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学会分享体验快乐心得

学会分享体验快乐心得

时间:2019-12-25 07:54:11    下载该word文档

学会分享体验快乐心得

案例背景

分享是个人和他人和谐交往的基础,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形成健康个性的基础。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有一个深刻的体会:社会向“四二一”家庭发展,孩子越来越自私,越来越不愿意和别人一起分享,别人的物品自己可以拿过来,而自己的玩具决不给别人。这种“小气”虽不是什么大毛病,但如果家长对此不及时纠正,而觉得孩子很精明,孩子将会发展成一个独占意识很强的人,那么他就很难与别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就不愿意和别人进行合作,从而注定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被淘汰。所以,通过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来健全其人格,促进幼儿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很重要。

案例描述

杨阳,男孩,6岁,是一个“四二一”家庭结构中的孩子,爸爸常年在外地工作,妈妈没有工作,专职照顾杨阳,他们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因为家庭条件优越,平时只要杨阳有要求,家长就全力满足,只要杨阳不哭不闹就行。每次接孩子,家长首先和孩子谈的是“今天有没有听讲”、“有没有听话”、“今天想买什么”之类的话题。

案例一我要玩我自己的球:早上来园,杨阳在他奶奶的陪同下,来到了教室,一看小朋友们在拍球,他就拉着奶奶找自己的球,老师说:“可以随便拿一个球拍一会儿。”他依然拉着奶奶的手找,直到在乐乐手上发现的他的球,就对奶奶说:“这是我的球,我的球是新的,气很足。”奶奶对乐乐说:“小朋友,这是杨阳的球,你去拿自己的球玩,好不好?”杨阳从乐乐手中接过球,高兴地拍起来。奶奶对老师说:“我家杨阳从小就精明,你看,他一下子就把自己的球找到了。”奶奶满脸露出自豪之情。

案例二你会把我油画棒弄坏的:绘画活动时,对面的贝贝没有天蓝色的油画棒,而杨阳正好有。但不管贝贝怎么说,杨阳就是不同意借给她,一旁的老师看不过去了,便问杨阳原因,杨阳说:“贝贝会把我的油画棒弄坏的。”老师为贝贝说情,杨阳很不情愿地把天蓝色油画棒借给了贝贝,但当老师转身离开后,他马上一把抢过了油画棒,重新放回了自己的盒子里。

案例三我们不和你一起玩:又到了下棋的时间,无论是游戏棋还是五子棋,大家都选好朋友在玩了,只有杨阳这边走走,那边看看,试图和小朋友一起玩。可是走了一大圈,仍然一无所获,没有小朋友愿意让他加入。大家的理由都是:“你平时总是那么小气,我们不愿意和你一起玩!”

案例分析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儿童早期的合作与分享经验将影响其将来对他人的态度和人际关系,只有具有较强的合作分享意识,才能立足于新世纪科学与经济发达、竞争激烈的社会。同时,幼儿期是人生社会化的起始阶段,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培养他们了解他人情感和需要的能力,发展幼儿良好的合作、分享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观察,可以看出杨阳是一个缺乏与同伴交往能力和分享意识的孩子。在与他妈妈的交谈中,得知平时在家里他也有类似的行为,他自己喜欢的物品从来都不会让人碰,如果有人试着拿,他就会大吼大叫。虽然发现这一不好现象后家长也及时进行了的教育,但效果却不明显。在幼儿园中,我们老师也明显感受到了杨阳身上的这个缺点,虽然他活泼,在班上却显得孤立,没有什么朋友。

分析发现导致孩子缺乏分享意识的原因主要有:

1家庭环境过于“优越”。由于孩子家庭生活的特别优越,家长的过度宠爱,平时要什么有什么,家长的全力满足导致孩子成为“家庭的核心”。而当孩子融入幼儿园这个大集体后,自然会把在家中养成的观念和行为带入其中,显现出分享意识的缺乏。这一点在案例一、二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2孩子自身过分“中心”。孩子在家中过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当他离开家庭,面对同伴的时候,处处都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无论是在老师面前还是小朋友面前,都再也体现不出在家庭中的那种优越性。而幼儿期的孩子好奇心、求知欲日益增强,但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感还处于较低阶段,是非均以自己的愉快或满足为标准,所以与同伴交往时易发生冲突。在“自我为中心”的驱使下,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和能力受到制约。

