、农家餐饮为主;

·旅游区的西部片区、北部的九仙山片区和南部的七星、大丰、小丰等区域的餐饮设施以农家餐饮接待为主;

·南部的铜钹山原始森林区域内禁止设置任何餐饮设施。

利用旅游区内农副产品资源的优势,建立铜钹山旅游区旅游食品供应基地,发展绿色食品,特别是野菜系列和无公害食品系列,形成铜钹山旅游区的生态餐饮特色。

第三十九条 旅游商品规划

铜钹山旅游区充分发挥其地方资源特色,在旅游政策和旅游管理部门的正确引导和规范管理下,结合手工艺品、土特产品开发,推出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拳头旅游商品,提高旅游景观价值和市场吸引力。

随着整个旅游区旅游业的发展,可有步骤、有计划地丰富铜钹山旅游商品,推动铜钹山购物旅游的启动和发展。同时,配合景点开发建设,开发新的旅游商品。

第四十条 标识系统规划

为了便于旅游者在旅游区内开展旅游活动,提高铜钹山旅游区内景区(点)的旅游服务质量以及游客的满意度,应在各景区(点)按照国家颁布的GB10001标准(公共信息标志用符号标准)新建或完善各种公共信息标志(识)物。



第九章 专项配套规划

第四十一条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对外交通规划

旅游区与县城方向的道路交通在现有的交通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景观化改造,规范道路沿线的村庄建筑布局和建筑风貌,加强沿线绿化建设。

在规划中远期,结合国家“十一五”规划修建的京台高速(北京——台北)黄衢南段和宁上高速(宁德——上饶)广丰段的开通,进一步改善旅游区的外部交通条件,规划开通铜钹山经木城关、下庄坑通往福建省方向的出省通道,道路等级达到三级公路的要求。

内部交通规划

1、道路网络及分级

旅游区内部交通系统以现有公路为依托,构成树状路网。在现有道路的基础上,规划新建军潭——沙溪——石溪、木城关——恩担——高庄——(天星门)、徐家田——木城关三条车行道路;根据旅游区发展计划,逐步改造军潭——江山岭头(老路),经恩担通往岭底、岭底——小丰——平溪(包括寺坑段,形成环线)、七星村——下庄坑、条铺——石人——铁家山——叶家——大东坑(形成环线)、石溪——里坞寺——徐家田、军潭——荒山等路段,路面标准达到四级路以上,部分路面可不硬化,不求直,但要求平坦、防尘。

道路按交通重要性分为两个类别:军潭——岭底——大丰和岭底——木城关的道路为旅游区一类路,按三级路标准修建、改造,其余道路为旅游区二类路,按三——四级路标准修建、改造。

2、红线宽度

旅游区一类路红线规定按原有交通规划中的相关规定执行,路面宽9m;旅游区二类路红线宽12—16m,路面设计宽度为5—7m;各景区内主要游路宽1.5——2.5m

旅游区内的道路建设应严格执行道路红线规定,严禁在道路红线范围内进行违章建筑活动,通过红线范围内的绿化等景观元素,使景区道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减至最小。

3、停车场与游船码头

根据游览组织的需要,旅游区内规划15处景区内部停车场、3处社会停车场、11处游船停靠码头。

4、旅游车站

规划在岭底、军潭各建一个旅游交通车站,并在旅游区内各主要村庄和景点设置旅游公交车站。

5、交通容量设定

·公交汽车:旅游区内的公交汽车可利用现有的城乡交通班车,根据实际情况更换部分新车,改善乘车条件;

·出租汽车:旅游区内的出租汽车可直接利用广丰现成的出租车;

·游船:规划期末游船拥有量为360-400座,其中快艇160—180座、游船200—240座、自划艇80—100座。近期游船拥有量约为150—180座,其中快艇30—40座、游船90—100座、漂流艇30—40座;

第四十二条 给排水规划

供水规划

1、供水规模与水源规划

供水量测算依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结合旅游区的性质和特点,岭底、军潭、家潭三地用水规模为6500m3/日。

