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时间:    下载该word文档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授课教案
教师1
学科课题名称
语文授课年级五年级新授课

2
《龙的传人》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掌握文章各部分的内容。
第二课时:
1.了解中国人是龙的传人,象征着中国人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

2.体会文章开头和结尾的特点和作用。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积累带“龙”字的成语。
教学重点
2.理解为什么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教学难点体会开头和结尾的特点和作用。教法学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音乐导入,引出课文题目


1.(播放《龙的传人》这首歌曲。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块儿唱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歌词大意: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2.(板书课文题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齐读课文题目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重点提示:生肖(xiào(shǔ不胜数
2.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同学之间进行交流。龙凤呈祥:指吉庆之事。
二次修改




龙腾虎跃:像龙在飞腾,虎在跳跃。形容威武雄壮,非常活跃
授课教案
教师2
3.按自然段分段读课文。理解自然段内容
1.认真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都是什么意思。1自然段:中国人以龙为自豪,并自称“龙的传人”2自然段:远古时期,中国就有龙的传说。
3自然段:龙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动物,它只存在于中国人的想象和传说中。
4自然段: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威力无比、变幻万千、

二次修改

无所不能的。
5自然段:龙是至高无上的权力的象征,皇帝自认为是“真龙天子”
6自然段: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龙象征着自由欢腾和完美。
7自然段:总结西方龙和中国龙的不同,中国龙象征着中国人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所以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
2.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自然段:开篇点题,中国人以龙为自豪,自称为“龙的传人”
第二部分(23自然段:回答龙到底是什么。第三部分(4~6自然段:写人们赋予了龙丰富的含义。第四部分(7自然段:总结西方龙和中国龙的不同,中国龙象征着中国人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所以中国人自称为




“龙的传人”
按分好的段落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提出质疑,明确目标
1.(板书课文题目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龙的传人》题目而言,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说我们是龙的传人?
2.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中国人与龙有什么联系呢?3.你都知道哪些关于龙的传说?讲给大家听。(《西游记》中的老龙王等。细读课文,解决疑问
授课教案
教师3
学习第二、三部分。
1.默读课文第二、三部分,思考:为什么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用直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二次修改


2.学生自己学习。3.小组交流,讨论问题。4.全班交流汇报。
(1远古时期,我国就有龙的传说。刚才有的同学讲到了关于龙的传说,早在《周易》中就有记载,初识这段记载,请同学们读一读。
我们根据书中所描绘的龙的形象,想象出龙的样子,(出示



龙的图片请大家根据课文中对龙的描绘,边看图边说。
小结:这说明龙的传说在我国出现得很早。过渡:那么,龙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动物吗?(2出示句子:
龙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动物,它只存在于中国人的想象和传说中,是中华民族远古时期崇拜的图腾。
再次质疑:学到这里,你又有什么疑问?(既然龙不是真实存在的动物,那为什么我们要拿一种虚构的动物来说自己是它的“传人”呢?
认真读课文,看看龙有什么特点。
学生甲:龙之所以备受中国人崇敬,是因为在中国人的心目,龙是威力无比、变幻万千、无所不能的。
(播放一段有关龙王呼风唤雨的动画片。请学生谈谈看后的感受。
学生乙:龙是至高无上的权力的象征,皇帝自认为是“真龙天子”(播放一段有关故宫太和殿里龙的画面。
学生丙: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龙又象征着自由欢腾和完美。
授课教案
教师4



说一说自己带来的有关龙的图案、饰物等。
小结:正是因为在龙的背后有这么多美丽的象征,所以中国人才自称为“龙的传人”
5.朗读这两部分。
二次修改

体会开头与结尾的作用
1.指名分别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思考:这两段有什么特点?(开头提出疑问,结尾回答疑问,开头与结尾相照应。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紧凑。3.列举几篇文章,体会首尾呼应的写法。积累词语
从文中找出带“龙”字的成语。你还知道有哪些带“龙”字的成语?说一说。





语文每日常规(每天都会有的作业)
1、预习(近反义词、多音字、一二类字组词、课文至少读2遍、每篇课文的词语要听写,语文天地中有或在课文当中有)


2、做摘抄或读书笔记。每一个读书笔记要做到:1积累好的词语、2优美的句子或者段落。
3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可以是一段话或几句话(周内每天一篇,周末两篇)
4、优化设计,学一课写一课。
以上作业要求家长签字。读课文:已读熟。听写:已听写或已注拼音默写。


