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古代建筑美学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古代建筑美学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时间:2014-12-30 13:37:20    下载该word文档

毕业论文

(本 生)

论文题目(中文) 古代建筑美学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论文题目(外文) The Influence of Ancient Architectural in

Modern Architecture

导师姓名、职称

学生所属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

2010

教务处


诚信责任书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在网上发表的论文。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期:

关于毕业论文(设计)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兰州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兰州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兰州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毕业论文。本人离校后发表、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兰州大学。

本毕业论文研究内容:

□可以公开

□不易公开,已在学位办公室办理保密申请,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请在以上选项内选择其中一项打“”)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期: 期:

古代建筑美学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中文摘要

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源远流长,古代建筑的美学思想博大精深,在现代这个文化输出的世界中宣扬古代建筑美学是非常必要的。要想发展古代建筑美学应用在现代建筑当中,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才可以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古代建筑美学跟现代建筑相融合可以通过将传统建筑中的建筑结构,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的新技术、新材料相融合来进行创新,也可以将传统建筑中的美学思想融入到现代建筑的创作之中,达到一种新的形式。本文试从古代建筑的结构、思想、空间布局上在现代的创新应用来分析如何将古代建筑美学融入到现代建筑当中。

关键词:古建筑结构,建筑美学,现代建筑,建筑审美


The Influence of Ancient Architectural in Modern Architecture

Abstract

Culture of ancient Chinese architecture has a long history, profound aesthetics of ancient architecture, ancient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preaching is very necessary in the modern world the cultural output.Only 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innovation can better together.

Ancient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can blend with modern architecture by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of the building structure, architectural elements of new technology and modern architecture, the integration of new materials for innovation, but also can be integrated into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aesthetics to the creation of modern architecture among reach a new form.This paper from the structure , ideology , spatial layout of ancient architecture in the modern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to analyze how the ancient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into modern architecture which .

Key words: Structure of ancient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modern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2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美学的思想概述 4

第一节 木架结构呈现出来的建筑美学 4

第二节“天人合一”的建筑美学思想 4

第三节“中”心对称之美 5

第二章 传统的建筑形式在近代建筑发展中的表现 6

第三章 现代建筑中对古代建筑美学的应用 8

第一节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8

第二节 菲律宾国家艺术中心 10

融合传统建筑美学的现代建筑 12

第一节 结构的传承 12

第二节 思想上的融合 12

第三节 在空间布局上的应用 13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15

论文(设计)成绩.......................................................................................16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美学的思想概述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中中国古代建筑与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并列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中国建筑历史最悠久,体系最为完整,在数千年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属于本民族的艺术风格和建造技术,在世界建筑史上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很多国内外的建筑师和学者对我国古代传统建筑的文化进行了研究,也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这对我国古建筑的保护和与现代建筑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幅员辽阔,遗留下来很多古代传统建筑,对这些建筑的保护和研究,能更好的发挥传统建筑在现代的影响。

第一节 木架结构呈现出来的建筑美学

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土木为建筑材料,这就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是以木构架为主要的建筑结构方式。这种木构架的结构形式呈现出古代建筑的美学蕴含。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蕴含受到木材这种材料性能的影响。这就使中国古代建筑与西方的古罗马、古希腊时期内部空间高、广的建筑形式有很大的区别,中国古代建筑比较偏向于细节的处理,这也更加的符合古代人的内心要求。木材料的使用下诞生了很多独特的古代建筑结构方式,我国的木架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和抬梁式,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变体和局部利用斜杆组成三角形稳定构架的做法。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斗拱的产生在中国的建筑美学中是很重要的载体。 在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中还存在着一个最具魅力的“第五立面”那就是屋顶,“他那种伸出的屋檐、富有弹性的檐口曲线、稍有反曲的屋面、微微起翘的屋角如同展开的翅膀般划破天际,加上璀璨的琉璃瓦,是建筑物产生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又使建筑物的体型轮廓变得丰富多彩,线条生动活泼,从高空俯视,屋顶效果就更加的富有美感。

第二节“天人合一”的建筑美学思想

中国古代两大主流哲学——儒家和道家都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影响建筑发展的诸多观念中“天人合一”的观念是根本性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就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思想观念如何体现在建筑当中。

从单体建筑的造型上来说,中国古代建筑追求自然曲线,从建筑的檐部、屋顶、斗拱的卷杀等等都可以看出这种曲线的表现手法。

从建筑和周边环境的关系来说,中国古代建筑在进行建设的时候,考虑到周边的环境,而不是将建筑孤立与环境之外,所以什么样的环境有什么样的建筑,例如,当我们看到深山的时候,总会联想到寺庙,因为寺庙给人的感觉就是神秘的,静谧的,超凡脱俗的,所以寺庙建在深山之中更加符合寺庙所追求的意境。

