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人物性格分析

《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人物性格分析

时间:2013-11-13 15:03:23    下载该word文档

附件2

哈尔滨广厦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的人物性格分析

指导教师

外语系

2013 06 14

附件3 哈尔滨广厦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附件4 哈尔滨广厦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附件5 哈尔滨广厦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

附件6 哈尔滨广厦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表

附件7 哈尔滨广厦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审阅评语


附件8 哈尔滨广厦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评语及成绩

哈尔滨广厦学院

毕业论文

《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的人物性格分析

指导教师

2013 06 14

本文主要是对《肖申克的救赎》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及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对主人公安迪的解读,来了解人性中最容易丢失又是最重要的东西。通过最能打动人心的故事情节,给予人们希望。准确的说,是让人们坚毅的保留希望,保留自由。

首先,关于主人公安迪,他是整部作品的灵魂,他一直对生存、自由存在着希望。同时,他坚持着用“希望”来渡己渡人。在肖申克中,安迪给了犯人们自由和生存之感,更挽救了如瑞德那样迷茫的假释者。而作品中的第二主角瑞德,则是因为友谊和安迪联系在一起,除了友谊之外,瑞德还差一点走上老布鲁克斯的路——体制化。幸运的是瑞德在安迪的指引下,走出迷茫和对生活的恐惧,脱离了体制化。

本文通过对主人公安迪的性格分析,如“希望”“自由”“信念”“友谊”等方面,来解读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主人公的难能可贵之处。也给予当代人以启示。如希望、自由、信念等品质,是任何时代背景下都不该舍弃的,也是任何时期成功路上所必备的。

关键词: 希望; 自由; 友谊; 信念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sis the main character personal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n several characters let people understand the most easy to lose bu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of human nature. Through the heart-warming story plot to give people hope. Accurate to say, is to let people to keep hope and freedom firmly.

First, the protagonist Andy is the soul of the whole works, he always has the hope about life and freedom, by the same time, and he helps others and himself by the “hope”. In the Shawshank, Andy not only gives the prisoners freedom and living feeling, but also saved the people like Red. While, Red be with Andy just because their friendship, besides friend, Andy was almost went on the Brooks’ road – institutionalized. Fortunately, Red out of the Confusion and fear, and finally away from institutionalized by the guide of Andy.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sis the main characters personality, for example: hope, freedom, belief and friendship. To know at that times the valuable of the leading character in the novel. And give us some inspiration, such as the hope, the belief and the freedom should never give up for any times, it is also the factors of the successful.

Keywords: hope; freedom; friendship; belief

摘要

Abstract

.绪论……………………………………………………………………………………1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

(二)国内外外语自主学习研究状况……………………………………………………1

(三)创新之处……………………………………………………………………………1

.关于史蒂芬·金和《肖申克的救赎》……………………………………………3

(一)史蒂芬·金…………………………………………………………………………3

(二)关于肖申克的救赎…………………………………………………………………3

.安迪人物性格的分析……………………………………………………………………4

(一)从对白中解读安迪的希望…………………………………………………………4

(二)从性格中解读安迪的追求…………………………………………………………7

(三)从情节中解读安迪的坚韧…………………………………………………………10

(四)从瑞德身上看安迪的友谊…………………………………………………………10

结论…………………………………………………………………………………………12

致谢…………………………………………………………………………………………13

参考文献……………………………………………………………………………………14


一、绪论

(一)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研究的目的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励志型影片。我个人把它作为保留影片的原因就是因为它的深远主题。它给人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让我知道人的一生中所应该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选此为题目正是因为《肖申克的救赎》把生命变成了一种残酷的选择。这部作品是我们简单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东西。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片改编自史蒂芬.金的小说《丽塔.海华丝与肖申克的救赎》,是史蒂芬.金的小说集《春天里的四个故事》中的一个。其实,正如史蒂芬.金自 己所说的那样:我写的是恐惧小说而不是恐怖小说。 [15]他的作品有很多部都被搬上了大银幕以及电视剧集,其中多数为惊悚类型,但是其中也不乏《肖申克的救赎》这种类型的电影。但只有肖申克的震撼,能在任何时代背景下,带给人无可比拟的冲击感。

