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对当今教育的认识、思考和建议

对当今教育的认识、思考和建议

时间:2020-05-08 10:45:54    下载该word文档

对当今教育的认识、思考和几点建议

山东大学 管理学院 李超

摘要: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要把教育上升战略高度来认识,再穷不能穷教育,加大教育投入,保障教育稳定持续发展为社会提供持续的动力。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要有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等教育不应过于专业化,应该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培养能力而不仅仅是技术。在发展教育的过程中,深化教育的改革,认真处理教育中的问题,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用心思考研究教育,要对未来拥有自信。

关键词:

认识 战略高度 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 改革 信心

导言:

在整个学期对《大学理念与大学文化》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笔者一直感到大学教育也是隶属于教育系统的一个部分,要想真正认识高等教育,还是必须结合整个教育系统来分析。在论文写作之前,笔者阅读了大量教育书籍,感悟各种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参考借鉴以色列的教育观念和各教育家的思想、理念,结合我国国情思考感悟,探寻教育之原则、规率,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教育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育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对教育理念的思考,也是对自身如何上大学的一种思考、认识,对今后的大学生活也将起到很大帮助。借鉴众教育家的思想以及自身的经历体会,笔者引用和提出一些关于当前教育方面(主要是高等教育方面)的建议,在此抛砖引玉,与各位读者交流意见,共同探索教育道路,同时希望能够树立大家对教育事业的信心。

正文:

一、应该充分认识教育的作用,把教育上升到战略高度来认识

教育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放在一种战略的高度来发展,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再穷不能穷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要把教育视为社会的一种基本财富以及开创未来的关键。想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教育来奠基。

教育是一个熔炉,能够打破社会的藩篱,种种认识、意识上的矛盾如果经历教育这个大熔炉,那么社会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冲突,社会和谐会有极大改善,同时消除矛盾、隔阂之后的社会渐渐会产生共同的方向、认同感,同时形成一股巨大合力,推动社会加速向前发展,这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在对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上,我们不得不承认犹太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

以色列自建国以来一直深陷于周围阿拉伯国家的敌对之中,而且还与之进行过多次战争,然而起初处于弱势的以色列,其科技、军工却能迅速的发展起来,一次又一次的战胜众多的阿拉伯国家迫使他们签订和约,这其中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

犹太人对学习、教育的重视程度举世闻名。以色列开国元勋本-古里安曾强调:“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

义务教育是需要国家下决心投入巨资来支持的,也许以色列与中国相比国家小,人口少容易解决,但以色列在建国之初就已认真考虑此事,战争一结束马上着手实施全民义务教育,这种眼光确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犹太人的富裕程度可以说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然而犹太人对财富的态度却是十分理性客观的,茨威格曾这样来论述犹太人与财富之间的关系:发财致富对犹太人来说只是一个过渡阶段,是达到真正目的一种手段,而根本不是他的内在目标。一个犹太人的真正愿望,他的潜在理想,是提高自己的精神文明,使自己进入更高的文化层次。

所以我们现在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方面服务经济建设,但如果我们发展教育最终也只是为了经济建设,而忽略其对一个民族、对社会文明的提升作用,那么教育极易走入歧途,社会也难以可持续发展。

雨果说过这样一句话:每教好一个孩子,就少一个败类,每办一所学校,就少建一座监狱。

因此对教育的投入绝对不能少,政府应该有相当一部分的财政支出用在教育上。我国在这一点上虽然已经有了很大努力,但要想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我们的投入还是远远不够。在这一方面,并不是那么发达的以色列的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可以说是我们乃至全世界都远远落于其后的。

以色列由于政党众多,政见分歧,各政党在许多问题上常常发生争吵,每年的政府预算是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然而无论是哪派议员,对高额的教育预算却很少提出异议,也很容易达成共识。有时各派在某项预算上争论不休,互不妥协,折中的办法就是谁也别要这笔钱,把钱用到教育上去。这并不奇怪,因为以色列政治家的灵魂深处都有犹太人千百年形成的重教观念,他们也懂得一点——用在教育上的钱是不会白花的。

其实,物质水平存在差距不可怕,可怕的是理念、意识存在差距。因此,我们必须认清时代发展的规率和趋势,要充分认识教育的重要性,把教育观念的改革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把教育上升到战略高度来发展,这样才有助于我们在全球的发展浪潮中紧跟时代步伐,把握发展机会。

二、教育一定要有以人为本的理念

犹太贤哲曾这样教导犹太人:“读过很多书的人,如果他不会用书上的知识,仍可能是只驮着很多书的骡子”。因此我们在学校里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知识,知识是为磨炼智慧而存在的。

