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大般涅盘经 1

大般涅盘经 1

时间:2018-09-04 16:22:56    下载该word文档

《大般涅槃经》 诵经笔记 (卷1----卷10)

涅槃经从第一到第三卷寿命品和金刚品作为整个涅槃经卷的开始,很有深意,寿命为众生色身生灭的示现,是此岸,金刚身即为法身,或为如来是诸佛境界,是彼岸。其实整部涅槃经的主旨就是佛开示何为佛性,何为解脱涅槃,如何修行才是从此岸达到彼岸?

寿命品共有三品,非常生动地展现了在拘尸那国娑罗双树间发生的事。卷一非常具有即视感,二月十五日所有的异兆出现,世尊面门放种种光,以佛神力出大音声,其声遍满乃至有顶。随其类音普告普告众生:“大觉世尊将欲涅槃,一切众生若有所疑,今悉可问,为最后问。”各种六趣众生都听到了佛将涅槃的噩耗,于是如经中描述:“尔时大地,诸山大海,皆悉震动”于是我们可以听到三千大千佛世界,十方诸国,传来的哀嚎遍地“呜呼慈父!痛哉苦哉!”“世间空虚,世间空虚,我等从今无有救护!”哀嚎声中,十方各地的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国王大臣,天人龙王,天王,菩萨,百兽之王,魔王波旬,他方之佛都以神力备不可思议的供养品来到佛前,顶礼佛足,供养世尊,但世尊对所有的人天供养都“默然不受”,供养者“不果所愿,心怀愁恼,却住一面”。卷二卷三中,佛通过和纯陀,文殊师利菩萨和迦叶的问答,用种种譬喻开示了众生心中的种种疑问,卷四到卷十是如来性品一至七,所谓如来性即佛性,佛性是大乘佛教中最重要的概念,因此占了经卷的七卷篇幅。本人对其中比较重要的文字加以整理,期望能对甚深佛理有所领悟。

一:为何只有纯陀实现了对佛最后的供养?

卷二开始出现另一个闻讯赶来供佛者,名叫“纯陀”,纯陀和前面身份尊贵的供佛者比,身份低微,只是一位拘尸那城的手工业者,供养队伍只有十五人,供品也是微少,如经中他他向佛祈求的那样“世尊,我等从今无主无亲,无救无护,无归无趣,贫穷饥困,欲从如来求将来食,唯愿哀愍,受我微供,然后涅槃”。出乎意料,世尊接受了纯陀最后的供养,使其具足檀波罗蜜。世尊以大慈悲和大智慧为众人示现:佛视一切众生如罗喉罗,不管他地位如何卑微,供养如何微薄,只要其人心生恭敬,诚心祈求,就像纯陀名字暗示的那样,心无杂念,佛一定会听到并满足其愿望

如来是涅槃非涅槃?何为大般涅槃?

1如来身是常住身,不可坏身,金刚之身,非杂食身,即是法身。如来之身非身是身,不生不灭。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因此如来涅槃并不是灭。如纯陀所言:“我等今者及诸声闻缘觉智慧,犹如蚊蚁,实不能量如来涅槃非涅槃”

2:如来为警示众生有为之法的无常示现色身的寂灭留偈曰:“有为之法,其性无常,生已不住,寂灭为乐”。在卷五,卷六中佛对涅槃更有深入的开示“如是涅槃,如来住处,常不变易。以是因缘,如来至是娑罗树间,于大涅槃而般涅盘。”“大般涅槃者,名解脱处。随有调伏众生之处,如来于中而作示现。以是真实甚深义故,名大涅槃。”如来虽有生,而实无生。因此在经中佛告迦叶,如来具大神通,他来阎浮提世界示现生灭,都为调伏众生,实无生灭。

3:“如佛所说,毕竟安乐名涅槃者.如来毕竟远离二十五有,永得涅槃安乐之处,不可动转,无有尽灭,断一切受,名无受乐,如是无受,名为常乐。”涅槃的乐并不是世间凡夫受觉能感受到的乐,是离一切苦乐的“乐”。

