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李清照的愁情

李清照的愁情

时间:2016-11-14 13:02:26    下载该word文档

举杯消愁愁更愁

浅议李清照的愁情

要:李清照以女子特有的敏感和细腻,感悟着岁月的流逝,体味着人间的离愁,抒发着壮志的国愁,愁绪在延伸,在发展。她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创作出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诗词。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其作品中所蕴涵的愁情,探索作者创作的心理历程,从而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评价作品。

关键词:李清照 愁因 愁绪表达 愁情发展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写的是一种难分难舍的离愁;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写的又是一种壮志难酬的国愁不难看出,字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是常见的。那究竟何谓?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忧也.从心,秋声。由此可见,是一种心理活动。当人们忧虑、压抑,却又无法诉说时,便常以诗词的形式发诸于笔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教材里,我们有机会接触到李清照的若干首词,据统计,现存李清照的词有五十多阙,直接写到字的有十多阙,另外提到泪、怨、恨、凄、惨等字的也屡见不鲜;由此我们可看出“愁”字贯穿她生命的始终。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我让学生回去收集李清照的相关资料和诗词,然后组织一节探讨课,下面就是我们的探讨结果。

愁因探析

李清照出生在一个极具文化氛围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礼部员外郎,母亲也知书达礼,擅长诗文,而且由于她父亲的特殊地位,她有机会频频与当时文人骚客接触,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她有机会接触更宽广的领域,从而形成了她温婉中又带男子气的性格特点。如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清代沈曾植在《菌阁琐谈》中评:“又且谓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之苏辛,非秦柳也。”十八岁时,嫁于赵明诚,二人意趣相投,感情深厚。

从以上的背景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物质生活是优越的,精神生活是丰富的,那怎么会有那么的“愁”,会不会是无病呻吟呢?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究竟是哪些原因令她们“断肠”?

(一) 闲愁

李清照,朱淑真的家庭环境比较好,她们从小饱读诗书,才情具备,又因为她们对生活具有特殊的敏感,从而造成了多愁善感的性格。因此,花落花开,春去秋来,阴晴圆缺都给她们带来无限的愁绪,然而这种愁淡而不伤,忧而不痛,婉转缠绵。比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愁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她早期的一首惜春之情。词人用简短的几句话,由花联想到人,感叹自己的青春易逝,从而产生无限的惜春之情。全词字面虽无一“愁”字,而深沉离愁别恨却渗透在整个艺术形象中。

同时,这种愁也体现在闺阁生活中。如李清照的《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写的就是少女在春光淡荡的时刻,幽闺独处,甚感无聊,女伴在这大好时光走出闺门,去玩斗草的游戏,而自己却足不出户,默默看着细雨打湿秋千。我们可以通过整首词看出天气由晴转雨,而作者的心情也由娇慵转入凄清。以上作品虽都含有一丝清愁,但李清照的词更加婉转、深沉、大气,尤其是 “绿肥红瘦”四字历代文人对其评价颇高。

(二) 离愁

“多情自古伤离别”李清照的婚姻虽然比较美满,但赵明诚经常外出,两人聚少离多,即使时间比较短暂,也常常会牵动她的离情别绪,所以她会“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愁绪绵绵,此起彼伏;当她寂寞,思念远方的伊人,便会“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绛唇》)尤其是逢节日的时候,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了。比如在《醉花阴》中“薄雾浓雰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时节又重阳,宝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上阙从白天写到晚上,具体刻画了深闺独处的她,怅然若失的精神状态。下阙才转入写她在重阳节的活动,本欲借以遣愁,可是一阵暗香袭击,顿生清冷之感。最后又通过“人比黄花瘦”形象的描绘出她的凄凉寂寞的相思愁苦。由此可见,她的离愁大多是与思念联系在一起的。

另外,她除了写与恋人的离愁,还写了与亲人的离别。宣和三年,李清照由青州到莱州,途中住在昌乐驿馆,想到了与姊妹临别时的难舍难分情景,写下了这首《蝶恋花》:“泪揾征夫脂粉暖。四叠阳关,唱了千千遍。人到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词的上阙用了极其夸张笔法,四叠阳关不是唱了三四遍,而是唱到千千遍” ,然后笔锋一转,又通过连绵不断的山峰,写依依不舍,频频回首的情景,并借冷雨敲窗的环境,衬托出一个离人深夜无眠的心境,下阙进一步写临别时的心情凌乱及盼望姐妹来信的迫切心情,表达了她与姐妹的深厚友情。

