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近代史资料

近代史资料

时间:2015-11-13    下载该word文档
《重返五四现场:1919.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 目录
作者简介 ........................................................................................... 第一部分


书简介 .............................................................................................. 第二部分

五四图片欣赏 .................................................................................... 第三部分

名人评五四 ....................................................................................... 第四部分

读后感部分 ....................................................................................... 第五部分

结束 .................................................................................................. 第六部分


作者简介:
叶曙明 : 近代史学者,
代表作—“近代史三部曲”《大变局:1911《重返五四现场:1919,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中国1927·谁主沉浮》《草莽中国》《大国的迷失》 最早研究并替陈炯明翻案的作者之一,代表作《共和将军》。资深出版人。

大众评价:
曾经的先锋小说作家 图书界的资深出版人 成就斐然的近代史学者 广东文化的代言人

书简介:
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曾经有那么一个辉煌的时代。诸子放恣,处士横议,百家之言盈天下。主张文学改良的,主张保护国粹的,主张三纲五常的,主张个性解放的,这边要打孔家店,那边要把孔儒升格为宗教,思想的多元化,创造了众声喧哗、精彩纷呈的剧场效果。
有人把它称为文学革命运动,有人把它称为新文化运动,也有人把它称为启蒙运动。

五四时代是一个永远激动人心的时代。这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异数,是一股偶尔漫出了河道的激流。五四运动的爆发,学生们高揭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旗帜,走上了街头,宣告回归革命时代。中国的历史,在这里与辛亥革命重新接轨,一度漫出河道的激流,也终于纳入了河道。

图片欣赏


名人评五四
闻一多:
旧的悠悠死去,新的悠悠生出,不慌不忙,一个跟一个,——这是演化。 新的已经来到,旧的还不肯去,新的急了,把旧的挤掉,——这是革命。 挤是发展受到阻碍时必然的现象,而新的必然是发展的,能发展的必然是新的, 所以青年永远是革命的,革命永远是青年的。
新的日日壮健着(量的增长)旧的日日衰老着(量的减耗)壮健的挤着衰老的, 没有挤不掉的。所以革命永远是成功的。
革命成功了,新的变成旧的,又一批新的上来了。
旧的停下来拦住去路,说:“我是赶过路程来的,我的血汗不能白流,我该歇下来舒服舒服。”新的说:“你的舒服就是我的痛苦,你耽误了我的路程,”又把它挤掉,
……如此,武戏接二连三的演下去,于是革命似乎永远“尚未成功” 让曾经新过来的旧的,不要只珍惜自己的过去,多多体念别人的将来, 自己腰酸腿痛,拖不动了,就赶紧让。

“功成身退”,不正是光荣吗?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这也是古训啊!

钟敬文:
五四运动,像一声惊雷,把我们从沉梦中唤醒。她使我们这些本来不大懂得国家、民族大事的少年和青年学生,组织起来,上街游行、讲演,去各商店查禁日货,到神庙前的戏台上表演宣传爱国精神的活报剧……
这些活动的想法和内容都是很单纯的,但这一来,却使我对国家、社会有了一种实体的感受。过去,我在学校里做《爱国论》,都是空的;到了这时,有了自己的实践,就把原来抽象的东西,变成了实在的信念。

余光中:
伟大的五四已经死了,让我们下半旗志哀,且列队向她致敬。虽然她的孩子们,德先生与赛先生,已经渐渐长大,虽然她的第三个孩子,白话文学,已经活了40多岁,可是五四她自己已经是死了。至少至少,在现代文艺的金号铜鼓声中,苍白的五四已经死了,已经死了好几年了。苍白,而且患严重的心脏病。当胡适之先生在南港倒下,中国新文学史的第一章便翻过去了。写第二章的几枝笔,握在40岁以下的一代。五四固然也有零零落落的几个遗老,可是那几枝秃笔已经无能为力,最多最多,每年到了今天,回忆一番罢了。他们的笔,只能为第一章加几条注解,不能写第二章的大标题了。五四死了。新文化的老祖母死了。让我们下半旗志哀,且列队向她致敬。
然后我们将升起现代文艺的大纛,从她的墓前向远方出发。我们如此将她埋
葬,并无半点不敬之意。因为,她委实已经太老太老了,虽然还有那么多孩子那么迷信她的青春。现在我们正正式式而且干干脆脆地为她举行了葬礼,这一代的青年们便不能再存任何依赖的心理,而现代文艺的大军进行曲,在悲戚的挽歌之后,将显得更加的洪亮而且震耳。

读后感
别人的读后感
细读了叶曙明先生的《1919——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 重返五四现场》这本书,才发现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实践运动,更是一场“民族自决运动”“民族觉醒运动”也许这样定义这场思想启蒙运动,更为恰当一些。历史不容许假设,这次文化运动的余音一直徘徊在万千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心,焦灼而迷茫,又有那么一丝微茫的希冀。

