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发展趋势简析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发展趋势简析

时间:2020-06-10 08:23:03    下载该word文档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发展趋势简析

远眺北京大学博雅塔

一、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的含义
  1.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的含义
  landscape最早见于希伯来语圣经 约全书,原意是表示自然风光、地面形态和风 景画面;汉语中的景观一词既包含了 景、景色、景致之意,又用字表达观 察者主观感受。景观规划是关于如何安排土地 及土地上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 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科学和艺术,它是人类社会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历史悠久的造园 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大学校园景观不仅包括自然景观,如山 地、湖泊、天然矿地等最容易形成校园环境特 色的因素,还包括了人造景观,如广场、道 路、庭院等大学师生们日常活动的主要区域与 独特的校园人文环境形成的重要因素。这些物 质内容细化来分可分为:广场景观、水景观、 绿化景观、道路景观、景观设施等面。而随着 人们的鉴赏力和需求的日益提高,对于大学这 样神圣而又充满生机的地方,普通的景观规划 设计手法已不再能满足现代校园的要求了。大 学校园景观规划,应该建立在对校园使用者生 活需求、精神需求的探索上,关注环境与人、 环境与自然、使用者的需求与体验以及精神与 物质相互协调的关系等。


二、 国内外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的发展沿革
  在欧美近代的大学具有强烈理想主义色彩 的民主自由精神,这种精神也渗透到校园规划 之中。此时的高校往往形成严肃的建筑形象和 自然的环境景观,在自然美的震撼和人文主义 的熏陶下,学子们接受全面教育,树立崇高信 念。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始自19世纪末。 这一时期是我国高校的主要景观规划特点表现 为充分利用地形,形成别具一格的校园环境气 氛,如凯尔斯规划的武汉大学和墨菲设计的燕 京大学。20世纪50年代我国高校迅速发展时 期,此时的校园景观格局大多学习苏联大学特 别是莫斯科大学的模式,追求对称、雄伟的风

格,典型代表是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等等。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有了 突飞猛进的发展,2004年,全国各类高等教 育在学人数超过2000万人。在我国校园的这 个大发展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校园景观规划 作品,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特出问题包括: 尺度夸张、忽视地域文脉与校园内在文化延续 性、景观节点品位不足等等。


三、 当代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的设计思路
  尽管我国当代校园景观规划仍然存在着种 种问题,但不少学者也提出了许多景观规划中 的新思路。
  1. 城市景观延续
  在城市的景观系统中,大学校园是一个独 特的子系统。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应该确保校园中多个景 观要素能与城市景观体系形成一个整体。因 此,校园边界景观设计极为重要,这是最能体 现校园与城市互动协同的区域。
  2. 大学人文气息
  校园是教学、研究的场所,培育人才的环 境,环境对学生健康品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 作用。因此,校园景观规划应该重视人文环 境的塑造,使校园环境实现对人的关怀与文化 的气质。大学本身就是继承与传播文化的场 所,校园景观自然也就是为文化教育的传播提 供物质基础,而文化性是校园景观区别于其它 景观显著的特征。
  3. 大学园林风格
  大学园林的思路是从我国古典园林传统思 路中汲取元素。由于中国古典园林以中国古代 道家的出世哲学为基础,强调在有限的建 筑环境中寻求无限的空间意境,采用虽由人 作,宛自天开的对自然的模拟手法,通过借 景、空间对比、造山营水、曲径通幽等细部园 林处理手法的应用,取得建筑与园林绿化空间 密切结合,相互渗透,遥想呼应,绿化也成为 组织空间的一个要素。前人优秀的造园手法为当代的校园景观规划寻求到借鉴和创造的思路和手法。
  如古典园林中建筑并不一定统率园林,是 园林的构图规则统率着建筑,而自然环境本身 还随着湖石、竹树、流水等等渗透到建筑物里 去,迫使建筑园林化。因此,校园的景观 设计也可以随高就低、打散体形,并且向自然 敞开。自然是最好的景观。规划结合中国古典 园林的神韵,将中国园林中的借景手法运用于 校园规划中,以校园用地格局为画框,融校园 景观与其中,两者的景观空间相互渗透,并形 成不同主题、尺度适宜的园林,同时强化了园 林空间的丰富性。利用校园中心区中常常出现 的水景或绿地作为主题园林风格,水面、绿地 的边界有收有放、有曲有直,大大开拓了校园 空间。而校园建筑之间的小园林,则利用相似 尺度和收放节奏,产生起伏有致、疏密相间的 和谐韵律。
  4. 现代构图元素
  现代构图元素也在大学校园景观规划中常 常出现,具体体现在规划组织于节点设计上。 在校园景观规划组织中,轴线是一种重要的方 式。轴线往往与校园的主体关系相结合,将各 种主题的景观串接起来。轴线在突出景观重点 的同时,也强化了校园的标志性和庄严感。
  轴线在景观组织中呈现两种方式,即实轴 和虚轴。实轴在于其直观性,景观各要素沿轴 线依序排列所形成的轴线;虚轴是人的视觉 感知,是对轴线两侧景观物体斥力平衡点的感 觉,景观各要素沿着某一空间带依序排列,空 间带两侧景观要素对应连线的平衡点所决定的 虚线。实轴和虚轴往往在景观组织中相互转 换,得到丰富的外部空间序列。
  在现代构成审美观的指引下,运用适当的 艺术手段,在抽象的艺术形式中注入具体的象 征内容,引起观者的联想与共鸣。这个特点在 艺术院校的校园景观设计中显得极为突出。崇 尚自由与浪漫气息的艺术院校中,往往会诞生 出大胆、夸张、富有想象力的景观氛围。
  5. 绿色生态环境

