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古代文化之婚姻

中国古代文化之婚姻

时间:2018-07-01 14:33:21    下载该word文档

上课的时候老师问“婚姻是什么?”作家钱钟书在《围城》中写道“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法律上,有这样的定义:以男女两性结合为基础;以共同生活为目的;具有夫妻身份的公示性。但是,我们并不能给婚姻下一个具体定义,每个时代都有不同对婚姻的定义。在我们看来,爱情走至一定位置便会转变成婚姻的形式。我国实行一夫一妻制,但从一些清宫剧、唐宫剧中,家庭中很多都是一夫多妻。那么,从古至今,从一夫多妻到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是什么导致了婚姻制度的变化呢?

人类婚姻史经历了原始群婚制、族内婚制、族外婚制、一夫多妻制、一夫一妻制。

原始群婚,就是说当时人们的性交对象是不固定的,一个女子可以随便与许多男子发生性关系。同样的,一个男子也可以随便与许多女子发生性关系。在我们现在看来,这是一种几乎和动物没有多大区别的杂交混乱状态,这种杂交是最原始的,没有限制的,它的特征是一切女子属于一切男子,一切男子也属于一切女子。主要因为当时社会落后,人们全部生活的目的就是生存与繁衍。当时人们过着群居生活,部落之间联系少,必须靠群居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自身力量的不足。原始社会的人们没有“亲戚兄弟夫妇男女”等伦理观念。

族内婚,也叫血族婚、班辈婚。它是在氏族内排除长辈和幼辈的婚配,只允许同辈男女进行婚配,形成同辈血缘婚。丈夫过着多妻生活,同时妻子也过着多夫生活。子女以男子长辈为父,母亲自知其子女,这保持了母系集群的嫡庶关系。血缘婚在中国文献和少数民族口头文学中都有大量的实例,最有名的就是伏羲和女娲的神话故事,他们既是兄妹又是夫妇。有《高山族纹身》的传说:青年在婚前要进行纹身和黥面。根据传说:很久以前,大陆上住着一对兄妹,为了寻找太阳,漂泊到台湾岛。那时,除了他俩外,没有第三人。一天,妹妹对哥哥说:“我给你找个对象怎样?”哥哥欣然诺许。妹妹告诉了哥哥去约会的地点。那天,妹妹在自己脸上画了黑色的花纹,来到约会地点,哥哥竟没有认出是自己的妹妹,二人就结了婚。至此,纹身习惯便延续至今。纹身对高山族人民来说,不仅是一种美的象征,也是青年结婚的标志。

族外婚,也叫亚血族婚、普那路亚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过渡到相对定居的生活,而大规模的狩猎活动又加强了各自孤立的血族群体之间的联系,这就为社会组织形式的变化提供了条件。同时,人类由于长期近亲配婚对后代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引起了婚姻的变革,由血族婚转变为亚血族婚,即族内婚转变为族外婚。这种制度产生的时代就是母系社会,由于亚血族婚的共夫共妻,是父亲无法确认自己的子女,子女也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只有母亲知道,子女也只知道母亲。这就是“民知其母,不知其父”“感天而孕”的时代。一些分布在中国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至今仍有这种婚姻形态的遗存。如黎族地区普遍实行“放寮”习俗,便是族外群婚残余的典型表现。“放寮”即指青年男女住寮房,不同血缘关系的异性之间自有结交伴侣过性生活,由此出现的大量非婚生子女,在黎族社会并不受歧视。另外,壮族的“放公房”、侗族的“坐妹”,与黎族的“放寮”有相似之处。亚血族婚是进入母系氏族社会后实行的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婚制。

一夫多妻制,原始社会后期由群婚制转变为对偶婚制,可以是一夫多妻,也可以是一妻多夫。在对偶婚的早期阶段,采用“望门居”的婚居方式。对偶婚的男女分别在自己的母系氏族内生产和消费,成年男子到异性女子氏族中过着“夜赴晨归”的同居生活。云南纳西族至今仍实行的“阿注婚”既是此种婚姻形态的遗存。高山族现在盛行的女娶男嫁的婚姻形式既是母系社会对偶婚居妇家制的一种延续。随着母系氏族社会的没落,男性力量的强大,逐渐居于统治地位。至至夏商时期,“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正式形成。周朝则通过实行“一夫一妻”制解决了王位争夺问题。所谓“一夫一妻”是指按照西周宗法制度的要求,从天子到诸侯、百姓,一男子只能有一个“妻子”,即正妻,也称嫡妻。但我们所了解的历史并不是真的只有“一个妻子”。这其实是“一夫一妻多妾”的表现。“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实质是满足那些有权力的男人虚荣和需求,并通过女人的数量来显示权力的大小,女人则如同财物一样没有独立的人格。但是到了朱元璋时期时他强制规定普通百姓不准纳妾,又使得一夫一妻制的发展变得多样了。

