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第28课《诗五首》

第28课《诗五首》

时间:    下载该word文档
28课《诗五首》
教学目标
1、阅读背诵,体悟诗的情感和意境。2、研读品味,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3、反复阅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背诵诗五首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所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及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教法、学法设想
1诵读法。教学以指导诵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鉴赏的主体。2、讨论点拨法。在讨论中,使学生得到启发,纠正认识的偏颇,弥补缺漏。3、品读鉴赏法。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不知留下了多少名人诗作,它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这些诗作有的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揭露和批判,有的是对男女纯真爱情、自然景色的咏述,还有的是对爱国热情的歌颂。让我们从不同角度去感受它对我们的教育和鼓舞。(二)通读感知
1、反复诵读《饮酒》,注意读出诗人清高、自得的感情。2、学生介绍作家作品
(复习《五柳先生传》的文学常识)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三)品读赏析
通过课堂讨论,师生共同研讨诗歌,
1这首诗还有没有不能解好的字词了?2“结庐在人境”和“而无车马喧”不是矛盾了吗?3“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作者什么样的意?4)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这首诗歌你最喜欢哪几句?为什么?点拨:1)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④辨:说明。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2)不矛盾,因为“车马”是达官贵人奔走于仕途的喧嚣,而诗人归隐田园,虽没离开“人境”但心情舒适,志趣高远自然不受搅扰。3)人的自然的本性。4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的虚伪、黑暗,从自然中悟出人生的真意,获得恬静的心境的思想感情。5)各抒己见(四)悟读拓展

1)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2)理解记忆
(五)赏析《行路难》
生按“通读-品读-悟读”的过程和方法小组合作欣赏
1、点拨: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比,希望能成就一番伟业,但世事艰难,他二十四岁“仗剑去国”漂泊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由人引见做了供奉翰林,其间扮演的是一个以文娱君的半弄臣角色,根本谈不上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两年后黯然离京,这使他不禁发出“行路难”的感慨。2、小组讨论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3)作者为什么提到吕尚、伊尹的故事?4)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1)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句。第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何况是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但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比喻和象征。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3)借吕尚、伊尹的故事来说明贤臣在明君治下倍受重用,而自己也希望得到君主的器重发挥自己的才干。
4)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凉处境,同时在悲愤中又不失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感情。
(六)理解记忆(七)布置作业
1、写两首诗一遍
2、陶渊明的《饮酒》诗序中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而李白的《行路难》却写了对酒停杯的情境。一个是“既饮”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试比较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第二课时
(检查背诵,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甫的一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家都知道,唐朝有两位伟大的诗人,一位是李白,他是浪漫主义诗人,人们把他叫做“诗仙”;再一位就是杜甫,他是什么诗人?(学生回答:现实主义诗人。)人们叫他为——?(学生回答:“诗圣”公元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了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找了一块荒地,盖了一所茅屋(即成都杜甫草堂),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了一个栖身之所。茅屋的建造很不容易,事事都需要亲戚朋友的帮助。但茅屋建造的并不坚固,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感慨万端,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不朽的诗篇,下面我们就一起赏析一下这篇作品。(二)通读感知
1、学生齐读,并提醒学生在齐读时注意字的读音,注意领会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学生齐读完后,

教师指正解读并纠正字音。
挂罥(juàn)塘坳(ào)长林梢(cháng)广厦(shà)庇(bì)突兀(wù)见此屋(xiàn
2、齐读之后,再让一个同学单独朗读。学生读完,教师应肯定其能根据诗歌感情的需要处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优点。3、最后,教师进行范读。(要注意读得声情并茂、抑扬顿挫,使课堂气氛达到一个小高潮。(三)品读赏析1、赏析第一诗节
①作者是如何描述秋风的?(学生很快回答出来“怒号”)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凶猛”等词语,有何区别?点拨:“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又运用了拟人化手法。②“卷”和“吹”相比,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好在哪里?点拨:“卷”字好在很形象化,有力度。③后面的动词有哪些?用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后面还有“飞”—“洒”—“挂—“飘转”—“沉”等动词,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画面。
④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点拨:“秋风破屋”(板书)2、赏析第二诗节
①让学生描述看到茅屋被吹破,茅草飘飘扬扬挂在树梢上、洒落到低洼积水处时,作者是什么心情?点拨:诗人心情着急、发怒,无可奈何。作者在此段中没有一个字描写他的心理活动,但是能让读者体会得到这种心情。
②茅草被卷走了,这些草如果拾起来,还可以修理茅屋。可这时一群顽童把草抱走了,诗人着急,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点拨:是写心情,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③群童为何抱茅?
点拨:本身也是穷孩子,用茅草盖屋或回家当柴烧。当然也不排除调皮成分,但是也有更深层原因——譬如社会现实。杜甫如其说生孩子们的气,倒不如说生社会的气,狠动乱社会造成人民贫困、灾难。④:“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点拨: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所以此句应该用叹息的声音读出来:归来倚杖自—叹—息—。
⑤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点拨:“群童抱茅”(板书)
⑥如果在此时加上作者的动作、神态该怎么加?并体会其意境。3、赏析第三诗节
过渡问题:茅屋被吹破之后,最怕的是什么?(学生回答:下雨)①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点拨:“夜雨湿屋”(板书)
②看看第三段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赏析一下。点拨:“雨脚如麻”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冷似铁”中的“铁”字说明被子很破旧,很脏——长期颠沛流离,没有时间洗,或者没有钱买,只有一床被子,没法拆洗;很冷,很硬,并且还破了,这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体会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锤炼功夫。4、赏析第四诗节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第28课《诗五首》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