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新2019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七课 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新2019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七课 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时间:2019-04-11 11:25:34    下载该word文档

第七课 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

  

释标题

将进酒为乐府古题,意为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知作者

李白(见第一课《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明背景

此诗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这一时期,诗人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应邀到嵩山元丹丘家做客。三人常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悲愤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析技巧

1.诗歌首二句,作者的真正用意是悲伤时光易逝、人生易老,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这种表现手法叫________。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来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这种修辞手法叫________。请在诗中找出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其他诗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提示:第一空从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入手,第二空从题干极言入手。

参考答案:比兴 夸张

2.诗人为何写陈王曹植的典故? 请简要分析。

提示:明确典故正用、反用类型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三国时期的陈王曹植是个才华横溢的人物,因被其兄曹丕所忌恨而郁郁不得志,只有以酒浇愁。以泪度日,最后年纪轻轻的就死去了。诗人由曹植想到了自己同样怀才不遇,因权贵当道,使自己为国效力的志向无法实现,英雄无用武之地。诗人是借曹植的典故尽吐心中的不平:面对着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现实,内心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

悟意旨

3.结合全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全诗紧紧围绕一个字,感情跌宕起伏,请在横线空缺处填上能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恰当词语:悲伤→________愤激→________

提示:扣住题干要求情感变化思考。

参考答案:欢乐 狂放 

(2)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字,诗人为何而愁?请在表格空缺处填上恰当文字。

提示:根据提示,把握分析。

参考答案:

4.试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做一比较,说说二者在内容上的异同和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提示:扣住题干内容上的异同和情感表达上的不同理解诗句内涵。

参考答案:内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所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愿醒显得消极一些。总起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

在表达形式上二者的不同:前者是委婉表达情感,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后者是直白,锋芒直指权贵

释标题

登柳州城楼:既交代了事情,亦含触景生情,登高怀远之意。寄:诗人眼望苍茫天地,百感交集,寄关切之情于同被贬谪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知作者

柳宗元(见第一课《渔翁》)

◎明背景

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

赏形象

1.结合本诗,概括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提示:根据首联的,颔联、颈联的景,及尾联可以概括。

参考答案:是一个被贬到偏远地区、孤单、寂寞、思念朋友的诗人形象。

品语言

2.试分析本诗尾联的表达效果。

提示:根据诗题、每句内容及反映的情感概括。

参考答案:(1)先用共来百粤文身地一垫,再用犹自一转,才归结到音书滞一乡,便收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效果。(2)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统摄题中的柳州漳、汀、封、连四州(3)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读诗至此,余韵袅袅,余味无穷,而题中的字之神,也于此曲传出。可见诗人用笔之妙。

析技巧

3.以哀景写哀情是《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的一大特点。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哀景?抒发了怎样的哀情?

提示:哀景即不明快的景,哀情即悲伤愁思之情。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高楼大荒”“海天茫茫”“惊风乱颭”“密雨斜侵”“岭树重遮”“江流曲回”“百粤文身地等景,所有这些对遭贬的诗人来说,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诗人正是通过这些景色的铺叙,远近结合,景中见情地把自己对友人望而不见的关切之情以及对自己遭贬谪的无限哀情表达了出来。

释标题

和,和诗;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这里表示地点;怀旧,怀念过去的事情。本诗是苏轼得到弟弟苏辙的寄诗《怀渑池寄子瞻兄》而和韵此诗。

知作者

苏轼[见第一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其二)]

◎明背景

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苏轼兄弟随父亲苏洵第一次由蜀赴汴京应试,路经渑池,留宿于渑池寺,结识寺僧奉闲,并曾题诗于室壁。嘉祐六年(1061)冬,苏轼途经渑池出任凤翔府签判,得到苏辙的寄诗《怀渑池寄子瞻兄》,因而和韵此诗。

品语言

1.作者在颈联怀,具体指什么?

提示:根据背景与注释回答。

参考答案:往日见过的老僧,题诗的墙壁。

析技巧

2.本诗的首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颔联对首联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抓住应似不难判断手法,根据留指爪”“飞鸿很容易看出其作用。

参考答案:首联使用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生到处比作飞鸿踩踏雪泥。

颔联是对首联的具体解说,同时表明了诗人面对飘忽不定的人生经历而不计较得失的达观态度。

悟意旨

3.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根据课本注释体会。

参考答案:回想往日的艰难困苦,而今更应牢记兄弟情谊,共勉奋进。

知作者

张若虚(660-约720),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字号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流传诗仅存两首:《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闺梦还》。

补注解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或说未详所起;或说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今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除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二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二首,温庭筠一首。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此篇。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

1.开头八句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描写有何特点?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春、江、花、月、夜。(2)紧扣题目写作,开篇就对春、江、花、月、夜进行描绘。景物极多,但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层次分明地一一展开。(3)营造了一种幽美恬静的意境。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