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铁碳合金相图分析报告

铁碳合金相图分析报告

时间:2019-02-07 09:06:42    下载该word文档

第四章 铁碳合金

第一节 铁碳合金的相结构与性能

一、纯铁的同素异晶转变

δ-Fe→γ-Fe→α-Fe

体心 面心 体心

同素异晶转变——固态下,一种元素的晶体结构

随温度发生变化的现象。

特点:

是形核与长大的过程重结晶

将导致体积变化(产生内应力)

通过热处理改变其组织、结构性能

二、铁碳合金的基本相

基本相

定义

力学性能

溶碳量

铁素体 F

碳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

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好

最大0.0218%

奥氏体 A

碳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

硬度低,塑性好

最大2.11%

渗碳体 Fe3C

FeC的金属化合物

硬而脆800HBW,δ↑=αk=0

9.69%

第二节 铁碳合金相图

一、相图分析

两组元:Fe Fe3C

上半部分图形(二元共晶相图)

共晶转变:

1148 727

L4.3 → A2.11+ Fe3C → P + Fe3C

莱氏体Ld Ld′

2、下半部分图形(共析相图)

两个基本相:FFe3C

共析转变:

727

A0.77 → F0.0218 + Fe3C

珠光体P

二、典型合金结晶过程

分类:

三条重要的特性曲线

    GS线---又称为A3线它是在冷却过程中由奥氏体析出铁素体的开始线或者说在加热过程中铁素体溶入奥氏体的终了线.

    ES线---是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曲线当温度低于此曲线时就要从奥氏体中析出次生渗碳体通常称之为二次渗碳体因此该曲线又是二次渗碳体的开始析出线.也叫Acm线.

    PQ线---是碳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曲线.铁素体中的最大溶碳量于727ºC时达到最大值0.0218%.随着温度的降低铁素体中的溶碳量逐渐减少在300ºC以下溶碳量小于0.001%.因此当铁素体从727ºC冷却下来时要从铁素体中析出渗碳体称之为三次渗碳体记为Fe3C.

工业纯铁(<0.0218%C

钢(0.0218-2.11%C——亚共析钢、共析钢(0.77%C)、过共析钢

白口铸铁(2.11-6.69%C——亚共晶白口铸铁、共晶白口铸铁、过共晶白口铸铁

1、 共析钢结晶过程

L L+A A P(F+Fe3C)

2、 亚共析钢结晶过程

L L+A A A+F P+F

3、 过共析钢结晶过程

L L+A A A+ Fe3C P+ Fe3C

4、 共晶白口铸铁结晶过程

L Ld(A+Fe3C) Ld(A+Fe3C+ Fe3C) Ld′(P+Fe3C+ Fe3C)

5、 亚共晶白口铸铁结晶过程

L Ld(A+Fe3C) + A Ld+A+ Fe3C Ld′+P+ Fe3C

6、 过共晶白口铸铁结晶过程

L Ld(A+Fe3C) + Fe3C Ld + Fe3CLd′+ Fe3C

三、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

1、含碳量对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影响

2、含碳量对铁碳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四、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

1、选材方面的应用

2、在铸造、锻造和焊接方面的应用

3、在热处理方面的应用

第三节 碳钢(非合金钢)

碳钢是指ωc≤2.11%,并含有少量锰、硅、磷、硫等杂质元素的铁碳合金。铁碳合金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且价格低廉,故广泛应用。

一、杂质元素对碳钢性能的影响

1、

Mn + FeO → MnO + Fe (脱氧)

Mn+ S → MnS 炉渣 (去硫)

Mn溶入铁素体固溶强化

Mn溶入Fe3C → 形成合金渗碳体(Fe, Mn3C Mn <0.8%,对性能影响不大

2、硅

Si + FeO → SiO2 + Fe (脱氧)

Si溶入铁素体固溶强化

Si<0.4%,对性能影响不大

3、硫

钢中S+Fe → FeSFeSFe形成低熔点的共晶体(985)分布在晶界上,当钢在热加工(1000~1200)时,共晶体熔化,导致开裂——热脆

消除热脆:Mn+ S → MnS(熔点高1620并有一定塑性)

硫是一种有害元素

4、磷

钢中磷全部溶于铁素体,产生强烈固溶强化,低温时更加严重——冷脆

磷是一种有害元素

杂质元素

来源

作用

Si

炼钢时残留

溶入F→ 固溶强化——有益

Mn

炼钢时残留

溶入F→ 固溶强化——有益

S

矿石中

热脆性——有害

P

矿石中

冷脆性——有害

二、碳钢的分类

按含碳量分:低碳钢(0.02180.25)、中碳钢(0.250.6)、高碳钢(0.62.06%

按质量分类:普通碳钢、优质碳钢、特殊碳钢(SP含量)