  大学校园的景观规划最终会形成一个整体
生态系统。因此,校园景观规划应配合校园内 的自然要素。景观规划应划定出独特的自然景 物,规划多样的自然空间,顺应校园原有的植 物植被、自然景观,并遵循当地气候特征形成 景观格局。通过这些方式,形成校园的绿色生 态环境。满足人们的生存与活动要求,创造具 有地方特色与时代特色的空间环境。
  事实上,在许多大学校园的规划设计中, 地理环境成为校园特色的灵感来源。设计者将 独特的地理特征转化为设计特点,形成自然式 的布局,创作出动人的设计。例如,在设计中 可以用水体再现自然界水景,形成自然曲折的 水体轮廓;还可以通过植物种植模仿自然界的 植物群落;而利用道路随地形变化的走向,能 产生轻松自然的氛围。
  此外,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还要保护城市生 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城市环境敏感区域,特 别是城郊边缘地带,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异质 性,可通过树林与水系的巧妙布置来保持或提 高生物多样性。例如沈阳建筑大学的景观设计 充分考虑了保护生态的多样性和生物群落的稳 定性,保留稻田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校园特色。
  6. 宁静学习气氛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 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 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 学》)
  大学在整体氛围上应是宁静的。宁静校园 环境便于人体察内心、自我修炼,专心致志地 进行学习和研究。因此,宁静的学习氛围,成 为了大学景观规划的突出特征。
  培育学习气氛可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可 以通过大面积的绿化和水体甚至人工吸音设 备对城市背景噪音进行隔绝;通过降低校园内 车速、避免建筑朝向主要道路等方式减少车流 及交通噪音的校内干扰;可以巧妙设计学习设 施,避免规则对称的布置,宜结合自然式的道 路布置,利用树木等隔离出封闭和半封闭的空 间,提供一个人独处,两三个人学习,十几人
讨论等不同场所。


四、 当代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的节点设计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的节点的构成形式可以 是多样性的,并在校园景观规划中占据了重要 位置,甚至成为校园规划的起点,校园文化立 意的根源。
  1. 大学校园内道路节点景观设计
  校园的道路节点一般是线形景观。规划中 设计的步行系统往往是移动的景观,通过适当 布置树木、草坪、喷泉、雕塑和休息椅,不仅 为师生提供了优美环境和休息空间,更是形成 步移景异的效果。校园道路的铺地形式多样, 其色彩、图案与纹理可以加强环境的特点。而 在道路的节点处,通过标志物可以强化节点的 标志意义,成为统领校区的控制元素。这个特 点在各个大学的校前区表现的特别显著。
  2. 大学校园内广场节点景观设计
  校园景观规划中的广场宜结合地方特色和 建筑风格考虑,并保证大部分面积有日照和遮 风条件,内部与周边可以适当种植庭荫树和布 置休息座椅,为师生提供休息、活动、交往的 场所。还可以在不干扰邻近师生休息的前提 下,考虑广场的夜景设计。
  3. 大学校园内景观设施设计
  景观设施是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呈点状 分布于校园景观规划体系之中,是环境中最具 亲和力的要素之一,是校园景观中公共性和交 流性的产物。校园景观的利用度和受喜爱程度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景观设施设计的细部。具体 包括,户外活动的座椅、收纳、灯具、标志 牌,已经静动结合的雕塑、喷泉等等。

