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现状1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现状1

时间:2019-11-25 09:17:07    下载该word文档

我国基础教育概况及发展现状

一、我国基础教育的概况

1我国基础教育的构成

我国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三个部分

1幼儿教育:我国幼儿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在城市以幼儿园为主,有三年制的,也有一年或两年制的;有全日制的,也有半日制、寄宿制、计时制的。在农村则以学前幼儿班为主要形式,另外还有季节性幼儿园。在老、少、边、穷地区,除正规教育外,还有幼儿活动站、游戏小组、巡回辅导站、“大篷车”服务等灵活多样的非正规教育形式。中国幼儿教育按照国家、集体、公民、个人一起办,多渠道、多形式发展的方针,极大地促进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2中小学教育。中国的中小学分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三个阶段,共12年。小学有5年制和6年制两种,前者约占小学总数的35%,后者约占65%。初中多数为3年制,极少数为4年制(约有98%的初中生在3年制学校)。小学和初中一共9年,属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学制3年。

  中小学每个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小学全年教学时间为38周,机动时间1周,节假日13周;初中全年教学时间为39周,机动时间1周,节假日12周;高中全年教学时间40周,机动时间1-2周,节假日10-11周。中小学实行一周5天授课制。

  1993年秋季开始,初中和小学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这个方案包括课程计划和各科教学大纲。这一方案将课程分为国家安排课程和地方安排课程,地方安排课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确定课程内容。

  现行普通高中课程由学科课程和活动两部分组成。学科课程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活动包括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1999年,教育部开始组织、设计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

   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均可就近入小学学习,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推迟到7周岁入学;已基本普及初中义务教育的地方,小学毕业生可免试就近升入初中学习。初中毕业生升高中阶段学习,要经过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成绩合格,方可升入高中阶段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期、学年和毕业生的终结性考试、考查是对学生的合格水平的考核。小学毕业考核,语文、数学为考试科目,其它为考查科目。初中毕业考核,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毕业年级文化学科范围内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考试学科,其它科目则实行结业考试或考查。

2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

基础教育实行在国家宏观指导下主要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

  国家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中小学(幼儿园)的办学及管理,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倡导中小学校(幼儿园)同附近的企事业单位、街道或村民委员会建立社区教育组织,吸引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学校建设。

3基础教育的教材建设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社会、经济发展不平稳,各学校办学条件差异很大,需要有不同层次,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教材。为此,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6年确定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行教材多样化的原则,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单位和专家、学者、教师个人按 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编写小学、初中各学科教材,鼓励各套教材在质量上的竞争。

  为了保证教材的质量,中国建立了中小学教材审查制度,国家规定的必修课教材(劳动、劳技教材除外),都要由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从思想性、科学性、教学适应性等方面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才能供各地教育部门选用。地方教材由省级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负责审查,审查通过后在本省范围内选用。

二、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现状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几件大事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了“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地方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乡两级政府办学的积极性。

198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使中国的基础教育走上了法制的轨道。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了到本世纪末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基本方针。

1999年初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这一计划是教育战线落实“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具体举措,是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基础上提出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施工蓝图。

2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200891,我国城乡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学有所教”、“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正在逐步成为现实。新中国成立60年,改革开放30年,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最重要的成就是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民教育、奠基中国,具体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描述:“两个跨越”,一个是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伟大的历史性跨越,另一个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这是又一次历史性跨越;“一个突破”,就是职业教育不断发展,教育宏观结构调整取得重要突破;“一个重大步伐”,是指实现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一个确立”,就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的基本框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3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和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基础教育以“双基”为主,欧美国家的基础教育以能力培养为主。可以说,中国和欧美国家的基础教育都各有自己的长处。中国的基础教育可以培养出世界神童,奥林匹克的得主,但在创新方面却不如西方的教育。同时中国的基础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基础教育投入和国际相比严重投入不足,而且投入这两年还呈现减少的趋势;素质教育的有名无实;人文教育的缺失等。

1)、基础教育投入不足,基础教育资源不均衡

我国于2000年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但就其总体质量而言,严格讲是低水平的。从人口覆盖面上来讲,仍有15%的人口地区未实现“普九”,这些地方经济落后,自然条件恶劣,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难度更大。地区性差异十分明显,东部地区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比较高,而西部边远地区基础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2)现行教育冠素质教育之名却行应试教育之实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以来,素质教育成为一个使用频率很时髦用语。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但是应试教育依然根深蒂固,升学率是学校的指挥棒,目前还缺乏衡量全面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教学在应试教育的泥沼里越陷越深,与素质教育的主旨越离越远,不自觉地关注学习的结果,忽略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学生不喜欢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

(3)忽视人文教育

各类学校本来应该以“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两条腿走路,两手都要抓的方式来实现基础教育的完成过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人文教育”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下被最大限度忽略了。

(4)课改减负,越减越重,教材简浅,考题深难,表里不一

  家长要分数,学校要升学率,两难之下,只得欺负学生,题量增大,写完了课内还要写课外,成绩稍好,还得参加奥赛,题海大战以确保屡考不败。

因考虑地区文化差异和区域特征,学生的课本由过去的全国统编单一教材到现在的一纲多本,不同的省市,不同的学校可以选择不同版本的教材,虽然各版本教材都是按国家颁发的新课程标准来编写的,但它们在材料选用和编排顺序上还是有所差异的,版本种类繁多,时常调换,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了不必要的困难和问题。

各类版本的教材都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对旧版本中的难、深、偏的知识点进行了筛选和精减,增加了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新内容,教材的难度降低,显得浅显简单,从编者的意图来看是想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可是,事与意违,如果是只能单纯顺利完成课后练习的同学,考试成绩可能就只有40分左右,因为,每次考试的试题要比课本后的题目深难得多,尤其是选拔性考试更是如此。

(5)以人为本,学生坐船头,教师岸上走,尊重的天秤失衡

教育界有三个一切的提法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从不断变换文字位置的游戏中让人能深切地体会到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以人为本现已约定俗成地成为了人们所共有的意识和素质,对生命和人性的尊重,是现代社会应具有的最起码的道德品质,所以,对学生,尤其是对未成年学生更应给予特殊的关爱,是应该的,但教育毕竟是教育者利用教育手段对被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能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这一能动过程中的人的因素,因此,在学校教育中,以人为本除了要以生为本外,还要以师为本,教师和学生都是生命个体,理应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爱,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尊严比教师更重要

学生和教师应该是教学过程中平等的主体,理应受到公正的对待,公正的天秤不能偏向任何一方,教与学孰轻孰重?这是教育界应该思考和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很多家长都把学生不会读书学习的责任推给学校推给教师,而有的人还真的把这一责任揽在自己身上,他们也和素质不高的家长一样把教育看成是学校教师单方面的事,不懂得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事实上,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教得好,但只要教师认真去教,每个孩子都会比不教要好;没有不会教的老师,只有不负责的老师。教师和学生都是人,都有个性差异,都应该实事求是地,客观公正地去认识,主观臆断只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现状1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