从建筑群体的关系上来看,中国古代建筑的群体之间都潜移默化的存在这“天人合一”思想观念的影子,例如,中国古代园林建筑都存在着一种拓扑关系,无论园林建筑如何的变化,都与中国的太极图有同构性,太极图体现的思想就是均衡、自然、互含的关系,同样是包含于“天人合一”思想当中的,这种无意识的行为,正是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观念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

第三节中”心对称之美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在空间上的主要特征就是“中”心对称,中国古代大部分大型传统建筑都体现了对于“中”的美学追求,为了突出中轴,便产生了对称、纵向发展的建筑平面组织形式,在古代的中国,具有中轴对称特征的建筑随处可见,尤其在宫殿和宗庙建筑尤为突出。这种对称布局是中国古代建筑一大民族特色。

“古人关于‘中’的意识,在孔子的儒学中被发挥‘中庸’‘中和’的思想”。“中庸”讲究的是一种向中心汇聚的向心性,同时也强调均衡,这也就很好的迎合了君主对于自身权利集中的渴望,又不希望别人威胁到他的权力,所以又强调对称均衡。上层建筑影响经济基础,建筑的发展其实也是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内,那么古代建筑从布局上就会体现出上层建筑那种既中心又对称均衡的意识,所以中国古代建筑从单体建筑上来说,以中间那个“开间”为中心两边对称布局。从整个城池来说,例如元大都以皇城为中心(1.1),延伸出一条轴线将整个城池规整的划分为两个对称的部分,自商周到清末这种观念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中”即对称,是稳定,是充实,是和谐,因而也就成为了永恒的象征。对称形式的格局天然就是均衡的;另外,由于这种形式沿中轴线两侧必须保持严格的制约关系,因而凡是对称的形式都比较容易获得统一性。

这种中心对称的建筑美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现实写照,既是中国古代建筑模式的一种代表,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代表,在现代建筑中对于对称、和谐的研究能更好的促进现代建筑的发展。

1.1 元大都平面图(引自百度图片)

第二章 传统的建筑形式在近代建筑发展中的表现

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开始进入近代时期,中国的传统建筑也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冲击,传统建筑中“天人合一”和“中”的美学观念没有继续得以延续,传统建筑的发展开始止步不前,至20世纪初期中国被迫开放的地区(广州、厦门、上海、福州、宁波等等)兴建的大型公共建筑主要是由西方建筑事务所承建的西式洋房,直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传统复兴风格的吹入,使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近代建筑的发展中得到应用。例如,南京金陵大学北大楼的外观就具有很强的“中国式”的特征(2.1),这栋建筑是由美国建筑师史摩尔设计的,在歇山顶前半部的中间部分突起一个塔楼,塔楼是十字脊歇山顶,整栋建筑具有很强的拼合感觉,这是传统复兴风格刚开始时带有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建筑作品。

2.1 南京金陵大学北大楼外观(引自新浪旅游)

1927~1937年的10年间,成为当时触目的传统复兴建筑的设计高潮。形成这股建筑思潮的背景是很复杂的,“首先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后,着手实施文化本位主义。其二,中国传统文化属于政治——伦理型文化。其三,当时的中国建筑师,大多数是留学欧美回国的。他们既有国粹主义文化观所制约的传统的道器建筑观念,也有国外建筑教育所带来的学院派折中主义建筑观念”。在这几种因素的影响下,传统建筑复兴的建筑风格得到推崇,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得到了延续。

当时设计的建筑要么是单纯的照搬传统建筑的结构造型,要么是将西方建筑的元素与中国的传统建筑相融合,虽然这一时期传统复兴建筑相当的鼎盛,但是中国建筑的美学思想并没有很好的融合到建筑的创作当中,这个时期的大部分建筑和当时西方的复兴建筑一样,都是一种刻意追求形式上的拼凑,而没有去考虑建筑的内涵、功能,以及所要体现的美学思想,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出色的设计。

