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保山阿昌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发展研究

保山阿昌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发展研究

时间:2020-11-06 14:37:59    下载该word文档

保山阿昌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发展研究

【摘 要】[ ]阿昌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有少部分分布在保山市腾冲县和龙陵县。因其有语言无文字,阿昌语承载了其全部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基于保山阿昌族的语言使用情况及语言态度等的了解,对下一步阿昌语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期刊名称】保山学院学报

【年(),期】2013(032)006

【总页数】6

【关键词】[关键词]保山;阿昌族;语言使用

语言使用现状调查是语言国情调查的一部分。一个族群的语言生活描写可以展示其在家庭、村寨、学校等场合,面对不同对象的语言生活画面,通过语言活力、语言态度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层地认识语言发展演变的规律。本文以保山市腾冲县和龙陵县阿昌族为调查对象,就其语言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一、关于阿昌族研究的相关概况

阿昌族是全国22 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也是云南省7 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共有38070 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大多数居住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县户撒和梁河县九保、曩宋三个阿昌族乡,部分居住在潞西市、盈江县和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还有少量阿昌族分布在腾冲县新华乡和龙陵县龙山镇。在缅甸,阿昌族称迈达族,人口约4 万多,主要分布在克钦邦的密支那及掸邦的南欧、景栋等地。

阿昌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汉文典籍中曾有娥昌萼昌莪昌阿昌等读音相近的称谓[1]P2。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分为梁河、陇川、潞西3 个方言。

因阿昌族的以上分布特点,学者对聚居于德宏梁河、陇川等地的阿昌族在政治、经济、历史、民俗、服饰、语言使用等方面已有较深较广的关注和研究,形成了很多的研究成果。在语言使用方面,上世纪50 70年代,戴庆厦、崔志超两位专家经过系统调查,出版了《阿昌语简志》。除此以外,现云南大学袁焱教授对陇川、梁河地区阿昌族语言使用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她主要集中于对阿昌语的语言接触与演变研究,其博士毕业论文即是针对梁河的阿昌族使用的阿昌语进行研究的。她先后发表论文:阿昌族的族群分化与语言变迁互补和竞争:语言接触的杠杆——以阿昌语的语言接触为例(戴庆厦、袁焱)、阿昌语双语转型的成因及其特点2008年,戴庆厦出版专著《阿昌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书中详尽写了对陇川、梁河、潞西地区阿昌族语言使用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2009年,袁焱与戴庆厦再次合作,完成了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云南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研究——阿昌语为例2001年出版《阿昌语个案调查研究》一书。除此以外,其他学者如时建、王朝晖等对阿昌语也有不同程度的研究。

纵观学者们对阿昌族的研究,我们发现,研究的主要焦点在梁河、陇川地区。相形之下,对少数分别在保山市腾冲县和龙陵县的阿昌族则关注则非常少,特别对他们的语言使用研究则几乎没有。

二、保山阿昌族基本情况

阿昌族是保山世居的少数民族之一。据考证,保山市腾冲县和龙陵县的阿昌族是先秦以前的古老民族氐羌人,自清乾隆元年起,从梁河等地陆续迁徙而来,至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两地的阿昌族自称小阿昌,阿昌语为本民族语言,无本民族文字。阿昌语承载着其民族的全部文明。

经调查,至2012年末,生活在保山的阿昌族共有有4447 人,主要聚居在保山市腾冲县新华乡和龙陵县龙山镇的河头乡。

在腾冲县新华乡,阿昌族共有790 多户,3200 多人,分布在梅子坪村、大坡村、中山村、新山村。在龙陵县龙山镇,阿昌族共有217 户,820 多人,分布在芒麦村的蛮旦一、二组,下寨、大田坡、打黑5 个自然村。蛮旦寨蛮旦阿昌族传统文化保护区20098月正式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今年5月、6月,笔者分别深入到腾冲县新华乡及龙陵县龙山镇河头乡两地的阿昌族村寨进行实地调查。调查中,我们走家串户,先后走访了村民、村干部、公务员、教师、学生等,对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人通过设计访谈提纲进行访谈,并设计了一套问卷进行调查,以语言学研究方法为主,综合运用民族学、统计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以获取生活在保山两地阿昌族的语言使用现状,并以此为基础,对下一步阿昌族的语言及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期积极促进阿昌族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腾冲县、龙陵县阿昌族语言使用情况