(三) 国愁

她虽为女子,但依然心系国家,为天下而愁。由于发生靖康之变,李清照因国破而逃亡,后丈夫去世,她虽只身漂泊异乡,但是时刻怀念故乡,感叹“物时人非事事休”(《武陵春》),尤其是那首《声声慢》,把她的家国之愁抒发的淋漓尽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悽悽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力。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开端,用了七个叠词,揭示了心中的凄惨、忧虑与哀愁,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作结语,体现出她的无助与愁苦的心情。全词通过描写秋景,抒发了她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苦痛。另外在《永遇乐》中:“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此词更抒发作者的忧患苦闷的心情,通过今昔不同的情景构成鲜明的对比,流露出作者的故国之思与身世之感,以个人经历折射出当时社会现实,联想到国家兴亡。

“巾帼不让须眉”,她的忧愁已经不再局限抒发个人生活、感情,而是上升到国家的层面,个人虽不幸,但没有完全沉浸个人不幸中,而是关注到国家,从而也丰富了自身的思想内涵,她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她的诗思走出了闺阁,走向了社会,走向了历史。

愁绪表达方式

以上主要是分析了愁绪产生的原因,下面我们共同来欣赏词人是如何以其特有的细腻婉转,缠绵悱恻来表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词人虽在创作中多次提到“愁”字,但并不是简单堆砌叠加,而是采用多种手法,对愁的描写达到了游刃有余的程度。

(一)直接写愁

就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愁绪。李清照写愁之多:“正人间愁浓”,(《行香子》)“薄雾浓雰愁永昼”,(《醉花阴》)写愁之重:“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而且她笔下的愁有了动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一个“上”字,一个“下”字,形象的写出愁绪的连绵不断;又通过这一动作迅速变化,表露思念之情的程度,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锁的样子,从而领会她内心的痛苦。

(二)借景写愁

就是通过客观环境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景,既可以指客观事物,又可以指自然环境之景。如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庸自梳头。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词人的愁,通过闺阁典型的物品来表现她的愁怀:室内熏炉冰凉,床上凌乱的被子,精美的梳妆盒打开着,阳光已照帘钩上,而“我却无心打扮。满腹心事,欲说还休。另外,她的作品中也有不少是借自然之景来抒发愁绪的。如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雰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描绘了一个阴霾的秋色,从而可以渲染词人的悲凉孤独心情,又通过“人似黄花瘦”这一形象比喻,更加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与感伤。

(三)情态写愁

就是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手法,通过描绘其慵懒、病态、老态、醉态等情态动作来表达情绪。如李清照的《点绛唇》:“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树,望尽归来路。”这里真实的再现出她的焦急、失望、彷徨的神态。她“倚遍阑干”,凭栏远眺,但始终不见伊人,于是满怀惆怅,毫不掩饰的表明了自己的闺愁。在《凤凰台上忆吹箫》中:“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这里虽然不是说离愁,却说生怕离愁;不说因为离愁而瘦,却说不关病酒和悲秋,但我们从字里行间依然可以体会作者的相思之苦,离别之愁,从而导致她的憔悴和消瘦。由此可见,诗人的一笑一颦都是内心的真实感受,她的直白、大胆,都是真性情的表露。

(四)通过酒写愁

俗话说:“一醉解千愁”,由此可见用酒来抒发愁是多么有效。同样,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关酒的作品更是举不胜举。如李白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而作为女词人在这方面也不逊色,她们把酒作为解愁的一剂良药,需要从酒中寻找一种精神的寄托,去缓解一下内心的愁苦。李清照的词中,有十多首都含有“酒”,每一首都含有若隐若现的“愁”。如《菩萨蛮》中:“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这首词是她南渡后不久作的,里面灌注她强烈的思家念国之情。为了解除思乡之苦,她常常饮酒,只有当精神处于麻醉状态,她才会暂时忘却故乡。俞平伯在《唐宋词选释》:“下片说故乡之愁,一时半刻也丢不开,除非醉了。又说。就寝时焚香,到香消了酒还未醒。酒深即愁重也。”