在这期间设计的建筑中较为出色的当属吕彦直设计的南京中山陵(图2.2),南京中山陵其实是一次国际性的建筑设计竞赛,这次竞赛标志着中国复兴建筑的开始,最终在国内外的设计中吕彦直的设计方案最终入选,吕彦直设计的南京中山陵,首先从整个陵园的整体空间布局上来说,沿一条中轴线从南部入口到北部的钟形陵墙对称布局,使中山陵显得规整、庄严。从与环境的关系来看,中山陵的设计顺应地形的起伏,并保持旧有的苍松翠柏,使整个陵园与环境相融合,不显得那么的突兀,并产生宏伟开阔的风光,这其实就是对“天人合一”美学思想的表达。从陵园内建筑的单体造型上来说,并不是单纯的照搬传统建筑的样式,而是将传统建筑进行简化的创新,并且将建筑与新材料、新技术相融合,使建筑不显得古板,同时还有一种时代的特色,这样的设计在当时来说是一种突破,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是一次在近代建筑历史上将传统建筑美学继承并发扬的一次重要的设计,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2 南京中山陵(引自中国建筑史)

第三章 现代建筑中对古代建筑美学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也不断的涌现,建筑的形式和对功能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那么传统建筑美学如何在现代建筑中体现出来,对于这个问题中西方都已经有一些尝试。以下作者试图以两个优秀的案例作为基础进行分析。

第一节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是对中国古代建筑美学在现代建筑中应用的一种尝试(3.1),中国馆将中国古代营造的法则和现代的设计理念融合,诠释了“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美学思想。

中国馆的造型是斗拱的形状(图3.2),斗拱在中国建筑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特有的一种建筑构件,所以中国馆采用这种造型,从形式上来说就是对传统建筑的一种继承,但是古代斗拱仅仅是一个承托屋檐的构件,而在中国馆将斗拱的整体比例放大,作为一种单独的建筑造型,这也是对传统形式的一种创新,采用这种造型在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的情况下,能够起到自动遮阳的效果。同时整个建筑结构也是运用钢架结构来替代传统的建筑结构和材料,这就是材料技术上的创新(图3.3)。仅仅是造型上的继承创新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将古建筑传统美学观念添加到现代建筑中去,当今的中国一直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这就与传统美学“天人合一”观念不谋而合,现代科技不仅仅会破坏环境,科技也可以让生活更加美好,在中国馆的外部表面都贴有一层薄膜,顶部还铺有太阳能板(图3.4),可以为场馆提供平时的能源,在屋顶也有雨水收集系统,节约水源,这一些环保节能的措施都是对中国古代建筑美学的一种现代化的诠释,不得不说中国馆是一次成功的设计,它很好的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向世界展示了我们中国古代的建筑文化,这是值得我们大力宣扬的。

3.1 中国馆外观局部(引自百度百科)

3.2 中国馆剖面(引自筑原设计机构)和斗拱剖面局部(引自中国建筑史)

3.3 中国馆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引自中国设计网)

3.4 中国馆屋顶铺设太阳能板(引自百度图片)

第二节 菲律宾国家艺术中心

1976年的国家艺术中心是菲律宾引起国际瞩目的纪念碑(图3.5),它是由菲律宾的建筑师“洛克辛L.V.Locsin1928~1994)设计建造的,它的灵感来源于东南亚传统住宅,东南亚传统住宅的屋顶是深挑檐的四坡或两坡顶,上铺草或木片瓦,顶上常有侧窗或上凸的气窗通风。结构是地方的竹、木或其他的植物。墙体常用席子或者镂空的栅栏,或者局部开敞。在形象上,由于柱子较细,常给人以上重下轻的感觉。这种房舍在菲律宾当地被称为“nipa”随着东南亚建筑方法的现代化,钢筋混凝土与粘土砖、瓦代替了地方的原始材料,但有些与生活有关的特色,如墙体像屏风一样与屋檐之间留有空隙,或墙面也要能透风等等被保留下来。这使东南亚民居建筑仍具有浓重的地域特色。洛克星在努力寻找一种真正属于菲律宾的建筑表现时,大胆并成功地把来自“nipa”的经验转化到大型公共建筑中。国家艺术中心的结构是深挑檐的钢结构大屋顶,底层基本透空,由8个三角形的钢筋混凝土墩柱支撑着的上重下轻的建筑形象,使人一看就会联想到当地的“nipa”。建筑内部功能十分的到位,装饰具有传统风格的地域特色,并且使用了当地的材料,因此菲律宾国家艺术中心具有很大的地方认同性。

