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艺术论》读后感

《教学艺术论》读后感

时间:2020-02-29 16:35:57    下载该word文档

《教学艺术论》读后感

在假期空隙时间,有幸拜读了李如密著的《教学艺术论》虽然作为一名教师,从事教育活动近二十年来,在教学体会和感悟方面也有自己的见解,但通过再学习《教学艺术论》,较为系统的体会名师的教学规律和经验,还是使我感触颇深。

《教学艺术论》共分十四章,其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艺术思想的历史发展、教学艺术的本质、教学艺术的特点、功能及分类、教学艺术辩证法、教学艺术交流过程及其规律等等。核心思想:“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一观点不仅已成为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共识,更是我们从事教学实践的一线教师的切身体验。

所谓教学艺术,就是教师运用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响、图像(包括文字、符号、图表、模型、实物、标本)等手段,遵循教学规律,运用教学原则,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组合运用的一整套带有形象性、情感性、独创性的娴熟的教学方法、技能和技巧。教学艺术有广狭二义。广义的教学艺术指凡是涉及教学的一切环节和范围所运用的艺术;狭义的教学艺术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艺术。教学艺术的本质,在于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具有独特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换言之,‘独创性’就是教学艺术的本质。其它一切特点都必须蕴含独创性。独创性贯穿教学艺术的始终,是教学艺术存在和发展的源泉。但必须注意,追求教学艺术,不是为了艺术而艺术,而是为了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才追求教学艺术的。教学的‘独创性’必须以取得最佳效果为取舍标准。

针对《教学艺术论》的论述特点,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教学的感悟和体会。

一、形象性。形象性是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培养形象思维是用独特新颖的思维方法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新观 点、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等的思维过程。形象思维是比较 复杂的范畴。当前初中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比较弱,因此,很 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形象思维训练。在教学中,利用想象进行形象思维培育的方式很多,关键是要找到“触发点”“着火点”。丰富多彩的想象可以打破学 生思维的常规与定势,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针对中生语文教学的形象性思维训练如:在一堂作文课上, 语文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朵菊花,启发学生由这支花开始联想。学生很快便联想到菊花高洁的品格,想到“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也想到陶渊明淡泊名利的情怀。这种多角度的思维训练,寓教于乐,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使学生根据已有的物象在头脑中浮现出前所未有的形象,学生要善于创造想象,同时储备大量的素材,不断优化整合。教师可采用辐射想象的方法进行训练,引导学生以一个事物作为出发点进行发散思维,由点及面向熟悉的事 物辐射。通过丰富学生头脑里的物象,学生创造性提高了,形象思维能力也就锻炼出来了。

二、情感性。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不仅影响着学生的认知学习,而且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发展。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塑造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 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学习,又要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过分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造成了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情感性的缺失和创造力的缺失,泯灭了不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语文是一门人文性极强的课程,语文课程学习的过 程也是提升学生思想感情的过程。如果说“课堂是学生知识与灵性‘生长’的地方”,那每篇课文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就是促进它“生长”的“养分”,有了丰富情感 的滋养和熏陶学生才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情感修养。首先老师自己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 情感因素,深刻理解文本情感,把握好每篇文章的主题 和情感,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动之以情的来讲 解、引导,将这些美好的情感因素潜移默化地传送给学生。其次,教师找准课文情感与学生情 感的契合点,要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以及生活学习环境,要从学生 的角度创设教学情境,架设学生与作者、学生与作品进行情感交 流的桥梁。最后,语文教学不应是单纯的知识教 学,还应发挥学生的思考力量,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 进行深入的情感思考,通过文本教学使学生灵魂得到净 化、情感得到陶冶和升华。在教学时我们要抓住学生的情感,那在学习后的迁移巩固阶段我们更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情感思考。

三、审美性。主要表现在教师创设美的意境,并能够进入美的‘角色’,带领学生曲径探幽,深入美的境地,把握教材中的美意,领略美的风光,从而得到美的享受,接受人生的启迪。我们课文中有 很大一部分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这就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美育便利。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文学作品中美的思想、美的语言、美的形象,引导学生审视、体味,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以提高鉴赏力,净化学生心灵塑造健康人格。我们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绘声绘色的讲演以及娴熟的现代化多媒体手段来传达美的信息,营造美的氛围,构建美的环境。以富含艺术性的语言 来开启学生的心灵,激发爱美的热情;也可以引导学生于阅读中 感受作者笔下描绘着的美,体悟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美。

四、个体性。教学是一种精神劳动,创造的是精神产品。没有个体性,教学艺术就显得机械、呆板。正是教学艺术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才使教学艺术风格千姿百态。教学应该强调个性,语文教学尤其如此。这就如同演讲,应该具有不同的风格.百花齐 放才是春。过度的强调形式会抹杀个性的教学风格,慷慨激昂和娓娓道来都是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在当今的教学实际中.尤其是在许多的教学竞赛中,对于形式的要求却越来越多。例如,板书的书写和设计、教学动作的设计、课堂互动的设计等,其结果是注重了形式,却损害 了教学风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这与自己的 性格、知识结构、语言表达能力都有紧密的关系。因此,过多地强调形式会限制甚至损害个体教学风格的形成。 此外.教学风格的形成.不是在刻意的设计之中,而是自身内在修养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的一种外在表现。因此,教学风格既是一种外在表现,又是一种内在知识贮存的外释。

五、创造性。创造性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更多地表现在表达教学内容所运用的方式方法上。教师总是将自己独特的认识、处理、评价等溶进授课的方式方法上,从而创立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创造性教学对于每个教师来说并不陌生,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消化、掌握知识的活动过程。首先,创造性的教学手段要求营造教学氛围。如课本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可以创造出有团结,友爱,互助情景氛围。其次,创造性的教学手段要求学会最大化的利用教学资源对于教育资源较为匮乏的地区更为突出,可以创造性的使用本地资源,使所有资源(器材)合理地融入教育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最后,创造性的教学手段要求挖掘学生的潜力。现代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而对于人才来说,具备创造性无疑会受到社会的亲赖。怎么才能使学生具备创造性,挖掘学生潜力是关键。在教学中,注重对知识过程的探讨和经验性的传授,减少对知识结果的直接传授,将对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得到发展,从而增强学生能力的养成。

读了这些教学艺术的总结经验,对我的触动是很深的,相比自己平时的教学,感觉自己做得还不够,通过系统了解这些论点,可以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做仔细策划和斟酌把作者的思想与我的实践结合起来,争取把教学这门艺术做好。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教学艺术论》读后感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