正如陈独秀先生所言,“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五四运动激荡近百年,中国早以摆脱了“愚冥时代”的控制,而这正是五四传统给予中国的启示。然而,科学和人权并重,说起来容易,可到了实际操作便难以控制。意识形态和政治对文化所起的作用,是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这里想再引用一段胡适先生的名言,“社会的最大罪恶莫过于摧折个人的个性。”个性的自由,与理性、人文、科学、艺术的思想,都是人类最根本的权利,是神授天赋的基本范畴。
由巴黎分赃会议上的中国外交大失败所引发的这场学潮,最终触发了民众的觉醒和民族自决精神,虽然将中国政治导向了过激主义,但从根本上来说,这是
场思想启蒙的运动。人文和理性、科学与民主、新文化与新风潮,还有各种各样的主义、理想、文学流派纷至沓来,一场激越的中国知识界掀起的思想启蒙运动,让民众知道了“德先生”“赛先生”,还有新文化,改造社会的各种西方理论和思潮在中国广泛的流布,一场类似于“百家争鸣”的春秋诸子百家的文化大潮,在中华大地上涌动……

五四民族之魂,是在中华大地上盘桓近一世纪之久的历史宏大命题,激进与改良,问题与主义,抗争与屈服,世俗与超凡,全盘西化与整理国故……历史不允许假设,民主宪政与言论自由没有因五四运动而来到中国,并非是五四方向的错误,更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缺憾。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惟一一次全民思想启蒙,而之所以在这次思想启蒙中先驱们没有提供足够多的思想资源,并不是中国没有思想家,而是中国五千年封建余毒太深重了,官本位思想和“学而优其仕”的士子情结,还有冥顽不灵的独裁官僚主义的积习,是五四运动未能取得根本性扭转中国文化生态的决定性因素。五四之魂,永远回眸凝神着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

五四运动最终以撤曹、章、陆三人的职务和迫使中国外交使节拒签的胜利而告终,而这种胜利并未给中国带来和平。蔡元培先生倡导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精神,实质上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在北京的发展,也正是陈独秀、胡适、鲁迅、钱玄同等人的《新青年》傅斯年、罗家伦等人的《新潮》段锡朋等人《国民》,引燃了五四运动的冲决网罗、向往至理的熊熊烈焰!

历史会永远记住五四,因为中国正是通过这一次的思想启蒙与民族自决,唤醒了无数同胞冰冷麻木的心灵。现在,我们回忆这段激情的历史,用理性人文的思想去改良我们现在仍不完善的社会,意义同样是深远而重大的。正如著名作
家、学者余世存先生所言,“五四还需要更多人尤其是当代人的眼光、思想来解读。我们汲取五四精神的思想内涵,就是为了我们今后认清方向,那就是人文、理性、进步、民主的历史洪流,浩浩荡荡,奔流不息……

我们的读后感 杨璐:
中国的启蒙运动,往往是因救国而起的,不是推动社会向前走,就是拉着向后退。梁启超说:自和日本打了一个败仗下来,国内有心人像从睡梦中醒来,所以拿变法维新做一面大旗在社会上开始运动。康有为梁启超这班人中国学问是有底子的,外国文却一字不懂。他们不能告诉人“外国学问是什么?应该怎么学法?”
一代国学大师康有为,一辈子在古文经学中打转,他要启蒙中国人,他要救亡中国,所以要奉孔子为教主,他担心儒学独尊的地位将要垮掉,未雨绸缪及早安排后路。余杭名士章太炎也是维新人士,文章用典多而冷僻,用辞古奥难懂,一般人不容易弄明白,和梁启超的平易畅、笔锋常带情感的新文体走的不是一条路子,坐而论道,康有为也不是他的对手。章太炎对康有为在万木草堂里倡言孔教不为以然,写此批评文章被康的弟子围攻堵截,一怒之下到上海另立门户,人在学问上“辄如冰炭”,政治上却引为同志,遥相呼应。
这一代知识分子终于联手上演了一出大戏“维新”由甲午战争、《马关条约》而引起公车上书,为戊戌变法做好铺垫,辛亥革命随之而起。近代中国的思想运动、文化运动、社会革命运动沿着这一脉络清晰可见。1895年的维新运动推行百日便以人头落地流血牺牲告终,然而朝庭开放报禁,民间言路大开,造就了一大批新型知识分子,为后来的革命打造了重要的思想工具。