按用途分类: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

三、碳钢的牌号、性能和应用

1、碳素结构钢

GB700-88 Q195, Q215, Q235, Q255, Q275(五大类,20个钢种)

GB700-79 A1, A2, A3, A4, A5

Q235-AF表示:σs≥235Mpa,质量等级为A,沸腾钢。

应用:

Q195, Q215——塑性高,用于冲压件、铆钉、型钢等;

Q235——强度较高,用于轴、拉杆、连杆等;

Q255, Q275——强度更高,用于轧辊、主轴、吊钩等。

2、优质碳素结构钢

优质碳素结构钢:优质钢、高级优质钢(A)、特级优质钢(E

牌号:08F ——冲压件;

45——齿轮、连杆、轴类;

65 Mn——弹簧、弹簧垫圈、轧辊等。

3、碳素工具钢

牌号:T8T8A——木工工具;

T10T10A——手锯锯条、钻头、丝锥、冷冲模;

T12T12A——锉刀、绞刀、量具。

4、铸钢

表示方法:用力学性能表示ZG200-400σs≥200Mpaσb≥400Mpa

用化学成分表示ZG300.3%C

用于制作形状复杂且强度和韧性要求较高的零件,如轧钢机架、缸体、制动轮、曲轴等

状态图中的特性点

        Fe- Fe3C相图中各点的温度、浓度及其含义

 

                                                       Fe-Fe3C 相图中各特性点的符号及意义

 

特性点

温度(ºC)

含碳量(%)

特性点的含义

A

1538

0

纯铁的熔点

B

1495

0.53

包晶转变的液相成分

C

1148

4.30

共晶点

D

1227

6.69

渗碳体熔点

E

1148

2.11

碳在奥氏体中最大溶解度

F

1148

6.69

共晶渗碳体成分点

G

912

0

α-Fe← →γ-Fe同素异构转变点(A3)

H

1495

0.09

碳在δ-Fe中的最大溶解度

J

1495

0.17

包晶成分点

K

727

6.69

共析渗碳体成分点

N

1394

0

γ-Fe← →δ-Fe同素异够转变点(A4)

P

727

0.0218

碳在铁素体中最大溶解度

S

727

0.77

共析点

Q

600

0.008

碳在铁素体中溶解度

 

 

 

 

 

 

 

 

 

 

 

 

 

 

状态图中的特性线

 

                                            Fe-C合金相图中的特性线

 

特性线

特性线的含义

ABCD

铁碳合金的液相线

AHJECF

铁碳合金的固相线

NH

δ固溶体向奥氏体转变开始温度线即碳在δ固溶体中的溶解度线

JN

δ固溶体向奥氏体转变终了温度线(A4)

GS

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开始温度线(A3)

GP

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终了温度线

PQ

碳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线又叫固溶线

ES

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线(Acm)

HJB

LB+CH← →AJ包晶转变线

ECF

LC← →AE+Fe3C共晶转变线

PSK

AS← →FP+Fe3共析转变线(A1)

MO

铁素体的磁性转变线(A2)

230 ºC水平虚线

渗碳体的磁性转变线(A.)

 

状态图中的相区

    Fe-Fe3C相图中共有五个单相区、七个两相区和三个三相区.

    五个单相区是:ABCD以上——液相区(L)

      AHNA——δ固溶体区(δ)αδ

      NJESGN——奥氏体区A)

      GPQG——铁素体区F)

      DFKL——渗碳体区(Fe3CCm)

    两相区是:L+δL+γL+ Fe3Cδ+γα+γγ+ Fe3Cα+ Fe3C.

    三个三相区是:HJB线、ECF线和PSK线.

1. 工业纯铁(C≤0.0218%)——其显微组织为铁素体+Fe3C.

2. (C0.0218~2.11%)——其特点是高温组织为单相奥氏体具有良好的塑性因而适于锻造.根据室温组织的不同钢又可分为三类:

    亚共析钢(0.0218< C <0.77%)——其组织是铁素体+珠光体

    共析钢(C=0.77%)——其组织为珠光体

    过共析钢(0.77< C≤2.11%)——其组织为珠光体+渗碳体

3. 铁在1538ºC结晶为δ-FeX射线结构分析表明它具有体心立方晶格.当温度继续冷却至1394ºCδ-Fe转变为面心立方晶格的γ- Fe通常把δ-Fe←→γ- Fe的转变称为A4转变转变的平衡临界点称为A4.当温度继续降至912ºC时面心立方晶格的γ- Fe又转变为体心立方晶格的α-Feγ- Fe←→α-Fe的转变称为A3转变转变的平衡临界点称为A3.