3成人教育有失“偏顿”。在案例一中,奶奶把孩子坚持找到并使用自己的球作为一种炫耀,这对孩子会造成一种负面强化,让他觉得自己很能干,而忽略分享。案例二中,教师虽然意识到了分享的重要意义,但对孩子缺少具体指导。明显看出,杨阳是迫于老师的“威慑”而把油画棒借给贝贝的。从表面看,虽然达到了老师的要求,但并没有真正内化为孩子的自身意愿。案例三中,从那些不愿和杨阳下棋的小朋友身上,体现了现代孩子普遍存在的一种等价交换的心态。在日常活动中,很多孩子都只愿意与对自己“有利”或“平等”的孩子交往、分享。而这恰恰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导致了那些本就缺乏分享意识的孩子进一步意识恶化。

教育措施良好的分享意识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环境,也是幼儿良好社会性行为形成的重要因素。作为幼儿教师,必须利用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来帮助幼儿学会“分享”,降低自我中心意识,养成良好的分享行为。

一、树立榜样,激发分享意识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幼儿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因此在平时的活动中,我有意识地请那些善于用语言交流、分享意识较好的小朋友与杨阳多进行接触,让杨阳在与他们的交流中,逐步受到良好的熏陶。

抓住杨阳爱听故事的特点,我们巧妙地运用了文学作品的感染作用,对他进行了教育,让他明白:分享是一件很快乐的、很开心的事情,任何好吃、好玩的东西都不应该一个人独享,与他人分享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老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老师要做有心人,要善于为孩子树立行为示范。当看到杨阳玩游戏时,老师可有意识地对杨阳说:“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如平时老师之间分享物品时,可有意识地将分享的过程展示在孩子面前;当自己有了开心的事情时,以分享的形式讲给孩子听,让孩子分享自己的快乐;教师的示范使杨阳体验分享带来的乐趣,从而激发杨阳与同伴分享的愿望,并且当杨阳与同伴有分享行为时,教师及时评价表扬,激发其继续分享的愿望。

二、提供机会,体验分享快乐。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一起拼图、搭积木、看图书、下棋等。于是我就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引发分享行为的产生。如在语言活动中,鼓励杨阳把创编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班上设置了主题墙“快乐树”,鼓励杨阳把“快乐”讲出来,并帮他把“快乐”记录下来,贴到“快乐树”上;有孩子需要帮忙时,我都请杨阳去帮忙;看书时鼓励杨阳把心爱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借给其他小朋友看;激发杨阳把好看的碟片带到幼儿园和大家一起看……通过种种活

动让他摆脱自我中心情结,体验到因自己的分享可以让大家都快乐,大家的快乐才是真的快乐,从而提高分享意识。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你若有一个苹果,给了朋友,你便没有苹果;你若有一份快乐,告诉朋友,你便拥有了两份快乐;你若有一份悲哀,告诉朋友,你的悲哀很快便会消失。”

三、创设情境,点拨分享方法。

许多孩子不愿分享,其实都是教育者的教育方法发生了问题,就如案例一中,从杨阳奶奶对这一件小事的处理中可以看出家长在这方面的要求。所以我们要创设各种情境,让孩子们掌握分享的方法,才更有利于孩子形成一定的分享行为。例如设置一些问题或者情境,如“你有一个玩具,别人想玩,你怎么办?”“你看到别人有一个漂亮的玩具,也想玩,该怎么办?”“你有一个新玩具是自己一个人玩,还是和朋友一起玩呢?”每次都请杨阳发表他的观点,再请孩子们讨论、表演故事情境等,杨阳知道应该有礼貌地向别人借,并且玩时应珍惜物品,及时归还,对那些不守信用,不爱惜物品的幼儿可以拒绝分享,大家一起玩才快乐。平时在孩子们自由活动时老师注意观察杨阳的行为,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发现不良行为或表现,及时点拨,促进杨阳与同伴友好相处,分享图书、拼图等,使大家玩得更愉快。通过这些具体的分享合作的情景,帮助幼儿逐渐懂得分享合作的方法,在活动中学会分享。

四、家园合作,统一教育态度。

针对杨阳的情况,我们特意进行了家访,和他的家长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让家长解开了心结,认识到对孩子过于溺爱和偏袒的危害性,从而达成了一致的教育态度。并建议父母可以利用孩子双休日的时间带孩子去朋友家玩,或请一些杨阳的朋友到家中来,引导杨阳和他们分享食品、玩具等,让孩子在交往中学会分享,学会彼此关心、爱护,在玩中体验到与别人分享的乐趣。从而帮助杨阳树立分享意识,强化分享行为。

分享行为是一种综合性行为,也是社会性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需要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使孩子在交往中积累经验,获得成长。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来培养孩子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孩子充分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与满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一年来,在家长的全力配合下,杨阳常主动与同伴分享玩具和食物,分享行为越来越多,分享能力也提高了,学会关心同伴,发生了矛盾也会学着用协商来解决了,交往技能也得到了提升,他在朋友面前更阳光、更快乐了。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学会分享体验快乐心得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