日期一定要写清楚
学科课题名称
语文
授课年级
《大人们这样说》
教法学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教学准备提前预习课件

授课教案
教师1
五年级新授课


第一课时:
1.熟练地朗读诗歌。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清诗歌的层次和各部分的内容。
第二课时:
1.了解有关龙的知识和人们赋予龙的新的含义。

2.能够仿写诗歌。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了解现在人们赋予龙的新的含义。
教学重点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教学难点在真正理解诗歌的含义后,能够仿写诗歌。


第一课时
导入
1.回忆《龙的传人》一课中学到的内容。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龙”的诗歌。(板书课文题
朗读诗歌
1.自由朗读诗歌,注意把字音读准。2.数一数,这首诗歌一共有几小节?(6小节
3.请六名同学来朗读诗歌,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
(学生读完后,教师请学生进行评价。4.同组学生在一起朗读诗歌。指派小组读。初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二次修改
授课教案
教师2



1.请六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题目中说“大人们这样说”,诗歌中都提到了哪些大人?他们都说了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
诗歌中共提到了五位大人:奶奶、爷爷、爸爸、妈妈和老师。奶奶告诉我,龙是水里生出的神。爷爷告诉我,龙的故乡在中国。爸爸给我讲述了龙和长城的关系。妈妈告诉我,龙并没有消失。
老师告诉我们,在世界的东方有一条巨龙。3.再次朗读诗歌,熟悉诗歌内容。
第二课时
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1.同学们,我们来做个小游戏。你们能用“龙”字组成各种事物或说出带有“龙”字的地方吗?(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2.你们了解的知识还真不少!龙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动物,而是一种人们虚构的动物。谁也没有见过真真切切的龙,那么它到底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人们这样说》
以读代讲,学习新课
1.复习提问:诗歌一共讲了几个大人,都分别说了什么?2.学习第2节。
(1指名读,思考:为什么说龙是神?联系你搜集的材料,
二次修改





知道龙都有哪些威力?
学生甲:课文中是这样说的:“缩小如蚕蚁,伸展能遮天;时显露于云端,有时隐形入深渊;龙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翻搅起四海云水,威力无边。
(2教师出示有关的图片:同学们,龙的本事可大啦!天上、

授课教案


教师3
水里都是它的地盘,我们都尊它为“水中的神”(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3.学习第3节。
(1指名读,思考:为什么说龙的故乡在中国?

二次修改
学生甲:因为我们国家有很多带有“龙”字的地名,如龙口、龙门、九龙坡。
学生乙:因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华夏民族有龙的精神、龙的气魄。

(2你还知道哪些带有“龙”字的地名?
(3说一说我们华夏民族龙的精神、龙的气魄是什么。(龙的精神是威力无边,能做很多事情。龙的气魄是坚忍不,有顽强的意志。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4.学习第4~6节。
(1自己学习第4~6节。要求先朗读,然后思考现在人们还赋予了龙哪些新的含义。
(2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甲:龙是民族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学生乙:龙还代表着喷涌而下的长江、沿着京九线呼啸的列车、西昌基地的火箭。
学生丙:龙还代表着我们的祖国。




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龙已不仅是一种动物了,它还象征着我们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象征着我们祖国今后会像巨龙一样直上蓝天,不断发展。
(3请选择其中的一小节进行朗读。指名读,评读。
5.小组合作,请你用了解到的知识,试着在第5节后面再写
授课教案
教师4

二次修改

几句。总结
愿我们祖国这条巨龙能永远腾飞于世界,让我们这些子孙后代为了这个愿望去努力吧!







语文每日常规(每天都会有的作业)
1、预习(近反义词、多音字、一二类字组词、课文至少读2遍、每篇课文的词语要听写,语文天地中有或在课文当中有)


2、做摘抄或读书笔记。每一个读书笔记要做到:1积累好的词语、2优美的句子或者段落。
3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可以是一段话或几句话(周内每天一篇,周末两篇)
4、优化设计,学一课写一课。
以上作业要求家长签字。读课文:已读熟。听写:已听写或已注拼音默写。日期一定要写清楚




授课教案
教师1
学科课题名称
语文授课年级五年级新授课


《叶公好龙》


第一课时:
1.能正确、熟练地朗读古文,注意断句。
2.根据译文,正确地解释古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第二课时:
1.能正确、熟练地朗读古文,注意断句。
2.根据译文,正确地解释古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3.懂得寓言的含意:表面似乎喜欢的事物,实际并非真正喜欢。1.理解古文中重点字、词、句的意思,明白寓言的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
2.从读中理解寓言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道理。教学难点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说出自己学习的感受。教法学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教学准备提前预习课件
第一课时
动画导入,揭示古文题目
1.老师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片。看完后,请你用简


