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教案新人教版

时间:2019-06-14 13:31:25    下载该word文档

12课 《诗经》二首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诵读诗歌,感悟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3.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语言特点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关雎》

【情境导入】

同学们,,世界上最美的字眼,人世间永恒的主题。穿越时间的隧道,领略远古的诗意与甜美,花前月下的浪漫,辗转反侧的体会,这就是爱的滋味,循着爱的歌声,沿着情的足迹,踏访《诗经》中的美丽与哀愁,追寻爱的源泉,品味我生之初的情愫。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新课解读】

一、文学常识——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多是各地的歌谣;“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诗经》三种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二、整体感知——内容结构

1.(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教师强调应注意的字词: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

窈窕(yǎo tiǎo):善良美好的样子。

(qiú):配偶。

(xìnɡ):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文中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mào):挑选。

(2)教师范读,为感悟理解课文创设氛围。

2.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3.教师范读,提出问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明确:

这首诗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4.教师提出问题:概括这首诗的结构。

学生明确:

三、深入探究——诗文赏析

1.教师提问:诗中的“淑女”和“君子”各是怎样的形象?

学生明确:

(1)“淑女”形象:不仅有美丽的外表,还有美好的心灵。

(2)“君子”形象:是一位德才兼备、有情有义、有礼有节的君子。既写了他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未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感情率真、淳朴、真挚、健康。

2.赏析诗句“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学生明确:

“悠哉悠哉”具有口语色彩,体现了民歌的特色,连用两个“悠”,把男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形象地表现出对爱情炽烈的渴望之情。

3.像这样的词语在这首诗歌中还有吗?找出来,读一读,揣摩它们的表达效果。

学生明确: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句中的“关关”,模拟鸟儿和鸣,为全诗营造出和谐、欢悦的气氛。

“左右流之”一句中的“流”,写出了少女顺着水流忽左忽右地采摘荇菜的忙碌和姿态的优美,充满了动感与生机。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中的“琴瑟”和“钟鼓”,音响越来越大,描写了男主人公想象有朝一日心愿得偿、载歌载舞、尽兴狂欢的场面,进一步表现了对“淑女”的爱慕之深。

4.《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明确:

《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水鸟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主人公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四、拓展延伸

本诗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是为了渲染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鸟儿的呼唤——“关关”,从听觉上触动了诗人的情怀。请你写出含“鸟”的诗词名句。

学生明确: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5.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如梦令》

6.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苏轼《浣溪沙》

五、本课小结

同学们,《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活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课后,让我们进一步聆听华夏先民的吟唱,吟诵优美文字,传唱古老歌谣,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文明之辉煌。

附板书设计:

《蒹葭》

【情境导入】

同学们,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的辉煌。(同步播放邓丽君《在水一方》)这是早些年一部电视连续剧的插曲,根据《蒹葭》改编而成,改编者是台湾作家琼瑶,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

【新课解读】

一、整体感知——内容结构

1.(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诗歌,体味感情。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读出凄迷之景,惆怅之情。

(3)放录音,学生复听一次,纠正自己朗读中的错误,教师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给下列词语注音。

蒹葭   伊人   溯洄   晞

湄    跻    坻    涘

选两个同学注音。

明确:jiān jiā yī rén sù huí xī méi jī chí sì

2.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吟诵、品味。在译诗时,要运用联想、想象,在头脑中浮现该情该景。

3.学生自读《蒹葭》全诗,教师提出问题:概括诗歌内容。

学生明确:一个男子强烈思念心上人,苦苦追寻而不得的失望、惆怅的心情。

4.教师提问:概括这首诗的结构。

学生明确:全诗三章:

①用水边的“秋景”起兴,抒写了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相会的艰难。(1 8)

②用反复咏叹的方法,更深入一层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9 16)

③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而不可即,深沉的相思之情。(17 24)

二、深入探究——诗文赏析

1.教师提问:诗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明确:是一个热烈向往爱情、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着追求、坚贞不渝的人。

2.教师提问:诗歌中的“伊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学生明确:通过诗人热切执着的追求,可想“伊人”必然是个美丽高洁的人。

3.教师提问:《蒹葭》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学生明确:有芦苇、霜露、水等,给人以萧瑟之感,烘托环境氛围,表达主人公凄婉之情;后文的道路漫长等突出主人公对爱情的真挚和执着的追求。

4.教师提问:这首诗各章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仅仅换了几个词语,你认为这样写重复吗?它们是否可以调换位置?为什么?

学生明确:不重复,重章叠句,一唱三叹,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越来越强烈。不能调换,因为全诗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5.教师提问:作为歌谣,为了获得声音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叠字的词汇。这类词汇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精彩美丽的自然。从这两首诗中找出例子,并体会其作用。

学生明确:《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小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的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蒹葭》中“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做了铺垫,渲染了气氛。

6.教师提问:《关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爱情诗,风格和表现手法相同吗?

学生明确:《关雎》一诗重在“叙事”,可以看出主人公爱慕、追求、幻想这样一条线索。《蒹葭》没有一个明确故事,只选一个场景,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蒹葭》比《关雎》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突出。“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于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三、拓展延伸

1.他从天一亮到太阳东升一直没有追寻到伊人,为什么呢?

明确:伊人不是真实存在的,她象征着作者心中一切美好事物和理想,只存在于想象之中,如水中花,镜中月,可望而不可即。

2.从《蒹葭》中,你还能够想到什么呢?可以是以前学过的诗,生活中的人、事。

明确:牛郎织女一年一见反而更加动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四、本课小结

同学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们要像诗中的主人公一样,不畏艰险,勇敢追寻自己心中的梦想。老师相信,只要坚持,梦想就一定会实现。

附板书设计:

塑造了一个执着地追求心上人的形象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