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天人合一”之儒家观点

“天人合一”之儒家观点

时间:2018-07-01 13:43:04    下载该word文档

天人合一”之儒家观点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与天人之分说相对立。所谓,一种观点认为包含着如下内容:1,天是可以与人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2,天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在;3,天是人们敬畏、事奉的对象;4,天是主宰人、特别是主宰王朝命运的存在(天命之天);5,天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存在。另一种观点认为就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先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只要发扬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

在中国哲学史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第一个明确提出“天人合一”命题的是宋代哲学家张载。他在其《张子正蒙·诚明篇》中说:“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可以成圣。”然而追溯起来,无论是在《周易》的“天、地、人”三才观中,还是在孟子所说的“尽心、知性、知天”思想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天人合一”思想,都是对人在天地宇宙中的地位和人类的精神价值来源的探讨和研究。

毋庸置疑,“天人合一”强调“主客合一”,但这决不意味着其中仅仅存在“主客合一”而否认“主客二分”。“六经之首”的儒家经典《周易》为例,其中将“天”、“地”、“人”并列谓之三才,这就显然将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天与地区分了开来;天和地作为客体,是主体认识和探究的对象,所谓“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即是主体探寻天地奥妙的方法。由此可见,在认识论上,“天人合一”思想中是包含着“主客二分”这一点的,但儒家的这种“主客二分”仅仅是认识的起点,而不是最终的归宿。它是追求和达到“主客合一”的前提和基础,也就是说,认识论领域内的“二分”是为价值论领域内的“合一”服务的。那么,这种“合一”是不是意味着主体与客体的消融与泯灭,意味着主体与客体的直接合一呢?回答是否定的。从“天人合一”的深层内涵来看,虽然天与地在认识论领域是人所要探求的客体,但它绝非无理性的低级存在,相反,在价值论领域,天和地是人身心双方面的终极价值来源。另一方面,儒家说人是“万物之灵长”,但并没有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看成是高高在天地万物之上的。儒家认为,人是天地造化的杰作,天为父,地为母,天地养育了人,相对于天地而言,人在形体上和精神上何其渺小,又何其有限!可见,要实现价值上的“天人合一”绝不可能是直接的、简单的。正如《中庸》中所言“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也。”这段话就充分表明,主体要通过对客体的认识阶段,并且在价值上取决于天地,才能升华到在价值上与天、地合一,才能达到主体与客体的辨证统一。

当然,认识和深入理解“天人合一”思想,不仅要从哲学的层面上来把握,而且要结合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来看。对中国人而言,“天”(天地)既然是人的精神价值来源,人们就不免会怀着宗教的情怀来看待天地,这与“上帝”是西方人精神的终极来源是一样的。这里,从宗教的角度来理解,而不是从单纯的哲学角度来理解,就更能理解天人合一的意义,因为,我们若仅以科学的认识论的冷静态度来看待作为物质实体的天地,而割断人与天地之间的类似宗教情感的精神关系,那么,“天人合一”的生命力将不复存在,“天人合一”也将成为一句空谈。

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具体表现在天与人的关系上。它认为人与天不是处在一种主体与对象之关系,而是处在一种部分与整体、扭曲与原貌或为学之初与最高境界的关系之中。

在儒家来看,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这种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但不自觉的合一。但由于人类后天受到各种名利、欲望的蒙蔽,不能发现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则。人类修行的目的,便是去除外界欲望的蒙蔽,“求其放心”,达到一种自觉地履行道德原则的境界,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心理分析中的“自性化过程”,强调自行,真正自我或真心的觉醒与成长。所谓的“觉醒”,便是让我们的意识意识到自性的存在,用真心去感受自性的意义;而自性的成长,则意味着我们队无意识生命历程的体会与接受。同我们的意识具有生命的意义一样,无意识也是具有生命力的。但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了无意识的生命意义,甚至完全忽视了无意识的存在。而心理分析则可以帮助人们沟通无意识和意识,获得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实现或自性化发展。“天人合一”正是心性之所至,性命之所归。而在我们所理解的心理分析中,自性化所要表达的或自性化过程所要达到的,正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天人合一”之儒家观点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