理性与情怀--上海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

上海大学新校区工程是实现上海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标志性工程,位于上海市区西北宝山大场镇范围内,距市中心(人民广场)直线距离约11km,基地总面积101万平方米。 新校区工程规模按在校生1.2万人规划设计,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2~3期建设完成。新校区包括美术学院、文学院、外语学院、国际商学院、社会科学院、理学院、计算机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及影视制作中心等。

一、 规划指导思想

1. 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顺应教育内涵变化
  21世纪的高等教育发展方面将是:教育民主化、教育终身化、教育职能多元化、教育结构多样化。高等教育的内涵由传统的只注重知识技能传授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精神、教学并重、知识传授与身心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转化。这一趋势是本校园规划的理论基础。


2. 创造标志性工程所需的形式特征
  创造个性鲜明的校园形象特征--标志性,既是大学自身发展之必需,也是地区发展的需要。

3. 符合社会公共事业重大建设项目建设规律的现实操作模式
  如何在总体规划中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综合优化,达到功能合理、投资经济、节能省地、能分期实施而又相对完整,也是规划指导原则之一。

二、 总体规划构思与布局特点

1. 总体构思特点
① 以绿为中心,动静分离,疏密有致,内外有别而又相互渗透的功能分区。
② 反映教育民主化趋势的自由式校园布局,基于城市肌理的斜向脉络。
③ 面向城市,服务社会的开放性结构,体现生态环境,反映人文精神纯净典雅的学府 氛围。
④ 人车分离,高效便捷的双环路网。
⑤ 适度聚集,形成组团的建筑布局。
⑥ 线性骨架,弹性生长,分期实施,相对完整,逐步成型的操作模式。

2. 规划布局特点
① 以绿为中心,教学区与生活区并置两侧,对应布局,同步发展。
  规划方案以曲水绿岛为中心,教学与生活区环抱两侧并重发展,运动区南北呼应,后勤接待区周边布置,以此形成校园基本格局,由此导出长千余米宽数百余米不等,贯通校园南北的斜向绿带和中心绿岛,并因其向社会开放而成为真正的城市绿廊。真正作到大学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教育场所,也是陶冶品性情操身心全面发展的生活环境,同时由于中心绿地与学生的校园生活流线相吻合,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绿的存在而不仅仅是观赏。

② 基于教育民主化的自由构图,顺应自然的斜向脉络,面向城市的开放结构。
  规划以斜向轴线双环相扣的清楚结构与"曲水绿岛"为主题的环境景观相融而成的自由式构图表达了理性与情感交织、秩序与诗意相融的人文精神,也反映中西相容,兼收并蓄的海派文化神韵。

③ 以外环线进行不同功能的界定,实现功能合理分区。
   以外环作为区分功能、人车、内外等功能等属性的界线进行基本的功能分区:"动" 和"车"在外,"静"和"人"在内,并通过广场院落,绿带水石等空间元素进行有机渗透,达到适度联系,并完成校园环境从外围到校内,由"闹"到"静"的逐层过滤,使"曲水绿岛"保持舒适、宁静的环境氛围。

④ 聚集成团的建筑布局,纯静素雅的建筑风格
   建筑布局把相近功能和相近属性的建筑适度聚集而形成组团格局,这既是任务书传达出的信息,也是本设计追求共享大绿地规划所必需。

⑤ 线性骨架、弹性规划、分期实施、相对完整、逐步成型的操作模式
  新校区分期建设并且周期可能较长,同时学科的交叉重组及学校发展的不确定性都对规划有一定的弹性要求,为此本规划采用如下措施:采取趋势性极强的线性布局方式,为远期定下明确脉络,考虑到校园各区平衡发展,在教学、生活、后勤和实验中心均留有一定比例的远期用地。 目前,一期工程已结束,二期正加快建筑。

