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庄子思想的认识论审美化特征

庄子思想的认识论审美化特征

时间:2023-01-11 09:53:29    下载该word文档
庄子思想的认识论审美化特征

:认识论的审美化是德国当代美学家沃尔夫冈·韦尔施(WolfgangWelsch)在《重构美学》一书中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在书中他认为,当今审美化的流行、泛滥不仅仅波及日常生活这一浅表层面,而且它同样渗透进了更深的认识论层次,美学将不再仅仅属于上层建筑,而且属于基础。它的对象不复仅仅是一种美的精神、娱乐的后现代缪斯、直白的经济策略,而且还是对现实的一种新的认知,这认知在本原上发端于一种审美的意识——识论的审美化。并且认为,认识论的审美化便是当代审美泛化的根本原因。反观历史,西方认识论的审美化思想得到了相当的发展;而在中国,庄子的思想正是认识论审美化主要的理论资源,其认识论与审美观实现了完美地融合。关键词:认识论审美化庄子

毫无疑问,审美原则已经突破美学、艺术领域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等各个方面,日益成为决定事物价值的基本属性。而伴随着这一审美泛化现象的同时,对其深层原因——认识论审美化和对庄子思想认识论审美化特征的思考是必要的。一、认识论审美化
审美泛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们的误解,把审美泛化仅仅理解为审美对象的普遍化。时,受传统审美模式的束缚,对浩繁复杂的审美对象的价值的感悟、体验以及理性思考遮蔽了对当代审美泛化根本原因——认识论审美化的认识。面对日益勃兴的审美泛化现象,只有充分研究认识论审美化才能更好地对其做出令人信服的回答。在这一方面,德国著名当代美学家沃尔夫冈·韦尔施(W.Welsch)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重构美学》一书中,韦尔施就认为:审美的新的基础性和普遍性是认识论审美化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审美是把自己推进到了知识和真理的核心地带。近年来思想所具有的基本的审美特征,就是这一过程的结果。”[1]
认识论的审美化即认知的审美化,它是一种基于审美经验基础上的认识论,一种新的基本审美思维模式,主张审美突破对象的形式而进入内容层面,认为审美因素不再只是对象、思想的价值依附,相反,其决定着对象、思想的价值特性,即基本的审美特征决定着我们的认识、观念,认识、思想在严格的意义上说,奠定在审美的基础之上。认识论的审美化思想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康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着力于对人的认识能力本身进行反思,寻找知识可能性的条件。康德反思的结果是,感性直观是认识的基础,知性、理性是比感性直观更高的认识能力。感性直观由先天直观形式和后天直观质料两种成分结合而成。康德的分析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第一,感性直观能力是人的认识能力中的基础、本源,知性、理性必须以感性直观为依托,那么知性、理性必然在某种程度上附带上审美的色彩。第二,感性直观能力是先天直观形式和后天直观质料两种成分的结合,这进一步给知性、理性赋予了形式上或者更明确地说是审美上的规定。比起康德来说,鲍姆嘉通似乎显得更温和一些,鲍姆嘉通在认识论而不是在艺术论基础之上开创了美学学科,认为美学研究的是感性认识的完善,鲍姆嘉通的贡献在于明确地把美学与认识论结合了起来。继承康德的传统,尼采把认识论审美化思想发挥到了极至,指出经验、知识是虚构地被建构的,并且给我们的概念大厦一个天才的评价:人们当然会崇拜作为伟大的建构天才的人类,他在不稳定的基础之上,可以说是在流水之上成功地堆积起一个无限复杂的概念穹顶。当然,为了得到这样一个基础的支撑,他的建筑必须有似于蜘蛛网的建构,足够精巧以便随波逐流,足够坚韧以不使一阵风来就吹散架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认识论审美化思想在西方得到了相当的发展。