4. 三条重要的特性曲线

    GS线---又称为A3线它是在冷却过程中由奥氏体析出铁素体的开始线或者说在加热过程中铁素体溶入奥氏体的终了线.

    ES线---是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曲线当温度低于此曲线时就要从奥氏体中析出次生渗碳体通常称之为二次渗碳体因此该曲线又是二次渗碳体的开始析出线.也叫Acm线.

    PQ线---是碳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曲线.铁素体中的最大溶碳量于727ºC时达到最大值0.0218%.随着温度的降低铁素体中的溶碳量逐渐减少在300ºC以下溶碳量小于0.001%.因此当铁素体从727ºC冷却下来时要从铁素体中析出渗碳体称之为三次渗碳体记为Fe3C.

. 名词

1. 铁素体:是碳在α-Fe中形成的固溶体常用“δ”“F”表示.铁素体在770ºC以上具有顺磁性在770ºC以下时呈铁磁性.通常把这种磁性转变称为A2转变把磁性转变温度称为铁的居里点.碳溶于δ-Fe中形成的固溶体叫δ铁素体在1495ºC时其最大溶碳量为0.09%.

2. 顺磁性:就是在顺磁物质中分子具有固有磁矩无外磁场时由于热运动各分子磁矩的取向无规宏观上不显示磁性;在外磁场作用下各分子磁矩在一定程度上沿外场排列起来宏观上呈现磁性这种性质称为顺磁性.

3. 铁磁性:就是磁性很强的物质在未磁化时宏观上不显示出磁性但在外加磁场后将会显示很强的宏观磁性.

4. 奥氏体:是碳溶于γ-Fe中所形成的固溶体用“γ”“A”表示.奥氏体只有顺磁性而不呈现铁磁性.碳在γ-Fe中是有限溶解其最大溶解度为2.11%(1148ºC).

5. 渗碳体:是铁与碳的稳定化合物Fe3C “C”表示.其含碳量为6.69%.

    由于碳在α-Fe中的溶解度很小所以在常温下碳在铁碳合金中主要是以渗碳体的形式存在.渗碳体于低温下具有一定的铁磁性但是在230ºC以上铁磁性就消失了所以230ºC是渗碳体的磁性转变温度称为A0转变.渗碳体的熔点为1227ºC.它不能单独存在总是与铁素体混合在一起.在钢中它主要是强化相它的形态、大小及分布对钢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另外渗碳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分解形成石墨状的自由碳.Fe3C——→3Fe+C(石墨)

6. 珠光体: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所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常用“P”表示.珠光体存在于727ºC以下至室温.

. 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

(一)在选材方面的应用

    若需要塑性、韧性高的材料应选用低碳钢(含碳为0.10~0.25%;需要强度、塑性及韧性都较好的材料应选用中碳钢(含碳为0.25~0.60%;当要求硬度高、耐磨性好的材料时应选用高碳钢(含碳为0.60~1.3%.一般低碳钢和中碳钢主要用来制造机器零件或建筑结构.高碳钢主要用来制造各种工具.

(二)在制定热加工工艺方面的应用

    铁碳相图总结了不同成分的合金在缓慢加热和冷却时组织转变的规律即组织随温度变化的规律这就为制定热加工及热处理工艺提供了依据.

    钢处于奥氏体状态时强度较低、塑性较好便于塑性变形.因此钢材在进行锻造、热轧时都要把坯料加热到奥氏体状态.

    各种热处理工艺与状态图也有密切的关系退火、正火、淬火温度的选择都得参考铁碳相图.

. 应用铁碳相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铁碳相图不能说明快速加热或冷却时铁碳合金组织的变化规律.

2. 可参考铁碳相图来分析快速加热或冷却的问题但还应借助于其他理论知识.

3. 相图告诉我们铁碳合金可能进行的相变但不能看出相变过程所经过的时间.相图反映的是平衡的概念而不是组织的概念.

    铁碳相图是由极纯的铁和碳配制的合金测定的而实际的钢铁材料中还含有或有意加入许多其他元素.其中有些元素对临界点和相的成分都有很大的影响此时必须借助于三元或多元相图来分析和研究.

 

第二部分 晶体结构

金属键

1. 金属键:金属原子依靠运动于其间的公有化的自由电子的静电作用而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方式叫金属键.

2. 在固态金属及合金中众多的原子依靠金属键牢固的结合在一起.

. 晶体结构

1. 晶体:凡是原子(或离子、分子)在三维空间按一定规律呈周期性排列的固体均是晶体.液态金属的原子排列无周期规则性不为晶体.

2. 晶体结构:是指晶体中原子(或离子、分子、原子集团)的具体排列情况也就是晶体中这些质点(原子或离子、分子、原子集团)在三维空间有规律的周期性的重复排列方式.