(五)通过梦来写愁

由于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实现不了的愿望,因而只能借助梦幻来满足内心的需要。如李清照的《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蕊插残枝。酒醒熏破睡,梦断不成归。由于残梅的香味使词人梦醒,在睡梦中与丈夫返回故乡的希望落空了,从而激起她的万千愁绪。“梦”成了她的精神皈依,只有在梦中才会拥有片刻的欢乐和幸福。梦境是美的,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令人痛苦和惆怅。

(六)通过典故写愁

通过引用典故,可以更加鲜明的表明作者的内心情感。如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这里连用两个典故,“阳关曲”是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被后人谱入乐府,以为送别之曲。“武陵人”是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捕鱼人,再次进入桃花源,后迷路“不复出焉”,这里指赵明诚远去,不知何日归来相见?“秦楼”即凤凰台,化用《列仙传》弄玉与箫史仙凡相爱的典故,既写对赵明诚的思念,自己的孤独寂寞之情,又隐喻他们的婚姻像仙侣一样的美满坚贞。

愁绪发展

她的愁绪因感情的变化而发展,把“愁”表现的极具感染力。有时像涓涓细流,缓缓流出,让绵绵哀愁娓娓道来;有时像暴风骤雨,来势迅猛,让心中的孤独苦闷得以释放。通过她的生活遭遇的变化,也看出愁绪的发展变化。李清照的词主要分为少女愁,少妇愁和暮年愁三个时期。少女时代,生活的安定、幸福,有的只是一丝闲愁;而少妇则更多的是与离愁相结合,因而愁思多了些苦。丈夫经常出仕远游,她独处幽居,内心充满了对丈夫的思念,更主要的是内心里的“愁”,“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愁已使她心力交瘁,面容比黄花还要瘦,愁而不怨,从而我们可以领略她的“情深似海”和那甜蜜而又烦心的绵绵愁情了。然而,她的愁思并没有因为自身的“人比黄花瘦”而终止,反而又添加了几分苦,在《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庸自梳头。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上阙虽一个愁字未提,更没有谈及“离愁别苦”,然而相思之情却尽情流露。特别是下阙中“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是她朝夕怀念伊人的见证,然而如今,愁绪未减,反而又添了新愁,可见其愁苦之多,愁思成团。晚年,她因遭受国破家亡的痛苦,漂泊流离,孤独寂寞,体味着情愁、家愁、国愁,这一切使她的内心更悲戚了,此时的愁已带上痛,在《武陵春》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通过对比,用简单的五个字就把那难以抑制的满腹哀愁一下子倾泻了出来。说明词人饮下的人生苦酒,都化为一腔辛酸的泪水,这里不需要言语的表达,而是用眼泪述说自己的感情。“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明代陆云龙《河菁》注:“愁如海”,可见她的愁之深、之广。她把愁搬到了船上,愁已有了重量,把抽象的愁绪,顿时变成可以捉摸的形象,这时的“愁”已经是忧国忧民的沉重大愁。她的愁从闲愁、愁怨、愁苦、愁恨有了明显的发展,因此我们也能感受到诗人一生的遭遇与不幸。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词人悲情愁苦的一生,她是两个悲剧性人物,以其细腻的情怀写出愁思之作,她的几多忧愁,几多哀伤,都能自然率直的以予表达,给后人留下了诸多优美的作品,为人们所喜爱、所传诵。

参考文献:

[1]徐培均:《李清照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5版。

[2]徐培均:《李清照》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12

[3]郑孟彤:《李清照词赏析》 黑龙江出版社,19849

[]刘学锴 余恕诚选注:《李商隐诗选.无题》第265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11月;

[]鲍方校注:李白全集.秋浦歌其十五》第69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3月;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51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6月;

[]蟲天子:《香艳从书》第七集卷三 ,第183页,上海书店,19917月版;

[]苏有聪:《宋代女性文学》,第八章(第98页),第十章(第136页),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11月版;

[]李文泽:《中华大典》宋文学部三,第404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9月版。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李清照的愁情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