一直以来我都从各种各样的渠道听说过五四,知道那么点五四,但要我说出具体说出前前后后,总总因果,我却总答不上口,想得的也只有“科学”“民主”4字,可谓无知,这也是我心中小小的遗憾。也就是这只是我第一本了解五四的书,所谓对比一类的事情我当然不会知道,更谈不上,对“真实性”“准确性”的评价了,我只是想作为一个纯粹读者,来谈谈自己的心得与感悟。个人很喜欢作者那种“有一份根据,说一份话”的严谨思路,给予读者很大的信心,相信这是一本信的过的书。以前我都只知道“五四”有鲁迅、陈独秀、李大钊这些人,以为那只是新文化、马克思主义独角戏,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还有胡适、钱玄同、林纾等等一大批人共同的演绎,当然也不会一种主义,一种文化唱台,那是个百花齐放的年代,个种的文化都有他的舞台,想想都让人觉得羡慕,再想想现在,就很感慨了。总之,我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说,读这本书一定会是一个受益良多的旅途。

傅金婷:
五四运动,从不仅仅只是学生的抗争活动,它更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积累而成的反抗烈焰。如果说辛亥革命为祖国母亲点燃了革命的火把,那么五四运动则用这火把点燃了一片原野。火种伴随着大风迅速席卷了神州大地,给后人留下了道不尽的光荣事迹。
叶曙明先生的一本《重返五四现场:1919.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让我们跟着他重温了五四,如叶先生所说,“自从发生五四运动以来,它就不断被述说,几乎所有史料,甚至每个细节,都被罗掘俱穷了。”但五四仍需要“被述说”,因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五四还需要更多人尤其当代人的眼光、
思想来解读。
叶曙明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曾明确表示过:“我并没有‘错过历史现场’的感觉,正如我刚才所说,我们现在仍在现场。只不过我们每个人进入现场的时间、位置不同而已,有些人第一幕就出场了,第二幕就挂掉了;有的人是第二幕、第三幕才出场……我虽然没有经历过战乱时代,但大时代的风云,还是见过一些的,所以我知道,“剧情”并没有中断,冥冥之中的那个‘导演’也没换人。我哪有重塑历史现场的能耐?我只不过想告诉读者:别忘了你仍在现场。 五四的硝烟虽然已经逐渐消散在历史的车轮里,但凭借着作者的些许言语,我们仍可在脑海中拼凑出那些先烈的模样:积极倡导白话文,主张“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胡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刚强震五四,豪情创中共。为国奔走为民呼,风雨飘摇丧三子”的陈独秀……
正如叶曙明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们每个人都仍处于历史现场,每一个人都不仅是历史的继承者,也是历史的传递者,更是历史的创造者。那些历史留给我们深沉的责任和经验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在今后的生活中揣摩与体味。
虽然中国现今的社会情况并不那么尽如人意,但我们也时不时地可以看到那些并没有完全泯灭的革命之气,正义之举。青年学生虽弊病多,但我们也仍存在着众多的未来与希望。便是借用《重返五四现场》的结尾句“相信偶然积累多了,终有一天是可以变成必然的,虽然那得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把基因慢慢改造过来,但希望总是有的。

鄢涵嵋:

关于五四有太多的回忆,也有太多的忘记,却抹不去国家积贫积弱时青年学子的智识和激情。想当时,一人高呼,群起而应,为国恨家仇而奋起,为外辱欺凌而拍案。想当时,夫子一言,举国哗然,群情义愤,慷慨激昂。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三十年之后,五四被史家政家屡次评说,几成定论。四十年之后,五十年之后,直至如今,被当政者反复歌咏传唱。爱国、进步、民主、进步的口号几成历史的绝响,问题和主义的争论也难以再掀起历史的尘埃。彼时,汪洋恣肆的文字让我们捶胸顿足,喟叹国家多难,彼时,余响不断的炮声振聋发聩,催人发愤。
让我们再回首,想想陈独秀,想想李大钊,想想瞿秋白,早期的共产党人风格何其高亮。他们对真理不懈地追寻,对真理不惜以生命维护。李大钊身处绞刑,三绞才断气;瞿秋白就义前何其坦然,面不改色,微笑以对,高呼共产主义万岁。政府更迭之后,多少人开始凭借特权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利用人民树立个人权威,又有多少人不顾人民死活,却仍以公仆自居。六十年来,我们再也没有像蔡陈胡鲁,再也没有由傅罗段,却也早已失去了民族的脊梁。

或许,五四早已成为了说辞,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虽然经由断代,五四仍然是我们的五四,五四的精神仍是我们的精神传承。青年人应该抱负民族天下,着眼世界风云际会,成为陈独秀先生所言的民族国家的“新鲜活波之血液”,成为梁任公所言的堂堂“中国之少年”。谨假任公语顿笔: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结束

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胡适
正如胡适之言,我们这一代,虽不能与五四壮士比肩而立,却也仍希望不至碌碌无为度此生。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近代史资料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