节约型校园理念下的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之趋势

 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力发展,教育资源稀缺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但与此同时,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建设与增长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变,因此建设节约型校园是教育系统落实这一战略决策的重要举措。
        一、解读节约型校园
        节约型校园,指在学校办学及校园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中遵循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境保护建设及运营的管理思路和节约教育理念、形成良好节约型校园文化的校园。那么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当怎样全面把握和解读节约这一核心理念呢?
        1.节约与节能
        节能的确是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核心问题,往往被置于各项工作之首,但却不是唯一内容。
        2.节约与资源整合
        对大学校园各种资源进行整合,是建设节约型校园最有效的途径。
        3.节约与校园品质
        建设节约型校园并不意味着一味追求节省和简单,也不应当以牺牲校园的文化氛围和特色为代价,它反而是在有所制约的条件下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即怎样在有限的前提下,通过悉心设计而更好地展现大学校园的地域性、时代性和文化性,以提升校园品质。
        4.节约与中国国情
        在节约型校园建设中,重要的并不在于设计和建造一些高技术水准的样板建筑,而是要实实在在地解决大量性校园建筑的节约问题,注重适用的建筑内部格局,适宜的结构、构造技术,选择可操作性强的生态节能措施。
        通过对节约这一核心理念更深层次的解读,我们可以这样概括:节约的实质就是在对各种资源和能源的利用上,实事求是,提高效率。
        二、节约型校园理念下的校园规划设计之趋势
        围绕实事求是,提高效率的目标,我们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探讨节约型校园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1.校园规划的发展趋势
        1)开放的趋势
        校园作为城市的一个单元,必须考虑以开放的姿态与城市大环境共融共生,这是实现大学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其使用率的重要手段。因此节约型校园的校园规划,必须基于对所在城市和区域总体发展规划深入调研、理解的基础之上,积极拓展大学校园对城市生活的影响和辐射,使得大学和城市之间产生双向互动作用。
        2)聚合的趋势
        聚合反映在空间形式上,就是以学院组团为基本单位的集合,形成大学校园的教育主体部分。各组团以细胞生长的方式有机结合形成组织,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充分适应了大学发展所特有的不确定性,能够根据未来变化而不断调整和生长。在此基础上,以图书信息中心、讲堂结合部分教学服务设施,形成知识辐射的核心。各教学单元围绕这一核心形成教学核心区,并通过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联结各部分,形成高效、便捷的智能型教学环境,有利于使资源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也大大节约了师生们穿梭其中的交往距离与时间。

3)复合的趋势
        在教学和科研区中设置休闲、餐饮、小卖等服务设施,为师生员工创造交往氛围、提供交流场所,使原本单一功能的教学建筑向多功能的教学综合体方向发展
        4)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这其中既包括校园空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更包括对校园文脉的继承和延续。在校园空间规划上,宜采用多层、高密度为主的规划方案。因学校上下课时间集中,在短时间内用电梯疏散大量人群,既不方便,也不经济;而高密度规划原则不仅有利于节约土地,而且也与当前大学网络化、聚合化的规划趋势相吻合;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空地的绿化,还可改善校园生态环境,为今后发展留有余地。
        而在对校园文脉的继承方面,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对校园既有旧建筑的更新、改造、再利用,故应大力提倡。
        2.校园建筑的发展趋势
        1)立体化趋势
        立体化趋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地立体化,二是绿化立体化。
        2)信息化趋势
        在节约型校园建筑中,应全面系统地使用信息化技术。教学建筑中结合网络设置多种计算机管理系统,可以支持远程教学、实时交互式研讨、多媒体教学等许多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3)绿色化趋势
        目前我国大多校园建筑仍都采用传统能源,如煤、气、油、火电等,具有污染性,不可再生性,均属非可持续能源。若能改用可持续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以及废弃物再生能源等,不仅可大量节约甚至取代传统能源,还可大为增加生态正效应,减轻热岛负效应。
        4)智能化趋势
        校园建筑设备的智能化,大大提高了各方面工作的运作效率。交流信息化与管理智能化相结合是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必备措施。在校园建筑中推进办公自动化、通信自动化、教学演示自动化和建筑设备运行自动化,有助于提高下列项目的运行能力。
        5)通用化趋势
        教学空间的设计更加倾向于灵活性和适应性,以便适应不同教学方式的开展和教学模式的改变。具体而言,教学空间的设置趋向于通用化和模数化,教学单元空间具有更强的可改造性和适应性,具备了空间和功能弹性发展的可能性。
        6)科技化趋势
        随着建筑体系的进步,教学建筑科学化的趋势已十分明显,这种趋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筑本身的科技含量在提高,二是建筑设计本身也越来越科学化和精确化。
        首先,建筑本身技术含量加大,除已提到的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外,还在建筑设计中或多或少地加入了地域性生态技术的尝试(如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设计),这些措施无论是低技或是高技,都有效地帮助建筑实现了节约目标。
        另一方面,在教学建筑设计中也趋于应用更精确性和科学化的设计方法,用数据和指标来支持判断和创意,而不是感觉,从而保证建筑使用功能的合理性、经济性和适用性。