其余片区和服务点供水量根据实际需要就近取用泉水或水库水经净化处理达标后供给。

旅游区供水水源为位于千工岭的岭底水库,水厂位于岭底东北面的广头村。

2、给水管网布置

旅游区分片区供水,各片区供水管网相对独立。

岭底、军潭、家潭的供水系统由高位水池引出,沿山体与镇区道路布置供水主干管,管径为DN400

其余各服务中心、服务点用水采用独立设置的高位水池供水。

3、水源保护

·加强水源水质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污水排放标准;

·进行水体污染调查研究,建立水体污染监测网,及时掌握水体状况和各种有关物质的动态,便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对水源的污染;

·在保护区内禁止破坏水源涵养林、护岸林或者与水源保护相关的植被;禁止倾倒工业废渣、生活垃圾、粪便及其它废弃物;禁止载有有毒有害物质、油类、粪便而无防渗、防溢、防漏设施的船只和车辆通过旅游区水源保护区。

排水规划

1、污水处理规划

旅游区内的污水排放量以给水总量的80%计算,则岭底、军潭、家潭的污水排放量为5200m3/日。

在家潭建污水处理站,污水须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排放,污水处理规模以整个旅游区污水排放总量的80—85%计。旅游区内其余各服务中心、服务点内独立设置氧化塘,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2、排水管网布置

岭底、军潭、家潭三地敷设排水管网,按规划一次建成分流制排水管网,沿主要道路敷设。

第四十三条 电力电信工程规划

1、电力规划

铜钹山旅游区用电负荷近期为2000万千瓦,远期4000万千瓦;

规划沿用原有的电力供电系统,在各级服务中心增设10KV开闭所。

2、电信规划

铜钹山旅游区通信规划应满足信息服务的快速、高效、广域的目标要求。结合城市通信规划,建立和形成具备交换、传输、通讯、宽带、移动电话、有线电视、邮政等功能的资源型综合通信网络系统。

旅游区内旅游设施和居住区的电话容量以远期最高需求量为标准规划,预计旅游区内固定电话容量约为12000门,在旅游区内全面覆盖移动通信信号。

在军潭和岭底分别设立电信光电接点,在集镇和主要服务点内的商业、文化娱乐设施及集散广场等人流集中的位置设置一定数量的公用电话亭。

3、管线规划

旅游区内岭底、军潭、家潭等主要地块电力电信管网统一沿路敷设,在镇区内形成环状管网体系,到主要服务点的管线从集镇或就近引入,管线沿路敷设。

旅游区内对旅游交通量较大和景观集中地段的电力电信线采用地下敷设的方式,位置较偏僻、规模较小的居民点则采用架空线路的方式。

第四十四条 消防与安全系统规划

1、消防站布局

规划在旅游区内设一个消防站,位于军潭,以便对旅游区内的消防火灾作出迅速反应,消防站按照标准普通消防站标准建设,占地面积约600㎡。

2、消防给水及管网

考虑到旅游区内集镇规模不大,集镇内的消防给水管网与生活给水管网共用,其余地方的消防给水就近取用河水。

3、消防通讯

规划在消防基地设立消防报警调度指挥中心,指挥中心与消防站之间建立两对内部调动指挥专线,消防站与供水、供电、供气、急救中心、交通、交警等部门之间设置通讯专线。远期建立无线报警系统,建成图像、声音传输指挥系统。

第四十五条 环境保护工程

环境保护工程主要包括环保厕所、垃圾转运站、景区环境监测站等。

·旅游区根据项目建设要求设置旅游厕所,厕所均要求达到环保型厕所的要求,在旅游旺季,根据实际游客量适当增加移动式环保厕所;

·垃圾处理:旅游区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采用分类收集后全部外运的方式,规划分别在九仙湖、高阳、高庄、岭底、军潭、大丰源、小丰、石溪、石人、下庄坑、悟道尖、大东坑各建一个垃圾收集点,共计12个,对各景区内产生的垃圾回收后通过垃圾清运车外运到广丰县垃圾处理场统一处理;

·在七星湖设环境监测站1个,占地面积约200㎡,购置监测设备1套。



第十章 居民社会调控与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第四十六条 调控规划思路

·以生态目标为导向,保护和建设综合协调,近期和远期有机衔接;

·严格控制旅游区人口规模,建立适合旅游区特点的社会运行机制和居民点系统;

