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唐初宰相制度变化原因试探

唐初宰相制度变化原因试探

时间:2015-02-28 09:13:34    下载该word文档
唐史研究唐初宰相制度变化原因试探祝总斌(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北京 100871)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对贞观元年至十三年五位最先以他官“参议朝政”而为宰相者的具体情况考证,论述唐初宰相制度的变化,不是出于君权压制、分散相权,而是当时的统治集团力图使宰相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提高统治质量与效率。关键词:参议朝政;集思广益;分散相权中图分类号:K 24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919(2009)0520105207收稿日期:2009203210作者简介:祝总斌,男,江苏苏州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① 至于唐高宗以后为宰相者必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最后固定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定制,此处不涉及。② 《宋史丛考》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09、213页。③ 《宋史丛考》介绍西晋之制说“由于中书省权势日大,皇帝有些不放心,于是遂有南北朝时期侍中参预大政的办法”。是认为“抓权”、“分权”出于皇帝“不放心”之一例(上册,第209页)。又《中国政治制度通史》(下称《通史》)第五卷《隋唐五代》说:唐初左右仆射“权力最大”,“对皇权存在着潜在的威胁。因此,如何改变宰相之间的权力配置,便成为唐代前期政治改革的重要课题。”两者精神一致。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18页。④ 《通史》第五卷,第117页。⑤ 贞观十五年,玄龄已“自以居端揆十五年”,频表辞位,不许。由此至贞观二十二年卒,中间除“母丧”服阕,“未几,起复”,及“微谴”归第等,任职时间不会少于五年,见新、旧《唐书》本传。⑥ 《贞观政要》卷二《论任贤》房玄龄条,《四部备要》本(以下简称《政要》)。  《新唐书・百官志一》:三省之长“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稍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之名,也都是宰相之职。这些变化都始于唐太宗一朝。①短短的二十多年中为什么制度一再发生某些变化,原因何在?过去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皇帝嫌宰相权重,故通过用他官参与宰相事务的办法以分其权。聂崇岐先生在《中国历代官制简述》一文中,在介绍了历代宰相制度演变,包括唐初在三省长官之外又设参议朝政等官“作为实际上的宰相”之后总括说:“这种制度的一变再变,里面都含有一个中心问题,那就是皇帝要抓权。”②所谓“抓权”,与多设他官“居宰相职”结合,具体便是指对原来宰相权重不放心,要借此分其权,便于皇帝最后控制。③也就是有的学者所说:“加强皇权,分散相权”④。然而唐太宗以他官参议朝政等,其指导思想是不是为了“抓权”,即嫌宰相权重,“不放心”,要分其权呢?恐怕不是。一按贞观年间宰相任职时间最长的是房玄龄,前后不会少于二十年⑤;而且长期担任尚书左仆射,位从二品,高过三品的宰相侍中、中书令;本人声望又高,“论者称为良相焉”。⑥因此,如果唐太宗要“抓权”,嫌宰相权重不放心,则重点之重点必第46卷第5期2009年9月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 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s )V ol.46,N o.5Sep.2009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唐初宰相制度变化原因试探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