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刘氏短须螨研究现状

刘氏短须螨研究现状

时间:2019-03-18 01:05:18    下载该word文档

刘氏短须螨研究现状

1、前言

农业螨类学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始趋成熟的一门新兴学科。我国对农业螨类的研究,在50年代末期就有了良好的开端。20余年来在粉螨、叶螨、细须螨、瘿螨、跗线螨等害螨,以及植绥螨、肉食螨、长须螨等捕食螨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工作,使我国的农业螨类学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1]

农业害螨带来的危害,可通过直接取食作物,吮吸汁液,造成植株营养缺失,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同时,取食汁液后造成的组织损伤可严重影响一些经济作物的果实的品质,如刘氏短须螨对一些经济作物柑橘、阿月浑子、葡萄等的危害[2]。另一方面,一些种类还可成为植物病毒的载体[3],对寄主植物带来间接危害。

刘氏短须(Brevipalpus lewisi)是一种分布区域大,寄主范围极广的重要害螨。在我国分布于北京、辽宁、河北、山东、河南、上海、安徽、四川、云南、台湾等地,为害葡萄、连翘、忍冬、紫丁香、爬山虎、白兰花、月季、使君子、辛夷、南天竹等多种经济植物和观赏植物,在世界某些地区则是柑桔、葡萄等的重要害螨[1,4]。近年来发现,刘氏短须螨华东地区的水杉危害严重,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2、国内外同类研究

2.1分类

刘氏短须螨(Brevipalpus lewisi)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蛛形纲Arachnida),蜱螨亚纲Acari),真螨目Acariformes),叶螨总科Tetranychidae),细须螨科Tenuipalpidae),短须螨属Brevipalpus

2.2形态学

螨类属于节肢动物蜱螨亚纲,体微小,多数在1mm以下,无触角,体躯分区较简单,在其他大多数节肢动物上所看到的那种环节已经消失[5]。体躯由颚体与躯体二部分构成,后者进一步分为前足体和后足体,分别着生足和足。成螨、若螨及幼螨的足的对数往往不一样,在分类学上有一定意义。体长、体色、口器构造、盾喙的有无和形状、背毛序、腹毛序、生殖板形状及纹饰、足的各环节刚毛的形状和数量、爪和爪间突的形状、受精囊的形状及气门沟的位置等都成为其鉴定和分类的重要依据。有性二型现象,如刘氏短须螨雄螨的足后体与末体之间有横缝分隔,而雌螨的后半体是完整的;雌螨有生殖板和殖前板,雄螨盾板缺如[1]

须螨类也被称为假蛛形螨或扁螨[2],这类描述跟它们的体型相一致。体色具有隐蔽性。此外,其口器的构造与叶螨科相似,由螯肢、须肢和喙组成。螯肢特化成口针和口针鞘。和叶螨类一样,危害时,即通过此口针来刺破寄主植物叶片组织,吮吸汁液[1]

2.3

短须螨类是最常见的农林害螨之一,主要为害各种果树、绿化观赏植物和树木等,一般情况下生活在植物的叶片上,但是也能在叶柄、嫩枝等植物的绿色部分发现,还有个别种类生活在螨瘿中[1]

叶螨类一般经过卵、幼螨、第一若螨及第二若螨而成成螨。从卵孵化的幼螨具有足3对,而第一若螨以后则均有足4对。在幼螨、第一若螨及第二若螨之末期均各有不活动的静止期,经过此静止期,进行蜕皮,发育至下一个时期。所以严格的来区分其发育历期,则有:卵、幼螨、第一静止期、第一若螨、第二静止期、第二若螨、第三静止期、成虫等各时期[5]刘氏短须螨的发育过程均经历以上典型的卵、幼螨、第一若螨、第二若螨、成螨以及各螨态之间的静止期。

螨的发育速度跟温度、相对湿度和寄主植物有密切关系。如,刘氏短须螨在葡萄叶上34C/35% RH的条件下完成幼螨发育需16.8天,而在22C/70%RH条件下却要27.9[2]

刘氏短须螨有产雌孤雌生殖现象,国外已经有关于短须螨属的此种现象的报道,并通过实验证实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节肢动物内共生菌的存在。虽然孤雌生殖会影响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而可能对物种的进化带来负面影响。但是短须螨属的一些种正是通过此种方式来适应多变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种群的延续[2]