3. 三种典型的金属晶体结构

        a. 体心立方晶格:晶胞的三个棱边长度相等三个轴间夹角均为90º构成立方体.除了在晶胞的八个角上各有一个原子外在立方体的中心还有一个原子.

        b. 面心立方晶格:在晶胞的八个角上各有一个原子构成立方体在立方体6个面的中心各有一个原子.

        c. 密排六方晶格:在晶胞的12个角上各有一个原子构成六方柱体上底面和下底面的中心各有一个原子晶胞内还有3个原子.

. 固溶体

1. 固溶体:合金的组元以不同的比例相互混合混合后形成的固相的晶体结构与组成合金的某一组元的相同这种相就称为固溶体.

2. 置换固溶体:是指溶质原子位于溶剂晶格的某些结点位置所形成固溶体.

3. 间隙固溶体:是指溶质原子不是占据溶剂晶格的正常结点位置而是填入溶剂原子间的一些间隙中.

4. 金属化合物:是合金组元间发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新相又称为中间相其晶格类型和性能均不同于任一组元一般可以用分子式大致表示其组成.

        除了固溶体外合金中另一类相是金属化合物.

. 金属的结晶

1. 金属的结晶:金属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由于凝固后的固态金属通常是晶体所以又将这一转变过程称之为结晶.

2. 杠杆定律的应用.

        在合金的结晶过程中合金中各个相的成分以及它们的相对含量都在发生着变化.为了了解相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就需要应用杠杆定律.

        对于二元合金(两相共存时)两个平衡相的成分固定不变.

. 同素异构转变

        当外部条件(如温度和压强)改变时金属内部由一种晶体结构向另一种晶体结构的转变称为多晶型转变或同素异构转变.

. 晶体的各向异性

        各向异性是晶体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区别于非晶体的一个重要标志.

        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原因是由于在不同的晶向上的原子紧密程度不同所致.原子的紧密程度不同意味着原子之间的距离不同从而导致原子之间的结合力不同使晶体在不同晶向上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不同.

 

第三部分 元素的影响

1. 锰和硅的影响:锰和硅是炼钢过程中必须加入的脱氧剂用以去除溶于钢液中的氧.它还可以把钢液中的F eO还原成铁并生成MnOSiO2.脱氧剂中的锰和硅总会有一部分溶于钢液中冷至室温后即溶于铁素体中提高铁素体的强度.锰对钢的机械性能有良好的影响它能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当含锰量低于0.8%时可以稍微提高或不降低钢的塑性和韧性.

        碳钢中的含硅量一般小于0.5%它也是钢中的有益元素.硅溶于铁素体后有很强的固溶强化作用显著的提高了钢的强度和硬度但含量较高时将使钢的塑性和韧性下降.

2. 硫的影响:硫是钢中的有害元素.硫只能溶于钢液中在固态中几乎不能溶解而是以FeS夹杂的形式存在于固态钢中.硫的最大危害是引起钢在热加工时开裂这种现象称为热脆.防止热脆的方法是往钢中加入适量的锰形成MnS可以避免产生热脆.

        硫能提高钢的切削加工性能.在易切削钢中含硫量通常为0.08%~0.2%同时含锰量为0.50%~1.20%.

3. 磷的影响:一般来说磷是有害的杂质元素.无论是高温还是低温磷在铁中具有较大的溶解度所以钢中的磷都固溶于铁中.磷具有很强的固溶强化作用它使钢的强度、硬度显著提高但剧烈地降低钢的韧性尤其是低温韧性称为冷脆磷的有害影响主要就在于此.

4. 氮的影响:一般认为钢中的氮是有害元素但是氮作为钢中合金元素的应用已日益受到重视.

5. 氢的影响:氢对钢的危害是很大的.一是引起氢脆.二是导致钢材内部产生大量细微裂纹缺陷——白点在钢材纵断面上呈光滑的银白色的斑点在酸洗后的横断面上则成较多的发丝壮裂纹.存在白点时钢材的延伸率显著下降尤其是断面收缩率和冲击韧性降低的更多有时可接近于零值.因此具有白点的钢是不能用的.

6. 氧及其它非金属夹杂物的影响:氧在钢中的溶解度非常小几乎全部以氧化物夹杂的形式存在于钢中如FeOAL2O3SiO2MnOCaOMgO.除此之外钢中往往存在FeSMnS、硅酸盐、氮化物及磷化物等.这些非金属夹杂物破坏了钢的基体的连续性在静载荷和动载荷的作用下往往成为裂纹的起点.它们的性质、大小、数量及分布状态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钢的各种性能尤其是对钢的塑性、韧性、疲劳强度和抗腐蚀性能等危害很大.因此对非金属夹杂物应严加控制.

