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时间:2023-11-16 17:39:09    下载该word文档
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海洋文学中的海岛意象一、引言二十一世纪,当人们的发展眼光逐渐向海洋延伸时,一场关于海洋文学的研究思潮随之兴起,海洋文化、海洋意象、海洋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都成为研究范围,自然,被海洋所环绕的海岛也是研究的一个重点。那么,海岛这个意象有何深意呢?值得一探。海洋文学中对海岛意象的研究,主要来源于西方文学中“荒岛文学”的研究。众多学者探究过荒岛文学的起源、发展历程、荒岛意象以及荒岛文学作品所涵盖的内容,成果颇多。当然,还有其他的关于海岛意象的研究。因此,在借鉴前人的理论基础上对海岛这个意象进行总结,并做出深一层次的分析探讨。二、主题海洋文学中的海岛意象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研究:(一)美国作家尤金·奥尼尔的海岛意象卫岭在其著作《奥尼尔的创伤记忆与悲剧创作》中对奥尼尔的海岛意象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在奥尼尔众多关于海洋的作品中,大海与陆地之间似乎总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对立,许多生活1
在陆地上的罗伯特们梦想着天边外大海上的自由和神秘,而海上的水手们则似《东航卡迪夫》中的扬克和《安娜·克里斯蒂》中的克里斯一般渴望陆地的平静和安宁。于是,兼有大海和陆地特性的海岛就成了人们梦幻的栖息地和避风港。奥尼尔的力作《悲悼》三部曲中所塑造的南太平洋海岛,是一个与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构成隐喻关系的重复意象。它远离罪恶,贴近生活的本源。海岛是剧中主要人物的希望,是幸福的家园,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海岛意象在剧中没有实景,它是外化在主要人物的语言之中的。剧中,每个主要人物都有寄托自己梦想和希望的“岛”(二)荒岛文学中的海岛意象魏颖超在其著作《英国荒岛文学》中对荒岛文学下了定义:作者有意识地将主人公放在一个与世隔绝的荒岛上,然后以荒岛作为背景加以描写,借此表现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目前为止,荒岛文学主要分为英国荒岛文学、美国荒岛文学、现代时空的荒岛文学。1、魏颖超在《英国荒岛文学》中对英国荒岛文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英国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首先开创了荒岛文学。英国荒岛文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进程:1)荒岛文学的端倪。英国荒岛文学的端倪是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该书真实地记录了英国早期航海以及商贸事业的发展过程,详细地描写了航海、商贸事业的发展境况,生动地刻画了英国当时已出现的独特职业:海员和商人。这是英国荒岛文学的端倪。2)荒岛文学的鼻祖。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是英国荒岛文学的始祖,他的悲喜剧《暴风雨》是荒岛文学的开山之作。书中的普洛斯彼罗的荒岛是莎士比亚精心设计的人类善与恶较量的舞台,它只是一种载体,是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2
3)荒岛文学的繁荣。继莎士比亚后,荒岛文学进入了它的繁荣时期,而这时期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8世纪启蒙主义时期,这时期的荒岛文学主要是将英国的现实社会同荒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将作者的政治态度和社会理想蕴含其中,代表作是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和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第二阶段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时期,这时期的荒岛文学主要是荒岛探险,将荒岛作为一个生活场景,在这场景上展开正义与邪恶两者之间的争斗,代表作是巴兰坦的《珊瑚岛》和史蒂文森的《金银岛》。第三阶段是20世纪现代主义时期,这时期的荒岛被作为表现人性的一种手段,对人性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剖析,代表作是戈尔丁的《蝇王》2、刘崯在其文章《试论美国文学中的荒岛意象》中对美国荒岛文学进行了描述:当怀抱坚定信仰的清教徒移民逃离文明的英国,远涉重洋,等待他们的美洲就是一个大荒岛,而实现理想和自由的山巅之城正是对这个荒岛的独特阐释。《瓦尔登湖》中,梭罗单身只影地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建造了一间小木屋,独居了两年,过着孤独而简朴的生活。