2. 研究的意义

1995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肖申克的救赎》是《阿甘正传》最大的竞争对手,如果说《阿甘正传》是一个黑色幽默的梦,那么《肖申克的救赎》就是一种生活[1]。肖申克的意义在于无论从影片中任何一个人物出发,对文章中几位人物的解析,都能来读到20世纪中叶美国的社会、人文以及生活。可以说《肖申克的救赎》是那个时期美国社会的百科全书。而《肖申克的救赎》中,所代表的精神和力量,更是我们新时代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精神代表着新时代里人们急于追求的成功和梦想。但只有不放弃如“肖申克”的这般精神,才会在成功的路上,步步为营。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早在1994年,《肖申克的救赎》在美国上映之后,美国学者及业内人士就对这部作品进行了剖析,如“日落后的太阳——浅析《肖申克的救赎》闪现的悖论魅力”“《肖申克的救赎》的视觉经典”“《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希望、自由、友谊”等众多篇幅的描述,大多数分析了整个作品者所阐述的精神和对美国当时的社会的反应[2]。大同小异的是,国外的研究中,大多从《肖申克的救赎》中所代表的精神进行赞扬,或是对当时社会的批判。而国内的研究中,大多数是对其存在主义、自我主义,或是主人公安迪的性格进行分析。殊途同归的是,国内及国外的研究的成果,大多都代表了整部作品的大多数品质。

(一) 创新之处

内外都有腐败现象,涉及便不能自拔,但并非是所有人都不能脱身。拥有智慧和永恒坚持的人可以逃脱这个令人叹息的高墙监狱,也就是逃离命运的束缚,获得自由、救赎。就像主人公在大雨中脱掉以前的衣服,摆脱枷锁。即便是残酷的现实也是无法令他屈服。此时的大雨是救赎的呐喊,是自由的享受!

笔者通过对《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的人物的分析,来刻画其“气质和品格”,以人物作为切入点,通过人物间的对话、动作及场景的切换,来阐述《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希望、自由、友谊等。

安迪是整个作品的灵魂,让真正灵魂更加灿烂,也是在用他们的事例,来衬托灵魂人物安迪的重要性。希望是不可泯灭的,自由式希望的附体,信念是希望的灯塔,奇迹,就是坚持的另一个名字。

二、 关于史蒂芬·金和《肖申克的救赎》

(一) 史蒂芬·金

斯蒂芬·金1947年出生于美国缅因州一贫困家庭。在州立大学学习英国文学。毕业后因工资菲薄而走上写作之路。70年代中期声名渐起,被《纽约时报》誉为“现代恐怖小说大师”。自80年代至90年代以来,历年的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他的小说总是名列榜首,久居不下。他是当今世界上读者最多、声名最大的美国小说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成为好莱坞制片商的抢手货。1979年,在他32岁时,成为全世界作家中首屈一指的亿万富翁。

当然史蒂芬.金在内心深处仍有无法言说的心事,那就是他十分渴望成为马克·吐温式的大作家,但不管他如何努力,人们总是称他为“恐怖小说家”——无疑,这令他异常沮丧。他的每一部小说几乎都曾搬上过银幕。据说,论原著被改编为影视剧的比率,史蒂芬·金可以排第二,第一则是莎士比亚。的确很多人虽然没读过他的书,却为他的电影痴迷过,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肖申克的救赎》。这是任何时期都无法埋没的作品。

(二) 关于《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故事发生在1947年,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后本想用枪杀了妻子和她的情人,但是他最终没有下手。然而一个不幸的巧合发生了——那晚另外有一个人枪杀了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于是安迪被指控为谋杀,并获判判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渡过余生。

又是经过林林总总的磨难和挫折,安迪坚信着“希望”,坚信着对自由的渴望,对生活的信仰,终于在尝试了一切办法,最终他看到的是,上帝救赎不了自己,法律救赎不了自己,正义救赎不了自己……能救赎自己的,只有靠自己。于是,他用一把鹤嘴锄,一把瑞德说“用这东西越狱得挖上个500年”的鹤嘴锄,挖通了一条隧道,成功的恢复了自由。整整挖了二十年。

能让安迪坚持如此之久的东西是什么?是希望——安迪的灵魂——整部作品的灵魂。

正像安迪所说的,监狱的高墙可以束缚住我们的身体上的自由,甚至于体制化的东西可以束缚住我们的精神上的自由,但唯有希望不可以放弃。失去希望的生活是灰暗的,没有生气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