高等学校校园规划与设计学术研讨会综述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教育建筑专业学术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基本建设学会于2001121214日在海口市联合召开了高等学校校园规划与设计学术研讨会

这次会议是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快,招生规模扩大,实施素质教育,调整办学体制和后勤管理模式社会化等一系列变革的形势下召开的,因此,引起了建筑界、高等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广泛关注。出席会议的代表近230人,包括中国建筑师分会教育建筑专业学术委员会新、老委员和建筑设计单位同仁,高等学校主管学校建设的领导和基建人员,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学校建设的人员,高校基建学会的人员,部分建筑学专业的博士硕究生和研士研究生等。

这次会议收到学术论文27篇,校园规划与设计作品成果70多项。13人在会上宣读了论文,其中6人应邀作了大会主题发言。此外,还组织了中青年建筑师的学术座谈会。会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代表了当前国内教育建筑的最新动向和发展水平,深受与会代表的欢迎和好评。

中国建筑师分会教育建筑专业学术委员会本届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大师何镜堂教授在开幕式上作了题为新世纪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的主题发言,分析了时代发展和教育变革对大学校园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并从校园规划的整体性、开放性和地域性特征,多层次交往空间和文化特色的营造,校园环境的生态化、园林化和校园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论述了校园规划与校园建筑的发展趋势,并介绍了他近年来主持完成的许多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的创作实例;上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高校基建学会理事长王文友高级建筑师作了题为可持续发展校园的认识的发言,分析了在校园规划与建设中应如何认识与把握可持续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提出了高等学校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推动校园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建议;本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沈济黄教授在会上宣读了题为“‘信息园林’——构建新世纪信息化、人文化的景观大学城的论文,探讨了大学校园建设在信息时代面临的各种问题,分析了新世纪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实例提出了创建新世纪信息园林为目标的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策略;本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沈国尧教授在高校分部校区规划中,深入地剖析了办高校分部的五种模式对分部校园规划在功能结构、建筑与设施配置的定额标准、教工住宅区的布局等诸方面的影响及相应对策,从人性化、园林化、社会化、网络化、城市化等方面论述了分部校区规划的趋向,并就规划中教学建筑和学生公寓的组团问题、建筑空间构成和交通流线组织问题、生态环境和绿化层次问题进行了探索,对新区发展规划的模式提出了建议。

此外,大会还特邀了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城乡规划处余英处长,他在会上分析了建设广州大学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广州大学城的定位、发展目标及其发展策略等问题,特别指出大学城的发展战略必须和城市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

大会还荣幸地邀请到德国著名建筑专家、德国GMP建筑设计事务所总裁麦哈德··教授作了专题演讲。冯·教授提出了高等学校校园规划应重在肌理的论点,并介绍了他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在世界各地完成的一批校园规划与设计的作品实例,其中包括他最近在长沙大学城规划设计投标中的中标方案。

代表们对这次学术活动反响强烈,认为大会主题明确、内容丰富、论点清楚、学术气氛浓厚,感到通过这次学术活动,对现代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理念有了较清晰的认识。这次学术活动反映了高等教育建筑发展的最新理论和较高水平,代表着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的发展趋势。无疑,通过这次学术活动将有助于活跃教育建筑的创作思想,推进教育建筑的发展和高等学校校园的建设,将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创造更完善的物质条件和精神环境。

