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春城记忆:渐行渐远的老昆明1

春城记忆:渐行渐远的老昆明1

时间:2011-12-27 20:27:45    下载该word文档



春城记忆:渐行渐远的老昆明

导语: 1

老昆明人,在荆棘中前行,忆老思新,痛并快乐着 1

翠湖,老昆明城的一颗明珠 2

导语:

被遗忘的老昆明味道,或许只有昆明老人才能回味,而没有见证过老昆明的年轻人有的仅是对老昆明这个概念的陌生感。老昆明迷失在新昆明城里,曾经熟稔的城市发生了改变,由熟悉到陌生,这个过程只用了不到几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然而,要想勾勒出已经被历史抛入了时间河流里的老昆明,仅仅是凭借今天因为城市改造而变得面目全非的街道,以及因为年代久远而可供辨识记认已远不如从前的文化留存,今天人们据此品尝出来的城市文化史,肯定是大异从前。于是,对于那些热爱昆明而又亲眼目睹着这座城市在时光中不断新老更替的人们,他们是那样的依恋和怀想从前。正如活着的儿女,只有他们,才会在不经意间,从心里升腾起对已然辞世的母亲的阵阵怀念。怀旧真的成了一种无法治愈的顽疾,人们纷纷在这座城市的报纸上怀念那曾经清澈的滇池,以及雨后石板上会泛光的金碧路,以及街头形形色色的风味小吃……这一切,都是他们曾经经历,然而今天已然难以触摸得到的生活。

老昆明人,在荆棘中前行,忆老思新,痛并快乐着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则将唤起或提醒着人们,关于这个城市过往的无数记忆!“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匹马来买把刀……”这一首老昆明童谣,在充满俏皮的童趣的意象后面,不仅浓缩了市井生活生动的图景,还孕育着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特征,这就是老昆明人关于这座城市的特殊记忆。

1997年,昆明开始大规模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在这场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中,许多寄托着昆明人成长记忆的老街道、老建筑被拆除了。昆明,这座走过1240多年沧桑的城市,遗留下来的故事和记忆,似乎淹没在了众多的现代化建筑当中。不知道这些老街和老建筑背后的故事,还能有多少人可以记起。也许,后人只能从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中,找寻儿时的记忆。

我们有幸能够采访到一位同学的外公外婆。从他们口中,我们了解到不一样的老昆明。他们那代人生活最大的特点就是平淡,他们的性格老实木讷,为人善良,他们那代人被时代打造成最默默无闻的奠基石。

采访中随着我们的提问,老人慢慢回忆起过去的记忆,让苏爷爷感触最深的就是童年时代的艰辛生活,在他十多岁时工作是技工,之后随着技术的越发娴熟,工作调动了安宁变电站。在60年代,老昆明时期的安宁变电站,最多变电量为11万伏,在讲述的过程中,隐约可以看到自豪的神情。我们还了解到当时电压最高位35000伏,而要送到昆明的线路当中需要变压到22000伏。

毛泽东时代的老昆明是安全无间的(共产主义),邓小平时代的老昆明是高速发展的(改革开放)。在1949(昆明获得解放)年到1958年间,老昆明的治安情况是比较好的,老人说当时他们出门都不需要锁门的。但是在此期间,老昆明的经济情况不是很好,当时,生活在老昆明的一部分人可能穷的连铅笔都买不起,60年代到70年代,是老昆明的人最为辛苦的时代,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害苦了这一代人。而到了80年代,随着文革的结束和改革开放的开展,经济情况改善很多,相对的,治安情况有所下降了,那时口号是:先生产,再生活。

40年代的老昆明是动荡的。在张奶奶小的时候,曾经见到过日本的飞机对昆明进行轰炸。那时候,昆明还没有被解放,整日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祸不单行,还曾经历过村中被抢粮,粮食抢不到就抓人去当兵。社会动荡,不过如斯。

在她所处的时代中,老昆明人生活艰苦,有的时候不得不去偷一些菜以应急。他们所处的年代,物价相对较低、相应的工资也不高,在她20多岁(1956年)参加工作之时,工资为32.74元,当时的每一分、每一角都能为她换取所需物品。

在她工作之时,还没有双休日,只有周日一天休息。所居住的房子是福利房。说话要注意措辞,稍不留神,就要被找去谈话了。在她结婚后,育有两女一子,用两个工资养活七个人,支撑起一个家。