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播放动画片《叶公好龙》
2.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叶公好龙》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课件:
叶公好龙
3.结合刚才我们看的动画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在理解上有难点。
:喜欢。
自读古文,解决疑难
1.按要求读文。(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工具书和注释解决。
二次修改

授课教案
教师2



(3掌握生字的字形。2.汇报交流。
(1字音:指名读文,纠正字音。重点提示:魂魄(2解释古文中词语的意思。
:用。:听。:窗户。:在。:他的。:跑。
熟读古文
1.教师范读。
二次修改


2.指导文言文读法。3.学生练读。
第二课时
初读古文,整体感知
指名读古文,思考:古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古文讲了叶公子高表面上非常喜欢龙,但见到真龙后吓得拔腿就跑的故事。深入理解古文
1.逐句理解。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家里用的东西上画着龙,屋子内外也都刻着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天上的真龙听说了,就从天上下来。龙头从窗户探进来,



尾拖在厅堂里。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叶公一见,转身就跑,吓得魂不附体,脸色都变了。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是似龙非龙
授课教案


教师3
的东西。
2.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3.从哪些语句能够看出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

二次修改
学生甲:从“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这句话能够看出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出示练习:词语搭配。
衣服上雕着龙墙壁上绣着龙

柱子上画着龙
叶公还可能在其他地方绘制龙吗?老师这里有一道练习题,请你展开想象,填上正确的动词。要求动词不能重复。
叶公还在毛笔上(着龙,书本上(着龙,扇子上(着龙,铜瓶上(着龙。
4.但是当真龙来到他身边的时候,他表现得怎样?学生乙:他的表现是“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5.叶公是真的喜欢龙吗?为什么?
学生丙: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因为真龙来到他的身边,他却吓得魂不附体,脸色都变了。
板书:表面上——喜欢
实际上——不喜欢
6.想一想“叶公好龙”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我们的生活中




有没有像叶公这样的人。背诵古文总结
希望同学们为人处世要表里如一,不要虚伪。
授课教案


教师4






语文每日常规(每天都会有的作业)
1、预习(近反义词、多音字、一二类字组词、课文至少读2遍、每篇课文的词语要听写,语文天地中有或在课文当中有)


2、做摘抄或读书笔记。每一个读书笔记要做到:1积累好的词语、2优美的句子或者段落、3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可以是一段话或几句话(周内每天一篇,周末两篇)4、优化设计,学一单元写一单元。
以上作业要求家长签字。读课文:已读熟。听写:已听写或已注拼音默写。日期一定要写清楚





授课教案
教师1
学科课题名称
语文授课年级五年级新授课


《神奇的书》
第一课时
1.了解作者狄金森。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第二课时
1.了解书的神奇魅力。

2.能仿照诗歌的前两节再写一节,抒发自己对书的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教学重点
2.了解书的神奇魅力,谈谈书带给自己的好处。教学难点能仿照前两节再写一节,抒发自己对书的感情。教法学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教学准备提前预习课件
第一课时

谜语导入,揭示课文题目
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猜一个谜语:四四方方一座城,里面住着四方字。天下大事全知晓,多看能使人聪明。(谜底是“书”
2.书带给我们无穷的知识,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首诗歌——《神奇的书》
3.介绍作者。这首诗是美国作家狄金森写的,你还了解作者其他资料吗?请向大家介绍。
狄金森是美国女诗人,一生写过一千七百多首令人耳目一
二次修改



新的短诗。其诗风独特,以文字细腻、观察敏锐、意象突出著称。题材方面多半是自然、死亡和永生。
授课教案
教师



朗读诗歌,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2.指名朗读诗歌。
重点提示:(jí步履(lǚ装载(zài3.数一数,全诗一共有几小节?(4小节指名四名同学分小节读诗歌。
拓展: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书给你带来的好处
学生甲:书可以让我们了解更多的知识,带我们到从来没有
二次修改

到过的地方。
学生乙:书可以让我们开阔视野,让我们积累经验,还可以让我们轻松快乐。
第二课时
根据题目进行质疑
1.从题目中你想了解什么问题?问题:为什么说书是神奇的?2.指名朗读诗歌。解决疑问
1.认真读诗歌,思考:为什么说书是神奇的?学生甲:因为书能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学生乙:因为书能带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
小结:是啊,书能带给我们世间美好的一切,让我们积累经




