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

时间:2011-10-22 08:39:29    下载该word文档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五高中 张树军

一、导入

秋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又是一个成熟的季节,也是四季中意蕴最丰富的季节,不管是文人墨客,还是“引车卖浆”的平民百姓,都将自己的满心欢喜,一腔离愁,寄诸于秋色。

一位美学家曾说过“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世界”,今天,我们就从《故都的秋》走进郁达夫的心灵世界。

二、解题

“故都”即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作者为什么不称“北平的秋”而叫“故都的秋”呢?

明确: 北平为五朝帝都(辽、金、元、明、清):

* 春秋 战国时期为燕国国都,当时称为蓟

* 辽朝 为陪都(职能的补充),称燕京

* 金朝 自金世宗起至1217年为中都

* 元朝 为大都

* 明朝 自永乐帝起为首都,称为京师

* 清朝 入主中原后亦把北京作国都。

*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当时称北平

* 现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可谓历史悠久,文化深厚,题目用“故都可以充分突出这一点。我们提到这个“故”字呢,通常会说故乡、故人。什么是故乡:漂泊在外者称自己魂牵梦萦的家乡为“故乡”。什么是故人:对与自己友情深厚的朋友称“故人”。人们对家乡和朋友的感情往往是怀念、思念。在这里“故”有“从前的”、“过去的”的意思。人们对“从前的”、“过去的”的事物往往会产生怀念、眷恋等感情。因此从标题看,这是--篇饱含着眷恋深情的文章。

从“秋”字可以看出,文章描写的是秋景。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秋,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同学们能想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咏秋”的佳作吗?

明确:秋是多彩多姿的!

1、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万类霜天竞自由”,秋日里,毛泽东读到的是壮丽;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秋风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

3、“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秋日里,郦道元读到的凄凉;

4、“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秋雨里,柳永读到的是凄苦;

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秋思里,马致远读到的是萧瑟,破败;

6、“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里,刘禹锡读到的是生机与活力。

三、由题目引入文本内容

(一)、思考:古往今来,咏秋的佳作实在太多太多,人们写秋的着眼点也各不相同:有人写的是秋声:秋风萧瑟,残荷听雨。,有人写的是秋形:天高云淡,北雁南飞。有人写的是秋色:霜叶黄花,秋草碧水。郁达夫写的是什么呢?(请同学来速读课文,注意找出文中关键性的词句。有字词障碍的话,可以小组解决。)

明确:秋味。

(二)、故都的秋是什么味道的,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故都秋的特点呢?

(明确: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三).作者在文中是通过哪些景物描写来具体品味这个“清、静、悲凉”的秋味呢?首先是哪种景物描写。

(明确:3段秋花,4段秋蕊,5段秋蝉,6—10段秋雨,11段秋枣。)

1、 秋花:

郁达夫在写牵牛花时并没有写它摇曳生姿的藤蔓,也没有写它扶疏映衬的花叶,而是写了牵牛花的什么?

明确:花色.

作者怎么说的?

明确:“牵牛花以兰色或白色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明确:我觉得合理,因为这样符合全文的基调。白色和兰色比较清静,而紫黑色和红色热闹嘛。)
红色热闹,紫黑色热闹吗?
明确:1、紫黑色太浓了,显示的基调也太浓了。
2、太低沉、太压抑、太过于冰凉了。
3、紫黑色不是清淡的颜色,兰色和白色更能突出那个“清”字。

教师总结:我们知道,兰色和白色属于冷色、还是暖色?

明确:冷色:蓝色,宁静、深远;白色,素雅、纯静。它们与高阔的蓝天形成了和谐的秋的基调,给人的感觉是清凉疏朗的

文中还有哪些表现秋天色彩的词语:

青天(蓝绿)、蓝朵(蓝色)、秋草(黄色)、落蕊(灰白)、树影(暗灰)、灰土(灰色)、灰沉沉的天(灰色)、青布(蓝绿)、枣树(淡绿微黄)

那么这些色彩主要是冷色还是暖色?
   明确:冷色。

虽然文中大量运用了冷色的词语,不过作者仍嫌不够,在牵牛花出场前,他特意营造了一种充满北国情调的清凉的氛围:破屋、浓茶、碧天、驯鸽、尖细且长的草,这个时候再加上牵牛花的蓝朵,真的让人感到了秋天特有的清气扑面而来。

本文秋的特点是“清、静、悲凉”,因此我们可以说牵牛花偏重于“清”

师:那么这个“清”字单单是写故都秋的特点吗?冷清。

明确:不是。是写他内心的一种清冷。

写作背景: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文学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由上海迁居到杭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得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他的闲散安逸,到处游山玩水,我们可以认为是他不学无术,游手好闲的表现吗?(不可以)

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胡愈之先生曾这样评价郁达夫:

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介绍作者: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郁达夫通三门外语,分别为日语、英语、德语。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12年考入浙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后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学习。与郭沫若、田汉、等人在东京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就是在那个时期问世的,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它是对传统道德观念提出了挑战,并首创了自传体小说这种抒情浪漫的形式,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掀起了一股浪漫派的壮观潮流。归国后,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赴武汉参加了抗日宣传工作,并担任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后至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写了大量政论、短评和诗词。1942年,日军进逼新加坡,与胡愈之、等人撤退至苏门答腊。1945年在苏门答腊失踪,关于其死亡的推测最早出于胡愈之的文章,胡文中推测郁达夫是为日本宪兵所杀害。原因是:因他精通日语被迫做了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因在南洋从事抗日活动,1945年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夏衍先生曾说“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

因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他的他的闲散安逸,到处游山玩水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

由此,我们还可以联想到谁?