我们应崇尚创新,没有创新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要敢于质疑,随时发问,怀疑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学得越多,知识越多,就越会发生怀疑,而问题也就随之增加,所以思考和提问会使人进步,发问和答案一样重要。

我们的学校不仅要教书教书,还需要育人。不仅要交学生知识,还有必要的能力和思想。

高等教育应该能让学生博学、提供广阔视野,而不应该过早专业化。

一个伟大的人物的产生离不开三个重要条件:一是要有博大的胸怀和热爱人类、热爱和平进步事业的心,二是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基础和对众多学科的了解,使自己对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问题具有洞察力,三是要能协调与他人的关系,善于合作,善于相互理解。

学习中,应尽量多的学些不同的事物,将它们组合起来,就会有新的智慧和洞察力产生,这些不同的事物相互影响之后,往往会有许多新的创见,有时都会把自己吓一跳。

然而现在学校尤其是高等教育学校,很多太过职业化,过于功利,片面迎合社会需求,而忽视学生的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这是社会大环境影响的结果,社会正处于一种不断改革不断翻新的阶段,变化迅速,导致很多人对未来缺乏方向,社会难免的浮躁,因此容易偏离正轨。

另一方面,我们的延续的社会文化观念对我们的教育影响很深,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读书赚钱,把读书只作为一种手段,而把当官赚钱作为读书的目的,因此社会中才会出现许多把教育办的太过功利化的现象。

从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量各类型人才,但从个人发展的微观角度来看,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培养一个健全的人。要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这两者并不存在矛盾,因此总会有方法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只是一个结合程度的问题。

如果一个人的智慧没有用在服务人类服务社会,反而都用在了反社会的道路上,那么其危害是难以想象的。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事业,不应该只去注重分数、就业等根本无法综合准确的评判一个人的数据。

我们办教育的眼光放长远,要从影响学生一生的角度来审视,应注重培养能力,注重启发,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而不仅仅是教授专业技术,使其成为“高级工匠”,要使学生在以后的道路中仍能又继续发展的能力和潜力。

我们目前许多的大学普遍缺乏自己的理念,或者说对自己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只是空空的口号而已,办学只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缺乏把个体与集体相统一。

很多大学所谓的理念、校训不如说是学生行为原则,而不能称之为理念。一些校训更多的是针对学生的,而不是针对学校的,都是对学生的要求,而缺乏对学校办学的原则的描述,侧重于管理,而缺乏引领。

我们有很多有着深厚历史的学校,但是其中许多很难让我们看出这个学校竟然是有上百年的历史,和一般的学校的区别并不大,有的甚至还不如才建校几十年的学校,比如香港科技大学,虽然建校才几十年,但已经在亚洲数一数二。

所以说,一所学校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品味、独特的气质。一所大学应该有笃定统一的大学精神与理念(或价值观)来凝聚人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讲过:“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要善于对事物进行分析和概括,并且灵活运用概括出来的结论。这是对学校实施教育理想的实质所在。我们总是力求做到使全体工作人员,从校长到看门的工人,都来实现教育思想,使全体工作人员都全神贯注的实行教育思想。”衡量一个校长是最简单的管理者还是教育家,就是看他有没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有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

其实就是一个共同愿景的问题,学校追求的目标、达到的境界,要让全体教师、学生都能知道的非常清楚,踏踏实实去追求。这实际上就是把校长的理想转化成了全体教师的理想,转化成了全体学生的行动。

这样才是实实在在的理念、宗旨,其对在校师生的影响才会有实际的效用。

我们的大学的理念缺乏以人为本,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思想和学术的自由与独立,应该具有包容性、多元性。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去挖掘,寻求结论。

三、深化教育改革,认真落实,坚定信心

中国教育的问题很多,全社会对教育似乎“集体失望”,一方面,大家对教育很不满意,批评、抨击、抱怨;另一方面,大家对教育又茫然无措,都不知道该怎么做,因此失去了信心。

我们的高等教育,也是饱受批评。但是对大学不能孤立的分析,应放到整个教育系统,整个社会系统中考虑,大学的学生来自中学,而当今开放自由的社会又深深的影响着校园。所以我们高等教育的政策、制度要和教育系统相匹配相补充适应,和社会相适应。