到了六七十年代,遭遇了自然灾害之后,吃的是观音土,经历了大跃进,家家献铁热潮之后,日常所需花销由各类票证所取代。后来,结婚成家,儿女绕膝,时代的发展为他们这一代人带来了新的娱乐方式,歌会与舞会让他们能够在休闲时候享受社会进步所带来的文娱乐趣。

老昆明迷失在新昆明城里,曾经熟稔的城市发生了改变,由熟悉到陌生,这个过程只用了不到几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相比老昆明,现在的昆明,小楼房变成了高楼大厦,人口增多,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交通越来越发达,物质、精神生活更具有时代的特质与气息。在回忆中,两位老人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样高兴,他们的生活算不上美好,甚至可以说是惨淡。老人的记忆中只有苦的一面,他们是从那时代中挣扎着熬出来的,几乎没有什么美好的回忆,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两位老人相依为命的走过六十年的岁月,到现在儿女成群,子孙绕膝,过上了美好的退休生活,据了解,老人现在娱乐活动很多,明天都会把自己的行程安排的满满的,如健身舞、太极拳、围棋等都是他们行程的一部分。

翠湖,老昆明城的一颗明珠

近日,翠湖公园免费9年后,欲重新收取门票费的计划,再次将公园推向了风口浪尖。翠湖是老昆明成长记忆里抹不去的符号,老昆明人与现代昆明人都爱去翠湖,那里承载了太多的记忆。翠湖是历史文化名园,因为翠湖不仅具有风景名胜区的基本要素,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

翠湖堤畔遍植垂柳,柳枝拂面,湖内多种荷花,藕花飘香,旧有“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抚楼台”之联,被誉为“城中碧玉”。因其八面水翠,四季竹翠,春夏柳翠,故称“翠湖”。

“元代的菜海秀水,明朝的湖畔贡院,康熙年间的平西新府”,从元代开始,翠湖就是孕育昆明历史文化的摇篮,这就使翠湖的性质有别于普通的城市公园。翠湖公园发端于唐朝,有700多年的历史积淀,园内的历史文化及自然风光都非常珍贵。翠湖除了向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外,还承担着延续历史、传承文化的社会功能。

翠湖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保护翠湖就意味着保护历史文化,是对珍贵历史的尊重。而开放9年来,翠湖被过度地消费,翠湖的历史文化气息早已今非昔比。翠湖重合了昆明的人文和历史,是昆明城市里的一颗明珠。

自古以来,翠湖周边就是文人雅士、名人政客居住生活的地方,翠湖周围的云南大学、讲武堂、省图书馆、陆公馆等建筑也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浓缩了昆明历史文化的精华,应该得到系统保护和科学发展。

翠湖留给昆明的所有历史文化记忆和认知需要共享,翠湖建成历史文化名园后将能为世界提供更好的共享翠湖历史文化的条件,让更多人感受翠湖文化底蕴。昆明人对翠湖有种魂牵梦绕的情节,踏足翠湖总能回想起很多快乐时光。

翠湖作为老昆明的文化符号,记录着、承载着昆明人的记忆,今天的翠湖依旧在延续这种使命。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那是任何公园都无法与翠湖相比的,而这让翠湖的印记在人们的脑海里抹不去。保护、恢复翠湖的历史文化,是对民族历史的尊重。

西山的龙门可观日出,可把整座城市尽收眼底,西山下的滇池是云贵高原唯一最大最辽阔最灿烂的明珠,如果你伫立于滇池湖边,可把整座西山望得一清二楚,西山又仿佛一位酣然入睡的女子,静静的躺在滇池一旁,所以西山睡美人便由此得名。在一望无际的滇池湖边有一座海滨公园叫大观楼,公园虽小却是五脏具全,有着古色古香的茶楼,清幽宁静的荷塘,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是能让人心旷神怡的好地方,在市中心还有圆通物动园,每到春天,园里小路上两侧的樱花树便会开满很多粉红色的樱花,各种各样的鸟儿欢快的为游人和旅客们歌唱,也是别有一般情趣的。翠湖水光潋滟,绿树成荫,楼现波心,环境优美,是昆明城内的一颗绿宝石。享有“城中之玉”的美称。

逝去的历史,渐远的昆明老街

老街,这样的概念,在政府的眼里是落败,在老人的记忆里是寄托,在文化人眼中是宝贝是历史。昆明的许多老街巷在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渐渐被高楼大厦所取代,昔日低矮的土木房变成了高挺的钢筋水泥楼,狭长的街道被拓宽拉长。