三、 安迪的人物性格分析

(一)从对白中解读安迪的希望

希望是本文最关键的一个词汇,也是安迪最高贵的灵魂。无论是什么,都关不住希望,一切皆因希望而起,一切只要有了希望便变成可能。有了希望,肖 申克监狱不过是一座形同虚设的监狱,有了希望,一把小小的锤子便可以救赎生命,可以救赎自由。有了希望安迪可以在救赎自己的过程中尽情的享受每一个小小的 乐趣,并将这乐趣传播开来,将希望播种在每个人心里。

关于希望,安迪第一次跟瑞德谈起是在他放了那首《今夜无人入睡》而被关了禁闭室之后的事情,里面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对白:

  安迪:你应该继续吹(指口琴)就不会忘记了。

  瑞德:忘记什么?

  安迪:忘记在这世界上,还有这不用高墙栅栏围起来的地方,还有你自己心里的,他们拿不走、碰不到的东西,属于你自己的东西。

  瑞德:你指什么?

  安迪:希望!

  瑞德:希望?听我说一句老朋友,希望是很危险的,它会让你发疯,在这种地方,千万不要有这种念头。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典狱长的话:把信仰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

  希望是关不住的,锁不牢的,是有翅膀的鸟,是流动的空气,是息息尚存的呼吸,是永远无法遏制的,是任何黑暗都无法染指的。有了希望就有了一切,有了希望就一切皆有可能。

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这是影片中安迪对瑞德所说的希望。美国是一个人权之国,人权对于一个人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第一天到达肖申克的日子,典狱长曾坦白甚至露骨的说:“把信仰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于是,一场关于人性和尊严的斗争就此展开,在长达二十几年的斗争中,安迪最终知道:满口圣经的监狱长不能救赎自己,救赎主不是上帝,当律师不分青红皂白的妄下结论,当汤米被无情的监狱长杀害,安迪知道,救赎主不是法律,当监狱长对犯人无情的践踏,安迪知道,这里没有人权,救赎自己的只有希望。

毫无疑问,希望是整个影片的主题。在安迪来到肖申克之前,混乱、肮脏、恐惧、绝望共同织就了这里的恶劣环境,人们没有人权,更没有尊严。而安迪到来之后,这个不甘现状的优秀银行家,尽管无力去改变这里烦人受尽凌辱压迫的事实,但至少他带来了希望,一种肖申克里从未有过的自由气息。这种希望不同于监狱长挂在口头上的“我是世界的光明,跟着我就不会黑暗”,因为他只是借基督之名行魔鬼之事。他把自己当做肖申克的上帝,他用纪律和圣经让犯人们屈服,甚至于“要你吃你就吃,要你拉你就拉”,暗无天日的摧残和折磨最终把每一个人都制度化。这种制度化更是导致了老布的死亡,导致了瑞德出狱后,仍然带着毫无人权的“请示”的烙印。失去了希望的生命是可怕的,可悲的。而安迪就是整个肖申克的太阳。

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希望是什么?希望是你撒下渔网,等待捞起的浪花和鱼虾;希望是你埋下的种子,等待来年的小苗茁壮成长;希望是你昨天的努力,等待明天的成果。

作为希望的代言人,安迪在二十几年的牢狱生活里,始终坚持着自己信念,无论是对自由的渴望,还是对自己无罪的坚持,都是他无懈可击的希望。希望意味着力量,挣脱束缚,获取自由的身心的力量,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

一把小锄,一把可以放在圣经里不被发现的小锄,凿开了通向自由的隧道。在暴风雨的夜晚中尽情拥抱自由,那是多么让人心振奋,我们懦弱的灵魂在此刻现形震颤,人的人性在安迪的身上发挥到了极致。希望——那一刻,每个人都会感受到,坚持,就是希望。

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 A strong man can save himself; a great man can save another. 显然,安迪是这里所讲的圣人。图书馆是希望,啤酒是希望,意大利歌剧是希望。这些都是安迪给肖申克的人们带来的希望。

这希望虽然也被束缚着,可正如安迪所说一样: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除了希望,还看一看到一种和希望并存的东西:信念。