,获得新知。
2.在书的面前,不分贫富,不分贵贱,它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
朗读第3小节。
3.你都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或谚语,和同学交流。: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授课教案
教师
书籍为理智和心灵插上了翅膀。(高尔基4.朗读全诗,背诵全诗。仿写诗歌

二次修改


1.请同学朗读诗歌的前两句,看看用了什么特殊的格式。提示:没有能像把我们2.请你根据“书带给我们的神奇魅力”,仿照这个句式写一小节,抒发出自己对书的感情。总结
希望每个同学都能领略到书的神奇,自由地去书中找寻自己的梦想。






语文每日常规(每天都会有的作业)
1、预习(近反义词、多音字、一二类字组词、课文至少读2遍、每篇课文的词语要听写,语文天地中有或在课文当中有)


2、做摘抄或读书笔记。每一个读书笔记要做到:1积累好的词语、2优美的句子或者段落。
3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可以是一段话或几句话(周内每天一篇,周末两篇)
4、优化设计,学一课写一课。
以上作业要求家长签字。读课文:已读熟。听写:已听写或已注拼音默写。日期一定要写清楚



授课教案
教师1
学科课题名称
语文授课年级五年级新授课


《忆读书》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3.了解作者冰心的作品。第二课时
1.联系上下文体会“总而言之、统而言之”的意思和作用。
2.通过理解课文,了解冰心介绍的读书方法,力争做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冰心少年时代读书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读书中。2.了解文中所涉及的书名及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体会其作用。教法学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教学准备提前预习课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在上课之前,我们来猜个谜语。

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打一物
,这就是“书”上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书的神奇,相信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还将继续走进书的海,看看著名的作家冰心是怎么读书的。
板书课文题目:忆读书。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2.解释课文题目。读完课文,看看题目中的“忆”字表示什么意思。(回忆
二次修改
授课教案
教师



本文讲了什么内容?(文中冰心向我们讲述了她小时候是怎样读书的。
3.介绍作者的作品。请大家把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拿出来,介绍作者,互相补充。
冰心:原名谢婉莹,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她一生为小读者写了很多作品,如《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
4.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jīn津有味(pǒ天罡(gāng勉强(qiǎ
二次修改

ng地煞(shà
5.从课文中找出一句概括冰心对读书的感受的话。(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把读书看成是最大的快乐,也就是对冰心来说,生命中只要有书读,她就满足了。因为书是神奇的。
6.课文中冰心向我们介绍了她读的哪些书?你又从哪些地方看出她读书的快乐呢?
(1《三国演义》:听舅父讲,为故事所吸引。后来自己读,为人物伤心落泪。
(2《聊斋志异》:因为是文言的,所以对“我”的作文很有帮助。
(3《水浒传》:为生动的人物个性所吸引。
(4《精忠说岳》: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但书没有给“我”留下太大的印象。




(5《茶花女遗事》:喜欢看林译外国小说,让“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6《红楼梦》:小时候看和中年再看,对同一部作品有不同的感受。

授课教案


教师

二次修改
总结:读课外书可以让我们知道做人处事的道理,可以让我们了解世界,了解风土人情,了解科学知识,开阔视野,这是从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只有读书才能使人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冰心正是告诉我们,读书是她生命中最大的快乐。那么,她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看一看。

阅读,理解课文
1.自己默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画一画。
2.抢答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优胜组给予表扬。(1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2哪些内容可以说明“读书好”?
①听舅父每天晚饭后给“我们”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让“我”感到读书可以获得美的享受。
②后来,“我”自己读《三国演义》,虽有太多的字读不对,但还是把它读完了。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
“我”读了《聊斋志异》,因为它是文言文,所以,“我”就用文言写作,老师表扬了“我”。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④所有的书都包含着人情世故、道德伦理,所以读书有助于




提高人的品德。
3.“总而言之”和“统而言之”是什么意思?它们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
(它们的意思就是“总的来说、总之”。在文中起到总结概括的作用,前文已把读书的好处介绍完了,接着收尾总结。

授课教案


教师
师生座谈

二次修改

1.为了活跃气氛,教师可先带头讲一下自己的读书体会。2.学生之间交流发言。(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引导。总结:我们以冰心的一句话来结束这节课——“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请你拟订一个本学期的读书计划。课下准备一,向同学介绍你看过的一本书。






