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9A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职研究生院考题库2017-西方经济学

【9A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职研究生院考题库2017-西方经济学

时间:    下载该word文档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西学》一、简答题
1.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P60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总的满意程度。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新增加的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边际替代率递减;同时,由于需求价格反映了商品的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意味着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即价格越低需求越大,从而是需求定律的基础。
要条件是,两种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要素的价格之比,即MRTS
PL/Pk。在等成
本线上任何对这一均衡点的偏离都将造成产量的下降,因为在其它点上边际替代率总是大于相对价格之比。这就意味着,沿等成本曲线减少某要素R投入所增加的要素R的投入总是小于为维持产量不变时,减少R投入所必需增加的R的投入,因而在等成本线上任何偏离均衡点的产出水平都要小于生产要素最佳组合所带来的产出。
5.简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P107
对于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来说,在生产中普遍存在如下现象: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要素增加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种边际产出先上升后下降的特征被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由于假设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可变(或者说,存在固定要素投入),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基本规律。
该规律成立的原因在于: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间存在着一个最佳数量组合比例。当实际要素组合比例低于最优值时,增加可变要素能够获得递增的边际产出,而当实际比例超过最优值时,增加可变要素便会使实际比例更加偏离最优水平,从而造成边际产出的下降。
2.简述标准无差异曲线的特征P66
无差异曲线是借助于序数效用函数来描述消费者偏好的一种方法。它反映了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的商品组合的集合,是消费者偏好的集合表现。
标准的无差异曲线有如下五个特征:
1)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其含义是,为了保证消费者获得相同的效用水平,如果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那么另一种商品的消费必定要减少。
2)不管两种商品是如何组合的,这些组合总是处于某一条无差异曲线之上。这一特点也称为无差异曲线的密集性。
3)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即沿着任意一条给定的无差异曲线向右移动时,其斜率的绝对值下降或曲线变得更加平坦。从边际替代率角度而言,这表现为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而其根本原因在于边际效用递减。
4)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其上的商品组合达到的满意度越高,即对任意给定的无差异曲线来说,所有在其右上方的无差异曲线都代表着更高的满足程度。这反映了偏好的“无餍足性”
5)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如果存在反映同一偏好的相交的两条无差异曲线,那么在这一交点商品组合带来了相同的效用水平,但由于每条无差异曲线反映了不同的效用水平,因而无差异曲线相交会产生定义上的矛盾。
6.简述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P156-157
厂商的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总成本,而后两者是产量的函数,因此,厂商的利润最大化问题可以表述为通过选择一个产量水平来最大化厂商的利润水平。
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合乎此条件的产量上边际收益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边际收益是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能增加的总收入;边际成本是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当厂商生产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继续增加产量会使其利润增加,反之,则会使利润下降。在这两种情况下,厂商都会调整产量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利润最大化的二阶条件则为在最优的产量水平上边际收益曲线的斜率小于边际成本曲线的斜率。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一最优化条件对市场结构没有限制,市场结构影响的仅仅是价格的决定方式及边际收益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的关系。
3、简述需求价格弹性与谷贱伤农
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谷,即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其弹性系数很小,在粮食丰收、粮价下跌时,需求增加得并不多,这样就会使总收益减少,农民受到损失。
谷贱伤农,是由于粮食的需求弹性小于1造成的.粮食供给多了,导致价格下降(竞争造成的,根据需求曲线,价格与数量的反比关系).但是由于粮食的需求弹性小于1,降低价格,反而会带来总收入的减少.所以谷贱伤农.
7.一般均衡理论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是什么P246-248
4.什么是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P115
给定生产函数和要素价格,要素的最佳组合是指按照这种组合,生产某一定量产品所耗费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成本最低,它同时也是给定成本下产量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因此,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取决于既定生产函数、要素价格和产出水平下的成本最小化。在两种投入要素情形下,它是等成本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或者说,这种最优组合所要满足的必
一般均衡理论与局部均衡分析相对,两者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一般均衡分析假设所有市场的价格均可变,而局部均衡分析假设其它市场的价格水平不变。