瑞德说,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重重挤压之下的牢狱里呆了三十年的他的确有资格这么说。因为从进来的那一天起,狱长就说过,把灵魂交给上帝, 把身体交给我。除了他能弄来的香烟和印着裸女的扑克牌,任何其他异动在这个黑暗的高墙之内似乎都无法生长。
  然而安迪告诉他,记住,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失。 
   于是安迪能够用二十年挖开瑞德认为六百年都无法凿穿的隧洞。当他终于爬出五百码恶臭的污水管道,站在瓢泼大雨中情不自禁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暗夜中打了一道夺目霹雳。亮光之下,我们懦弱的灵魂纷纷在安迪张开的双臂下现形,并且颤抖。
  庸常生活里的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按部就班,习惯了先说那不可能,习惯了没有奇迹,习惯了,习惯了。可是正如《飞越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coo’s Nest)中说的那样,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试着留住一些信念,在它们丧失殆尽之前。它们也许无法最终实现,也许无法让我们更有意义的活着——甚至对于我自己而言,它们只会愈加带给我来更多的虚无感。然而我知道我有多需要这样的虚伪与自欺,因为你可以说我在做梦,但我不会是仅有的一个。Andy 也不是。
  ——我们已经看到监狱长打开藏有 Andy 凿石锤的《圣经》时,翻至那页正是《出埃及记》。犹太人始祖之一雅各有子众多,其中最受宠爱的是约瑟,其他几个兄弟很嫉妒他,就趁一次一起外出的机会把约瑟卖给了商人做奴隶,而对父亲谎称约瑟在野外被野兽杀死了。

约瑟被带到埃及,又卖给一个埃及贵族做奴隶。而那个贵族的妻子看上了约瑟的才华,就百般地勾引他,结果被约瑟严辞拒绝。于是这个女人反咬约瑟调戏自己,约瑟被送进了监牢。

一天,法老的酒政和膳长也被关进监狱,晚上,这两个人各做了一个梦,就找约瑟来解。约瑟说这两个梦说明:3天之后,酒政要被释放,而膳长要被处死。3天后,约瑟的预言果然都应验了。

  不久,埃及的法老也做了两个梦,先是梦见7头瘦弱的牛吃掉了7头肥壮的牛,又梦见7个细弱的谷穗吞掉了7个饱满的谷穗。谁也解不出这两个梦,酒 政就把约瑟推荐来,约瑟从监狱到王宫,告诉法老,这两个梦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即天下将有7个丰年,继之以7个荒年,荒年之害将远大于丰年之得。他向法老提 建议,在丰年蓄积粮食,在荒年售出,既度荒,又谋利。法老很欣赏约瑟,就把他从监狱里释放出来,任命他为埃及的宰相。

  事情果然像约瑟预言的那样,7个丰年之后7个荒年来到了,天下绝粮,只有埃及有仓储。犹太地区也面临粮荒,约瑟的兄弟们也要到埃及来买粮食,他们没有认出约瑟,被约瑟狠狠地报复了一通,最后兄弟和解,犹太人全族迁到埃及[14]

  由此看来,《肖申克的救赎》与《圣经》中犹太人在埃及的遭遇在基本故事走向和情节构架上惊人地一致,曾经有人把《肖申克的救赎》比做《基督山伯爵》,而我 则认为比做《出埃及记》更恰当一些,因为后者无疑与《肖申克的救赎》有更多共同之处。犹太人几百年间的遭遇在《肖申克的救赎》中被浓缩到了20年,安迪则兼两代犹太人族长约瑟 和摩西于一身。

  《肖申克的救赎》与《出埃及记》在大节上处处契合,正与西方人心理上的文化积淀引起共鸣,这应该不是无意得之,而是精心设计的产物。

(二)从性格中分析安迪追求

安迪追求的是什么?是自由。是常人般有尊严、有人性、有色彩的生活。

安迪对于自由的追求,不仅在于内心对于希望的坚持,还在于他自我言行对于别人的感染。为了图书馆的扩建,他可以坚持不懈地给州长写信,从每周一封到每周两封。之后,他又帮助别人考取高中文凭。汤米,他所寄托希望的一人,一开始称之为“废人”,只是希望他有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可见安迪的精神一直在影响着别人,哪怕是越狱的方式,狱友们也还是一遍又一遍兴奋地谈论着他的种种事迹,可见他在他人心中也种下了希望之花。

与瑞德关于希望的谈话,关于越狱前的嘱咐,不仅是他的内心,他也希望别人与他一样,始终不要放弃希望。

自救又度人,最终,安迪成了一个强者。

美国华盛顿日报曾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一个主旨进行描述:自由是什么?自由就是能在阳光下悠闲自得地呼吸。对于我们而言,它就像空气,平常得让你根本不去想失去它会怎样,但是自由对于那些高墙内的囚徒,尤其是那些注定一辈子 都要呆在那里的人们又是多么珍贵而又遥不可及。[4]安迪最后逃出肖申克监狱,是什么实现了对他的救赎?是他心中对自由的渴望,是希望的存在!

