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利用语言的优美性 促进声乐教学

利用语言的优美性 促进声乐教学

时间:2012-10-30 08:06:33    下载该word文档

利用语言的优美性 促进声乐教学

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是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同时,我们也知道,语言是声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作核心,无论的作词,谱曲,或是演唱,都离不开语言的体验、感受和表现。

在声乐教学中,如能合理利用语言的优美特性,则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声情并茂地感受音乐之美。为此,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并得到不少启迪。

1、 利用语言的文学内涵,引起兴趣。

教唱新歌时,以文学描绘的故事情节导入,很快吸引了学生。如能生动地讲述聂耳在上海街头碰到贫苦报童的故事,风雨中报童的叫卖声,饥寒交迫的境地,悲惨的遭遇,就会引起孩子们极大的同情,唱起《卖报歌》来就能感情真实,体验深刻。

2、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歌词的内涵和意境。

歌词是声乐曲的文学基础,是一种诗化的语言,是极其凝炼而富有韵律的语言形式,因此好的歌词以及优美的意境会引人入胜。

如《阳关三叠》的原词是唐代大诗人王维著名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表达了与好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用青青的柳色,绵绵朝雨和雨后客舍的清新宜人这些美景反衬出离别的忧伤,成功的营造出了一种惆怅,悲凉的意境。如果只听旋律,既是听出悲凉的基调,但也是十分抽象的,而通过上述的诗句便可使听众能准确地把握歌曲的内涵。借助精妙的语言,旷古之音,体味到那份别友的凄凉。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歌词的内涵和意境的体味是十分必要的。

3、 语言(普通话)基本功的训练不容忽视。

声乐的语言基本功体现在咬字、吐字、归韵、收声等方面。咬字,主要指声母(字头),吐字主要是韵母,(字腹字尾),在演唱中,声母要准确有劲,清晰有力。吐字要求口型在音值延长过程中不变,以保证音质的纯正。因此注重语言和诗文朗读的训练,有助于唱歌教学,同时学好普通话也是学生的基本功之一。因此歌曲演唱应以普通话为主,使其唱歌语言规范。

4、 注重声调和曲调的完美结合。

语言在口头表达过程中,一般都具有文字性和音乐性两种因素,尤其是歌唱语言,它的音乐性更加鲜明,因此,歌唱语言的处理就是要使曲调和语调完美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在唱歌之前,要让学生首先细心揣摩语言本身内在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以及把握整个歌词的语调、语气和 语势特点,然后再将这种特点与曲调完美地结合起来。

5、 正确范唱,激发兴趣。

学生往往首先通过老师的范唱接触新歌,先入为主。示范是否清晰生动,准确颇为重要,生动的范唱,最能直接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范唱一定要吐字清晰、声情并茂、形象鲜明、风格突出。如《阳关三叠》中,借助精妙的语言,旷古之音,营造出一种惜别之情境,使:“声音”表现的形象而生动,方能将学生们的情绪推向高潮,也会大大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由此可见,唱歌的语言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我在思想上要有正确的认识,在基本功上要扎实训练。同时歌唱还需要有一定的文学、美学修养。其实“唱歌”更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唯有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才能声情并茂,准确无误地表现音乐作品。我们应该为此而努力,为音乐教学多做一些尝试,给学生创造一种无比美丽的音乐情境。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