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归纳

时间:2019-08-21 22:23:17    下载该word文档

湖心亭看雪

常考知识盘点


1.资料链接

1作家作品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现在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传世。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三(西湖书社1982年版)。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后,大举南下。张岱避居浙江剡溪山。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西湖梦寻》和《陶庵梦忆》,书中主要追忆了当年风月繁华、故国往事,凡记叙过去的行踪皆用明朝纪年。《湖心亭看雪》就是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

2.文章中心概括

本文以精练的笔墨,记叙了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了作者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同时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淡淡的故国之思。

3.写作特点

1)运用白描手法,生动传神。白描手法就是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寥寥几笔勾勒出事物形神的一种写作手法。全文一百多字,写湖、写雪、写人,又交代游湖的始末,文字极其简练。如本文中的“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景物的形与神,长与短,点与线,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物我合一。

2)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叙事是行文的线索,作者用极简省的笔墨叙述了自己的游踪,然后抓住夜色中雪景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湖心亭巧遇虽属叙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情绪的变化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踪的延伸。由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从人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

4.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

1通假字

余挐一小舟 “桡”

2古今异义

拏一小舟 住西湖

古义: 今义:剩下

饮三大而别

(强)古义:竭力,尽力。文中指痛快 今义:勉强

(白)古义:名词,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今义:白色

③是日更定矣 

古义: 今义:判断词(与“非”相对)

④余一小舟

古义:() 今义:拿东西,捉拿

3一词多义

①是:是日更定矣(代词,这)

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

②白:上下一白(白色)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酒杯)

③一:上下一白(副词全)

惟长堤一痕(数词一)

④更:是日更定矣(ɡēnɡ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一更为2小时)

更有痴似相公者(ɡènɡ还)

⑤余:余住西湖(我,第一人称单数)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多)

⑥大:见余,大喜(副词,非常)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形容词,大)

4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三日

面:原意为很大的雪,文中指下大雪

是金陵人,

客:原意为客人,文中指客居

②名词用作状语

与余舟一

芥:原意为小草,文中指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5重要句子翻译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文: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②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文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③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文(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④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⑤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文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⑦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6问题探究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从哪种感觉来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听觉来写,突出天气的严寒,也为下文到湖心亭看雪埋下伏笔,突出游兴强烈。

②“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暗示作者的“痴” (或“不 同常人”),为下文作伏笔。

③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语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并简要分析。

答:运用了白描的手法,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 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④结尾的“痴”有何含义?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

答: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点明文章主旨,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⑤文章结尾“舟子”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阅读文章,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痴”?为什么说湖中人比“相公”更痴?

答:“相公”在“大雪三月,湖中鸟声俱绝”的情况下,在“更色”时分,划一条小船,“独在湖心亭看雪”。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痴”。“湖中人”比相公到的早,在亭中煮酒赏雪,见我来非常高兴,“客此”时近年关,所以他更痴。

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雾凇沆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表现的景色。

答:我坐在船上,只见寒气弥漫,远处近处均是白茫茫的一片,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均是白色的。湖上映出的影子,只有像一条印记的长堤,像一个黑色小点般的湖心亭,和我那如同小草一样的小船,像米粒一般大小的船中的两三个人罢了。

⑦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答: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和豪爽之情

典型题精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 哀转久绝

B.是日更定矣 问今是何世

C.问其姓氏 望其旗靡

D.强饮三大白而别 乃记之而去

2.解释加点词。

一小舟

见余

下船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表现的景色。

4.在文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C.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模拟测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湖心亭看雪》)

【乙】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雾凇沆砀 沆砀:

2)湖中得更有此人 焉:

3林壑尤美 林壑:

4)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蔚然:

2.选出与“山之僧智仙也”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当余从师也

B.何陋

C.山间朝暮也

D.属予作文以记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4.《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典型题精选

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要注意词语的用法,A.绝,都是消失;B.代词这/判断动词,不相同。C.都是代词他。D.都是顺承关系,然后。只有B项不同,因此选B项。

2.1)通“桡”(携,带,拿) 2)非常,十分 3)等到 4)客居,寓居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的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孥”是通假字,通“桡”,驾,拿;“大”,非常;“及”,等到,都是副词;“客”,客居,是词类活用。

3.湖上映出的影子,只剩下一道若有若无的长堤的痕迹,一个墨点般的湖心亭,和我那一片小草叶般的小舟,以及小舟上两三个如米粒般大小的人影罢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注意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本句中“惟”,只有,是关键词语。另外需要注意本题还需对句子展开想象,加以补充,符合原文意境。

4.C 【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筛选并且提取文中的信息,归纳概括要点,是对文意的理解与文章主旨的把握。《湖心亭看雪》中主要抒发作者家园故国之思,本无可乐之处,因此“与民同乐”是不正确的。

模拟测试

1.1)白气弥漫的样子 2)哪里 3)树林和山谷 4)茂盛的样子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2.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之”的含义和用法。例句句意为:是山里的老僧智仙。之:结构助词,可译为“的”。A.句意为: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之: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B.句意为: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宾语前置的标志;C.句意为:这或明或暗、变化不定的,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的景象。之:结构助词,可译为“的”。D.句意为: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之:代词,指这件事。

3.1)我痛饮(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2)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语有:”强饮”:“痛饮”“别”:与谁告别,要补充完整,“白”:是酒杯之意。句意为:我痛饮(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2)重点词语有:“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临”,靠近;“于”:在。句意为: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4.《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情趣、超凡脱俗的情趣,还流露出深沉的故国)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之思和沧桑之感,带有淡淡的哀愁;《醉翁亭记》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一是要结合文本,另外还要结合相关写作背景。《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选自《陶庵梦忆》卷三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表达了作者悠远脱俗的闲情雅致(也可以写:清高自赏的情趣、超凡脱俗的情趣,还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带有淡淡的哀愁)。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寄情山水,从“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思想。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