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时间:2015-05-13 11:00:51    下载该word文档

名词解释

1. 古典主义17世纪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它沿袭文艺复兴时期注重模仿古代、模仿自然、要求艺术真实的传统,作品多从古典文本中汲取素材,是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反拨。

它肯定男女爱情、个人幸福,又用理性收敛已经泛滥的个性解放和纵欲主义,试图建立社会生活和文学创作的新秩序。它以规范、严整、简练、崇尚理性为其特征。法国古典主义成就最高的是悲剧作家高乃依、拉辛和喜剧作家莫里哀。

2. 三一律:古典主义戏剧创作的法则,即同一个情节,在同一个地点完成,时间不能超过一天(24小时)。这是古典主义者根据自己对亚理士多德和贺拉斯的文艺理论的理解提出来的,由法国戏剧理论家布瓦洛在1674年发表的《诗的艺术》中作出总结(“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三一律”在政治上符合君主专制政体的要求,在艺术上有利于剧情的简炼集中,但又导致人物概念化,缺乏个性,戏剧结构绝对化、程式化等。18世纪以后,“三一律”受到浪漫主义的冲击,法则逐渐被打破。

3. 散文滑稽史诗18世纪英国作家亨利·菲尔丁进行的一种新文学形式的尝试,他把自己的小说称为“散文滑稽史诗”。它既有史诗的特点,呈现比悲剧和正剧更宽广的画面,包括更多的事件和多样的人物,又是没有韵律的含有幽默滑稽成分的散文体。他以讽刺和取笑作为修辞手段,并使小说像史诗一样内容博大丰富,展现了18世纪英国乡村和城市的生活全景。代表作是《汤姆·琼斯》

4. 感伤主义18世纪后期欧洲出现的文学思潮。因英国作家斯特恩的小说《感伤之旅》而得名。又称主情主义。因排斥理性,崇尚感情,也称前浪漫主义。感伤主义发源于英国,后传入法国、俄国和德国等。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斯特恩,法国的卢梭等。感伤主义文学夸大感情的作用,重视自然景物的描写,强调对个性和个人的精神生活的刻画。认为文学的主要任务就是细致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和不幸的生活遭遇,以唤起读者的同情和共鸣。它表现了对矛盾重重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也体现了对理性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反抗。有的感伤主义作家脱离现实,沉迷于多愁善感之中,甚至赞美过去,歌颂黑暗、死亡,带有浓厚的悲观绝望情绪。作品多用第一人称,大多采用日记、旅行记、书信体和回忆录等形式。

5. 狂飙突进运动:大概从1765年到1795年间在德国文学和音乐领域的变革,是文艺形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阶段,也可以说是幼稚时期的浪漫主义。其名称来源于音乐家克林格的歌剧《狂飙突进》,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其代表作品,小说表达了人类内心感情的冲突和奋进精神。这次运动由一批市民阶级出身的青年德国作家发起,他们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尤其受到卢梭哲学思想的影响,歌颂“天才”,主张“自由”、“个性解放”,提出“返回自然”的口号。这些年轻作家表现了民族意识的觉醒,要求到农民、市民中挖掘自己的民族风格。其后被成熟的浪漫主义运动取代。

6. 湖畔派:湖畔派指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的华兹华斯、柯勒律治(Coleridge1772-1834)和骚塞三诗人结成的诗歌流派。

湖畔派诗人早年向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站在保守的立场,反对资产阶级文明,主张恢复封建宗法制度,宣扬宗教道德观。

文学上,湖畔诗人共同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歌颂大自然。1798年,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共同发表了《抒情歌谣集》,华兹华斯在1800年为诗集第二版写的序言成了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这篇序言强调诗的题材源于日常生活与情感,诗的语言应是日常生活语言,诗人应该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其中关于想象的论述是重表现的理论,动摇了亚里士多德的摹仿理论传统。

7. 拜伦式英雄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塑造的一系列叛逆者形象,他们四方游荡,性格忧郁,常自觉高居人群与习俗之上,论古讽今;虽有强烈的男性中心意识,对女性却有不断的魅力;他们出于个人的原因起来反抗国家的强权、社会秩序和宗教道德,但没有明确的斗争目的;他们追求个人自由,却又孤独高傲,斗争总是以失败告终。他们的精神面貌是反抗、孤傲、浪漫。代表人物是哈罗尔德(《少侠哈罗尔德游记》)和曼弗雷德(《曼弗雷德》)。