二、庄子的认识论
而在中国,认识论的审美化思想可以说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中国文化历来被认为充满艺术、审美精神。诗经风雅颂蔚为壮观,谢赫主气韵生动之法,王弼言圣人体无而有情,嵇康标越名教而任自然,郭象唱身居庙堂而心寄山林,刘勰谈隐秀、风骨、神思、知音,李贽的童心说、汤显祖的唯情说、公安派的性灵说都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精神的典范,但是最能够代表中国艺术精神的要数庄子的思想。下面我们首先来看看庄子的认识论。庄子认为人的认识受到认识主体主观性的影响。识主体的主观性是因为不同的社会地位、阶级归属、地理环境、生理特征、思想层次等因素造成的。庄子把认识主体的主观性称为成心,在《齐物论》中庄子说道: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夫?人人都有这样的主观成心,它影响主体的认识。有多少种成心就会出现多少种认识、评价。庄子用形象的事例做了生动的说明: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美草),蝍蛆甘带,鸱鸦嗜鼠,四者孰知正味?猨猵狙以为雌,麋与鹿交,鳅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齐物论》人、泥鳅、猿猴、蝍蛆、鸱鸦、麋鹿、鱼、鸟属于不同的种类,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性,对处、正味、正色有着不同的评价标准。人也因为不同的社会生活、阶级属性,也必定会有着不同的认识结果和评价标准。
庄子认为除了认识主体的主观性外,认识主体还存在着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即认识主体有限性和认识对象无限性的矛盾。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秋水》人与朝菌、蟪蛄、井蛙、夏虫一样因为自身存在以及活动空间的有限性必然决定了无法认识时空无限、浩瀚复杂的认识对象。庄子在《养生主》篇中说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就最为明显地体现了庄子对主体认识的否定。既然认识主体存在着不可避免的主观性和认识能力的局限性,那么认识主体能够认识客观对象,存在着普遍有效性的知识吗?庄子的回答是肯定的。
庄子首先对知识进行了划分,认为一种是关于现象的知识,一种是关于的知识。象知识又分为大知小知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齐物论》庄子一概否定了大知小知,认为对的观照才是真正圆满的知识。庄子在《秋水》篇中北海若之口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这样,庄子把真正的认识方式归结为对的体认。何为
庄子给是这样下定义的: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大宗师》)因有情有信自古以固存客观存在;无为无形是无意志、无形体的虚无存在;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超乎一般意义的认知方式;自本自根生天生地以自我为本,产生万物,寓于万物之中。因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无处不在。既然是生养万物的根源,无处不在,超越一般意义的认知方式,那么我们应该以何种方式去认识呢?庄子在《大宗师》篇中提出了坐忘的方法。所谓坐忘就是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大宗师〉。可以看出,庄子所主张的认识方式是一种直觉式的大彻大悟。三、庄子思想的认识论审美化如何可能
上面我们已经对庄子的认识论作了一个简单的梳理,下面我们接着谈谈庄子的认识论审美化如何成为可能。

第一、道为真知说整合了认识对象与审美对象,清除了认识对象和审美对象的界限。认识论的目的是为了寻求具有客观必然性和普遍有效性的科学真理,它的对象是科学意义上。而审美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身心的愉悦,即爽心悦目,其对象是美学意义上的在庄子看来,具有客观必然性和普遍有效性的真理即,他经常提到的闻道体道守道,就是获得真理的几种形式。那么何又为?庄子在《知北游》中是这样表述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圣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天地的大美就是作为万物之理的就是客观存在的、最高的、绝对的大美。而在《渔父》篇中庄子直接把自然纯朴的美就称为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真在内者,神动于外。在庄子的思想中,作为认知对象的与作为审美对象就是同一的
第二、庄子的认知方式即直觉式的审美观照方式。庄子首先否定了语言、概念对于的认知功能,庄子认为:大道不称,大辩不言……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齐物论》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北游》不能用感官的方式来把握,也不能名称,语言来表达的,用名称、语言表达出来的不是真正庄子提倡的是一种否定语言的直觉式体悟。《养生主》篇中,庄子借疱丁之口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遇行。认为对道的把握是一种超越感官认知基础之上的神遇。而具体怎样做到神遇,庄子在《人世间》中作了回答: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即对的观照不是耳视、目察、心识,而是气悟。在这里,庄子追寻真理的认知方式亦即审美的直觉感悟。
第三、坐忘所要求的超功利性正是审美的基本品性。庄子在回答怎样体时在《大宗师》篇中提出了坐忘的认知方式,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所谓黜聪明去知就是从人的是非得失、功利计较中解脱出来。归结起来就是庄子所说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人只有在摆脱了世俗功利的束缚才有可能认识到那绝对的,同样,人只有摆脱世俗功利的束缚才有可能进入到审美的境界,的体悟和进入审美的境界都要求悬置、放逐世俗功利。
第四、获得的境界也就是进入了审美的境界。庄子认为人做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齐物论》)也就是获得了。庄子用一个形象的例子作了说明: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之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人一旦获得了道,就能从天地万物中体验到一种人与自然合一的愉悦感。庄子把这种高度自由的境界称为:。庄子讲逍遥游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得至美而游乎至乐《逍遥游》)都是讲这种获得了的精神自由境界,而这种获得了的精神自由境界也就是审美境界。
总之,从对象上来说,庄子把认识的对象归结为绝对的,而这同时又是审美的对象;从方式上来说,对的认知即一种直觉的审美感悟;从品性上来说,认知和审美一样,都悬置、放逐世俗功利;从境界上来说,达到的都是一种自由的精神境界同时获得愉悦感。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认识论是审美化的认识论,在他那里,认识即审美,审美即认识,其认识论与审美观实现了完美地融合。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庄子思想的认识论审美化特征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