老街的存在见证了昆明几百年的发展和变化,它是老昆明的历史画卷,也是老昆明的记忆名片。时代赋予他的责任是让千千万万的国内外游客感受“天气常为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春城时,在矗立的高楼大厦和川流不息的东流、人流中找到一个古老而凝重的城市空间并铭记不忘,这应该就是昆明的“名片”。

老街之灵光街:

在昆明老街中最具代表性的老街非灵光街莫属。灵光街,在小东门外,清嘉庆间重建,位于盘龙江畔、桃源广场北端,圆通桥下,现在的总长度不超过200米。街道狭窄,两边都是上了年纪的老房子,因为年久失修显出一片破败的样子。整条街上的民居多为清末民初的老房子,除了脚下的青石板变成了水泥地,灵光街几乎还保留着几十年前的样子,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昆明最后一条老街。

灵光街是正宗老昆明特色的代表:挑着担子,敲着小铁锤叫唤的丁丁糖;五香兰花豆;红鸡蛋等各种代表老昆明口味的小吃。在灵光街上除了各种商铺外,还有茶铺。顾客都是以挑担的、干重体力活的和四周的居民为主。随着昆明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座古老的城市正朝都市化、现代化推进,盘龙江两岸也已经高楼林立,但灵光街这条古老的街巷,依然是古朴的、原始的风貌,它的变化不大,还保留着解放前最原始的样子,虽然街道从五百米缩短到不足两百米,原来的青石路变为了水泥路,但灵光街的市井文化积淀非常深厚,从这里可以折射出过去昆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情景,要看老昆明的古朴风貌,这条街是首选。

老街之光华街:

 老昆明都认为,光华街其实是昆明一个偌大的“历史博物馆”。百年来,它以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气息,成为了近代老昆明的历史标记。街道上的老房子让光华街成为了近代昆明城市变迁的一个缩影。

光华街, 东起正义路,西至五一路的光华街全长435米,是昆明城中仅存的几条具有古朴风貌的老街之一,在今天的光华街上可以吃到口味正宗的小锅米线,可以淘到货真价实的云南古玩,可以找到历经百年的药铺。同时,各种具有现代商业特色的商贩们也云集在这里。光华街,用它斑驳古朴的胸襟包容了古今。

如今的光华街今非昔比,无数的高楼拔地而起,现代化生活的要求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街道两边的商铺就可以看出这条街道的飞速发展,侧面也反映了烘托出了昆明要将自己打造成为东南亚桥头堡形象的决心和行动,对于经济高速发展,不发展就意味着淘汰的今天,这是一个可喜的现状,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没有人思考过:快速发展的经济会不会让我们忘了以前的历史,忘记自己的根?

老街之文庙直街:

文庙直街,南起光化街,北接文庙横街,全长290米。始建于公元1278年,因建文庙于街北而得名。清末至建国初期,有名的雕刻手工艺和制帽作坊多集中于此,清代街南口立有“南国文明”坊。它也是昆明的一条老街道,在它方圆一平方公里内有着浓厚的昆明庙会情结,它和光华街相连,延长过去是文明新街,止于花鸟市场的景星街。它的后面是两条弧形的云瑞东西路,合围着有抗日胜利纪念意义的胜利堂,前方是一个喷水池小公园,公园后面是甬道街,昆明上世纪七十年代形成的花鸟市场就在甬道街。此外,市府东街、甘谷祠街平行在光华街和景星街之间,中间是云南省公安厅。

今天的文庙街已经是昆明的一条老街,再多现代化的元素也掩盖不了它浓重的历史感和那一点沉香的味道。人们还是会怀念周围的古玩字画,花鸟鱼虫,和它两对面的“福林堂”药房,在老昆明人的心里声誉很高。直到今天,人们还是喜爱去文庙直街闲逛玩乐,文庙直街有太对老昆明人的回忆和寄托。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老街与整个现代化城市显得那么格格不入,政府通过各种改建,修缮来让它们融入这个大都市的节奏中,但经过这些改造之后,老街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老街是老昆明人的记忆和寄托,是见证老昆明人一生的必要存在。尘封的昆明老街,即将消失的记忆。