8. 人物再现法:巴尔扎克把《人间喜剧》连成一个有机整体而采用的方法之一,即人物在不同的小说中反复出现,以表现他们的不同生活阶段和侧面,最后构成这个人的整体形象。这种手法也能使各部作品联结成一个整体。《人间喜剧》大约写了2400多个人物,其中约400多人物多次出现在不同作品中。“人物再现法”从情节和人物两个方面加强了《人间喜剧》的内部联系,深化了《人间喜剧》的主题。左拉的总题名为“卢贡·马卡尔家族”的小说集也采用了这一手法。

写于1834年的《高老头》中,《人间喜剧》中的许多重要人物都第一次登台亮相,其中有30多人以后又继续活在其他小说的环境里,他们的性格和社会地位也随之改变。

9. 威塞克斯小说19世纪英国作家哈代的小说总题名为“威塞克斯小说”。“威塞克斯”是他的家乡多塞特郡的古称,他用威塞克斯的同一背景把各部独立的小说联系在一起。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左拉的“卢贡-马卡尔家族”的总题名相同。不同的是巴尔扎克和左拉用人物再现法把各部小说串联在一起,而哈代的人物都只在一部小说中出现,但威塞克斯的乡村环境却在不同的小说中出现。如爱敦荒原分别出现在《还乡》、《德伯家的苔丝》、《卡斯特桥市长》中。

10. 多余人:这个名词来自于屠格洛夫1850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多余人日记》,它是19世纪上半叶俄罗斯文学中出现的一个人物系列。这类人物基本出身贵族,有一定的才华和理想,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看到贵族的没落,意识到沙皇专制农奴制的腐朽,但阶级的局限又使他们没有勇气参加革命斗争,也看不见社会发展的前景,是游离于贵族与人民之间的多余者。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同名主人公是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其后有赫尔岑的《谁之罪》中的别尔托夫、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冈察洛夫的《奥勃洛摩夫》中的奥勃洛摩夫标志着“多余人”形象的结束,贵族知识分子在19世纪50年代后的俄罗斯丧失了进步性,俄罗斯文学中的平民知识分子“新人”从此登上历史舞台。

11. 心灵辩证法:车尔尼雪夫斯基对列夫·托尔斯泰早期创造中独特的心理描写的概括,即作者善于“描绘心理过程本身,这一过程的形态和规律。”托尔斯泰从不静止地描写人物心理,而是始终细致地描写心理在外界影响下的嬗变过程。他特别注意描写人物各种复杂情感的交织和更替、思想情绪的瞬息变化,通过人物复杂的矛盾心理过程来反映人的变化和社会冲突。这一手法特别适宜作者塑造精神探索型人物。

12. 精神探索型人物:列夫·托尔斯泰一系列主要作品中带有自传性质、表现作家精神探索历程的人物。他们思想敏锐,对社会问题敏感,并紧张探索,努力寻找答案。但得不到结果时,往往转向宗教,从宗教中寻求启发。《战争与和平》中的彼埃尔、《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就是这类人物。

13. 忏悔贵族l9世纪后期俄国文学中的理想贵族地主形象。他们思想进步, 有较高的追求。但由于腐朽、堕落的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有意无意做了错事,伤害了别人。当他们在特殊事件的触发下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恶果后,能深刻地反省和忏悔,并以实际行动赎罪,背叛本阶级,向人民靠拢。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是“忏悔贵族”的典型

14. 托尔斯泰主义:列夫·托尔斯泰晚年提出的拯救俄国和人类社会的政治、道德主张。其基本内容是“勿以暴力抗恶”、“道德的自我完善”、“全人类的爱”。“勿以暴力抗恶”主要是指解决社会矛盾,“自我完善”主要针对统治阶级上层的道德修养,“全人类的爱”主要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5. 社会问题剧:挪威剧作家易卜生l9世纪70年代创造的旨在指出社会问题的剧本。易卜生把社会问题与舞台艺术相结合,深刻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家庭、妇女等各种问题,从而启发观众对现实生活的重新审视和思考。目的是呼吁社会改革,带有改良主义色彩。代表作是《玩偶之家》。

简答题

1. 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

拥护中央集权,赞美开明君主,抨击和嘲讽腐朽和愚昧的封建主和宗教势力。

崇尚理性和自然。“理性”是指贵族阶级尤其是上层贵族中“正派人”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自然”指人的本性,实际上指的是“宫廷和城市”的人,即贵族和资产阶级。强调个人情感服从公民义务,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以理性克制私欲。