菲律宾国家艺术中心在造型的处理上,将“nipa”的建筑外部进行放大,以屋顶深挑檐的特征为主进行设计,技满足了公共建筑大的内部空间的需要,同时还与周边的当地建筑很好的融合为一体,不显得突兀,符合国家艺术中心建筑的设计要求,在结构上运用新的材料和技术去替换传统的建筑材料,同时也对一些结构进行简化创新去适应现代建筑的结构要求。菲律宾到底的气候湿热,所以保留了底部透空的形式,很好的与当地的气候相融合。菲律宾国家艺术中心是代表菲律宾本土文化的一个公共建筑,所以必须要体现本民族的特色,所以国家艺术中心的设计是对菲律宾当地的人们内心中潜移默化思想的一种表达。这是一次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成功设计。

3.5 菲律宾国家艺术中心鸟瞰图(引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第四章 融合传统建筑美学的现代建筑

传统与现代建筑的融合早在西方国家便有尝试,二战结束后西方国家的建筑趋向于地域性,注重本土建筑的文化元素,在建筑的创作中更多的去设计适合本土的建筑,使得建筑更加的富有人情味。日本的建筑师丹下健三说:“现在所谓的地域性往往不过是装饰的运用一些传统构件而已,这样的地域性是向后看的......,同样地传统性亦然。据我想来,传统是可以通过对自身的缺点进行挑战和对其内在的连续统一性进行追踪而发展起来的”。从中可以看出对中国传统建筑美学传承的同时也得有发展,这样的创作才是有进步性的。

第一节 结构上的传承

中国古代建筑是木构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这之上产生了很多中国独有的结构形式,然而在中国这个高楼林立,钢筋混凝土建筑遍地的社会中,木构架的建筑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功能需要,但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些结构形式是可以学习的,中国古代关于建筑的稳定性,抗震性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其中著名的山西应县木塔在经历那么多次大地震下毅然不倒,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不容小嘘。中国近来年爆发多次的大地震,给人民的财产和安全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如果可以将传统建筑的抗震结构与现代的新材料、新技术相融合,一方面可以对建筑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财产和人身安全的破坏。同时也是对中国自身建筑的一种传承。

第二节 思想上的融合

中国古代建筑“天人合一”的思想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建筑创作过程中一直都有体现,近现代建筑的发展,一直追求体量、高度从而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如城市的热岛效应,环境的破坏,各个城市建筑的千篇一律等。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可以通过对“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的融合来获得改变,我们要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思想融入到现代建筑当中,在建筑的材料上。使用低碳环保的材料。在建筑处理上,运用一些高新科技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在与周边环境上,不要将建筑与环境相分开,而是要在环境的基础上去考虑建筑,或者是在建造建筑的同时去合理改造周边的环境,这样的建筑创作,才能让生活更美好。

第三节 在空间布局上的应用

现代城市在发展中,一些城市功能区的划分显得杂乱无章,交通拥堵等问题,关于城市规划布局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可以借鉴中国古代建筑美学在空间上的处理,那就是中心对称,古代城市以一条中轴线为中心,将功能区对称划分,城市即看着整齐有序,个功能区也不互相干扰,同时便于管理,这些经验在现代城市的建设当中依然有效仿的地方,从单体建筑来说,大型公共建筑采用中心对称的形式,既减少施工的难度,同时显得比较庄重、醒目,在内部空间的划分上,也显得比较均衡有序,便于划分利用。

在现代建筑创作之中,古代建筑的结构形式,“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中心对称的空间特征,都对现代建筑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借鉴之处,对中国古代传统美学的宣扬和发展是符合当代中国建筑的需要的,也是复兴民族文化的需要。

结语

在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当中,中国传统建筑对现代建筑具有很大的影响,现代建筑主要从结构上、思想上、空间布局上从传统建筑中提取元素来进行创新,其中结构上与新材料、新技术的融合,既符合了现代建筑的需要,又保留了传统建筑的一些优秀的结构形式,同时又是一种创新的表现手法。在思想上,通过对传统美学思想“天人合一”的现代表达,既符合了可持续发展观,又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思想的一种文化传承。在空间布局上,通过对传统建筑空间布局的应用,可以更加有序的对城市进行管理,改善现有城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博大精深,可以在现代建筑中得以利用的元素也是很多,这就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的对传统建筑进行研究,来发扬传统建筑美学文化。

参考文献

[1] 潘谷西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2] 梁思成 《梁思成谈建筑》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

[3] 彭一刚 《建筑空间组合论》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4] 侯幼彬 《中国建筑美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5] 陈志华 《外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6] 罗小未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7] 楼庆西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8

[8] 王海云 李倩 《“中”中国古代建筑美学性格之一》 云南工业大学学报 1997

[9] 陈曼迪 莫力 还瑶 《古建筑的建筑方式与美学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四川建材 2013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她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中心的感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你问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灯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古代建筑美学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