一般均衡理论旨在解释各类产品和要素价格相互影响的关系。这种分析的着眼点是,各种不同的市场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所有影响各种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因素都被连接在一个相互依存的系统中。这个系统的均衡被称为一般均衡。系统中任何一种商品或要素的价格变化都会波及整个系统而对其他商品或要素的价格、供求数量产生广泛的影响,从而打破原有市场均衡,进而引起一系列的调整,直到再次达到均衡。
一般均衡理论主要回答的问题是:
1均衡的存在性问题,即每个经济个体追求自身利益的结果是否可以产生使市场经济实现全面均衡的一个价格体系;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2)均衡的唯一性问题,即如上价格体系是否是唯一的;
3)均衡的稳定性问题,即如果市场价格偏离了一般均衡价格,市场力量是否会自动使价格向均衡水平调整;
4)均衡的最优性问题,即如果每个经济个体追求自己利益的结果会导致市场的全面均
都取决于要素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
要素市场的供给由要素所有者的最优化决策来确定。以劳动所有者为例,他在闲暇与付出劳动换得收入以便进行消费之间进行效用最大化决策。由此确定的最优劳动供给水平即反映了他的劳动供给意愿,而市场供给曲线取决于个体的加总。
要素市场的需求则由厂商的利润最大化问题决定,厂商在相应的要素价格下选择使自己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要素组合,由此决定了其对各种要素的需求。由单个厂商要素需求加总即可以得到要素市场的需求。
要素市场中需求与供给相等同时决定了要素的使用量与要素的价格,也就决定了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影响资源市场供给与需求的任何变化也就影响到一种要素的收入,从而影响到收入在不同要素间的分配。
因此,在西方经济学的分析中,关于要素价格的分析实际上也是一种功能收入分配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如果资源市场是竞争性的且运转良好的话,那么每一种生产要素的收入就来自其对生产的贡献,且单位要素收入等于它的边际产品以某种要素的单位价格乘以一定效率条件下(成本最小化)所使用的该种要素的数量,便可以得到该种生产要素的收入份额。
根据欧拉定理,如果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且规模报酬不变,那么按要素的边际产品分配收入将使全部产品刚好足够分配给各个生产要素。
衡,那么这个均衡是否是社会最优的。
8.何为垄断?它一般会产生什么后果?P202P176
垄断是指某市场中的厂商拥有一定程度的市场势力。通常所说的垄断是指完全垄断,即①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②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③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
在垄断条件下,市场价格与产量由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决定,其条件为厂商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由于在垄断条件下,厂商面临整个市场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其边际收益曲线总是在需求曲线的下方,因而均衡时的垄断定价总是高于厂商的边际成本,即高于完全竞争价格水平,而产量则总是低于完全竞争水平。
垄断会导致以下两种无效率后果:1)资源配置无效率。
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行为要求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而其边际收益总是低于价格,因此,在垄断情形下的产量总是低于完全竞争情形,而价格则总是高于完全竞争价格,这形成了社会福利损失,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
具体来说,这种社会福利损失又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消费者遭受的损失:较完全竞争而言,垄断降低了产量,从而减少了消费者剩余;这些减少的消费者剩余中有一部分被厂商以更高的产品定价攫取,但仍有一部分既未被消费者获得,也没有被厂商获得,从而形成了净社会福利损失(图中ABC部分)
第二部分来自生产的无效率:在完全竞争中,价格等于厂商的边际成本,但在垄断情形下,价格高于边际成本且产量低于完全竞争情形,因而形成了生产能力的未充分利用,由此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被称为生产的无效(图中BCD部分)2)资源使用无效率。这主要体现在莱本斯坦提出的R非效率,即由于垄断情形下由于没有竞争
压力,垄断厂商缺少成本最小化动力所造成的非效率,
在这种非效率情形下,存在着纯粹的资源使用过程中的浪费。
10、简述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又称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领土范围所有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与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和提供的劳务价值。它是反映经济活动的综合性指标,其增长率也就是经济增长率。GDP由第一产业即农业、第二产业即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交通邮电通讯业、商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科教文卫、体育、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三次产业增加值组成,将三次产业增加值加总即为GDP
国民生产总值(又称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本地所有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GDPGNP两者含义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只是统计范围的不同而已。GDP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只要其经济活动是领土范围内,不管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居民都要计算在内;GNP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只要是本地居民,不管生活在本地还是外地,其经济活动都要计算在内。它们都能全面反映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总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社会发展规模的重要综合指标。
GDP是评价一定地区范围内经济总量、规模、发展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因此不存在某种隶属关系、某种所有制形式或某种经济类型"GDP"的概念,对企业、行业、部门来说,能计算其"增加值"不能计算其"GDP"
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支付给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
国外净要素收入=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一支付给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所以国民生产总值(GNP)则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
9.简述要素价格的决定与收入分配的关系
要素收入等于要素价格乘以要素的使用量,因而一种要素的价格和它被使用的数量影响着它的总收入。确定要素价格与要素使用量的过程就是确定要素收入的过程。而要素的价格与使用量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11.为什么IS曲线的斜率是负的,而LM曲线的斜率是正的?P417P428