 

第四部分 热处理

. 热处理的作用

1. 热处理:是将钢在固态下加热到预定的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预定的方式冷却下来的一种热加工工艺.

        钢中组织转变的规律是热处理的理论基础称为热处理原理.热处理原理包括钢的加热转变、珠光体转变、马氏体转变、贝氏体转变和回火转变.

        在临界温度以下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

        钢在加热和冷却时临界温度的意义如下:

        Ac1——加热时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

        Ar1——冷却时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的开始温度;

        Ac3——加热时先共析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终了温度;

        Ar3——冷却时奥氏体开始析出先共析铁素体的温度;

        Accm——加热时二次渗碳体全部溶入奥氏体的终了温度;

        Arcm——冷却时奥氏体开始析出二次渗碳体的温度.

        通常把加热时的临界温度加注下标“C”而把冷却时的临界温度加注下标“r”.

2. 珠光体转变——是过冷奥氏体在临界温度A1以下比较高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的转变.珠光体转变是单相奥氏体分解为铁素体和渗碳体两个新相的机械混合物的相变过程因此珠光体转变必然发生碳的重新分布和铁的晶格改组.由于相变在较高温度下发生铁、碳原子都能进行扩散所以珠光体转变是典型的扩散型相变.

        无论珠光体、索氏体还是屈氏体都属于珠光体类型的组织.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片层相间的机械混合物.它们之间的差别只是片层间距的大小不同而已.

        珠光体的片层间距:450150 nm形成于A1650温度范围内.

        索氏体的片层间距:15080nm形成于650600温度范围内.

        屈氏体的片层间距:8030nm形成于600550温度范围内.

3. 马氏体转变——是指钢从奥氏体化状态快速冷却抑制其扩散性分解在较低温度下(低于Ms)发生的转变.马氏体转变属于低温转变.钢中马氏体是碳在

        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具有很高的强度和硬度.由于马氏体转变发生在较低温度下此时铁原子和碳原子都不能进行扩散马氏体转变过程中的Fe的晶格改组是通过切变方式完成的因此马氏体转变是典型的非扩散型相变.

. 热处理工艺

1. 退火和正火:将金属及其合金加热保温和冷却使其组织结构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的热处理工艺称为退火或回火.

        A. 低温退火(去应力退火):是指钢材及各类合金为消除内应力而施行的退火.加热温度< A1   碳钢及低合金钢550650高合金工具钢600750

        B. 再结晶退火:加热温度> Tr  Tr+150250

        C. 扩散退火:是指为了改善和消除在冶金过程中形成的成分不均匀性而实行的退火.

        (1) 通过扩散退火可以使在高温下固溶于钢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氢)脱溶析出这时称为脱氢退火.

        (2) 均匀化退火的任务在于消除枝晶成分偏析改善某些可以溶入固溶体夹杂物(如硫化物)的状态从而使钢的组织与性能趋与均一.扩散退火的加热温度> Ac3  Acm 在固相线以下高温加热同时也要考虑不使奥氏体晶粒过于长大.碳钢11001200

        D. 完全退火:是指将充分奥氏体化的钢缓慢冷却而完成重结晶过程的退火.加热温度 Ac3+3050

        E. 等温退火:是指将奥氏体用较快的速度冷却到临界点以下较高温度范围进行珠光体等温转变的退火.        加热温度 Ac3Ac1

2. 正火:是指将碳合金加热到临界点Ac3以上适当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的工艺方法.

        过共析钢正火后可消除网状碳化物而低碳钢正火后将显著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所有的钢铁材料通过正火均可使锻件过热晶粒细化和消除内应力.

        正火比退火的冷却速度快正火后的组织比退火后的组织细.

3. 淬火与回火

        (1). 淬火:是指将钢通过加热、保温和大于临界淬火速度(Vc)的冷却是过冷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工艺方法.

        (2). 钢的淬透性:就是钢在淬火时能够获得马氏体的能力它是钢材本身固有的一个属性.

        (3). 当淬火应力在工件内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时在应力集中处将导致开裂.

        (4). 回火:本质上是淬火马氏体分解以及碳化物析出、聚集长大的过程.它与淬火不同点是由非平衡态向平衡态(稳定态)的转变.

4. 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放在一定的活性介质中加热使非金属或金属元素扩散到工件表层中、改变表面化学成分的热处理工艺.(:渗入碳、氮、硼、钒、铌、铬、硅等元素)

 

第五部分 宏观检验

宏观检验

        主要可分为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断口检验、硫印检验等.

. 酸蚀试验

        在宏观检验领域中酸蚀检验是最常用的检验金属材料缺陷、评定钢铁产品质量的方法.如果一批钢材在酸蚀中显示出不允许存在的缺陷或超过允许程度的缺陷时其它检验可不必进行.