大学校园规划的整体设计

时间:2007-04-27 13:16来源:免费论文网 作者:未知 点击: 292次

2、对传统中心广场布局的优化,校园强调人性化空间。因而可以摒弃早期校园中心广场规划布局中严谨的轴线关系,冷漠感和非人的尺度,在保持与阳光绿化接触的开阔空间的同时,以软硬铺地相结合,宜人尺度的室外、家具、灌木台阶,以及非对称布局围合的交往空间,使之成为不仅仅供大型集会,且供平时休闲读书的富有凝聚力的校园中心。此外单体建筑还应反映大学校园建筑的特征,使其统一和谐。

  1)单体建筑的创作应当与校园总体规划协调,与周边环境融合,并反映自身建筑的个性。

  2)注重功能的合理,建筑具有通用性、开放性、综合性、灵活性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3)计注重内外空间的交流,渗透创造不同层次的交往空间。

  4)建筑设计强调地域性、文化性,造型典雅、大气、富有理性,以反映大学文化之精神。

  (三)校园规划的历时整体性

  校园规划的历时整体性指校园设计不仅仅在首期、近期、远期的上均有完整性,同时对校园的未来在扩展的整体性具有约束力。

  1、创造使用灵活,扩展方便的弹性生长型校园结构,各功能区均留有一定比例的远期用地和弹性用地,并可依据原有构图制约而保持整体统一性。

  2、设计中应考虑周围可能用地发展的方向,可采用趋势性极强的线性布局或发散型及完型构图方式。

  (四)校园内外部空间整体化——景观园的园林化

  内外部空间的交融,强调空间的交往性。大学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职能的场所,也是陶冶性情、操身全面发展的生活环境。其外部空间设计可学用“建筑融于园景”。使外部空间成为建筑空间的延伸,在内部空间设计可学用“园林融入建筑”,使人身在室内犹在室外园景中,随时可以享受绿化生态环境。

  此外其还可以融入西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如:

  1)大型开放空间:中心花坛、下沉广场、露天剧场、台地、院落等。

  2)中型开放空间:滨水空间、室外平台、屋顶花园、架空层等。

  3)小型开放空间:廊道、花架、室外家具、绿化围合、建筑灰空间等。

  4)多层次开放空间。

  5)校园文化格调整体化。

  一个大学校园应有其统一的文化格调。有其特别的文化格调和人文精神,在设计中必须考虑,也必须体现其个性特征。

  1)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营造大学的个性。如香港岭南学院等。

  2)结合大学的文脉或教育特点营造大学的个性。如美国斯坦福大学。

  3)以建筑师的个性风格独创大学的个性风格,如新加坡理工学院4)在整体连续性的大前提下,局部富有特色变化。

  大学校园建筑形象不同于其他文化性,商业性建筑,商业性建筑大多要求标新立异,自我突出,注重。给人们第一时间上的视觉冲击力,而大学建筑则承载着大学的人文历史,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典雅,庄重,朴素,应该是其本质特征。其形象性标志以回归绿色设计和纯净形式为优,以功能和空间环境的营造为主,屏弃虚假,造作形式,追求自然清新。而现在有些设计,过分强调造型,体现过分夸张,装饰过分豪华,违背了教育建筑的本质。校园建筑形象在个体之间可以不必追求统一风格,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不同使用功能可以通过不同的建筑处理手法,诠释对大学校园精神的理解,从而反映大学校园文化的多元性,自由性,兼容并蓄,记载了不同历史时期校园发展的历程。

  四、建筑设计于规划中情感空间塑造的整体性

  (一)感建筑与校园文化

  一所理想的大学校园应当由美好的物质环境组成,应使其结合得相得益彰,富有整体和统一性。

  所谓“情感空间”,是于物质空间相对立,情感空间一定由物质空间组成,而物质空间不一定是情感空间,情感空间强调感受力量,这类空间被关怀的人才是真正的主角,而建筑与环境只有具备了情感空间只后才真正偶了灵魂,以及其完整性和统一性才能得到体现。

  一个吸引人的,有感染力的,能够潜移默化地教育改造人的大学校园,一定具有典型丰富的情感空间,与物质空间组成大学校园的全部。正是这各种的情感空间的组合,构成并决定了我们对一所大学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总体印象,其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情感空间的大学校园是一个不完整的校园,校园的整体性受到破坏。

  (二)景设计与校园活动

  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因此,人们的习惯思维中建筑设计是静态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空间成为建筑师最常用的词语,表现图成为建筑设计时表达意向最常用的手段,但如果我们暂时把关注的静止的建筑转变为建筑中场所的情景及场所中活动的人们与人们的活动。关注人们和建筑的整体性,校园将更具有完整性和统一性。