然而我们的教育体制光注重为社会建设,没有与人发展有机统一,所以,我们的高等教育要把培养人才和培养人紧密的结合起来。

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最重要的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培养受教育者非智力方面的素质,诸如意志、胸怀、品德、气质等素质,奋斗、服务、献身、宽容、协作、敬业的精神,以及眼光、创新思想等。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学生能够挺胸抬头走人生路,不怕任何困难,任何时候、任何场所都坚持学习,自强自立,使他们不仅有奋勇向前、勇于创新、努力学习的精神,而且有团结协作的精神,我们相信中华民族在21世纪实现的伟大复兴,就不仅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复兴和强大,而且将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复兴和强大。

而且,我们的教育不仅要深化改革,还要扩大开放,要与世界各地名校交流、学习,借鉴优秀经验、方法,发展创造出适合我国教育的方法。

要注重通识教育的发展建设。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曾经对清华大学的校长说了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工科的脑袋是办不出世界一流大学的!”所以我们的大学对本科生的教育不应该太过专业化,应注重视各领域相辅相成,互相借鉴。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再穷不能穷教育,对教育的投入是不应该打折扣的,对教育的支出要切实有效的用在最要的地方。教育是高投入高回报的,如果能保证对教育的投入,那么自然会出现一个良性循环:高投入高回报--对教育投入--大量高素质人才--强劲的发展动力--经济的高速增长--对教育的更高投入。

另外,我们的评价机制等也是亟待改革,行政机构应该适当的放权,把校长,教师、学生从已经不适应的考核评价机制中解放出来。

首先要让校长由对上负责转变为对下负责,减少对校长的排名,建立系统、综合、合理的评价机制,把校长由政府任命变为公开竞争,由教授委员会聘任,使校长不对某个部门或个人负责,而是对全校负责。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独立的评价机构,重新合理的分配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影响范围和大小,不拘一格,放开手脚,提高高校办学积极性、创造性 。同时要解放教师,使其真正享受教育生活,体验教育职业带给他们的成长;解放学生,使他们不再为分数而学习,发展个性,成为自己。

要加强对学生事务的管理和服务,针对学生反映的问题,应该有一个及时、有效的处理机构,要知道,高校面对的是一群青春洋溢、思想活跃、同时极具创造性和破坏性的群体。

其实我们的教育不是没有值得赞扬的地方,只是我们的扩展力度不够,好的东西没有去弘扬,榜样没有去引领,没有得到大力推广、宣传,而且有些推广了但是执行、落实不够,认识不够。

所以,如果我们仍然不纠正观念,提高对教育的认识,不去研究不去反思,对好的制度、办法不去认真对待、落实,那么任何美好的社会蓝图都只能永远保留在蓝图阶段,前途未必乐观。

人民的教育还是需要人民办,教育的问题不能忽视向全社会、向人民、向学、师生征求意见处理解决,这样才有利于从根本处解决矛盾,实现发展、进步。

不管怎样,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慢性的过程,改革不可能立竿见影,教育的深度决定了一个民族能走多远,为了完成这样的任务,应该让教育远离浮躁。只要我们能够用心去认真的思考、研究、把教育上升到战略高度来认识,相信一定会在坎坷曲折的道路中一直向前发展,实现我们的理想。

最后,希望借用教育家朱永新的一首教育诗--《新教育的种子》来表达我们对未来道路的坚定和信心:

我是一粒种子/一粒新教育的种子/我来自理想与激情催开的花儿/我无法选择我落到怎样的土壤/——富饶还是贫瘠,北国还是南方/无论把我埋得多深,我终将穿越泥土/向着明亮的那方

我是一粒种子/一粒新教育的种子/我是信念和坚韧孕育的果儿/我无法选择我面对的天空/——晴朗还是阴霾,湛蓝还是灰蒙/无论暴雨风霜,我早已对岁月承诺/让自己的生命绽放

我是一粒种子/一粒新教育的种子/为了那一次灿烂的绽放/我必须用一生的修行来涵养/——吸取土地的养料,抚摸太阳的光芒/无论冬季多么漫长,草长莺飞的春天/早已藏在我的心房

我是一粒种子/一粒新教育的种子/我有无数次前世今生的轮回/但是我最看重当下的力量/——曾经化为淤泥,换来今日芳香/无论遭遇什么,我都坚信自己/一次比一次芬芳

参考书目:

《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犹太教育揭秘》——肖宪,张宝昆

《我的教育理想》 ——朱永新

《中国教育建议》 ——朱永新

《世界一流大学的管理之道》 ——

《求真育人:大学精神与现代大学发展》 ——顾晓松, 顾玉平著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对当今教育的认识、思考和建议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