即便硬骨头鲁迅先生,在医学救国的理想受挫、弃医从文又陷入低谷之时,也曾躲在北京绍兴会馆抄写古碑,暂时来麻醉自己的灵魂;

即使是有骨气,宁肯饿死也不食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也曾借素淡朦胧的荷塘月色来表现自己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苦闷与彷徨。

即便是有气节,宁死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也曾借着桃花源记,来表现自己对自由和平的向往。

王安石有这两句诗写道:“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这里写的是王安石罢相后无事可做,整日寻芳揽胜打发流年,独坐无聊,就细数落花。一个“久”字除了说他数得久外,更能透出他的什么心情?

(明确:透出的是寂寞凄苦的心情。)

他为什么会感到寂寞凄苦,有兴趣的同学们课下可以查找一下有关王安石罢相的经过。

教师总结:可以说,郁达夫这时的心境和他们颇有相同之处。正象清代大学者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选取这些色彩表明作者内心的冷清、孤独。

大家知道牵牛花的花语吗?爱情 冷清 虚幻

明确:冷清我们可以理解,但爱情不是玫瑰的专利吗?

在法国,牵牛花被称为早晨的美女。而中国古代有些诗歌,用牵牛花来比喻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藤蔓攀篱墙外延,露珠染紫笑晨前。
喇叭吹响迎新曲,摘朵牵牛可结缘。”对郁达夫而言,爱情的激情早已融化在他的血液之中,观其一生,无时不在飞扬着由恋爱所激发的才情。是一个很浪漫的人(12次恋爱)

2、秋蕊:

文中是怎么描写落蕊的?

明确:“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逐步讲解: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明确:铺得满地说明花落的多且时间长,但整整一夜,没有人发觉,早上起来才惊奇的看到,说明落花的寂静无声。也突出了一个“静”字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明确:声音没有,是静;气味也没有,更静;微细和柔软的触觉已经难以感觉了,而作者却能感触得到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这份静已不仅仅是环境的寂静了,我觉得还有心境的宁静。

师:从这段文字中还能找到哪些表现作者心静的语句?
明确:“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说明没有人走过——环境静,能注意到这些丝纹,说明心静。
(师:平时,学校打扫卫生后,我们注意到了地面上留下的丝纹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
生:每天有干不完的事,做不完的作业,哪有闲心去注意这些。)
教师总结:对呀。哪有闲心?!所以作者说,这些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落寞。”

这种细腻、清闲、落寞正强烈地反衬出环境的寂静和心境的落寞

教师总结:如果不是万籁俱静,就不会有如此细微的体验;如果没有宁静似水的情怀,更不会有这样精致的触觉。这让我想起陶渊明的《饮酒》所说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而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心远——清闲——落寞。心在起作用。

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自然的秋天,更是人生的秋天,人生短暂,而坐看年华付流水,是何等的清闲,但正是这种清闲让作者感到的是苦闷、是落寞,也正是这寥寥数笔细腻而传神地表达出了清秋的“静”味。

3、秋蝉:

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蝉多是哀怨、忧伤、忧愁的象征,如:柳永的《雨霖铃》

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②初歇。都门帐饮③无绪,
留恋处,④兰舟摧发。⑤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⑥
念去去千里烟波,⑦ 暮霭沉沉楚天阔。⑧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⑨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⑩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真情实感无不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大家注意没有它起句便写的是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那凄切的寒蝉已令人柔肠寸断,蝉声更令人备感冷清。在故都,家家户户都有蝉鸣,还是蝉衰弱的残声。文章所渲染的那种冷清,寂寞的氛围也就不言而喻了。置身此时,其寂寞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文中除了蝉声还主要写了哪些声音?
(明确:鸽飞声、蝉声、风雨声、问答声。)

写这么多声音,是不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呢?为什么?

(明确:作者是以动(声)衬静,以声音反衬了故都的寂静。)

大家知道创造衬托这种手法的老祖宗吗?不知道

王籍 他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二句千古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

此后又很多文人墨客在的德诗文中也运用了这种手法,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来吗?

王维 “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 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 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 狂歌五柳前。”

杜甫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在如此寂静的秋天里,作者的心里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明确:孤独、痛苦、悲凉。这便是故都的秋味。)

4、秋雨秋枣 (让学生采用以上的方法进行分析)

作业:请同学根据老师的方法,课下自己去赏析,并整理出笔记。

四、走出文本,迁移训练

师:我们从景物方面鉴赏了郁达夫笔下的秋景。郁达夫写景、状物、抒情选取的景物多带有凄凉、破败、萧瑟的特点,这种选景手法在别的作家作品中也有,如马致远的《秋思》,同学们还会背吗?

师:马致远的《秋思》似乎随意拈来几种景物入诗,便做成一首脍炙人口的名曲。下面我们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曲牌,用郁达夫《故都的秋》中的景物入诗,写一首小诗,过一下当诗人的瘾。

参考:

1、长草小院牵牛,槐蕊枣树驯鸽。残蝉风雨人声,故都景物,胜过南国许多。

2、破屋浓茶小院,漏光鸽声碧天,秋草蓝朵残垣。槐蕊落地,落寞人在故都。

五、结束语:
   故都的秋是一首诗,深沉而含蓄;
   故都的秋是一幅画,美丽而落寞;
   孤独的秋是一支歌,忧伤而苍凉;
   孤独的秋是一杯茶,苦涩而清醇.
   欣赏它是一种渴望而不可及的寻觅与追逐,就让我们在生活继续去寻觅追逐吧!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故都的秋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