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中医外科学第七章 疮疡

中医外科学第七章 疮疡

时间:2019-09-05 21:13:55    下载该word文档

第七章 疮疡

第一节

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根据病因、症候不同,分为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多发于儿童头面部)、疖病(好发于项后发际、背部、臀部)。

西医名称:疖(毛囊炎)头皮穿凿性脓肿疖病等。

特点:好发:暑季,小儿

色红灼热根浅突起、多在3厘米。

(石疖——有一脓头;软疖——无头)。

易脓易溃易敛,出脓即愈。

病因病机:暑毒或汗出不畅或痱子抓伤染毒

治法:以清热解毒为主。

1.内治法:轻者无须内治。

①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②暑热浸淫证——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

③体虚毒恋,阴虚内热证——养阴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增液汤

④体虚毒恋,脾胃虚弱——健脾化湿,清化湿热——五神汤+参苓白术散

2.外治法:

初:金黄膏外敷,每日一次

中:切开排脓

后期:生肌长皮——生肌橡皮膏 蝼蛄疖——十字切开,有死骨取出

第二节

发病急,易于变化而危险性极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多发于颜面和手足等处)。

分颜面部疔疮、手足部疔疮、红丝疔、烂疔、疫疔

特点:①好发:手足、颜面。

②疮形如粟,根深而硬,肿痛并见,寒热并现。

③如处理不当,颜面部的疔疮易走黄而有生命危险;

手足部的疔疮易损筋伤骨而影响其功能

1.颜面部疔疮

西医名称:颜面部疖、痈

病因病机:因火毒之热为患

治法

内治以清热解毒为主,火热炽盛证凉血清热解毒。

1 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2 火热炽盛证——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外治

1 初起——箍脓消肿——金黄散、玉露散

2 脓成——提脓去腐——九一丹、八二丹

3 溃后——提脓去腐,肌收口——生肌散、白玉膏

2手足部疔疮

西医名称:甲沟炎、化脓性指头炎

病因病机:内因脏腑火毒炽盛,外因手足部外伤染

临床表现

①蛇眼疔:甲边肿痛,2~3可成脓,部分可形成甲下成脓

蛇头疔:发于手指末节,肿如蛇头状,7天可成脓,多伴恶寒、发热

③托盘疔:发于手掌部,肿胀高突,疼痛剧烈,约2周成脓,常伴全身症状,易损筋伤骨

肚脐疔、足底疔……

治法

以清热解毒为主,如发于下肢者应注重清热利湿。脓成后应尽早切开排脓;愈后须加强功能锻炼。

内治 :清热解毒为主,发于下肢注重清热利湿

1 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2 热盛肉腐症——清热透脓托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皂角刺、炙山甲

3 湿热下注证清热解毒利湿——五神汤+萆薢渗湿汤

外治

1 初期: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

2 溃脓期:脓成应及早切开排脓。

3 收口期:脓尽用生肌散、白玉膏外敷。

红丝疔:急性淋巴管炎

烂疔:气性坏疽

疫疔:皮肤炭疽

第三节

痈:发生在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痈者“壅滞不行”之意,以外痈为主

西医名称:皮肤浅表脓肿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颈痈 腋痈 委中毒)脐炎(脐痈)

特点发病迅速,局部红肿热痛为主。

光软无头,多在6—9厘米。

易肿易脓易溃易敛

④多不发生内陷及损筋伤骨。

病因病机:

——六淫、外伤染毒——内蕴火热之毒

营卫不和,气血壅滞,经络阻隔

辨证

1. 初期:皮肉间突然肿痛,光软无头,红肿热痛。轻无全身症状,重者可伴全身症状。

2. 成脓期:7天左右化脓、中软、跳痛、应指。

3. 溃后期:脓稠而黄白,肿消痛减,再调可愈。

治疗:

内治:初期清热解毒,中后期和营消肿。

火毒凝滞证——清热解毒,行瘀活血——仙方活命饮

热盛肉腐——和营清热,透脓托毒——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

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

外治:按一般阳证疮疡治疗

各痈特点

颈痈多发于儿童,冬春季

初期局部肿胀疼痛,皮色不变

多伴风温外感症状

风热痰毒证——牛蒡解肌汤

脐痈局部红肿热痛较甚

反复发作,若脓中挟羹汁多为透膜

湿热火毒证——黄连解毒汤+四苓汤脾气虚弱症——四君子汤

腋痈腋下暴肿热、疼痛而皮色不变

发热恶寒肢体活动不利

袋脓

肝郁痰火证——柴胡清肝汤

第四节

发:病变范围较痈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西医名称急性蜂窝组织炎(锁喉痈臀痈手发背足发背)

慢性特点

初期肿块明显,红肿不明显

肿块不易化脓、消失

化脓后腔深而大,不易愈合,易复发

无全身症状

急性特点

发病急,红肿中心明显,四色淡,边缘不清

数日后皮肤湿烂坏死

多伴高热,恶寒,苔黄,脉数等全身症状

1、锁喉痈——发于颈前正中喉结处

病因病机

外感风温客于肺胃

体虚余毒未清 痰热蕴结于喉,热盛肉腐

体虚感染毒邪

辨证论治

内治:

痰热蕴结证——散风清热,化痰解毒——普济消毒饮

热盛肉腐证——清热化痰,和营托毒——仙方活命饮

热伤胃阴证——清养胃阴——益胃汤

外治:初期——消散 成脓——切开引流 溃后——化腐生肌

2臀痈——发于臀部,病位深,范围大,发病急,成脓快,腐溃慢,收口难

病因病机:

湿热火毒内生 痰热火毒搏结

痰湿蕴结 肉腐化脓

辨证论治

内治:湿火蕴结——清热解毒,和营化湿——黄连解毒汤+仙方活命饮

湿痰结证——和营活血,利湿化痰——桃红四物汤+仙方活命饮

气血两虚——补气活血——八珍汤

外治:同上

3手(足)发背——好发于手背(足背),手(足)背漫肿,手(足)心不肿,久则损筋伤骨

辨证论治

内治:

湿热蕴阻证——清热解毒,和营化湿——五味消毒饮+仙方活命饮

气血两虚证——补气调血——托里消毒散

湿热下注证(足发背)——清热解毒,和营化湿——五神汤

外治:同上

第五节 有头疽

有头疽:发生于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西医名称:痈

特点

范围9~12cm,大者可在30cm以上

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热红肿热痛迅速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烂后状如莲蓬蜂窝

好发于项后背部等皮肤坚韧之处,多见于中老年人及消渴患者,并容易发生内陷

病因病机:

1.外感风温、湿热,毒邪凝聚肌肤

2.情志内伤,脏腑蕴毒,或劳伤虚损

临床表现

“对疽、发背必以候数为期,七日成形,二候成脓,三候脱腐,四候生肌”

——«疡科心得集»

辨证论治

内治:火毒凝结证——清热解毒,和营化湿——五味消毒饮+仙方活命饮

湿热蕴阻证——清热化湿,和营化湿——仙方活命饮

阴虚火热证——滋阴生津,清热——竹叶黄芪汤

气虚毒滞证——扶正——八珍汤+仙方活命饮

外治

第六节 流注

流注:发于肌肉深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西医名称:脓血症多发性肌肉深部的脓肿及髂窝部脓肿

特点:发病急骤,局部漫肿疼痛,皮色如常,容易走窜

好发于四肢躯干肌肉丰厚处的深部或髂窝

病因病机:见课本p79

辨证论治

内治:余毒攻窜证——清热解毒,凉血通络——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

湿热交阻证——解毒清暑化湿——清署汤

淤血凝滞证——和营活血,祛瘀通络——活血散瘀汤

外治

第七节 发颐

发颐:热病后余毒结于颐颌间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西医名称:化脓性腮腺炎

特点热病后期,多一侧发病

颐颌部肿胀疼痛,张口受限

全身症状明显,重者可发生内陷

病因病机:外感风温、风寒之邪

热病后余毒于内

情志郁结,饮食不节,内生郁热

辨证论治

内治:

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普济消毒饮

毒盛酿脓证——清热解毒透脓——普济消毒饮加皂角刺、白芷

热毒内陷证——清热解毒,化痰泄热,养阴生津——清营汤+安宫牛黄丸

余毒未清证——清脾泄热,化瘀散结——夏枯草、连翘、黄芩、山栀子、金银花、玄参、莪术、鲜芦根

外治

第八节 丹毒

丹毒: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西医名称:丹毒

特点好发于头面及小腿部

春秋季多发,并多有皮肤黏膜破溃史

发病急,迅速扩散,色如涂丹,边界清楚

多半全身症状

小腿丹毒易复发,反复发作形成象皮腿。面部丹毒内陷。丹毒起水泡——水丹

类型

①生于躯干部者——内发丹毒 ②发于头面部——抱头火丹

③发于小腿——流火 ④新生儿多生于臀部——赤游丹毒

病因病机

本病总由血热火毒为患。发于头面者,多挟风热;发于胸腹腰胯部者,多挟肝脾郁火;发于下肢者,多挟风热;发于新生儿者,多因胎热火毒。

临床表现

多发于小腿、颜面部。

1.发病急骤,初起往往先有恶寒发热。

2.皮肤红斑迅速蔓延成片,边界清楚,略高出皮肤表面,压之红退。

3.患部皮肤肿胀,表面紧张光亮,摸之灼手,肿胀触痛明显。

结局:脱屑而愈。

辨证论治

以凉血清热、解毒化瘀为主

内治: 风热毒——疏风清热解毒——普济消毒饮

肝脾湿火证——清肝泻火利湿——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化斑解毒汤

湿热蕴毒——利湿清热解毒——五神汤+萆薢渗湿汤

胎火蕴毒——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

外治:外敷法 针砭法若成脓,切开引流,掺九一丹,外敷红油膏

第九节 无头疽

无头疽:发生于骨与关节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西医名称:化脓性骨髓炎(附骨疽)化脓性关节炎(环跳疽)