城市变迁的情节:难忘老昆明

“我就是从西伯利亚远道而来的海鸥,只是我有一点跟它们不同,我来了就不会回去,我要活在昆明,老在昆明!”,来自黑龙江的老人段棋一边说着,一边打着太极。

20世纪末,昆明老城随着城市现代化假设的迅猛发展,在短短的几年中,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昆明老城瞬间变为历史。这在不同人的心理上引起了不同的情感牵挂和反思。而那些已逝去的昆明老城中的大观街、武城路、长春路、拓东路、金碧璐......以及老城街坊、宅院中的那种宁静、安详、与温情的市井人文,还依然深深的映在昆明人的脑海中久久难以忘怀。

具有2000多年建城史的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的滇池北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古时称“灵龟”老城,海拨1891米,年平均气温14.8摄氏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舂”,昆明是我国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是一座春天永驻的城市,在世界上享有“春城”、“花都”的美誉。四季如春的气候,秀丽迷人的风光和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使昆明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

昆明民居在解放前的半个世纪有着迅猛而明显的多元化演变和并存。具有地方物色,分布最广的民居为三间四耳或三间六耳,三间六耳三间厅土木或砖木结构一颗印式建筑,在僻街小巷为寓所,在大街闹市又为前店后坊或前店后家。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后和留学归来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昆明也出现了欧式建筑,如巡津街法式居住楼房,云南大学会泽院,正义路马市口万来祥西药房,金路惠滇医院等等,同时也传入广州骑楼式店铺建筑和临街新式店铺建筑,如同仁街、金碧路、三市街等。抗日战争期间又传入美国式建筑如拓东路的谊安大厦,南屏街西式楼房,大观河畔等风景区的花园式别墅,篆塘、复兴、太和大东等新村新式居民住宅小区。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则将唤起或提醒着人们,关于这个城市过往的无数记忆!昆明,这座走过1240多年沧桑的城市,遗留下来的故事和记忆,似乎淹没在了众多的现代化建筑当中。不知道那些老街和老建筑的背后会有多少故事,还能有多少人可以记起?

春城昆明,四季如春,风光秀丽,许多人向往的旅游胜地。除此之外呢?昆明,是一座忘记历史的城市,一边发展,一边抛弃自己的文化底蕴。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故里,人民的音乐家聂耳在这里生活过,革命先驱闻一多在这里战斗......再久远些,再久远些,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不过现在的昆明,却是一座不伦不类的怪城,一边拆除历史文物建筑,一边虚伪的用钢筋水泥伪造历史,令人鄙视!

回首望去,昔日的长春路、威远街、景星街......老外最喜欢的花鸟市场的老房子......都拆了,拆的一干二净,然后用水泥假巴意思盖一堆如官渡“古镇”一样的现代建筑。有人评论说,估计除了象讲武堂之类有重大证至意义的极少数文物建筑之外,昆明没有一座超过50年的房子!!!真不知道,以后的昆明,除了气候就是钢筋水泥,还有什么让我们值得留恋,值得回忆?让我们如何向我们的孩子讲述:“那时候,我们都爱去景星街,看花鸟鱼虫,吃建新园的过桥米线,买地摊的烧豆腐,去看满街的老外,用你好和hello互相打招呼”,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去寻找那些“逝去的历史,渐远的老昆明!

在那朝阳晨风中,在那夕阳鸦噪时,从僻静的老街古巷里不时地传出一两声野韵悠悠的长声叫卖。老昆明人一听便知道是卖什么的来了。需要之时,就会迎声赶去,一番讨价还价,一番挑挑拣拣,在家门口便做成了生意,倒也十分方便;遇到挑担子卖小吃的来了,一声叫卖,嘴馋的大人和娃娃们更是会赶忙跑出来,围在担子旁边,或蹲或站地吃着,买主边吃边和卖主闲聊着,问讯着,那种随和悠闲的韵味,一直会弥漫到了深夜。

  老昆明的叫卖声,当然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它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直接反映出了老昆明的一种世态景象。它是老昆明人生活中的一道风景,一个图像,一种民俗……

官渡古镇为昆明保留下老昆明文化最为纯正的根,今天,古镇也“焕然一新”,和翠湖一样变得“没有敬畏感”。清澈的滇池再也回不到过去,老街的周遭让钢筋混凝土埋葬,金马碧鸡坊重新堆积新建起来,一切都失去了老昆明的得味道。