形式、语言上强调严整、典雅,尤其是戏剧作品要遵守“三一律”。

2. 莫里哀的《伪君子》的艺术成就

按“三一律”写成:五幕发生在奥尔恭的家里,在一昼夜之内发生,主题集中于揭露达尔杜弗的伪善面目。

精巧紧凑、层次分明的情节结构。第一、二幕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以家庭成员的冲突引出主要角色。第三、四幕是冲突的的展开和高潮,正面展示达尔杜弗的虚伪性。最后的结局在戏剧到达顶点时又突然峰回路转。

打破古典主义关于悲、喜剧严格界限,在喜剧中插入了悲剧的因素,爱情悲剧、家庭悲剧接连而至,陷入绝境,而结局则急转直下,以大团圆收场。

语言生动灵活,富有个性化色彩。达尔杜弗矫揉造作,长篇大论,言必称上帝,符合他的伪善性格。奥尔恭作为专制家长,语言粗俗强硬,但谈及达尔杜弗时又显得急躁尊敬,表现出对宗教的狂热信仰。桃丽娜泼辣犀利、率真朴实,表现劳动人民的质朴和智慧。

汲取民间戏剧艺术的因素,如打耳光、桌下藏人、家庭吵架、父子反目、隔墙偷听、情人拌嘴等,增强喜剧表现

3. 启蒙文学的特点

把资产阶级和其他平民当作主人公甚至英雄人物

鲜明的哲理性和政论性

文体形式方面,摒弃古典主义体裁高低之分的观念,平等地采用小说、诗歌、戏剧和文艺性的政论等文体,打破自古以来诗体文学独尊的局面,开创文学史上的散文时代。

艺术手法丰富多样,尤其采用“外方人”的视角观察、评论习以为常的生活和传

4. 雨果的艺术成就

浪漫主义小说的集大成者

运用对照手法的大师;

善于塑造下层人物的形象;

以史诗的气魄和规模再现社会和历史;

情节的传奇性;

注重心理描写;

将无生命或非人的事物,描绘得如同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神奇、动人心魄。

5.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特征

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

[“法国社会将成为历史学家,我只应充当它的秘书。”(巴尔扎克)]

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

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解剖物欲驱动下人的心灵世界的千奇百怪,探讨关于人的自由与解放的问题。

6.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7.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和安玑•克莱的形象

“自然的女儿”。(2)具有反叛性格的女性。(3)具有男性中心的道德观念。(4)具有悲观宿命论思想。对前途:有进取心却受着金钱的驱使。 2)对爱情:能冲破等级观念却搀杂着自私。(3)对道德:一个正在转变中的人。

8. 《叶甫盖尼•奥涅金》艺术特色

作品始终贯穿着“作者的声音”

“百科全书”式的大型叙事作品

采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性格

把诗的精练含蓄和散文的流畅朴素结合起来,创造出典范的俄罗斯文学语言

主要采用“奥涅金诗节”

9. 陀思妥耶夫斯基创造的“思想者形象”的内涵

一、非功利性,他们不计算利害,不考虑得失,愿为自己的思想付出代价,愿为之受苦,乃至牺牲自己的生命。

二、经常被置身于一种极具悲剧性的情节之中,浮沉于一个凶险的世界中,在一种边缘处接受考验。

三、有一种生长性或未完成性,甚至于是一种永远的未完成性。有时好像达到了一个终点,但这终点很快又变为新的起点。

四、常常把思想的逻辑推到极端

五、反省性。有时不仅似乎失去了行动或坚持行动的能力,他们似乎还是有意地无所事事。他们要腾出时间来进行思考,思想本身成了头等重要的事情,成了他们唯一值得尝试的事业,而不管其成败利害。

六、这些思想不仅不能给思想者带来好处,甚至可说是极其伤人、致人死命。所以,总是有死亡,总是有谋杀和自杀。

10.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中“罪”与“罚”的内涵

小说里真正的“罚”不是服苦役,而是折磨着他的和人性脱离的苦恼,是针对良心的斗争,这才是最大的罚。

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罪”,不是他本性的罪,而是他思想的罪,他从沉湎幻想回归现实生活的历程,标记着他的复活,他从“改造社会”走向“完善自我”。

拉斯柯尔尼科夫相信杀老太婆是为社会除害,然而“逻辑只能预测三种情况,实际情况却有千千万万”。他想不到在杀死老太婆的同时,还不得不杀死其他无辜的人,想不到他的行动会导致其他人的苦难。

善和恶有时紧紧纠缠在一起,不是理智和逻辑可以把它们分开的,不能为了行善而去作恶。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名词解释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