监狱之于每个人的感觉是不同的,关键是大墙外你生存的世界和牢狱有无差别。老布认为是不一样的,50年的刑期等于是交付了一生给了肖申克,他甚至于想不惜杀掉同伴来延缓他假释的时间,但老布还是离开了肖申克,离开了他用50年建立起的人际和唯一能给予他自尊及生活勇气 的地方,老布死了,我们甚至于能看到死前他嘴角边泛起的欣慰的微笑。同样,安迪也是认为不一样的,但不同的是,他心中牢狱之外的世界如同撒满天堂之光一样 炫目心怡,入狱之前的生活早已在他的心中深埋自由的种子。[13]

“这里的高墙很奇怪,刚开始你讨厌它,慢慢地你适应了它,再后来你就离不开它了。”整个故事的一开始,就把这群人关进一个牢笼。而自由,正是安迪的救赎之一,也是安迪为大家争取的救赎的一种。

规则,是一个奇怪的东西,人们大多时候会痛恨它,觉得是它束缚了我们的天性。但是,一旦被它约束久了就会形成一种习惯,自然而然地跟着它走。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研究人们是怎样形成服从的习惯的。后来他们发现,人们的某些行为一旦被惩罚多次,那么他们自然会在心里形成一种权威,慢慢的,就算惩罚他们的人不在面前,他们也会在心里储存权威的形象,然后学会服从这些权威的意志。这是肖申克留给犯人的烙印,即使如布鲁克斯、瑞德这样可以假释的人,仍然摆脱不了这种规则的束缚,仍然没有灵魂的自由。

心理学家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一书中就明确指出了一点——人类具有逃避自由的倾向。因为他认为,人类要想逃避孤独,就必然要放弃自我,逃避心灵的自由;要保持自我的独立性,追求自由,那么就必然会陷入孤苦伶仃的无援境地。相对于孤独的境况,大部分人都更倾向于选择逃避自由。因此人们需要秩序,需要法规,在这些条条框框地约束下,人们会获得起码的安全感,按部就班地活下去。显然,肖申克的条条框框是危险的,是让人丧失本能的。于是,安迪冒着生命危险,为瑞德等一些好友争取了冰啤酒,又甘愿冒着惩罚,公放意大利歌剧,创建监狱图书馆……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肖申克的人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他们在那时那刻终于发现自己是个人——一个有生命、有希望、有自由、有权利、有尊严的生命![3]

当安迪不顾一切在监狱的喇叭里放《Le Nozze di Figaro》时,镜头缓缓划过正在广场上放风的犯人们和狱警们。他们叫人感动地静立当地,抛却所有愤懑,狠毒和怨怒,沐浴着我从未觉得如此自由的阳光。 莫扎特的乐声铺洒在这些人们身上,来自俗世的美妙音符似乎将他们都濯洗得纯净无比。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我这才明白安迪的用意。修屋顶的时候,他为大家争取来啤酒,事实上是为大家争取到那种像在修缮自家的屋顶一般自在的感觉,所以他不喝酒,微笑却带着巨大的幸福;放费加罗的婚礼,也是要唤醒他们已快丧失的自由感。[12]
   然而强者终究是少数。自由面前,更多的人们纷纷选择禁锢。在监狱图书馆呆了五十年的布鲁克斯,为了不被假释,竟然想通过伤害狱友来达到留在监狱的目的。很奇怪吗?自由、平等、博爱,本来应该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理想。可是如布鲁克斯等人却早已经被监狱的规则之下规则了自己,他们需要规则,需要秩序,如果没有它们,甚至无法生存。[6]
  These 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 First you hate them, 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 Enough time passed, 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 That’s institutionalizing.假瑞德之口,道出了肖申克生活的辛酸,这段文字韵味很足,其中之内涵,不乏让人辛酸,正如作者史蒂芬·金所说,我所写的是恐惧小说,而不是恐怖小说,肖申克的恐惧,便从这高高禁锢的狱墙开始。
  老布鲁克斯得到了身体的自由,灵魂却已经被无可挽回地体制化。他终于没有能够摆脱对自由无法适应的困境,悬梁自尽。而睿智如 Red,在出狱之后也悲哀地发现,自己竟然连撒尿都要向经理报告,否则一滴尿都挤不出来。他也考虑如何违规以便回到监狱,甚至考虑与老布鲁克斯一样离开。
  Busy for living, or busy for death。步履匆匆的人们也许应该偶尔驻足,跳出来看看自己的模样。我们终会知道,习惯于服从规则的人们将付出巨大代价来习惯本来属于每一个个体的自由。 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才可感受自由。