特点发病急骤,初起无头,发无定处,病位较深

漫肿,皮色不变,疼痛彻骨

难溃难消难敛

多见于儿童,发于四肢长骨,多损骨,生于关节者易造成畸形

1、附骨疽——“以其无破,附骨成疽,故名附骨疽”«千金方»

特点儿童多见,多见于四肢长骨

常以高热、寒颤始

局部胖肿,附筋着骨,推之不移,疼痛彻骨

不易收口,形成窦道,损伤筋骨

病因病机:疔、疖、痈或伤寒、麻疹、天花、猩红热等病后期余毒未清,留着筋骨外伤染毒

辨证论治

内治:湿热瘀阻证——清热化湿,行淤通络——仙方活命饮+五神汤

热毒炽盛证——清热化湿,和营托毒——黄连解毒汤+仙方活命饮

脓毒蚀骨证——补气调血,清化余毒——八珍汤+六味地黄丸

外治

初起——箍脓消肿——金黄散、玉露散

脓成——提脓去腐——九一丹、八二丹

溃后——提脓去腐,升肌收口——生肌散、白玉膏

窦道形成

2、环跳疽

走黄与内陷

定义:疔疮火毒盛,早期失治,毒势未能及时控制,或因挤压等邪毒走散入血,内攻脏腑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危急疾病。

特点

1. 疮顶陷,色黑无脓,肿势迅速扩散。

2. 伴见心烦狂躁,神识昏聩等七恶证。

内陷

疮疡阳证疾患过程中,因正气内虚,火毒盛,导致正不胜邪,毒不外泄,反陷入里,客于营血,内传脏腑的一种危急疾病多由有头疽发展而来,故称疽毒内陷

分类

1.火陷:阴液不足,火毒炽盛——邪胜热极

2.干陷:气血两亏,不能酿液外泄——正虚邪盛

3.虚陷:毒邪衰退,生化乏源——脾肾两竭、阴阳两竭

第十一节 流痰

流痰:发生于骨与关节间的慢性化脓性疾病

西医名称:骨与关节结核

特点

1.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多见于骨与关节,以脊椎为最多。

2.起病慢,化脓迟,不易收口。

3.初期不红不热,漫肿酸痛,化脓迟缓。

4.溃后脓水稀少,有败絮状物,易致残。

5.多伴有虚痨症状。

第十二节 瘰疬

瘰疬:发于颈部的慢性化脓性疾病因其结核多枚,累累如串珠状故名瘰疬又称老鼠疮”、“疬子颈

西医名称颈部淋巴结结核

特点

多见于儿童或青年,好发于颈部两侧。

起病慢,初起结核如豆,不红不可活动化脓迟,皮色不变,按之坚实。

成脓时皮肤呈暗红色

4 破溃后脓水清稀,有败絮状物,脓水淋漓不断。

5 易成窦道,不易愈合,并反复发作,愈后形成凹陷形疤痕。

病因病机:痰浊、痰火凝结

辨证论治

内治:气滞痰凝症——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开郁散

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清骨散

气血两亏证——补益气血——香贝养荣汤

外治

第十三节 褥疮

褥疮:指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由于躯体重压与摩擦而引起的皮肤溃烂席疮

西医名称:褥疮

特点

1 多发于年老体弱、久病、久卧床之人。

2 发于受压及摩擦部位,如骶尾部、髋部、脊背、足跟。

3 溃烂迅速

4 不易愈合

病因病机:内因:久卧伤气,气虚血滞

外因:局部长期受压及摩擦

分期:初期(红斑期)、中期(水疱期)、后期(溃疡期)

全身症状:常伴精神萎靡,神疲体倦,饮食不思等。

治疗:加强护理,注重预防。外治为主,配合内治。

内治气滞血淤证——理气活血——血府逐瘀汤

蕴毒腐溃证——益气养阴,湿托毒——生脉散+透脓散+萆薢渗湿汤

气血两虚证——气血双补,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

外治

预防与调护

1、 长期卧床病人——加强受压部位皮肤清理,如保持清洁干燥,定时翻身

2、 受压部皮色变暗——及早治疗

3、 发病后——积极治疗全身疾病,注意饮食营养

第十四 窦道

窦道:是一种只有外口而无内口相通内脏的病理性盲管。是现代医学诊断名称,因伤口脓水淋漓不断,久不愈合属中医漏的范畴。

病因病机

1.气血不足 2.余毒未尽

特点

1 常有局部手术或感染史。

2 伤口脓水淋漓或反复发作,长期不愈。

3 外口闭合时常有红肿热痛之候。

4 伤口常有结节,小死骨排出,肉芽水肿。

【由王贺智整理,程孟祺校对补充】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中医外科学第七章 疮疡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