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0-10-29 03:37:05    下载该word文档

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1. 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 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产品。

(4)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3. 文化的形式

(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念、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

(2)其中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4. 文化的作用

(1)总体: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对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文化侵略,提高文化软实力、竞争力、影响力

文化对综合国力的作用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3)文化对人的作用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1.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

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1)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

(2)深远持久的特点。其一,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其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4. 概括文化在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起到的作用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补充:

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

1. 文化在当代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2)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 文化竞争力的含义及其表现?

(1)含义:所谓文化竞争力就是各种文化因素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中所产生的凝聚力、导向力、鼓舞力和推动力。

(2)主要表现为:①文化创新能力②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③高素质的人才

3. 什么是“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文化的生产、交换、消费进入市场体系,由市场调节的产物,包括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产业。经济管理部门把文化产业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些列活动。”

4. 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1)发展文化产业,直接创造了物质财富,增加经济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发展文化产业,创造了大量的精神产品和精神财富,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有意义。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民族节日(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 文化多样性的内涵

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3. 为什么尊重文化多样性

文化多样性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文化多样性实质: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重要性(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 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

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原则: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文化交流的要求: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5. 文化交流的途径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重要途径)

大到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

6. 文化交流的手段

大众传媒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

传媒经历过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注:新的媒体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大众传媒的特点: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界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7.文化交流的要求:

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又要更加

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补充:

1. 简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各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性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性。

(2)各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的个性:民族文化有自己的个性: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1)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2)使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的发展

1. 传统文化的含义

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 文化继承的表现

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建筑的继承 传统文艺的继承 传统思想的继承.

3. 传统文化的特征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4.传统文化的作用(积极+消极)

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臭味相投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5.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6. 简述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继承与发展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文化传承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5.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科学技术的进步

(3)思想运动

(4)教育

补充:

1.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教育具有保存、传递和活化传统文化的功能。

(2)教育具有选择、整理传统文化的功能。

(3)教育具有吸收、融合和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

2. 科技怎样推动文化发展

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第五课?文化创新

1. 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3)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的作用)

4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 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走必由之路: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机制体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要依靠主体: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1)文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

巨大的作用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3.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独特性

(2)区域性

(3)民族性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4. 如何理解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3)各族人们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补充

1.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文化因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而日渐衰微

(1)以科技为核心的生产力落后,导致了经济的落后,从而使文化丧失了发展的动力。

(2)落后的封建政治制度,严重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3)闭关锁国,人为切断了与世界的联系,失去了文化交流的机会,从而失去了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4)国人的盲目乐观和骄傲的态度,表现为不思进取,缺乏创新意识,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2. 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是指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是指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3. 如何弘扬中华文化?

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有体现时代性。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1.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2. 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 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地位和作用?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 如何理解爱国主义

1)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2)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4. 为什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必要性(原因):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重要性(意义):地位: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强基固本。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

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7.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补充: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体现在: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2)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 升到一个新水平。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1. 如何理解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主要表现为:①满足文化需要,充实精神生活;②传播科学文化知识;③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④引导消费观念,推动生产发展。

(2)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①有关部门和单位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②有些文化产品借消遣的名义,迎合低级趣味;③有些媒体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

(3)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2. 文化生活多彩的原因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3. 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4.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1)落后文化:①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②表现为: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③措施: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①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

②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③措施: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

(1)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精神力量,在文化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6. 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补充:

1. 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是什么?

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2. 如何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要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必须做到两点:

(1)不同的文化形式,只要人民群众需要,都应得到发展。

(2)不同层次社会群体的生活,都应当在文艺中得到恰当的反映。

3. 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

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

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冲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的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

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诱发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等现象。

第九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3. 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

发展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4.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5.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必要性: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7.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8. 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具体要求

我们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自觉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各有自信地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补充:

1.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含义: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2. 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3.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4. 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1)教育: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2)科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地位。

(3)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第十课 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1. 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完成中心环节)

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 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

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3. 大力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

措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地位: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要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5.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二者关系: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科学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措施:提高两个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6. 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

远大理想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7. 怎样发张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要依托人民。

(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补充

1.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梳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3. 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

科学文化修养: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

思想道德修养: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