·按照铜钹山旅游区总体规划的要求,逐步引导居民向旅游区北部的军潭、家潭等地集中,鼓励居民通过城市化方式外迁;

·强化绿色产业发展思路,引导淘汰型产业的劳力合理转移,形成居民生活、生产的良性循环格局。

第四十七条 居民点系统调控

从铜钹山旅游区环境特点出发,居民点分四种类型,分别加以调控。

1、搬迁型

铜钹山原始森林内和七星湖上游地区的居民点划为搬迁型居民点,在规划中期内有计划地将村民搬迁聚集到居民聚居区。

2、缩小型

旅游区南部的主要村组居民点划为缩小型居民点,采取逐步搬迁的规划措施,逐渐缩小居民点的居住规模,使居住人口逐渐下降到合理的规模,以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3、控制型

旅游区北部和中部的石溪、石人、高阳、七星和寺坑等居民点为控制型居民点,严格控制其发展规模,不得增加民房高度,控制在3层以内,建筑的色彩、风格必须符合本规划中对民居建筑景观规划的要求。

4、聚居型

旅游区内的岭底、军潭、家潭和石溪等村镇为聚居型居民区,安置从旅游区内迁出的居民,并且成为整个旅游区的接待、后勤供应中心。

以上四个区域均按照旅游村镇的要求建设,根据规划的要求,对聚居区内的各项功能进行合理安排,带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四十八条 地方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旅游区经济发展引导方向

铜钹山旅游区的经济发展方向应以保护其现有的风景资源为前提,地方经济发展不得以牺牲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和风景资源为代价。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将第二产业企业严格限制在旅游区范围以外,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和可持续林业,并通过引进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促进旅游业与第一产业的发展相结合,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体系。

旅游区经济持续发展模式和措施

铜钹山旅游区属于复合型旅游区,其经济持续发展的模式为:鼓励旅游业发展,促进商贸发展,引导农业发展,控制工副业发展。

具体通过如下措施进行调控:

·大力引进旅游项目,通过各方面优惠措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根据旅游业的发展,配套引进与旅游业相关的旅游商贸业,促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引导当地的农业、林业向生态型的农业、林业发展,并与旅游业相结合,开发复合型的经济模式,推动旅游项目发展的同时,带活当地农村经济;

·通过严格的规划,将工副业设置于远离旅游区核心区的军潭、家潭及其以北的区域,并且通过适当的引导,使工副业与旅游业配套发展,为旅游业提供后勤供养。

总之,铜钹山旅游区的经济发展思路是以旅游业为中心,围绕旅游这个经济增长点,综合统筹相关产业,为整个旅游区的社会经济注入发展活力。

旅游区经济发展空间布局

铜钹山旅游区的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可分为三个层次:核心保护区、控制发展区和产业聚集区。

1、核心保护区

核心保护区主要位于旅游区的核心地区,主要包括现状无人居住的区域和风景资源集中的区域:铜钹山原始森林区、七星湖及其周边地区、九仙山和悟道尖区域。在这些区域内,严格禁止任何旅游业以外的任何产业进入,旅游项目的发展也应该在严格控制容量的前提下进行,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2、控制发展区

控制发展区主要包括岭底、高阳、高庄、石人等主要居民点,这些区域是位于旅游区中心范围内的人类活动相对频繁的区域。在以上区域内,一律禁止设置二产产业,限制三产产业,大力挖掘第一产业,并引导第一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3、产业聚集区

产业聚集区位于旅游区北部入口处的军潭、家潭和石溪三地,这些地点位于水库的下游或远离景区外围,可主营三产,配营二产,限营一产,为旅游区的旅游发展提供充分的供养,并分担旅游区内的接待和服务压力,缓解旅游区因旅游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



第十一章 分期发展规划

第四十九条 近期建设

这一阶段的建设时间为:2007——2010年,主要进行旅游区内的道路、接待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开发条件较成熟的旅游景区,主要位于中北部地区的交通可进入性较强的九仙山、九仙湖和七星湖的开发建设。

·完成进入旅游区内的主要公路进入主要景区的连接道路,形成通畅的旅游交通,主要包括九仙山景区南入口、西入口的道路连接线,以及岭底到大丰的旅游公路改造工程等;