以葡萄种群为例,我国北方1 年发生6 代,以雌成螨群集在老皮裂缝或休眠芽等隐蔽处越冬,越冬型雌成螨浅褐色。翌年春季葡萄发芽时,越冬雌成螨出蛰,取食嫩芽,约半月后开始产卵。7~8 月高温高湿条件下,大量繁殖,危害严重。9 月上旬出现越冬型雌成螨[6]。此外,在南京市区调查发现,刘氏短须螨于6月份开始在水杉树叶上出现,成螨爬至水杉叶片上取食产卵。该螨在8 ~9月达到种群高峰,危害最为严重。10月份种群数量开始减少,至11月初开始以雌成螨在老树皮内越冬

2.4危害

短须螨属是细须螨科下最大的一个属,全世界有300种。隐秘的体色和迟缓的行动使得这类体躯较小的螨很难被发现。然而它们对热带作物、观赏植物的危害及其近来发现的它们中的一些种能成为病毒的载体这些现象使它们成为全球农业上的重点关注对象[7]

美国的亚利桑纳州尤马地区,刘氏短须螨对柑橘的危害使其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害虫。它们喜欢在已经形成的伤口处取食,进而加重原有的危害。在果实的梗部原先已经被牧草虫取食过的地方为害,形成圆形病斑。二者形成的病斑直径都小于一英尺。但较之于前者,由螨危害造成的圆形斑更加不对称。危害的结果是,当螨的种群数量较高时,整个果实表面会变成银白色。造成的病斑发展为褐色、变软和疮痂。同时该螨能作为柑橘麻风病毒的携带者,可造成柑橘果实、叶子和茎部的变色。严重影响了当地柑橘的生长和品质[8]

刘氏短须螨的葡萄种群又名葡萄短须螨俗称葡萄红蜘蛛国内分布在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和台湾等地,国外在欧洲、美洲和非洲均有分布[9]在葡萄叶片背面靠近主脉和支脉处取食,随副梢生长可逐渐上移,葡萄藤的所有绿色部分均可遭受其害。严重时造成叶片枯焦脱落,果梗、新蔓及副梢甚至卷顶出现黑色坏死斑,河北地区称为铁丝蔓。果实发育不良,果粒表皮粗糙、甚至龟裂,果实品质大大下降[1]此外,有调查发现在棚架栽培条件下,葡萄植株不同部位的受害率明显不同,植株下部的穗受害率和叶片活动态螨量均明显高于上部。可能原因,一是该螨群集在老枝皮裂缝下越冬,其危害由基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其次也可能是葡萄棚架下部通风和光照条件均较差,湿度大,有利于该螨的发生[9]

水杉作为我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属世界上珍稀的孑遗植物素有活化石之称。由于它树形优美树干高大通直生长快是亚热带地区平原绿化的优良树种也是速生用材树种。刘氏短须螨以成螨、若螨及幼螨在水杉叶片背面吸食汁液进行危害,6~8月份达到种群繁盛期,被害水杉叶片常呈现枯黄状,远看如火燎状,抑制了水杉的正常生长,影响其园林绿化效果。近看常在叶片上发现白色斑点,即害螨蜕皮后的虫蜕。该螨世代重叠明显,常常各个螨态同时危害。并且发现该螨有转移行为,即叶片被严重危害后,害螨会选择新的健康枝条继续危害。

2.5防治

2.5.1化学防治

刘氏短须螨可通过化学防治的方法得到有效控制,尤其是对硫元素很是敏感[8]石硫合剂无论在室内或田间无论对成虫、若虫、卵防治效果都很好大面积的喷药防治也证明了这一点。只要喷药及时而又喷得均匀,石硫合剂就能控制发生为害。

樊斌琦等[10]通过选用4种农药对刘氏短须螨进行室内毒力测定以及室外药效试验, 出结论,试验农药中,阿维·丙溴磷防治效果最好 阿维菌素、哒螨灵次之甲维盐防治效果最差,为在生产中防治刘氏短须螨提供了理论依据。

2.5.2农业措施防治

合理的农业措施是有效的防治手段,主要途径有保持田间或果园卫生,及时清理,减少害螨藏匿处。如对葡萄短须螨的防治冬季清园剥除枝蔓上的粗老翘皮并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的雌成虫。同时可通过创造对害螨生活不利的环境条件来影响其正常生长活动。如改善葡萄棚架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温湿度,可有效抑制该螨的大量发生[9]

2.5.3生物防治:

利用一些捕食螨来防治相关农业害螨,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新兴防治法。由于其避免了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进而能缓解因化学防治带来的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如环境污染、果实品质下降以及害螨的抗药性等问题。同时生物防治通过调控自然界物种间的相互关系来达到防治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有长远效益