从某种意义上说,布鲁克斯、瑞德和安迪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的自由者

布鲁克斯是被制度化扼杀了的自由者,他所能享受的只是制度带来的安全感,而一旦到了外面的自由世界,反倒只剩下惶恐不安了。而瑞德代表的则是在现实中挣扎的自由者。他并不像布鲁克斯那样完全丧失了对自由的憧憬,但也不能像安迪那样享受自由。他在监狱中能搞到任何东西,但到了外面却什么也干不了。他像我们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期望在桎梏般的社会现实中寻求一方能喘息的天空。可以想见,他假释之后尚需一段时间来适应突如其来的自由。而安迪却是心灵自由的诠释者,他脸上恬淡的笑容,还有藏在头脑里不曾磨灭的希望,只缘于对自由的不懈追求!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像瑞德和布鲁克斯他们一样,生活在一个囚笼里,虽然我们拥有看似自由的身体。但是,如果日复一日地重复一种工作,而它再也无法激发你的热情;如果年复一年地生活在一个环境中,而你早已觉得它沉闷不堪,那么,它不是囚笼又是什么呢?[11]

就像笔者前文中所述,希望就是救赎,而影片教会我们一句话――Hope Can Set You Free――希望让人自由!那么,就充满希望地生活吧,要相信任何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都将变做现实,这是救赎心灵、获得自由的最佳方式。

(三)从情节中分析安迪的坚韧

什么样的信念可以坚持二十年?又是多么坚韧的性格可以坚持一个信念二十年?

很多年后人们会为了这个男人的坚持而感动吗?答案是显然的。希望与坚持,在安迪身上体现的相得益彰,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不断的努力着,才有资格说给自己希望。没有忍辱负重,蛰伏数年的苦痛,又何能会慢慢爬上成功的巅峰。所有人都羡慕一览众山小的潇洒与骄傲,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忍受攀爬过程中的痛苦与寂寞?就算知道一线曙光就在面前,那可能也会为了贪图那点点的温暖而中途停下,甚至万劫不复。

所能做的,只有在成功之前,不能停下。为此,才能确保,出现在面前的不是海市蜃楼,不是深渊不是泥沼。站在山巅,微风袭来。安迪做到了,开始为所有的狱警理财,凭着他精于计算,对金融制度的了如指掌,甚至帮典狱长当会计洗黑钱,令他可以舒服地当上了监狱图书馆管理员,在狱中稍有地位,很多事情可以由他自由掌控了,并能为以后的事做好准备。当监狱图书馆管理员之后,他坚持不懈地写信,令政府资助监狱扩充图书馆,安迪以此可以继续吸收他的知识,并且感染到一些想改过的狱友学习和考取高中文凭。甚至用二十年挖开一条隧道,爬了五百码的下水道等等,都是一次次不可思议的坚持。坚持到最后的,都是一种奇迹。救赎并不是从天自降的 ,而是安迪一毫米,一毫米地挖 ,足足花费了二十年时间 冲破了海华丝身后的那堵高大迷墙。冲破了海华丝的迷墙,安迪终于回到了碧诲蓝天上 ……

(四)从瑞德身上看安迪的友谊

如果说瑞德因为为安迪提供了锤子和海报成为了安迪身体自由的救赎者,那么安迪就是瑞德精神的救赎者。从安迪进监狱的第一天开始瑞德就关注他,不论安迪提出什么要求,瑞德都会利用自己的特殊关系,帮助他。同时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了两种对人生的态度。瑞德的逆来顺受和安迪对自由的希望和向往。安迪幸运地遇到了瑞德,瑞德更幸运地遇到了安迪。安迪入狱十周年的那一天,瑞德的假释请求再次被拒,安迪送给瑞德一个口风琴作为假释被拒的礼物,瑞德送给安迪一副玛丽莲·梦露的画报作为入狱“十周年庆”的礼物。