元代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把昆明称为“壮丽的大城”。上世纪30年代末,一位从北方来的西南联大生物系高材生姚荷生对昆明一见钟情,他用对自然特有的观察力来审视昆明,认为“整个昆明城就是北平的模型”。被他拿来与北平(北京)正阳门、西直门相比的昆明近日楼及大西门,已于上世纪50年代初以“改善交通”为由拆毁,同时被拆毁的还有建于明代的“最后的砖城”等。

抗战时期,宋美龄随蒋介石来昆视察,从城中的街道到风景名胜都留下了她的足迹。昆明给她留下了一个好印象,她回忆说:“昆明城的街道十分干净整洁,建筑物都是同一色彩,和我们在其他地方见到的那些杂乱的建筑物相比,使人感到更舒服。昆明街头的行人已分为左、右两边行走,并以最有秩序的办法往返。”由此可窥见昆明这个开放城市的文明程度已具一定水平。

1945623日,驻昆的援华美军172医院院长克林顿·米勒特中校在他寄往美国的家信中这样写道:“中国有的地方实在是漂亮……我们所在的这个地方相信应该是我所见过的最漂亮的地方。我们常常一有时间就坐下来观赏湖上(滇池)的风光,乐此不疲……有一些很漂亮的住房和建筑物,城里有石头铺的街道、土房、小店铺。每一条街上都挤满了人,有的人用肩膀挑着大担大担的东西,时不时还会碰到送葬的队伍。交通工具有人力车、马车、牛车、自行车和小汽车。所有军事设施都建在城外,整个城市都有城墙,所有的土地都筑成田,人们连续不断地在上面耕种,男女老少都起早贪黑地在稻田里干活……”真可谓:城市井井有条,人民淳朴勤劳。

老昆明中的一位“高人韵士”——云师大的刘文孝教授的一段诗话令人叫绝。他咏颂道:“昆明老城,钟灵毓秀之地也;昆明小民,披肝沥胆之人也。昔而今,今而往,英雄豪杰之慷慨悲歌,贩夫走卒之义气死生,善男信女之虔诚慈祥,恨海情天之悲欢离合,何可胜数,何可限量……”这就是浓墨重彩又极富人情味的南国春城——昆明。过去的始终是好的,现在无论如何也恢复不了那种意境,只有人工刻意模仿的匠气,在世俗的喧哗中显得格格不入。每当茶余饭后时,他们总愿带着孙儿徘徊在金马碧鸡坊下,讲述他们童年的故事。金马碧鸡坊是昆明沧桑史变的见证,无论如何也难以恢复原来的面目,实际上也不需要去刻意恢复。作为重建的金马碧鸡坊,是昆明人对“金碧交辉”吉祥景象的一种向往。时代变了,人们的观念不应停留在那段斑驳的历史上。

结语:

现代文明加快了城市规划建设的脚步,大都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抹淡了历史的变迁。现代人一面追求城市建设规模与速度同国际化接轨的同时,一面思考如何留住代表该城市沧桑史变的见证物?

“故乡昆明如今已面目全非,有如熟悉的长者一个个与世长辞,那昨日的老街道正一条条消隐死灭。时过境迁情随景移,老昆明人迷失在新昆明城中徘徊吁嘘。”在自己的《狗说狗讲》一书中,今年57岁的张老楷这样描绘着昆明的变化。

“我这一辈人正好碰到了老昆明荡然消失、新昆明突然拔起的场景转换时期,在情感上的一时难以接受,多少有点像第3幕话剧就该退场的人物,到了布景已全然换过的第5幕,却还呆在舞台上犯傻。”

据说美国人斯诺在去延安前,曾经到过云南,他认为昆明是一个奇怪的地方,既是末端,又是前沿。末端指的是它的地理位置,位处中国西南边陲高地;前沿说的是它紧邻缅甸、越南这些东南亚国家,有一条铁路与它们相连,同时还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今天,通往越南的铁轨基本停用,但是这座城市的人们对火车仍然情有独钟,甚至还有一家餐馆取了一个“火车南站”的名字,并且生意不错。

  这样的地理特征决定了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既开放,又保守。昆明在近代基本上没有发生过什么战乱,加上气候温和,生活在这里人们基本上是温饱即安,这样的特征一直延续到今天,都可以看得到。因此昆明人是温婉而善良的,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经常都是微笑着的。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春城记忆:渐行渐远的老昆明1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