YcYcTGcY1cG

YcY1cG
因此,可以求得YG1,即乘数为1,即财政政策是扩张性的。
13.利用菲利普斯曲线说明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P519-524
非加速通货膨胀失业率即自然失业率。这意味着当经济的通货膨胀既不加速也不减速时的失业率。
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替换关系。形成这种替换关系的原因在于,扩大总需求的行为总会使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至更高产出与更高物价的水平,即降低失业率将以提高通货膨胀为代价;而减少总需求的行为将使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至与较低产出和较低价格相对应的水平,因此低通胀的取得与增加的失业率相对应。
u*代表自然失业率,则菲利普斯曲线可以表示为:
IS曲线和LM
如上图所示,IS曲线的斜率符号可以根据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经济含义加以确定:从收入
Y-利率r坐标轴(利率为纵轴)内任意一产品市场均衡点A出发向右平移(即利率不变,收入增加),得到新的一点B。在B点,产品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因为尽管收入的增加会带来消费的增加,但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消费需求的增量必然小于收入的增量。为使支出等于与B点相对应的收入,投资需求必须增加,而这要求更低的利息率,因而新的均衡点(令其为C)对

曲线分别反映了产品市场均衡和货币市场均衡。
(uu*
其中,代表通货膨胀率,u代表失业率,衡量价格对失业率的反应程度。
这种早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在于,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政府可以通过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换关系来实现其政策目标。例如,当政府希望提高就业率时,它就可以以一定的通胀水平
应的收入水平大于A点,但利率水平要低于A点。由此可见,IS曲线斜率为负。的上升来换取政策目标的实现。
然而,货币主义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指出,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分析忽略了通货膨胀预期。他斜率为负也可由IS曲线反映的基本关系体现:在产品市场均衡下,利率下降会引起投资增加,
认为,企业和工人并不是关注名义工资,而是关注实际工资,当他们就工资水平进行协商时,一并通过乘数效应增加总需求,进而增加总产出,因此IS曲线斜率为负。
定会对未来的通货膨胀进行预期,并在此基础之上相应地调整名义工资水平。在此基础之上,弗里德曼将预期因素引入菲利普斯曲线,并提出了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而其中反映预期通货膨胀率不变时,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替换关系的曲线被称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他还提出了自然失业率概念,即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它是劳动市场处于稳定状态的失业率。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或现代菲利普斯曲线)可以表示为:
e
e(uu*
其中,表示预期通货膨胀率。
使用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可以将自然失业率定义为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当预期
LM曲线的斜率符号则可以根据货币市场均衡的经济含义得出:如上图所示,从收入(Y的通货膨胀率和实际通货膨胀率相等,进而通货膨涨既不加速也不减速时,经济的失业率将等于-利率(r)坐标轴(利率为纵轴)内任意一货币市场均衡点A出发向右平移(即利率不变,收入
自然失业率。通过假定当期预期通胀率等于上期通胀率,上式便成为非加速通货膨胀模型。
增加)至B点。由于收入增加,货币交易需求必然增加。由于货币供应量是给定的,因此货币需
根据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在长期中,经济将稳定在非加速通货膨胀水平。
求将大于货币供给。为了重新回到均衡,利率必须随收入的增加而上升到某一点,以便减少公众
具体而言,在短期,政府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实施将改变经济的就业水平,因为此时人们的
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因此,货币市场均衡要求收入的上升伴随着利率的上升,直至达到新的均衡
通货膨胀预期还没有来得及调整。例如,当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时,通货膨胀率上升,而预
C。由此可见,LM曲线斜率为正。期通胀率不变,这会使实际工资水平下降,从而增加产出,增加就业。然而,这种政策的效果只
LM曲线的斜率也可由LM曲线反映的基本关系体现:在货币市场均衡中,产出上升使总能持续在有限的时间内,因为在长期,工人和企业总会意识到实际通货膨胀率的改变,并在接下需求上升,从而增加交易需求的货币;在货币供应量不变时,人们为了满足增加的持币交易需求,来的工资谈判中修正他们关于通货膨胀的预期水平,使其与实际通货膨胀水平相等,而随着这种会减少投机货币需求,从而使利率上升。因此LM曲线斜率为正。预期的修正,实际工资水平回到原来的水平,从而产出和就业水平也会回到原来的水平。而这表
明,在长期中,不存在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代关系,经济的就业水平将稳定在非加速通货膨胀水
12.请解释为什么在政府预算保持平衡的条件下,政府财政政策是扩张性的?平;政府的扩张性政策不仅无法降低失业率,还会使通货膨胀不断上升。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能够增加总产出和就业的财政政策。
如果政府采取平衡预算的财政政策,则所增加的政府开支等于所增加的税收,G从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出发,消费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即C
T14.什么因素会造成货币乘数的不稳定?其政策后果是什么?
货币乘数的公式表述为:
货币乘数=货币存量/基础货币=(现金+银行存款)/(现金+准备金)=1+现金-存款比率)/(准备金率+现金-存款比率)=1+现金-存款比率)/(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现金-存款
,从而有cYT
YCIGcYTIG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