·全力建设岭底集镇,成为近期旅游服务中心,主要建设内容为:旅游服务中心、旅游接待设施、休闲娱乐设施、度假康体设施等。军潭在近期内形成初步的接待能力,全面改造其沿路的建筑风貌,改善旅游区入口的景观环境;

·启动九仙湖、九仙山片区的全面开发建设,初步形成具有旅游接待能力的旅游景区,七星湖可进行初步的开发;

·2009年,九仙湖和九仙山景区全面建成,开始正式营业,并开始全面完善周边景点建设,开始二期建设;

·分步骤实施岭底和军潭的开发建设,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到一期规划期末具备初步的旅游接待和管理功能。

· 在九仙湖建成一条水上游览线路,形成军潭到岭底的水上游览和交通线路,初步开发部分水面及沿岸地块;

·对军潭——岭底——七星湖公路沿线进行景观改造与建设;

·在市场促销上,重点抓本地及周边的基础市场,在当地及周边地区形成较强的市场影响力,初步进行重点市场区域的旅游形象推广;

·建立铜钹山旅游区网站,对重点市场区域进行强势营销,使铜钹山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江西省旅游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到规划期末,旅游区获得“国家3A级旅游区”称号。

第五十条 中期建设

中期的建设年限为2011——2015年,这一阶段主要进行旅游区的游览外延扩展和接待质量提升。

·进一步完善旅游区内的道路建设,在中期规划结束时,旅游区内除小丰到平溪的道路外,其余的主要车行道均实现路面硬化,达到通行旅游车的要求;

·进一步建设岭底和军潭,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军潭形成综合管理中心,旅游服务和管理的重心逐渐向军潭转移;开始建设家潭外围基地,以及九仙山、七星湖和悟道尖区域内的主要旅游服务基地,形成完整的旅游服务体系;

·计划分别在岭底新建1家宾馆,军潭新建3家宾馆,家潭新建3家宾馆,石人村新建1家宾馆,石溪新建1家宾馆,另外,将大丰源林场招待所改造成旅游旅馆,鼓励村民全面发展家庭旅馆;

·建设七星湖片区和古树名木片区,建成下庄坑珍稀植物园,将这两个片区建成一个完整的景区;

·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逐步开发铜钹山尖,打造以森林探险为主打的特种旅游产品,涉及范围应严格控制在原始森林保护区范围之外;

·启动旅游区西部区域的开发,包括悟道尖、上加尖和大东坑等地,在石人和大东坑各形成一个旅游服务基地。

第五十一条 远期建设

远期建设的时间期限为2016—2020年,这一阶段,主要进行旅游区的整体完善和深入开发工作。

·继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根据旅游市场发展需要适量地增建接待设施,对旅游区内的主要居民点进行全面的景观化改造,打造和谐的旅游社区;

·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开始对铜钹山原始森林区域进行适度的旅游开发,打造高端的特种旅游产品;

·通过一期和二期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形成一套成熟、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和一支训练有素的服务管理团队;

·在营销方面,在继续巩固基础市场和重点市场的基础上,逐步将营销范围扩展到全国乃至国际市场;

·加强对旅游区的生态保护力度,严格控制旅游区的环境质量,通过对生态涵养区的保护调节旅游区的环境平衡。



第十二章 附则

第五十二条 适用范围

本规划适用于铜钹山旅游区范围内的一切旅游产业以及与旅游业相关行业的建设管理工作。

第五十三条 规划使用办法

文本与规划图则、说明同时使用,三者不可分割。

第五十四条 管理与控制

本规划以旅游招商投资政策及其相应的产业发展指标为依据进行管理与控制,并与国家和江西省、上饶市、广丰的其他法规,如土地、城规、环保、交通、卫生、农业、水利等相关法规的有关条例规定一起,实施多因素控制。

第五十五条 规划执行与变更

本规划由广丰旅游局与铜钹山国家森林管委会共同负责执行,并会同当地相关部门共同建设、管理整个旅游区。当规划需要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发生变更时,必须由广丰县旅游局向批准实施的政府提出变更申请,经政府核准后,方可作相应的变更。

第五十六条 时间界定

本规划的现状时间界定为200612月。

第五十七条 解释单位

本规划由广丰县旅游局负责解释。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铜钹山总规文本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