1. 酸蚀试验:是用酸蚀方法来显示金属或合金的不均匀性.

        (1) 热酸浸蚀实验方法

        (2) 冷酸浸蚀实验方法

        (3) 电解腐蚀实验方法

2. 酸蚀试验所检验的常见组织和缺陷

        A:偏析:是钢中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的总称.

        在酸蚀面上偏析若是易蚀物质和气体夹杂物析集的结果将呈现出颜色深暗、形状不规则而略凹陷、底部平坦的斑点;若是抗蚀性较强元素析集的结果则呈颜色浅淡、形状不规则、比较光滑微凸的斑点.

        根据偏析的位置和形状可分为中心偏析、锭型偏析(或称方框偏析)、点状偏析、白斑和树枝状组织.

        中心偏析:出现在试面中心部位形状不规则的深暗色斑点.

        锭型偏析:具有原钢锭横截面形状的、集中在一条宽窄不同的闭合带上的深暗色斑点.

        B. 疏松:这种缺陷是钢凝固过程中由于晶间部分低熔点物最后凝固收缩和放出气体而产生的孔隙.在横向酸蚀面上这种孔隙一般呈不规则多边形、底部尖狭的凹坑这种凹坑多出现在偏析斑点之内.根据疏松分布的情况可分为中心疏松和一般疏松.

        C. 夹杂:宏观夹杂可分为外来金属、外来非金属和翻皮三大类.

        D. 缩孔:由于最后凝固的钢液凝固收缩后得不到填充而遗留下来的宏观孔穴.

        E. 气泡:由于钢锭浇注凝固过程中所产生和放出气体所造成的.一般可分为皮下气泡和内部气泡两类.

        a. 皮下气泡: 由于浇注时钢锭模涂料中的水分和钢液发生作用而产生的气体.

        b. 内部气泡:又可分为蜂窝气泡和针孔气泡.蜂窝气泡是由于钢液去气不良所导致一般为不允许存在的缺陷存在钢坯内部在试面上较易浸蚀象排列有规律的点状偏析但颜色更深暗些;针孔是因为较深的皮下气泡在锻轧过程中未焊合而被延伸成细管状在横试面上呈孤立的针状小孔.

        白点:也称发裂是由于氢气脱溶析集到疏松孔中产生巨大压力和钢相变时所产生的局部内应力联合造成的细小裂缝.在横试面上呈细短裂缝

. 硫印检验

        是一种定性检验是用来直接检验硫元素并间接检验其它元素在钢中偏析或分布情况的操作.硫印检验时先用5~10%的稀硫酸水溶液浸泡相纸5分钟左右后取出去除多余的硫酸溶液把湿润的相纸感光面贴到受检表面上应确保相纸与试样面的紧密接触不能发生任何滑动 排除相纸与试样面的气泡和液滴.其化学反应大致为:

          MnS+H2SO4→MnSO4+H2S↑

          FeS+H2SO4→FeSO4+H2S↑

          H2S+2AgBr→2HBr+Ag2S↓

        几秒到几分钟后将从试面上揭下的相纸在水中冲洗约10分钟然后放入定影液中定影10分钟以上取出后在流动水中冲洗30分钟以上干燥后既成.

. 断口检验

1. 脆性断口:通常工程上把没有明显塑性变形的断裂统称为脆性断裂发生脆性断裂的断口为脆性断口.脆性断口也称晶状断口是指出现大量晶界破坏的耀眼光泽断口断口中晶状区的面积与断口原始横截面积的百分比则是脆性断面率也称晶状断面率.

2. 结晶状断口:此种断口具有强烈的金属光泽 有明显的结晶颗粒断面平齐而呈银灰色.是一种正常的断口.属于脆性断口.

3. 纤维状断口:这种断口呈无光泽和无结晶颗粒的均匀组织.通常在断口的边缘有明显的塑性变形.一般情况下是允许存在的.属于韧性断口.

4. 瓷状断口:是一种类似瓷碎片的断口呈亮灰色、致密、有绸缎的光泽和柔和感.是一种正常的断口.

5. 台状断口:这种断口出现在纵向断面上呈比基体颜色略浅、变形能力稍差、宽窄不同、较为平坦的片状(平台状).多分布在偏析内.

6. 撕痕状断口:这种断口出现在纵向断面上沿热加工方向呈灰白色、变形能力差致密而光滑的条带.

7. 层状断口:这种断口出现在纵向断面上呈劈裂的朽木状或高低不平的、无金属光泽的、层次起伏的条带条带中伴有白亮或灰色线条.