语文每日常规(每天都会有的作业)
1、预习(近反义词、多音字、一二类字组词、课文至少读2遍、每篇课文的词语要听写,语文天地中有或在课文当中有)


2、做摘抄或读书笔记。每一个读书笔记要做到:1积累好的词语、2优美的句子或者段落。
3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可以是一段话或几句话(周内每天一篇,周末两篇)
4、优化设计,学一课写一课。
以上作业要求家长签字。读课文:已读熟。听写:已听写或已注拼音默写。日期一定要写清楚





授课教案
教师1
学科课题名称
语文授课年级五年级新授课


《走遍天下书为侣》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1.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
,并受到启发。

2.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友”的习惯。
1.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2.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教学难点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教法学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教学准备提前预习课件


第一课时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绕世界旅行,只能带

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为什么?(在设想中,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然后引出课文题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板书课文题目。
3.释题明意:齐读课文题目,“侣”是什么意思?(伴侣、同课文题目是什么意思?质疑课文题目: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
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二次修改
授课教案
教师



3.交流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你们也来当一回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4.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解决作者选择以书为侣的原,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如果还不懂,可全班交流。
读文交流,体会作者的情感
1.书到底有怎样的魅力,使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作为自己唯一的伙伴呢?
作者把书当成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不论朋友见了多少,家回了多少次,我们还是会发现新的东西。这说明一本书常读常新,久而不厌。
此外,你觉得作者选书作为自己的伙伴,还有什么原因吗?2.作者认为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不管读多少遍,都会在读书过程中总结到一些方法。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内容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总结收获─产生共鸣。作者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每读一遍书,我们都会收获与上一次不同的体验,都会有新的发现。
同学们,我们平时也读了很多的书,你有什么好的读书经验?或者听了作者的读书体会,你有什么启发吗?和大家谈一谈。
(学生总结自己的读书心得和经验,或从作者的介绍中总结收获。
我们平时总是更在意读书的数量,大部分书都只是读过一遍而已,泛泛地涉猎,大都不求甚解。现在,我们再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再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
二次修改





会。及时做好记录,到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一起交流。课堂总结,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授课教案
教师



第二课时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一说上节课的内容:作者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读书方法。
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1.了解了作者的选择后,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学生甲:作者特别喜爱书,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作者很会阅读。
二次修改


2.作者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请你默读课文,找出自己的根据,后反复读一读自己找到的句子,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
(1假设。
这篇文章通篇都用了假设来贯串全文,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一步步表明观点。开始作者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然后又进一步假设别人的感叹,自己的回答是愿意读上一百遍,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表明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最后假设自己坐在船里,如何反复地读书。在假设的情境中,作者仿佛在与人交流,把自己对书的独特情感及自己在书中体会到的乐趣表达得淋漓尽致。
(2设问。
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我”回答时的毫不犹豫显示了



“我”对书的情有独钟。
(3反问。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和父母兄妹就不愿再见到他



授课教案
教师



们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连续两个有理有力的反问让你不得不点头称是,朋友越见越亲,家越回越依赖。每一次新的接触都让我们的情感更深一,书难道不是这样吗?
(4比喻。
作者还运用了许多生动贴切的比喻,把自己爱书的情感表达得更形象。
①作者将书比作家。家总让人感到温馨和留恋,而且家每天都回,谁也离不开。作者把书和家相比,表示对书的喜爱犹如爱家一样。读自己喜爱的书,就是回自己温暖的家。另外,作者将
二次修改

书比作家,不仅表达了喜爱之情,还说从不同角度去看,会发现家的不同的美,说明一本书值得反复去读。
②作者将书比作朋友。朋友,是你孤单寂寞时的陪伴,是你伤心难过时的安慰。朋友能给你快乐,给你许多新鲜的东西。不愿意与朋友在一起呢?把书当成自己亲密的朋友,足可以看出作者对书的珍爱。
朋友次次相见,家日日都回,却不会生厌,反而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作者以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久而不厌。
③作者还将书比作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故地”,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由前面的“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到现在的“就是”“也是”,愈加表达出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拓展练习: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授课教案
教师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也是二次修改④作者将书比作人。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有情。作者读书,就如与人在交谈一样。
⑤作者将书比作伴侣。这正与题目“走遍天下书为侣”相呼应。书,也就是在生命中时刻陪伴你,能够与你共担风雨、分享喜怒哀乐的特别亲密的伴侣。这个比喻就更能表达出作者对书的喜爱之情。
补充积累:
正是这些贴切的比喻,充分地表达出了作者的爱书之情。,关于书的比喻有很多,高尔基也曾说过:“我扑在书籍上,