目前对捕食性螨类研究得比较深入的是植绥螨类,它对农林害螨的自然控制作用以及人工繁殖释放效果已引起世界瞩目,被认为是比较有利用价值的捕食性螨类。国际上已成功实现智利小植绥螨、木槿钝绥螨、伪钝绥螨、西方盲走螨,胡瓜钝绥螨、瑞氏钝绥螨、巴氏钝绥螨等的人工饲养并实现了工厂化生产。我国从国外引进的植绥螨,如智利小植绥螨、伪钝绥螨、西方盲走螨、胡瓜钝绥螨等,在防治温室、大田及花卉害螨方面效果明显并成功建立种群。以螨治螨,已被视为一项持续有效的治理措施[11]

2.6玻片制作和电子显微技术

普通光学显微镜只能对一般的结构进行观察,对于一些细部的观察,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实现。刘氏短须螨体型微小,这会给观察过程带来不便。制作玻片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具体制作方法可参照微小昆虫玻片标本的制作。另外对一些更高要求的观察,需要使用到电子显微镜;然而电子扫描技术对螨体的前期处理要求会比较严格。

有关电镜扫描研究螨类形态的报道有:赵亚娥等[12]通过电子显微技术对毛囊蠕形螨的各期形态结构以及活动性进行了系统的动态观察,首次系统地提供了毛囊蠕形螨的各期形态实体照片,并以此为基础对前人对毛囊蠕形螨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的研究结果进行了修改。吴聪明等[13]通过对山羊蠕形螨的扫描电镜观察,获得了诸多在光学显微镜下还未给以准确描述的特征,为蠕形螨的分类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3结语和展望

通过对针叶小爪螨的板栗种群和杉木种群的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证实,针叶小爪螨的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足部各环节的刚毛数稳定程度、雄螨的阳具形状、雌螨生殖盖及生殖盖前区表皮纹方向、雄螨须肢跗节端感器形状和背感器大小、雌螨须肢跗节端感器和背感器大小以及雌雄螨足Ⅰ爪间突形状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并通过杂交试验证实两者存在部分生殖隔离[14]。与之类比,目前,已经发现刘氏短须螨的针叶树种群和葡萄种群这两个种群除了食性不同,是否存在形态上的不同和生殖隔离为明确这个问题,本研究将进行水杉种群和葡萄种群的外部形态特征的观察研究、比对,以进一步研究其种群分化及灾变机制。


[参考文献]

[1] 马恩沛, 沈兆鹏, 陈熙雯, . 中国农业螨类[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上海, 1984.

[2] Carl C. Childers. Brevipalpus californicus, B. obovatus, B. phoenicis, and B. lewisi (Acari: Tenuipalpidae): a review of their biology, feeding injury and economic importance[J]. Experimental and Applied Acarology , 2003, 30: 5-28.

[3] Elliot W. Kitajima. In situ observation of the Cardinium symbionts of Brevipalpus (Acari: Tenuipalpidae) by electron microscopy[J]. Exp Appl Acarol , 2007, 42: 263-271.

[4] 邓国藩, 王慧芙, 王敦清, . 中国蜱螨概要[M]. 科学出版社, 北京, 1989.

[5] 忻介六. 农业螨类学[M]. 农业出版社, 北京, 1988.

[6] 邱强. 原色葡萄病虫图谱[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 1993.

[7] W. Calvinwelbourn.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s on Brevipalpus phoenicis (Acari: Tenuipalpidae) including comparisons with B. californicus and B. obovatus[J]. Experimental and Applied Acarology,2003, 30: 107–133.

[8] David Kerns1. Citrus Flat Mite (Brevipalpus lewisi)[J]. http://cals. arizona. edu/ crops/ citrus/ insects/ citrusinsect. html.

[9]许长新, 张金平, 郝宝锋, . 新爆发的葡萄短须螨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 河北果树, 2008, (6): 23-28.

[10]樊斌琦,郝德君,叶建仁, .四种农药对刘氏短须螨的毒力测定及药效试验[J]. 中国森林病虫, 2010, 6:42-43

[11]郝慧华,王伟,程立生.植绥螨在农业害螨防治中的应用及其评价[J].现代农业科学, 2009, 2(16): 83-86

[12]赵亚娥, , 郑鑫, . 毛囊蠕形螨的发育形态观察和存活适温范围研究[J]. 昆虫学报, 2005, 48(5): 754-758

[13] 吴聪明, 赖丛龙. 山羊蠕形螨的扫描电镜观察[J].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1997, 4(4) : 228-231.

[14] 尹淑艳, 徐常青, 崔孝平, . 针叶小爪螨板栗和杉木种群的形态差异[J]. 林业科学, 2010, 6(46): 166-172.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刘氏短须螨研究现状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