“常乐我净”vs “无我,无常,苦,不净

诸比丘告诉佛:“世尊,我等不但修无我想,亦更修习其余诸想,所谓苦想,无常等想……世尊,若有不修苦无常想,无我等想,如是之人不名为圣,多诸放逸,流转生死,以是因缘,我等善修如是诸想。”

这种比丘自认非常正确的修行被佛批评为“但知文字,未达其义”,原因是“为诸烦恼无明所覆故,生颠倒想,变成 “我计无我,常计无常,净计不净,乐计为苦”。因为“我”是佛,因此是“有我”,法身是“常”,“乐”是涅槃的常乐,“净”是清净无染的法身。只有看到了“常乐我净”才是达到了佛境界。

因此为对治凡夫对五欲六尘的贪恋,佛告诫众生人生的无常,人生的生老病死的苦,“我”的虚幻不实和世界的“不净”,对于声闻缘觉,佛又开示他们“常乐我净”。在卷八中,佛又开示:“若言诸法皆无有我,是断见;若言我住,是常见。若言一切行无常者,则为断见;诸行常者,是常见。若言苦者,是断见。言乐者,是常见。言一切法常者,堕于断见,修一切法断者,落常见。”体现了佛法不落两边的甚深妙义。

: 何为“解脱”?

因为“解脱”为佛境界,非凡夫或诸声闻缘觉所知的境界,佛以非凡的智慧和慈悲以种种譬喻描述了解脱者的境界。“真解脱者,名曰远离一切系缚, 不生不灭,不老不死,不破不坏,非有为法,以是义故,名曰如来”。

为防声闻缘觉入于空见,佛特意指出,解脱者是“亦色亦非色”,是“不空空”,是“空不空”,

“真解脱者,即是如来,如来者即是涅槃,涅槃者,即是无尽,无尽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决定,决定者,即是阿多罗三藐三菩提。因此这几个名词是一个意义。

最后,佛又开示:把解脱比喻为虚空,实在是“非喻为喻”,虽然虚空和解脱一样是不生不灭,但解脱本来是没有可以用来比喻的东西,因此还是不同。而且“知诸法性,皆亦如是”,我们在理解佛的种种譬喻时,也要时时记得佛法是“非喻为喻”的。

: 佛灭度后,以何为依?

1:依法不依人。因为法性常住,人为无常,所以应该依止法性。这里的法性既是佛性,是人人本有。

2:依义不依语。语言常有“诸论,绮饰,文辞”,所以语言不能依止。

3:依智不依识。这里智是真智,是如来是法身,识是知识,是食所长养,是不可依止。

4: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了义经是真实智慧,是自心无碍大智;不了义经是声闻乘法,就像长者教半字,就像初根不得果,不能依止。

总之,佛弟子应该依“法,义,智,了义”一切都是指向内心清净无染的本性如来。

如来秘藏,如何能知? “不二法门?”和“先陀婆”

1. 在卷八中,佛再次开示如何能正确理解佛法妙义,所有世界上貌似对立的概念,如“明与暗”。“善与恶”,“我与无我”,“乳与酪”等,凡夫以为有二,会把他们对立起来,执著一方,智者了达,知道其性无二,无二之性,是实相。一切诸法皆无有二相。

2. 要正确领悟佛法,还应理解佛陀针对不同根基的众生,不同的场景随机开示。佛给我们举了一个生动的譬喻:譬如大王告群臣:先陀婆来!这先陀婆没有固定的含义,它可以根据大王当时的需要理解为:盐,器,水,马。佛意也是如此,譬如佛出世,佛为计常者开示“无常相”,为计乐者说“苦相”,为计我者说“无我相”,一切所以佛是大医王,为不同众生开不同的药为治不同的疾病,修大乘佛法,应该灵活理解佛意。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大涅槃》一字一句,不作句相,不作闻相,不作说相,如是义者名无相相,以无相相故,得阿诺多罗三藐三菩提。”最后总结一切都是说文解字,是文字相,不过不离文字不依文字才为不二法。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大般涅盘经 1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