一夫一妻制,个体婚。特点是产生了爱情的萌芽,夫妻占有共同经营的家庭经济。早先所讲的“一夫一妻”还包括“多妾”,但发展到了近现代。一夫一妻就是家庭关系里,只一夫、一妻。男子只能娶一个妻子,否则就是出轨,甚至是重婚罪等等。

在对偶婚到一夫一妻个体制的转换中,是少不了斗争的:一是从妻居与从夫居的斗争。古时候,男人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家族和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男女的结合也逐渐由从妻居转变为从夫居,母系氏族社会转变为父系氏族社会。二是抢婚与逃婚的斗争。抢婚的由来一般认为是古老的掠夺婚的遗存或变异。掠夺婚产生于对偶婚向单偶制过渡的时期,处于原始社会的末期,随着男子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地位逐渐重要。其一,男子无法忍受在对偶婚中的“从妻居”,要树立男子的性别威严,改变传统的亲缘认定风俗。其二,女子地位下降,使得女子数量减少,男女比例开始不平衡。于是形成了暴力却快速的方式“掠夺婚”。和抢婚相对应的,则是逃婚。女子为了反抗暴力的掠夺性婚姻,选择反抗,逃婚则是女性对自由婚姻的向往的表达,是对自我权利的捍卫。三是子女血缘从父系与从母系的斗争。比如产翁制和审新娘。产翁制,就是男子在其妻子生产期间,模拟妻子“分娩”,或在妻子分娩以后装扮成产妇卧床抱子,代替妻子“坐月”,而真正的产妇则照例外出干活,并为卧床“坐月”的丈夫准备饮食。在这里,模拟妻子“分娩”、代替妻子“坐月”的产妇之夫便称之为“产翁”或“产公”。审新娘是普米族特有的一种婚俗,目的在于弄清新娘的婚前生活,保证新娘所生的子女是属于新郎的血统。如果新娘在婚前有了身孕,新郎就要找那个男子打冤家,或把新娘送回家。总之就是随着女性地位下降男性地位上升而转变的。

古代婚姻制度的发展悠且长,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对现代文化也产生了影响。

1、“门当户对”的择偶标准的现代延续。古代的“门当户对”本质是一种婚姻的交换论,最早出现在西周,其目的是保证血统的纯洁与高贵。自唐以后良贱禁婚的颁布进一步加深人们对门当户对的认可。新一代的择偶标准大多要求家庭经济政治和家庭背景相当,希望自己的另一半与自己有类似的意识和思维、相同的价值观念,否则就适合恋爱或结婚。说明人们越来越重视婚姻的理性思考,是现代人婚姻观成熟的表现。

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新面孔。1.父母之命的转化。进入阶级社会特别是周公制定了严格的婚姻礼制之后,恋爱婚姻必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方能成婚。现代,自由恋爱深得人心。双方从相识到相恋,彼此了解,具有缔结婚姻的感情基础。婚姻自由原则深入人心,但也会听取父母的意见。2.媒妁之言的延续。周代,国家专门设置管理男女婚姻的职官——地官媒氏。古代的媒人由享有威信的人来担当,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起到牵线的作用,其次对消息的可靠性负责为男女婚后的生活稳定奠定世俗理念基础。时下的媒人换了新的面孔,越来越多的另类“月老”出现,如婚介所,相亲节目,网络婚介等等。

三、婚姻制度中女性地位的转变。母系氏族时期,女性无论是在婚姻中还是在生活都是地位高尚的。随着农耕社会的出现和发展,男子逐渐成为重要的劳动力,在社会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父权制家族时代的婚姻制度由此拉开序幕。真正的女性地位的转变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思想的解放,实现了婚姻中男女地位的平等。

四、一夫一妻制的现代意义。古代女人没有地位和权力。现代社会,个体作为社会结构中的主体,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在一夫一妻制下当代婚姻矛盾主要是男女两性之间的争斗。

每一次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婚姻制度也会随之产生变化。如今的婚姻制度“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一夫一妻制的婚姻,虽历经沧桑,但却永葆青春,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幸福。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中国古代文化之婚姻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