这就是荒岛,反映了在拜金主义盛行和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使人异化为物这一现象后的返璞归真思想。因此,美国荒岛文学与英国荒岛文学的不同之处在于海岛并不是实实在在的海岛。3、黄樱子在其文章《现代时空的荒岛文学》中对现代时空的荒岛文学进行了讲解。现代时空的荒岛文学着眼于从人与自然的故事演变成人与人的故事和人与社会的故事,荒岛被选择作为一个特殊的地理条件来探讨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内心世界。代表作是《惟一幸存者》。书中讲述三个因不同原因而自愿来到这个荒岛生活的人,他们相互联系,相互排斥,也相互需要。最后,他们克服了心理障碍,消除了彼此之间的隔膜,形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团体。那么,荒岛文学中的荒岛意象有那些含义呢?杨仁敬先生在为魏颖超的《英国荒岛文学》所作的序言中进行了总结:“荒岛文学只是一种载体,是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它们或是表现人与自然的冲突,或寻求一种改造社会的手段,或宣传作者的社会、政治和哲学观点。”自然,诸3
多学者针对不同的文学作品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海岛象征了乌托邦理想的实现和理想的幻灭。李海洋在其文章《乌托邦理想的幻灭—威廉·戈尔丁<蝇王>评析》中指出:“传统的荒岛小说符合乌托邦的特征,是人类美好情感的想象和寄托。”将人类生活的美景置于遥远的海外孤岛之上的乌托邦思想可以叫做自然乌托邦或远地乌托邦。其特点是:首先,这个小岛是与世隔绝的,岛上风光优美,气候宜人;其次,小岛的居民没有等级压迫,人们和平相处,互相帮助;最后,岛上的居民热爱劳动,自给自足。魏颖超的《英国荒岛文学》针对莎士比亚的《暴风雨》中的荒岛指出:荒岛是很荒凉的,不能居住,几乎无路可通,但它又有很美好的、很温和的、很可爱的气候,荒岛展示了贡柴罗“乌托邦”式的理想。李海洋也指出海岛象征着乌托邦理想的幻灭。《蝇王》中,孩子们一起建立了乐园,却因为人性恶而毁灭了这个乐园。书中最后写道杰克一伙人为了追杀拉尔夫放火焚烧了整个小岛,熊熊燃烧的大火焚烧了整个岛屿。海岛象征了原始大自然。黎月新在其文章《创造人类生存寓言的人物—鲁滨逊》中提出:“荒岛就是一个蛮荒大自然,史前历史的缩影。”鲁滨逊在经历暴风雨的袭击之后幸存下来,登录了一个无名岛。岛上有着最为原始的一切:一眼望去即是树木,高耸参天,树枝间隐约透露出点点光亮,周围时有岩石、洞窟,林间偶然响起鸟叫声,同时又混杂着其他不知名的动物的声音,仔细听,似乎还能听见动物穿梭草丛时的“沙沙”声。海岛是现实社会和现实世界的反映。魏颖超在《英国荒岛文学》中认为《格列佛游记》中的各个岛国就是英国社会的缩影。该书展现了一幅幅统治阶级的百丑图:大人国、小人国等地君主各占岛为王,实行独裁统治,党派纷争、尔虞我诈、贪婪自私、诬陷忠良、民不聊生到处可见。苏艳斋在其文章《<鲁滨逊漂流记>艺术手法浅探》中认为,《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海岛其实就是作者心目中的英格兰。在文艺复兴之前,英伦岛上的环境是多么的自由,多么的令人神往。然而在工业出现之后,小岛的宁静被打破了,随之而来的是机器的突突声和人类的嘈杂4
声。因此,笛福借这部小说来呼吁人间乐园的英格兰的回归。于静在其文章《<蝇王>:英国荒岛文学的嬗变》中指出:“荒岛本是一个微缩的人类社会,在这里人能最近距离地接近大自然,其表现也最接近本性。“荒岛在《蝇王》中已不再是单纯的荒岛,而是人类现实环境的一种象征,是西方文明社会的一种变形。”在珊瑚岛上,一群因二战而逃离来此的孩子们,本有着世间最为纯真的善良,却因怀疑岛上是否有食人野兽出没而逐渐扭曲了心灵,暴力、残酷等黑暗面逐渐占了上风,最后象征文明、传统权威的力量被镇压消失。这成了西方文明社会的真实写照。肖旭在其文章《<蝇王>所揭示的二战主题》中认为珊瑚岛是人类社会浩劫的一个缩影。所谓的人类社会浩劫就是《蝇王》书中的二战。人的恶分为生物性层次的恶和社会性层次的恶,前者即原恶,是人们缺乏外部的压力时而产生的真实的恶意识和恶行为,后者表现为有意识的恶以及表现为行为的恶,而当个人原恶进一步扩展为集体乃至国家时就演变成了文中所指的二战。杨春芳在其文章《<蝇王>之象征体系探微》中认为“戈尔丁试图以岛的微观世界来反映人类社会的宏观世界,岛是整个世界的精神危机和严酷现实的缩影”。魏颖超在其文章《<蝇王>与英国荒岛历险小说之变迁》中提出:戈尔丁笔下的海岛已经失去了鲁滨逊时代的荒岛或英国传统荒岛历险小说中的荒岛所具有的实在性。这座荒岛已不再是冒险家的乐园,不再是一种纯粹的自然存在。海岛是一种载体,是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魏颖超认为,《暴风雨》中的普洛斯彼罗的荒岛是莎士比亚精心设计的人类善恶较量的精神舞台。文中的荒岛本身是纯自然的东西,是普洛斯彼罗的巫术无法变幻得出的,如果没有荒岛的存在,普洛斯彼罗和米兰达公主就会葬身鱼腹。于静在其文章《<蝇王>:英国荒岛文学的嬗变》中也指出戈尔丁的荒岛和莎士比亚笔下的荒岛一样,成为一种展示人性的平台,体现作者对人性和人类前途深深的忧患。海岛象征着伊甸园。邵鸾飞等人在其文章《失火的伊甸园—生态视角下的<蝇王>》中认为“戈尔丁在《蝇王》里关于那个珊瑚岛的描绘可以说是有意复制的一个伊甸园”岛上森林繁茂,海岸边长满了棕榈,湛蓝辽阔的大海粼波闪烁,雪白的浪花忽隐忽现拍打着珊瑚礁,“水清见底,5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