敢问在肖申克这样的地方,还有什么比这种友谊更感动的吗?答案是否定的。

瑞德的友谊也同样是沉默且忠贞的,这是有目共睹的。在肖申克这个地方,一份真挚的友谊是不可多得的,那是一种在压抑之下的可贵的友情。安迪在狱中的第一个夜晚显得异常安静。从那个时候开始,瑞德开始认真看待安迪。 安迪沉默的内心世界,只有瑞德可以感受到。在肖申克中,他俩有着不同的本领和才华,但两人却有着共同语言,在没有自由的岁月里,一幅海报、一块石头、一支口琴、一句简单的语言,这些普通的东西成为两个朋友生活中珍贵的鼓励和支持。这些友情的细节又一次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那些逐渐被尘封的记忆。[7]峥嵘岁月,年少的同学球场竞技,看球评球,下棋评棋,然后争得面红耳赤,碟碟不休地进入梦乡,像在梦里也要大战三百回合斗个你死我活,尤与“发小”“死党”之间的那种理解、默契、互助的生活,颇令人感动。时过境迁之后,两人的一个拥抱, 更是把这种友谊刻画的生动感人。

芝华塔尼欧,大平洋边的小地方。没有回忆的海洋,没有回忆的温暖地。一间旅馆,一叶扁舟。 有的鸟毕竟是关不住的。它们的羽翼太光辉了。当它们飞走,你会由衷庆贺它获得自由。记住,希望是件好事,也许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逝。踏上未知旅程的自由人。

结论

如果想了解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人文思想和生活环境等等,最好的一条途径就是看看监狱的犯人生活,因为那是最快和最真实的。而《肖申克的救赎》就是这样一部监狱影片。银行家安迪被冤枉进了监狱,受尽狱警和犯人的折磨,可是矢志不渝,乐观人生,充满希望地面对一切,最终运用智慧逃出生天,并使恶人伏法。这是一部震撼人们心灵的经典之作,其中包含的深刻的人生哲学是观赏了这部影片观众最大的收获,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在逆境中创造奇迹的安迪的形象,带给我们精神震撼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他告诉我们当个人遭受苦难时,要努力保存自己的尊严,心存信念,充满希望,并积极的采取行动,这就是得救之道,亦即救赎。

本文主要是对《肖申克的救赎》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及特征进行分析,主要剖析了主人公安迪的性格,通过安迪对待希望、自由、坚持信念以及对待友谊等几方面,了解了人性中最容易丢失又是最重要的东西。通过最能打动人心的故事情节,给予人们希望。准确的说,是让人们坚毅的保留希望,保留自由。

参考文献

[1]王辉际.让我们学会忘记——评《肖申克的救赎》[J].当代人,200605

[2]姜敏.《电影赏析》[M]方圆电子音像出版,2004

[3]彭红兵.自由和希望的象征—— 浅析电影 《肖申克的救赎》 [J].电影评介,2006(24)

[4]于志新.《肖申克的救赎》对人性的深层思考[J].当代外国 文学,2ooB(o1)

[5]钟玲.肖申克的救赎[M].北京市外文音像出版社,200636-60

[6] 于新洁.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音乐分析[J]. 大众文艺 2010

[7]周建新.论电影 《肖申克的救赎》 的现实意义[J]. 电影文学, 2007( 19)

[8]张燕祥.困境里的选择 肖申克的救赎 中的深层意蕴[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18)

[9]杜堂, 彭芳. 从希望到自由 ———《肖申克的救赎》 评论[J].电影文学, 2009( 06)

[10]于志新. 肖申克的救赎 : 对人性的深层思考[J]当代外国文学, 2008( 01)

[11]汪瑞林. 你被“体制化”了吗?——看《肖申克的救赎》有感[J]. 内蒙古教育,201015

[12] 李玲.自救与拯救——重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所引发的思考[J]. 大众文艺 2010(08)

[13] 张蓉.由《肖申克的救赎》引发的思考[J]. 电影文学,2010

[14] the Holy Bible.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1990

[15] Stephen King. RitaHayworth and Shawshank Redemption[M] Thorndlike Press,1982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