8. 缩孔残余断口:出现在纵向断口的轴心区是非结晶状条带或疏松区有时伴有非金属夹杂物或夹杂沿条带常带有氧化色.

9. 石状断口:在断口表面呈现粗大而凹凸不平的沿晶界断裂的粗晶颜色暗灰而无金属光泽象有棱角的沙石颗粒堆砌在一起.

10. 萘状断口:是一种脆性穿晶的粗晶断口在断口面上呈现弱金属光泽的亮点或小平面用掠射光线照射时由于各个晶面位向不同这些亮点或小平面闪耀着萘状晶体般的光泽.

11. 疲劳断口:在远低于金属材料的抗拉强度的交变应力作用下经过一定周次后材料会发生突然破断但在破断前夕没有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这种现象称为疲劳破坏.疲劳断口的宏观特征通常呈现为两个断裂区——即平滑区和粗粒状区.

12. 韧性(塑性)断口:通常工程上把发生明显塑性变形的断裂统称为塑性断裂其断口形貌为韧性(塑性)断口.它的形貌特征为:断口呈暗灰色没有金属光泽看不到颗粒状形貌断口上有相当大的延伸边缘有比较大的剪切唇.

13. 穿净断裂即可以是韧性断裂也可以是脆性断裂.

.钢的凝固过程

        钢液浇注后由于模壁的散热作用使靠模壁处的钢液先达到过冷状态加上模壁对形核起促进作用所以接触模壁处的钢液首先形核结晶.离模壁越近温度越低则形核率愈大其结果形成细小的等轴晶粒.随着细晶区的形成钢液冷却速度大为减慢这种情况虽然限制了晶核的生成但仍具备晶体长大的热力学条件.由于主轴方向与模壁垂直的晶粒散热速度最快故晶体也就在垂直模壁的方向上以很大的线速度向液体内伸展.这时树枝晶的主轴差不多垂直于模壁结晶放出的潜热通过已结晶的固体和模壁散失.这样在细小等轴晶粒内层长成粗大的、单方向的柱状晶体.当中心区域的钢液温度继续下降出现过冷条件同时存在着促使非自发形核的夹杂物时以致使整个残留液体中几乎同时出现结晶核心而且这些结晶核心长出的树枝晶可向各个方向生长故最后在锭中心形成无定向的粗大等轴晶粒.

 

第六部分 金相检验

. 试样的制备过程

1. 镶嵌:当试样形状不规则或较小(如线材、细小管材、薄板等)、较软、易碎或者边缘需要保护时必须将试样镶嵌起来变成易于制备的试样.

2. (): ()制试样时用力一定要均匀同时要保证试样的温度不能升高以免对组织产生影响.

3. 腐蚀

金相显微镜

1. 物镜:显微镜成象质量主要决定于物镜的优劣因此它是显微镜中最重要的光学零件物镜外壳上的标记:   45 / 0.65   ∞

        a. 放大倍数:用符号“x”表示也有省去“x”仅刻数字的如 45倍刻成45x45 .

        b. 数值孔径一般直接标注在放大倍数之下如 0.65 .

        d. 机械镜筒长度用数字表示如 160毫米为160;“∞”表示物镜象差是按任意镜筒长度校正的.

2. 物镜的分辨率:是指将试样上细微组织构成清晰可分的能力.

3. 象差:一般实用光束均要有一定宽度而且物体的发光点也不可能全部都在光轴上对不同波长的光折射率也不相同因此实际的光学系统与近轴光学系统所得图象有所偏差这就是象差.

4. 目镜:是将物镜放大的中间象再放大.

5. 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X目镜放大倍数

6. 观察:为了保证在聚焦过程中不使物镜触及试样操作的次序是先调节粗动螺丝使物镜接近试样表面再通过目镜观察试样时调整粗动螺丝再用微动螺丝对准物象.

暗室技术

1. 底片:是在透明的片基上涂上感光银盐制成的.

2. 相纸:是在厚0.15~0.30毫米的高级纸上涂上感光乳剂制成.

3. 照片的制作过程——照相底片的冲洗[显影、冲洗(停影)、定影、晾干]→印相(或放大) →相纸的冲洗[显影、冲洗(停影)、定影、晾干]

.相关标准

() 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GB/T13298-91

1. 试样的浸蚀——一般情况下显示组织用3%~4%的硝酸酒精溶液浸蚀.

2. 在显微镜下观察铁素体为均匀明亮的多边形晶粒.

3. 渗碳体不会被硝酸酒精腐蚀所以在显微镜下呈现白亮颜色.但在碱性苦味酸中易被腐蚀因而此时被染为深色.

4. 珠光体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条壮渗碳体分布于铁素体机体上;在低倍镜下珠光体呈片层壮特征.