  五、小结

  大学校园建设不同于普通的单体建筑设计,不不同于一般的城市规划,有其特殊性,第一,它不是单栋的建筑或建筑综合体,而是数万栋数十万平方米多种功能非单一用地的大量建筑单体的集合,第二,它不涉及复杂的,因因素,几千至几万平方公里的城市资源配置,而是功能线索相对单纯,用地规模在几十至几百万公顷的综合设计。校园建设也不是单纯的平面规划,更不是单纯的建筑空间设计,而是二者加上景观和外部空间形态,情感空间的综合体。

  在校园规划设计过程中,应把建筑,环境人结合起来,看做一个整体设计,使大学校园成为一个完整的结合体。

南方科技大学校园规划优胜方案展示

  2008年10月09日13:24  深圳晚报

  

“五朵鲜花盛开”的16号方案。

9号方案顾及与深大新校区的共享与整合。

  本报记者丁荡新 通讯员王海江 实习生郝先辉报道 南方科技大学校园规划及首期建筑设计招标活动及评选结果日前揭晓,向公众展示。昨天上午,市规划局召开媒体说明会,对优胜及备选方案做了说明。

  据了解,评审委员会委员详细听取了16家中外设计机构的方案汇报,就各个规划方案的规划构思、总体布局、实施潜力及建筑概念设计等进行了详尽审议和缜密研究。经专家、业主代表讨论、投票,评选出校园规划优胜及备选方案2名,分别是深圳市筑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16号方案和深圳市都市实践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4号方案;建筑概念性方案设计优胜及备选方案5名,分别为:深圳市都市实践设计有限公司的4号方案、奥地利Rpax设计事务所与深圳中外建建筑设计公司联合体的1号方案、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与香港Woods Bagot联合体的9号方案、深圳市汤桦建筑师事务所的8号方案、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的3号方案。

  南方科大校园规划的第一名方案和三个建筑优胜方案的设计机构将共同合作,吸收16个参加方案的优点,结合南方科大筹建办具体的办学要求及拆迁工作进度,调整出新的实施总体规划方案,报市政府同意后实施。首期具体建筑由4个设计机构按总体规划方案及共同的设计指引,分片区进行设计。

  相关链接

  16号方案:

  “五朵鲜花盛开”

  该方案以富有特色的巨环作为校园最有效的连接,以“五朵鲜花盛开”承接5个学院未来不同的空间形态,相对较少保留现状建筑和未来发展用地的形式,对建设高科技、高水平学校有利。其规划布局顺应竞赛方案的实施运作,便于4家设计单位分工合作。同时, 集中的特点对校园环境营造有利,共享的格局表达了较传统学院制更优秀的办学理念。

  4号方案:

  中心组团混合式布局

  该方案紧凑成团的规划思路较好,用地经济,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也易从多个方向推进建设。

  中心组团混合式布局结构,使大学和社会关系紧密,有利于规划的逐步推进和实施;学生生活设施通过保留旧村建筑的改造较易实现;规划布局与河道关系融洽,整体景观理解微妙。

  1号方案:

  “无界之界”

  该方案用一条主要街道把校园片区各个学院连接在一起,采用非对称、非严谨布局,整体结构较好。各个组团保持新旧共存格局,维持各组团空间界面的完整。发展方向主要为往里、往上扩展,而非往外扩展,思路较为新颖。

  规划方案在处理人与自然、街道和建筑关系时,对其所提出的“无界之界”的理念契合较好。从城市的角度出发,利用界和无界的理念,打破原有校园与校园之间的壁垒,使大学城真正成为多个校园共融的城市。通过小管理、小控制的围墙界面,形成外部氛围较好的街道空间。

  9号方案:

  “两个对话、三条轴线”

  该方案充分考虑与深圳大学新校区的共享与整合,思路较为独特和深入,与国情结合得较紧,在处理未来深圳大学新校区与南科大、内部产学研与外围城市社区的关系方面处理到位。“两个对话、三条轴线”的布局思路较为成熟,虽非最时尚的规划建筑设计,但延续了近几年的大学设计思路和经验,比较稳妥,同时充分考虑现状,弱化了难以拆迁部分作为第三期来建,比较符合目前学校建设的实际情况。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发展趋势简析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