此次调查在腾冲县发出问卷调查表127份,有效问卷126份。在龙陵县发出77,有效问卷77份。在问卷中,涉及了语言使用情况、语言态度及语言能力三个部分。

(一)阿昌语使用水平

调查中发现,腾冲阿昌族绝大部分已不能熟练地听说阿昌语,具备熟练听说阿昌语的人当地人都可屈指数出来,既熟练使用汉语,又熟练使用阿昌语的双语人是非常少的,仅有几位年长一些的人具有这一特点。一般看来,40 多岁以上的人可听懂一些,但基本不会说阿昌语,青少年则几乎都听不懂也不会说阿昌语,大家使用最熟练的语言是当地汉语方言。

在龙陵县,阿昌族全部都能熟练地听说阿昌语,几乎所有的人都兼通汉语和阿昌语,都是双语人。老人和年轻人的差别在于部分阿昌语词汇只存在在少数老人口中,年轻人已采用汉语借词表达。

(二)第一语言习得

在调查中了解到,腾冲县和龙陵县阿昌族在第一语言习得方面差异较大。虽然腾冲县阿昌族人口稍多,但第一语言习得为阿昌语的少之又少,阿昌语的生存环境十分堪忧。其中的几位第一语言为阿昌语的人,经了解女方原来是从龙陵嫁到腾冲的。而龙陵县则恰恰相反,几乎所有的阿昌族第一语言习得为阿昌语。如图所示:

(三)在不同场合使用语言

不同的使用场合、使用对象以及用该语言谈论的话题范围都直接影响到人们对语言的选择。由于语言功能的不同,腾冲和保山的阿昌族在不同场合对语言的选择也不尽相同。

在腾冲,阿昌族无论在家里,还是在聊天、市场上买卖东西、见面打招呼、看病等,大家都选择使用汉语方言进行交流,讲阿昌语是不常见的现象,除非双方都会熟练讲阿昌语,那见面时才会讲阿昌语。

在龙陵,阿昌族大人、小孩都讲阿昌语,走到哪听到的都是阿昌语,阿昌语在村寨和家庭的使用占绝对优势,汉语只是上街买卖、到单位办事、开会等与其他民族交流、沟通的主要用语,在生活中大家需要使用阿昌语进行日常交流。

由此可看出,腾冲阿昌族阿昌语的使用人数、使用能力、使用场合、使用频率已经很少了,代际传承已经趋于中断,会讲阿昌语的青少年非常少,阿昌语衰变趋势非常明显。龙陵阿昌族虽然人数不足千人,阿昌语却颇具活力,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发展。

(四)语言态度

对某种语言持什么态度、什么感情,往往影响着对这个语言的使用[2]P49。语言态度包括了对母语的态度、对其他语言的态度以及双语态度等,反映了语言的社会地位以及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而人们对于该语言的态度必然会影响其语言学习的动机、结果和使用状况。

1.对汉语的态度。腾冲和龙陵两地的阿昌族都肯定了汉语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大部分人表示他们学习和使用汉语主要是为了和其他民族的人更好地交流,并使其有更好的发展,另外一部分人则表示是为了升学和工作的需要。

2.对阿昌语的态度。腾冲和龙陵的大部分村民都希望能更好地保留阿昌语。他们表示阿昌语的保留对自己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对大家对外出打工或学习回来后就不讲阿昌语了这一现象,大家都认为可以理解。另外,在问卷中,关于如果阿昌族只会说汉语了,您的态度是什么?这一问题,腾冲和龙陵的阿昌族回答不一,统计结果如图:

从表中可看出,腾冲阿昌族对阿昌语的濒危的态度主要有顺其自然不希望,这说明了在当前,阿昌族已经深刻感受到了阿昌语使用的衰微,因此,很多的人在心理上已经可以接受阿昌语衰亡的现象,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担忧和自我警觉,甚至不少人认为阿昌族变成汉语单语人也很自然。但从民族感情上来说,对自己的本民族语言也有着很深的感情,因此也不希望看到这一现象的真正发生。

龙陵阿昌族从总体来说,呈现出的态度是不希望,他们对使用阿昌语有着强烈的意愿和要求。

3.对不同语言的认识

在对目前身边的几种语言进行重要性进行调查的时候,腾冲和龙陵两地的阿昌族都认为现在最重要的语言是普通话,分别占到83%87%。其次为阿昌语、汉语方言、英语。当我们去到腾冲当地小学时,学生们都用普通话和我们进行自如的交流。当问到他们最喜欢的语言是什么时,大家都回答是普通话,而对阿昌语,腾冲的小学生们已经感觉陌生和疏远了,但他们觉得阿昌语是自己的母语,因此也认为阿昌语比较重要。龙陵的小学生则大部分认为阿昌语很重要。至于英语,他们认为很好,只是接触很少,对自己升学很重要。

总的来说,在语言态度方面,龙陵阿昌族对阿昌语的传承和使用要求态度强烈,其阿昌语的使用和传承现状也相对较好,腾冲阿昌族则更多持一种顺其自然、无所谓的态度,更倾向于学习汉语,两地的阿昌语活力因态度的不一样而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五)语言传承

在对语言传承问题进行走访调查时,我们发现,在腾冲,包括50 多岁的人在内,他们的父母最先教给他们的语言是当地汉语方言,当然,他们也是教当地汉语方言给自己孩子的,大部分家庭阿昌语的代际传承已经中断。在龙陵,每个家庭都将阿昌语作为教给孩子的第一语言,形成了村里人人讲阿昌语的现象,从其他地方嫁到寨子里的傣族、景颇族也必须学习阿昌语才能融入当地生活。

结合在腾冲和龙陵调查所得,参照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文件对濒危语言的划分标准:(1)已经灭绝的语言:已经没有人使用的语言;(2)可能灭绝的语言:已没有可靠的信息证明还有人讲这种语言;(3)接近灭绝的语言:最多只有10 个人讲这种语言,而且全是老人;(4)严重濒危的语言:虽然还有不少人讲,但其中已没有孩子;(5)濒危语言:有一些孩子在说,但数量呈递减态势;(6)潜在的濒危语言:有许多孩子在讲,但没有官方地位;(7)非濒危语言:具有安全的代际语言传递。

根据以上标准,我们发现腾冲阿昌族的母语已发展至濒危状态,其代际传承在很多家庭已经中断,阿昌语的生存环境岌岌可危;而龙陵阿昌族对母语则有非常强烈的热爱和传承的意愿,虽然在代际传承中也存在弱化的趋势,但阿昌语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语言工具,阿昌语的活力仍可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因此,生活在保山的腾冲和龙陵两地的阿昌族,阿昌语的使用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因此,语言使用也犹如生态系统,珊瑚生长在泰国就很茂盛,在澳大利亚就处于压力之下,到了加勒比海,就处于严峻的危险之中了。同样,阿昌语在龙陵传承保护完好,而在腾冲却已处于衰退甚至濒危。

四、保山阿昌族语言使用的发展对策思考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语言活力和语言濒危评估9 项指标:语言的世代传承、语言使用者的实际人数、语言使用者占改语言族群总人口的比例、语言现存使用场域的趋势、对新的语言使用场域与媒体的反应、语言教育与读写材料、政府机关对语言的态度与政策、政府机关对语言的态度与政策、语言族群成员对自己语言的态度、语言记录材料的数量与质量[3]P54

结合着以上指标项,我们可得出结论,在保山的腾冲和龙陵两地的阿昌语语言活力截然不同,阿昌语在腾冲已出现濒危现象,在龙陵则活力十足。

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认为,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加强对阿昌语的保护与传承,本文试提出以下建议:

(一)制定语言生态政策

语言的意义,最根本的是在于它代表着一种文化。每一种语言的消失都会带走重要的语言信息,使人类失去一个理解语言本质的机会,失去一个研究样本。阿昌语也同样如此。对阿昌语的传承和发展,政府应对阿昌语进行生态保护,实施语言规划,采取政策保护措施,以延缓语言消亡速度。

首先,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增强阿昌族保护阿昌语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能自动、自发、自觉地参与,承担起保护阿昌语重任。其次政府应切实多方面保护好阿昌族语言使用环境,要在保护语言使用环境上下工夫。再次,政府应拨出专项资金,敦促相关部门和人员抓紧时间调查研究,对阿昌语进行记录、保存。对腾冲阿昌语进行抢救和保护,使它们在未来的发展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最后,以丰富和发展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长远利益出发,制定语言生态保护法规。

(二)以龙陵阿昌族语言使用为典型,积极发挥示范作用

龙陵阿昌族人口虽然很少,其文化传承却做得非常好。县文化局建立了阿昌族文化博物馆,有阿昌族文化长廊,将阿昌族文化列为非物质文明遗产加以重点保护,并确立了四位文化传承人。因此,龙陵仅仅800 多人的阿昌族,阿昌语却传承完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保山市应以龙陵县保护传承阿昌族文化的做法结合实际加以示范,带动腾冲阿昌族文化的发展,拯救腾冲阿昌族的母语。

(三)建立有声语言资料数据库

因阿昌族无文字,其语言完全以口语形成传承,加大了保护的难度。政府应投入经费,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有计划 、有步骤、有系统地对其语言进行调查、收集 、研究、整理等工作,为语言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材料和资源。据了解,自2010年始,保山市已对阿昌族进行一系列的文化抢救活动,但对语言的抢救工作尚少。结合实际,保护阿昌语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通过田野调查,用国际音标记录阿昌语,将其作为书面材料永久保存;二是通过录音、录像的方式,把使用阿昌语的音频、视频和图片建成一个可持续使用的语言资源数据库。因为语言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这些第一手的调查资料很宝贵,记录了现阶段语言的状态,对语言的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都很有价值。

(五)开展切实可行的双语教学或短期培训班

双语教学是保护人口较少民族语言的的有效措施之一,同时对于他们适应现代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在校园文化或村寨中提倡使用阿昌语,树立尊重阿昌语的观念,一方面学习普通话,另一方面也说好阿昌语,让阿昌族都成为双语人,成为一个全面进步和发展的民族。

另外,也可举办短期培训班。在腾冲时,被采访的大妈告诉我们,当地政府曾经开展过培训活动,但后来没坚持下来。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可以尝试以村文化活动室为点,由村寨老人向年轻人传授阿昌语及阿昌族历史文化知识,使阿昌语及其文化得到世代传承,为保护语言多样性尽一份力。

当然,还可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确定的世界母语日(每年的221月)为契机,开展有针对性的不同主题的纪念活动,推广阿昌语教育,鼓励人们珍惜和掌握阿昌语,稳定地使用阿昌语,并积极学习国家通用语。

五、结语

语言,作为民族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深深植根于本民族群众的精神生活之中[2]P52。语言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一种语言的使用范围和使用功能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在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濒危现象日益凸显的今天,我们不能坐等到阿昌语濒危了才去进行保护或挽救,而应提前预见到,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调动人们的母语感情。那么,即使阿昌语使用人口少、无文字,整体活力呈下降趋势,也不会急剧衰退,也不用花更多的人力物力去挽救,从而可以更好地维护语言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 戴庆厦.阿昌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 何俊芳.也谈我国民族的语言转用问题[J].民族研究,19933.

[3] 范俊军.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J].民族语文,20063.

doi10.3969/j.issn.1674-9340.2013.06.019

收入日期:2013-11-29

基金项目:2013年保山学院人文学院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保山市人口较少民族语言使用调查研究——以阿昌族为例(项目编号:13BY019)。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