() 奥氏体晶粒度的概念

1. 起始晶粒度:就是珠光体刚完全转变成奥氏体时的晶粒度.

2. 实际晶粒度:把在一个具体条件下所得到的奥氏体晶粒的大小叫做奥氏体的实际晶粒度.如热轧钢材一般是指热轧终了时的奥氏体晶粒度.

3. 本质晶粒度:就是反映钢材加热时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的一个指标.

()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法     GB 6394-86

晶粒度:表示晶粒的大小通常用晶粒的平均面积或平均直径来表示.

1. 比较法是通过与标准评级图对比来评定晶粒度的.测定等轴晶粒的晶粒度使用比较法最简便.使用比较法时如需复验应改变观察的放大倍数以克服初验结果可能带有的主观偏见.

2. 在有孪晶材料中每个晶粒和它内部的孪晶带应视为一个晶粒.

3. 一般应用时每一个给定面积内含有100粒以上便可满足统计学条件实际测定时为便于计数可降到50.

4. 晶粒度级别指数G:100倍下645.16mm²面积内包含的晶粒数nG有如下关系        n=2G-1

5. 测定晶粒度用的试样应在交货状态的材料上切取. 试样不允许重复热处理.

6. 面积法是通过统计给定面积内晶粒数n来测定晶粒度的. 晶粒度级别指数 G=-2.9542+3.3219Lgna

8. 截点法:是通过统计给定长度的测量网格上的晶界截点数来测定晶粒度的.

    截点N:观测面上晶界与测量网格的交点

    截距L:覆盖在一个晶粒上的测量线段的长度.

    平均截距=L/M×N        M:观测用的放大倍数.

    晶粒度级别指数G=-3.2877+6.6439Lg(M×N/L)

9. 若试样中发现晶粒不均匀现象经全面观察后如属偶然或个别现象可不予计算.如较为普遍则应计算不同级别晶粒在视场中各占的百分比.若占优势晶粒所占的面积不少于视场面积的90%时则只记录此一种晶粒的级别指数.否则应用不同级别指数来表示该试样的晶粒度.其中第一个级别指数代表占优势的晶粒度.:670% ~ 430% .

() 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       GB224-87

1. 脱碳:金属表层上碳的损失.这种损失可以是部分脱碳;(或近似于全)脱碳.

2. 总脱碳: 部分脱碳和全脱碳这两种脱碳的总和.

3. 总脱碳层深度:从产品表面到碳含量等于基体碳含量的那一点的距离.

4. 测定方法

        金相法:此方法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试样从表面到中心随着碳含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组织变化.对每一个试样在最深均匀脱碳区的一个显微镜视场内应随机进行至少五次测量以其平均值作为总脱碳层深度.

()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显微评定方法            GB10561-89

1. 取样部位:自钢材(或钢坯)上切取的检验面应为通过钢材(或钢坯)轴心之纵截面其面积约为200mm2.

2. 夹杂物试样不经过腐蚀在100×下观察.

3. 夹杂物种类:

        A硫化物类型

        B氧化铝类型

        C硅酸盐类型

        D球状氧化物类型

 

第七部 钢的分类

. 钢分为两大类

1. 碳素钢

2. 合金钢

. 碳素钢的分类

1. 按含碳量的多少碳素钢可分为:

        (1) 低碳钢:含碳量小于0.25%

        (2) 中碳钢: 含碳量0.25~.06%

        (3) 高碳钢: 含碳量大于0.6%

2. 按钢的用途的不同 碳素钢可分为:

        (1) 碳素结构钢:这类钢可制造各种机器零件属于低、中碳钢.

        (2) 碳素工具钢: 这类钢主要用来制造各种刀具、量具和模具属于高碳钢.

 

部分钢号中的汉语拼音缩写字母符号表

 

名称

采用汉字及拼音

符号

汉字

拼音

碳素工具钢

Tan

T

焊条用钢

Han

H

船用钢

Chuan

C

桥梁钢

Qiao

Q

锅炉钢

Guo

g

钢轨钢

Gui

U

铆螺钢

铆螺

Mao Luo

ML

压力容器用钢

Rong

R

 

3. 按钢的质量分类根据钢中所含有害杂质硫、磷的多少碳钢可分为:

        (1) 普通碳素钢:钢中含S≤0.055%; P≤0.045%

        (2) 优质碳素钢:钢中含S≤0.040%; P≤0.040%

        (3) 高级优质碳素钢:钢中含S≤0.030%; P≤0.035%

4. 按退火状态下的金相组织分碳素钢可分为:

        (1) 亚共析钢:珠光体+铁素体

        (2) 共析钢:珠光体

        (3) 过共析钢:珠光体+二次渗碳体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铁碳合金相图分析报告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