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你读过这样的句子吗?结合自己的体,也试着来说一说这样的句子。
学生展示自己积累和搜集的资料。(5列举。
作者将自己读书的方式、方法详尽地叙述下来,给我们以启发指导,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反复读一本书,不断体会新的收获。
作者正是通过以上多种表达方式,把自己对书独特、浓厚的情感,贴切地展现给我们的。有感情地诵读,体味情感
在领悟表达方法的过程中,将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感受融进去。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充满感情地解读课文。2.说说自己对书的感受。



授课教案
教师






语文每日常规(每天都会有的作业)
1、预习(近反义词、多音字、一二类字组词、课文至少读2遍、每篇课文的词语要听写,语文天地中有或在课文当中有)


2、做摘抄或读书笔记。每一个读书笔记要做到:1积累好的词语、2优美的句子或者段落、3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可以是一段话或几句话(周内每天一篇,周末两篇)4、优化设计,学一单元写一单元。
以上作业要求家长签字。读课文:已读熟。听写:已听写或已注拼音默写。日期一定要写清楚







授课教案
教师1
学科课题名称
语文授课年级五年级新授课


《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
1.学习第一首古诗。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知难而进的坚定决心和信念。
第二课时
1.理解古诗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

2.了解站在不同角度看事物,往往会看到不同景象的道理。利用掌握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弄清楚古诗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
教学重点
要意思。

教学难点想象每首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教法学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教学准备提前预习课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整体把握

1.(出示课件飞来峰位于杭州西湖,那里景色优美,林木茂盛。作者王安石于1050年任浙江鄞县知县期满,回故乡江西临,途经杭州时,登临杭州西湖飞来峰,有感而发,写下这首七绝。
2.(教师吟诵《登飞来峰》,把学生带入意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安石的这首《登飞来峰》(板书题目
3.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神宗时任宰相,实行变,史称“王安石变法”。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
二次修改



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等。
授课教案
教师



进入情境,品词赏句,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二句。
(1读一读第一、二句,这两句写出了飞来峰的什么特点?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甲:我看到了高高的峰巅上耸立着千寻塔。学生乙:这说明了飞来峰的高、险。(2再读诗句,解释这两句诗的表面意思。
学生甲:“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意思是高高的峰巅上耸立着千寻塔,听人说晨鸡初鸣时,在塔上能看到日
二次修改

出。
(3联系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自身的经历,你体会到什?
学生乙:王安石这两句诗很有气魄,抒发了他登上飞来峰,极目远眺时的豪情。
(4请同学们试着体会,此时作者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学生丙:表达出诗人对任职时所作改革的业绩的满意和欢愉的心情。
老师: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这两句诗。2.学习第三、四句。
(1学生尝试解释第三句,想想“浮云”在这里有什么含义。学生甲:“浮云”,指皇帝周围反对改革的顽固守旧派,象征改革的艰难。
学生乙:我觉得“不畏浮云”在这里指王安石不怕艰难险阻,




坚持改革的决心。
小结:联系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解释诗句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2那么,“浮云遮望眼”说明了什么呢?
授课教案


教师

二次修改
学生甲:“浮云遮望眼”表达出王安石政治见解不被皇帝采纳,反受小人陷害的处境。
(3那么诗人想表达出自己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读一读第四句,想一想。
学生甲:诗人认为,站在高入天际的千寻塔上,浮云自然就遮不住视线了。
学生乙: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知难而进的坚定立场和信心。小结:古代爱国诗人,如唐代诗人李白在受到杨国忠等人谗言陷害被迫离开长安时,悲愤地吟出:“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

见使人愁。”这首诗的基调是低沉的。而王安石的这首诗却引吭高歌,表达出诗人知难而进的坚定立场和信心。
(4对比前两句,诗人由登临的欢愉之情进一步抒发了改革政治的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得到皇帝的重用,施展他经世济民的才能。怎样读才能表达出这种感情呢?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指名读,评读。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总结诗意。背诵全诗总结
中国古代诗人写登山之诗甚多,当他们居高临下看到山川秀美、云烟满眼时,往往触景生情,赋诗吟诵,或感叹自己怀才不,或抒发自己政治抱负不得施展的愤懑之情。表面上是超然于物外,其实是借纵情于山水以忘忧,内心蕴含着不平之慨。作为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